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好,你被挑中了。」

  「我有一個要求,希望羅縣尉能答應。」自稱叫趙懷仙的中年男子說道。

  「你說。」

  「我希望能把我的妻兒們也帶上。」

  詢問之下得知,原來這個趙懷仙以前確實是隔壁魯郡一家藥鋪的夥計,在藥鋪多年,還學得了點醫術,只是後來他跟藥店東家的小妾勾搭上了,然後兩人私奔逃跑。

  最後東躲西藏,逃到了齊郡的長白山里做了個逃民,因為懂點醫術,在那山里日子過的倒也還行,還生兒育女,本來挺幸福的隱居生活,結果羅成剿匪,把他們一家子也抓來了。

  羅成問清後,便讓人把這個趙懷仙的妻兒們找了過來。

  原來這趙懷仙的妻兒是他打小的青梅竹馬,可惜後來他妻子的父親卻看中藥鋪東家給的錢,於是把女兒許給那藥鋪東家做妾。

  七十多歲的藥鋪東家便納了二八佳人為妾,趙懷仙雖傷痛欲絕,可又無可奈何。

  那姑娘入門沒多久,那東家就病死了,後來商人的兒子便要把這個剛入門沒多久又無出的小妾賣掉,趙懷仙一咬牙,便偷了人出來,帶著私奔了。

  說來還是一段挺美好的故事,只是不被世俗所容忍。

  「好了,你們一家子我都要了。」羅成覺得趙懷仙倒也不是那種奸惡小人,人家偷走主家小妾也是事出有因的。

  「謝東家。」趙懷仙感激不盡,雖然淪落為奴,可起碼到了羅家,還能一家團聚,這已經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第141章 聯姻

  「張市令,立市券吧!」羅成道。

  張市令連連點頭,隋朝的奴隸買賣,必須要立市券,相當於是一份交易合同。合同得由市場管理部門簽發,要包含七個部份。

  除了買賣主身份,保人和奴隸情況外,還需要涵蓋官署審核結果、發券官署及執行官員等。

  相比同市場買賣的牛馬來說,奴隸交易還是要稍特殊一點的,市券上必須登記填寫奴隸的名字和年齡等,還要註明奴隸的來源,以防非法奴隸交易。

  市令當場寫市券。

  開頭是買主羅成的名字,後面的賣方填的是章丘縣衙。然後末尾寫上被賣奴隸張懷仙和他一家妻兒的名字。

  完了後,市令小聲問,「縣尉,敢問保人是誰?」

  買奴隸須立券,還須有保人,且保人必須有五個。這些嚴苛的條件,都是為了保證這些奴隸交易的合法性和可控性。

  找五個保人倒是不難,羅家人自己就願意做保,於是張懷仙一家人名字後面,又寫了上羅家五個保人的名字。

  最後,市令親自詢問張懷仙,「承賤不虛?」

  當著眾人之面,張懷仙有些痛苦的點頭。

  「張口回答,是還是不是?」市令又問。

  張懷仙只得答道,「是。」

  這一環節,是官署審核重要的一環,即問口承賤不虛。意思是要親自當面詢問被賣人是否賤人奴婢,必須由他當面回答是賤人身份。

  這一環節也是防止良人被非法買賣,只要被賣人在官府前不承認是賤人,那麼奴隸身份來源就要重新審核。

  而奴隸的身份在官府是有詳細登記備案的,正所謂奴婢戶籍名冊,一歲一造什冊,三年一造戶籍,縣以籍呈於州,州呈於省,戶部總而領焉。州縣之籍,恆留五比,省籍留九比,凡公私良賤一周知之。

  官府有戶籍、手實、九等定薄可以互相查核的籍帳登記在案,而且在戶部要保留二十七年之久,根本不可能有假。

  登記好,張懷仙又親自簽名按手印,再由市署蓋上官印,簽名。

  一份奴隸買賣的市券算是正式立好。

  拿著這份市券,羅成只需要再到官府登記完成,便就算合法的擁有了這一家子奴婢。以後有官府的登記在案,張懷仙就算跑了,也逃不脫官府的追捕,他們逃到天涯海角,也依然是官府登記在案的奴隸,還是逃奴,一經抓捕就要歸還給羅成。

  另一名縣衙的吏員劉司戶帳史,是司戶曹的一名吏員,也是清洗過後新換上來的,他代表奴隸賣主也在上面簽名。

  張懷仙一家子共五口人,一男一女三個孩子,價格卻極便宜。

  總共就二十貫錢。

  這個價錢簡直是半買半送,本來一個強壯的男子起碼也得值兩三匹馬的錢,年輕漂亮的女的說不定更值錢,但畢竟羅成是縣尉,因此優惠再優惠,最後一人算十貫,三個孩子算附送的。

  老爹親自挑了一遍,最後找了一些會匠人手藝的,他買下來十個人,這些便是給羅家的鐵匠鋪子挑選的。

  之前羅成讓老爹在軍營里搞三產,弄了鐵匠業務,既打兵器又打民用鐵器。第一批產品選擇的是鐵鍋,還不是普通的老式樣鐵鍋,而是方便煎炒油炸的碟形鐵鍋,也就是後世普遍用的鐵鍋樣式。

  這種鐵鍋不是普通產口,瞄準的就是那些大戶人家的高端市場。畢竟普通人連鐵鍋都買不起,更別說炒鍋。

  但有錢人對吃比較講究。

  碟形鐵鍋的工藝倒不難,老羅是個老鐵匠,羅成一說,他琢磨琢磨就打出來了。第一批鐵鍋市場反響不錯,現在訂單不絕,就是產量太低了些。

  現在羅老爹打算擴大產能,羅家自家的鐵匠鋪子也再開起來,這樣公私兩不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