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商周之時這裡為鄒侯國地,後來春秋時齊景公築鄒之長塗,鄒關之東始就是平地,故名鄒平。

  馬上,秦瓊對羅鋒介紹著鄒平縣。

  「秦時這裡隸屬臨淄郡,到西漢始置鄒平縣。東漢時,併入了臨濟縣,到南北朝時,這裡郡縣區劃混亂,及大隋開國後,在開皇三年移北齊平原縣治到現今鄒平縣城,開皇六年又置朝陽縣於菅城,改為臨濟縣。」

  「直到開皇十八年,才改平原縣為鄒平縣,復漢舊名。」

  對這些羅鋒還真是不太清楚,但他也知道這些混亂的由來,蓋因晉末之後,南北混戰,天下動盪,齊地處於黃淮之間,幾乎就是南北之間的鏖兵之地。

  雙方反覆爭奪、占領,因此州郡縣設置混亂,再到後來北周滅齊,隋代周,天下重歸一統,隋文帝撤郡并州,然後楊廣又廢州復郡,州縣不斷精簡。

  比如齊郡這塊地方,以前足有十幾個縣之多,甚至曾經還設立過好幾個州,數個郡,到現在全都並省入了齊郡,只撤併為九個縣,可以說還是比較正確的政策的。

  在地理上,鄒平地處魯中泰沂山區和魯北黃泛平原的疊交地帶,丘陵多平地少,算是一個比較偏僻落後些的地方。

  王薄家就在長白北北麓的青陽莊,青陽莊北面就是濟水,南面是長白山,依山背水是個好地方。

  而羅鋒看著這地形,卻越發覺得王薄就是知世郎了。

  第46章 意外

  濟水是四瀆之一,這是隋時天下最大的四條河流之一。

  黃河、長江、淮河、濟水,濟水僅次於黃江淮,可知這條河流在此時的名氣。有大河,自然航運就方便。

  王薄家門前就是這條河,那麼就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出入方便。尤其是從水上行舟,還能避開許多目光,帶來更多隱蔽性,速度還快。

  而王薄家後面就是長白山,這可是一座連接了齊郡幾個縣的大山,號稱小泰山,可知這長白山之大。

  背依著這麼大一座山,是最易隱匿人髒的。

  羅鋒他們此次來,走的是陸路,騎馬而來,其實反倒是比較慢的路線。從歷城完全可以乘船沿濟水而下,直到鄒平。

  越靠近青陽莊,羅鋒便慢慢發現,這路上有許多雙關注的目光。

  那些人或許是路邊支攤賣茶水的,又或許是河邊打漁渡人的,又或許是地里勞作的,山腳下放牛的,但感覺卻告訴羅鋒,這些人有些過於關注他們這些路人了。

  「二哥,你感覺到了沒?」

  秦瓊點了點頭,「是有些不一般。」

  他的表情變的有些沉重,在齊郡呆了二十年,然後又入衛府當兵兩年,他的直覺同樣敏銳,他早發現踏入青陽莊範圍內後,變的很不一樣。

  可他依然不太願意相信王薄就是知世郎。

  「駕!」

  秦瓊快馬加鞭,他迫不急待的想要見到王薄,親自問一問他是怎麼回事。

  臨近田莊,卻隱約聽見鼓樂之聲。

  羅鋒勒馬停住,問路邊的一個放羊少年。

  「前面莊子吹吹打打,是有什麼事?」

  「老莊主去世了,正辦白事呢。」

  秦瓊聽了,越發催馬加速。

  眾人來到莊口,就見莊子紮起了棚子,門前坐著好多吹鼓手,正在吹吹打打。

  而在莊前,則是許多人在那裡排隊。

  果然是挑幌子辦白事,而且很多人前來弔喪。

  「嘿,這王薄倒是好人氣啊,居然這麼多人來弔唁。」

  秦瓊道,「王哥這人,向來性情豪爽一諾千金,為人慷慨大氣,又好結交朋友。但凡朋友有事,他都願意兩肋插刀相助。曾經他們村裡有個鄰居窮困撩倒,父親去世後無錢安葬,王哥知道後雖然當時手頭沒錢,可也立馬就把自家的耕牛送給那位鄰居去賣了安葬父親。」

  「若是有誰有點急事,找王哥救個急,不管熟不熟,王哥總會熱心幫忙籌措,正是因此,王哥向來口碑好,人脈廣,如今他父親去世,有這麼多人來弔唁也不奇怪。」

  羅鋒過去打聽了下,原來這位老莊主是王薄的叔父,他是昨天夜裡才過世的,正是他們出發之後。

  這還真是來的巧了。

  秦瓊來到莊門前,摸出一個銀鋌,這本是張須陀給羅鋒他們辦案的經費,一共給了兩個銀鋌,一鋌是五兩。

  「齊郡歷城秦瓊,弔唁老莊主,一路走好。」

  這麼大一塊銀鋌放在桌上,那裡負責記帳的幾人不由的驚住。

  這麼大的銀鋌,看著起碼五兩,折合成肉好得有兩萬多個,若是換成當下通行的白錢,那更是得有三萬多近四萬了。

  這可真是好大的手筆。

  「原來是歷城的秦兄,我代我叔父先行謝過了。叔父早有交待,老爺子七十高壽走的,是享福去了,大傢伙能來送一程,王家感激不盡,鄉鄰朋友們的禮金是一文不能收的,我這裡也就是記下個名字,將來好一一感謝。」

  那邊羅鋒本來也剛掏出來兩吊錢,聽那人這麼一說,這錢倒也不好遞出去了。

  看王家這莊園的規模樣子,他們確實也不是缺錢的人,而那麼多人前來弔唁,確實也沒收過一文的禮錢。

  這邊正說話呢,那邊門裡過來一人,看到秦瓊立馬趕來。

  「二哥,您怎麼來了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