第2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先回去吧,肉食啥的我一會去買了帶回來。」

  「我去吧。」

  羅成對老四揮了揮手,騎上馬往市場而去。

  市場上,雖然天下著雪,可人卻比往日還多。

  今天是臘月二十四,這是祭祀灶君的日子。

  民間傳說,灶君爺每年上天稟報一次,專門告人間罪惡。一旦被告,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

  因此,每年到了這一天,大家就要擺上祭品,打點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貴手。

  隋朝人祭祀灶君是男人的事情,女人是不能祭灶的,因此這一天,不管以前做不做飯的,都得男人下廚做飯,並為灶君準備祭品。

  羅成這個店鋪逛逛,那個攤子看看,走在市場上,無數人跟他打招呼。如今章丘縣上下,幾乎沒有人不認識羅成。

  有人叫他羅都尉的,有人叫他羅五郎,還有人背後喊他老虎、白虎、殺神、瘋子等等的,總之各種評價都有,贊他年少英雄的有,罵他冷血狠辣的有。

  但當面,都要點頭拱手打個招呼問聲好。

  羅成面上帶著微笑,也不管其它。

  逛了一圈,買了半邊羊,一隻雞一隻鵝,還買了個大豬頭,準備回去弄下祭祀灶君。又買了些韭菜、胡蘿蔔等。

  後世的時候,羅成家裡每年過小年基本上都會包餃子吃,一家人熱鬧的包餃子開心的吃。他打算一會包點餃子,隋朝沒有餃子,但有差不多的。

  隋朝的形如偃月的餛飩,其實這已經跟餃子的形狀差不多了,只是名字還是叫餛飩。當然,還有一種食物更接近餃子,名叫牢丸。

  牢丸還有籠上牢丸和水中牢丸,其實就是蒸餃和水餃,不過不管是牢丸還是餛飩,其實一般百姓之家還是吃的很少的。

  今天羅成便打算親自動手,教大家包餃子,吃餃子過小年夜。

  第171章 身世揭開

  「小五你擀的麵皮這么小,這是要包餛飩嗎?」

  羅母問。

  老爹從外面回來,瞧了眼羅成手下擀好的麵皮,「他是要包牢丸。」

  正擀麵的羅成手不由的一滯。

  南山村可沒有人家吃過餛飩,牢丸估計更是見都沒見過,可老娘和老爹卻能憑他剛擀好的一塊餃子皮,就能說出餛飩和牢丸來,他們這見識不得了啊。

  老娘畢竟出身歷城秦家,知道餛飩倒也不算什麼。可老爹這麼個老鐵匠,居然能一眼說出牢丸來,好像就有些不得了啊。

  「爹,我有個問題一直想問你呢,咱們家雖然姓羅,可好像跟村里其它人家都不是一家的啊,為什麼?」

  這個問題他最近才發現的。

  南山村姓羅,村里人基本上都是同族,可好像羅成他們家就不是。別人家都是十幾家二十幾家算是一支的,逢年過節或有什麼紅白喜事,就會有本家一大堆人幫忙,十分熱鬧。

  可羅成家向來是單獨一家,有事也不請別人來,別人家有事也不請羅家。但說羅家人緣差嘛,又不對,老爹這人平時話不多,可因為是個鐵匠,經常幫鄉親們修修農具什麼的,大家對他還挺尊重。

  老娘更是個從來不會跟別人紅臉的女人。

  以前他還以為自己家是單獨的一支,人丁不旺呢。

  前不久才聽大哥說,他們家其實雖然姓羅,但跟南山村羅家人其實不是一家的。意思說是,南山村姓羅的,是在這裡世居幾百年,以前都是同一個祖宗傳下來的。但羅家卻不是,羅成家以前根本不是這村人。

  老爹放下手裡的鐵錘,坐了下來。

  「本來有些事情,我是不打算告訴你們的。只是如今你們兄弟幾個一心仕途,有些事情我也沒有必要一直瞞著你們了。」

  「其實,我並不是南山村人,也不是章丘縣人。我祖籍襄陽,但家裡早遷居京兆雲陽,自打我少年時起,我便一直在長安長大。」

  「爹說的是大興城?」嗣業也饒有興趣的問道。

  「我那個時候還叫長安城,不過不是現在這座大興城。這座大興城是後來先帝開國之後,才新建的都城。我年少時生活的長安城,是漢長安城,那時還是北周的京師。」

  羅成瞪大眼睛,仔細的聽著,他感覺迷霧終於慢慢要拔開了。

  原來他這個老爹果然不簡單,並不是一個鄉間鐵匠這麼簡單。

  他出生在北周建立後不久,從小就生活在北周的京師長安城。

  「爹,咱們家是怎麼從襄陽到長安去的呢?」

  「打仗啊!」

  「我們羅家本來世代居住襄陽,後來,本朝太祖隨獨孤信率北魏軍攻打東魏軍占據的襄陽,襄陽守將兵敗。太祖據襄陽半年,期間招兵買馬,你祖父就是那個時候投其麾下。不久之後,東魏大軍逼近,你祖父便隨太祖和獨孤信投奔南梁……」

  「三年之後,你祖父又隨太祖和獨孤信回到西魏都城長安。那時太祖勇猛,深得西魏丞相宇文泰喜歡,便讓太祖做其親衛將軍,而你祖父那時是太祖身邊的親衛。」

  隨著羅老爹的娓娓道來,羅成才知道,原來他們老羅家其實很牛逼的。

  本朝太祖就是隋太祖楊忠,當然楊忠沒當過皇帝,但曾經是西魏的十二大將軍之一,雖比不過李虎、獨孤信等八柱國,可也是當時頂級的軍頭了。

  正是楊忠一手打下的楊家基業,最終才讓他兒子楊堅奪得北周天下,開創了大隋帝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