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頁
至於技術上的支持,劉毅一直攥著,並數次回朝說服劉禪,可以貿易,但大漢的造船術、農業、工業技術必須抓在自己手裡。
延熙十六年(公元252年),在結束了長江大橋的建設以及中原地區的基建之後,劉毅帶著妻子回朝,準備北上去西域將準備了十多年的西域鐵路計劃提上日程。
「太傅!」長安,皇宮。
已經四十五歲的劉禪看著劉毅,苦笑道:「太傅已是古稀之年,何苦還要如此?朝中還有很多大事朕想跟太傅商議。」
「世人都說老臣是不敗統帥,其實臣這一生,從不認為臣是什麼厲害的名將,臣最大的本事,就在這裡。」劉毅伸出雙手,哪怕已經過了七十,但他一雙手卻是保養的極好:「朝廷大事,有孔明、士元還有州平輔佐,朝中這些年來人才不斷出現,老臣就算回來,其實於天下也無益處,倒不如去為我大漢鞏固江山。」
「要不……太傅歇兩年?」劉禪有些無奈道:「這國庫中……」
「大漢這些年稅賦應該不少吧?」劉毅疑惑的看向劉禪。
「是不少。」劉禪不知道怎麼說:「府庫中有各國珍寶,珍珠瑪瑙,還有各國獻來的珍貴之物,但……太傅要錢的話,怕是需得等上一些時日,至少也等今年的稅賦收上來,朕現在什麼都不缺,就是這剛剛結束了中原各地的建設,一下子也拿不出那麼多錢,太傅這次要在西域加開兩條鐵路,而且不但要到長安,還要通往洛陽甚至一直到育陽,預算朕看過了,如今大漢的鐵礦和煤礦經過十多年準備,倒是不缺,但唯獨僱傭工匠的錢,還差點。」
「還差多少?老臣家中也有些積蓄,若是不夠,可以跟孔明他們商議一下。」劉毅看著劉禪詢問道,因為這次的鐵路在劉毅的計劃中很重要,所以他準備按八級級別的水準來建設,確實耗錢,但一分錢一分貨,這條鐵路網若是建成的話,對大漢的地方治理會輕鬆許多。
「這……」劉禪小心的看了劉毅一眼道:「兩千億……」
「……」劉毅看著劉禪,確定不是在逗我?整個鐵路線的預算加起來,也不過兩千八百多億,就缺下兩千億?
「太傅!」劉禪拉著劉毅的手大吐苦水道:「這些年隨著中原各地軌道不斷鋪設,城池不斷興建,還有各項水利設施的建造,的確令我大漢在這些年越發富足,賦稅也逐年增加,但不說每年維繫軍隊還有給官員的俸祿,大部分錢都重新投進建設之中,如今這些錢,也是朕在收到太傅報表之後先從各處朝廷產業中擠出來的,等到今年末,海上的收益應該可以湊夠千億,再加上各地賦稅,至少能讓太傅開工。」
劉毅沉默半晌之後,對著劉禪一禮道:「是臣有些急了,望陛下恕罪。」
「太傅不可!」劉禪連忙扶住劉毅搖頭道:「不說父皇臨終遺言,就這大漢,若非太傅這數十年來奔波,如何能有今日之景象?這皇宮之中,四季如春,如今莫說這裡,便是河套那邊,這些年也很少有凍死之人,朕查過史料,當年從長安去敦煌,最快也需一月方能趕到,但如今呢,從這裡去大宛都不用一月,這天下萬民,包括這朝中百官,包括朕,如今能安居於長安卻能清楚掌握天下之事,皆乃太傅之功,朕能受所有人請罪,唯獨太傅跟朕請罪,朕受之有愧。」
劉禪就沒有一點忌憚過劉毅嗎?
