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啊,等到這些事情都做完,我孫兒也該有所作為了,若成才,那後代自然興旺,若不能成才,我一垂垂老朽又能如何?倒不如把剩下不多的時間留給自己。」劉毅洒然道。

  「不說這個,老說這死的,不吉利。」崔州平搖了搖頭,不想再探討這問題,看著劉毅笑道:「伯淵,你也很多年沒有視作問世了,可有想過留一手?」

  「才盡了!」劉毅笑著搖了搖頭,上輩子能記住的詩詞本就不多,這幾十年了,也都忘得差不多了,再說,他本來也沒必要靠這個來彰顯自己。

  「伯淵之才,世所罕有,如今天下紛亂半百栽,重歸一統,此時伯淵若無詩詞傳世,實在可惜!」崔州平搖頭嘆道。

  「真不會了,你知道的,這些年我研究的都是數術、陣法、陰陽五行之學。」劉毅想了想,看著遠處逐漸在視線中清晰起來的長江口道:「不過就唱一段吧,不是我寫的,不過倒是頗為應景。」

  「洗耳恭聽。」

  「夫人,拿琴來。」劉毅看著呂玲綺笑道,他這些年偶爾也會學些書法、琴棋,不說有多精通,但還過得去。

  「叮~咚~」

  悠揚的琴聲隨著劉毅略顯沉渾而滄桑的聲音在夕陽下迴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第六百六十五章 航海

  和崔州平相聚的三天時間,大概是劉毅這些年最輕鬆的三天,不談什麼天下,多數也只是打趣幾句,聊聊過去,說說子孫,緬懷一下那些逝去的故人。

  這與跟老婆一起是兩種感覺,那种放開一切束縛的感覺,已經很多年沒有感受到了,告別了崔州平之後,劉毅感覺整個人都清爽了許多。

  延熙六年(公元242年)開始,劉毅帶著呂玲綺開始在長江上奔走,十幾艘蒸汽船先後造成,長江大橋的進度也開始正式開始,同時劉毅還在曲阿建了一座海船場,專門鑄造各種型號的蒸汽船。

  因為蒸汽機本身體積龐大的緣故,所以做出來的蒸汽船相比於原本最大的樓船都要大不少。

  到了次年的時候,蒸汽船開始在沿海一帶航行,同時劉毅的弟子,開始配合劉毅在中原各地幫忙興修水利,鋪設軌道車。

  延熙八年,大漢的海上水師成功跨越渤海,抵達三韓之地,同年又抵達了扶桑,正式開通了海上貿易,對於這些番邦的態度,無論劉毅還是朝中公卿都覺得暫時以經商貿易為主,畢竟大漢如今的疆域已經十分廣闊,朝廷如今在治理上已經開始感覺吃力,若是再將疆域擴大到海外,先不說攻打費事,單是隔海治理對如今來說麻煩就不少。

  與其耗費兵馬糧草,倒不如開通貿易,尤其是劉毅在延熙八年的時候,讓人拿了一船的玻璃珠從三韓之地和扶桑換來了大量的金銀以及海上珍寶之後,不少人仿佛看到了一條財路。

  玻璃珠這東西,對於大漢來說,並不是什麼稀奇物什,如今基本縣級城池中,不說家家戶戶都用上,但也很常見,但在劉毅燒制出玻璃前,這種東西叫琉璃,價值連城!

  劉毅的這個做法,打開了不少人的思路。

  大漢這兩年在劉毅的主持下瘋狂搞建設,雖然每年稅賦不少,但幾乎全部投入了中原等地的建設中,別說劉禪,朝中大臣們每年領的俸祿都是拿糧食,拿布匹來當俸祿,雖然不少,但誰家用得著那麼多糧?

  大多數還是這些臣子們拿來賣,現在在劉毅的操作下,百姓手中的錢可不少。

  如今卻是看到一條財路,不說以前的絲綢、瓷器,就說最近這些年出現的新興物什,放到大漢之外的那些國家,那可都能當珍寶來賣。

  延熙九年開始,就有大量商販或是世家開始派人往外跑,而劉毅也在這一年,向劉禪請示後,將一批蒸汽船出售給一些世家大族。

  不過因為蒸汽船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的緣故,就算能買得起船,也未必燒得起煤,劉毅又在岳陽和江夏的造船廠中跟馬均等一眾大匠研究出適合航海的大型帆船,造價相對蒸汽船來說比較親民,一般豪商也能買得起,而且天工坊出品,無論美觀、實用或是堅固程度在這個時代來說,絕對是頂尖級別的。

  利益的趨勢下,大量的商販開始投身到航海之中。

  不過航海術在這個時代來說,屬於探索階段,當年出海的船隻,最終回來的連一半都沒有,在延熙十年的時候,扶桑和三韓派來了使者,為此,劉禪還特地將劉毅召回朝中議事。

  「太傅!」劉禪與劉毅走在皇宮的花園裡,皺眉道:「這三韓和扶桑相繼派了使者前來告狀,言我大漢不少船隊在扶桑和三韓肆意劫掠,想要朕為其做主,太傅對此事有何看法?」

  「不知諸位公卿如何說?」劉毅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詢問道。

  「有些分歧,不少人覺得這些人玷污我大漢國威,當調集海軍繳殺;另一些則覺得這些人並未違背我大漢律法,不該出兵剿滅。」劉禪看向劉毅無奈道:「最重要的是,朕覺得兩方都有道理,所以特地請司空回來商議此事。」

  「這事其實並不難斷。」劉毅想了想道:「若那三韓、扶桑不是懸於海外,陛下可將他們當成昔日的匈奴、西域,我大漢子民在境內安分守法,但卻在當年的西域或是匈奴、鮮卑殺人劫掠,陛下會否會降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