那不可能,尤其是當初劉毅滅魏,聲勢可說攀升到頂點,而當時劉毅的影響,不說朝中左右二相都與他相交莫逆,當時大漢大將,有多半是劉毅教出來的,更兼父子手握雄兵,當時的劉毅若要反,劉禪真擋不住。
但劉毅在滅魏之後,便迅速交出兵權,沒有絲毫逗留,便開始在各地奔波,興建城池、修橋鋪路,十多年來,在長安待的時間加起來,可能都不到一月,而且也從未有過劉毅在地方弄權的聲音出現,而劉毅本人,基本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
而且這麼多年下來,當年那些老將大多已然故去,新將領跟劉毅關係都不太大,劉禪地位越發穩固,那份忌憚自然也就漸漸消失了,何況劉毅如今已是年過古稀,想做什麼都不好做了。
到如今,劉毅幾乎淡出朝野,雖有太傅之名,卻基本沒有太傅的實權,唯一抓著的,也是各地少府,沒這個權,劉毅也沒法做事,這樣一個臣子,幾十年如一日,劉禪很難再生疑,要說這朝中群臣之中,誰是劉禪最放心的,那肯定是劉毅。
當然,這也跟人的一些心理有關,遠香近臭,離得遠的,總覺得好,離得近的,做的再好也會莫名的厭惡。
「陛下言重了。」劉毅搖了搖頭道:「也罷,老臣就在長安城歇息些時日,等到今年賦稅上來了,臣再走,老臣的孫兒也到了婚配的年紀了,若有合適的,還請陛下幫忙出面。」
「一定。」劉禪笑著點點頭道:「到時候,朕親自主婚!」
「多謝陛下。」
第六百六十七章 三國終章
孫子的婚事,還真有眉目,已經說好了人家,劉毅親自操辦的,不過說實話,跟孫子之間的感情,其實遠不如跟自己兒女那般親,畢竟他們的童年,幾乎都是聽著劉毅的傳說渡過的,而劉毅跟他們相處的時間真不多。
在長安的這段時間,劉毅雖然也上朝,但很少參加討論,他放開政事已經有十多年了,對於如今的朝政狀況不是太了解,甚至朝中除了少數老臣之外,都是一些生面孔,昔日的故人,朋友也好,政敵也罷,大都作古了,就算還活著的,哪怕是政敵,劉毅看著都很親切,畢竟同個時代的人,能活到現在的,真不多。
延熙十六年(公元252年),在結束了長江大橋的建設以及中原地區的基建之後,劉毅帶著妻子回朝,準備北上去西域將準備了十多年的西域鐵路計劃提上日程。
「太傅!」長安,皇宮。
已經四十五歲的劉禪看著劉毅,苦笑道:「太傅已是古稀之年,何苦還要如此?朝中還有很多大事朕想跟太傅商議。」
「世人都說老臣是不敗統帥,其實臣這一生,從不認為臣是什麼厲害的名將,臣最大的本事,就在這裡。」劉毅伸出雙手,哪怕已經過了七十,但他一雙手卻是保養的極好:「朝廷大事,有孔明、士元還有州平輔佐,朝中這些年來人才不斷出現,老臣就算回來,其實於天下也無益處,倒不如去為我大漢鞏固江山。」
「要不……太傅歇兩年?」劉禪有些無奈道:「這國庫中……」
「大漢這些年稅賦應該不少吧?」劉毅疑惑的看向劉禪。
「是不少。」劉禪不知道怎麼說:「府庫中有各國珍寶,珍珠瑪瑙,還有各國獻來的珍貴之物,但……太傅要錢的話,怕是需得等上一些時日,至少也等今年的稅賦收上來,朕現在什麼都不缺,就是這剛剛結束了中原各地的建設,一下子也拿不出那麼多錢,太傅這次要在西域加開兩條鐵路,而且不但要到長安,還要通往洛陽甚至一直到育陽,預算朕看過了,如今大漢的鐵礦和煤礦經過十多年準備,倒是不缺,但唯獨僱傭工匠的錢,還差點。」
「還差多少?老臣家中也有些積蓄,若是不夠,可以跟孔明他們商議一下。」劉毅看著劉禪詢問道,因為這次的鐵路在劉毅的計劃中很重要,所以他準備按八級級別的水準來建設,確實耗錢,但一分錢一分貨,這條鐵路網若是建成的話,對大漢的地方治理會輕鬆許多。
「這……」劉禪小心的看了劉毅一眼道:「兩千億……」
「……」劉毅看著劉禪,確定不是在逗我?整個鐵路線的預算加起來,也不過兩千八百多億,就缺下兩千億?
「太傅!」劉禪拉著劉毅的手大吐苦水道:「這些年隨著中原各地軌道不斷鋪設,城池不斷興建,還有各項水利設施的建造,的確令我大漢在這些年越發富足,賦稅也逐年增加,但不說每年維繫軍隊還有給官員的俸祿,大部分錢都重新投進建設之中,如今這些錢,也是朕在收到太傅報表之後先從各處朝廷產業中擠出來的,等到今年末,海上的收益應該可以湊夠千億,再加上各地賦稅,至少能讓太傅開工。」
劉毅沉默半晌之後,對著劉禪一禮道:「是臣有些急了,望陛下恕罪。」
「太傅不可!」劉禪連忙扶住劉毅搖頭道:「不說父皇臨終遺言,就這大漢,若非太傅這數十年來奔波,如何能有今日之景象?這皇宮之中,四季如春,如今莫說這裡,便是河套那邊,這些年也很少有凍死之人,朕查過史料,當年從長安去敦煌,最快也需一月方能趕到,但如今呢,從這裡去大宛都不用一月,這天下萬民,包括這朝中百官,包括朕,如今能安居於長安卻能清楚掌握天下之事,皆乃太傅之功,朕能受所有人請罪,唯獨太傅跟朕請罪,朕受之有愧。」
劉禪就沒有一點忌憚過劉毅嗎?
那不可能,尤其是當初劉毅滅魏,聲勢可說攀升到頂點,而當時劉毅的影響,不說朝中左右二相都與他相交莫逆,當時大漢大將,有多半是劉毅教出來的,更兼父子手握雄兵,當時的劉毅若要反,劉禪真擋不住。
但劉毅在滅魏之後,便迅速交出兵權,沒有絲毫逗留,便開始在各地奔波,興建城池、修橋鋪路,十多年來,在長安待的時間加起來,可能都不到一月,而且也從未有過劉毅在地方弄權的聲音出現,而劉毅本人,基本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
而且這麼多年下來,當年那些老將大多已然故去,新將領跟劉毅關係都不太大,劉禪地位越發穩固,那份忌憚自然也就漸漸消失了,何況劉毅如今已是年過古稀,想做什麼都不好做了。
到如今,劉毅幾乎淡出朝野,雖有太傅之名,卻基本沒有太傅的實權,唯一抓著的,也是各地少府,沒這個權,劉毅也沒法做事,這樣一個臣子,幾十年如一日,劉禪很難再生疑,要說這朝中群臣之中,誰是劉禪最放心的,那肯定是劉毅。
當然,這也跟人的一些心理有關,遠香近臭,離得遠的,總覺得好,離得近的,做的再好也會莫名的厭惡。
「陛下言重了。」劉毅搖了搖頭道:「也罷,老臣就在長安城歇息些時日,等到今年賦稅上來了,臣再走,老臣的孫兒也到了婚配的年紀了,若有合適的,還請陛下幫忙出面。」
「一定。」劉禪笑著點點頭道:「到時候,朕親自主婚!」
「多謝陛下。」
第六百六十七章 三國終章
孫子的婚事,還真有眉目,已經說好了人家,劉毅親自操辦的,不過說實話,跟孫子之間的感情,其實遠不如跟自己兒女那般親,畢竟他們的童年,幾乎都是聽著劉毅的傳說渡過的,而劉毅跟他們相處的時間真不多。
在長安的這段時間,劉毅雖然也上朝,但很少參加討論,他放開政事已經有十多年了,對於如今的朝政狀況不是太了解,甚至朝中除了少數老臣之外,都是一些生面孔,昔日的故人,朋友也好,政敵也罷,大都作古了,就算還活著的,哪怕是政敵,劉毅看著都很親切,畢竟同個時代的人,能活到現在的,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