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頁
比如老師考校的時候,又比如現在。
「喂,萬謹言,你的名字,和那個大詩人一樣誒!」同桌用筆戳了戳萬謹言的胳膊。
同桌是個笑容甜美的女孩,長得很可愛,活潑開朗,可惜,她是一個話癆,時常喋喋不休,像只小麻雀一樣,一刻也停不下來。
其實以前女孩的同桌並不是萬謹言,而是一個和女孩一樣喜歡說話的女生,大抵是因為她們在上課的時候也喜歡竊竊私語,班主任一怒之下,就把這一對好夥伴硬生生拆散,把全班最喜歡說話的女孩放到了全班最不喜歡說話的萬謹言身邊。
不得不說,班主任這一舉措的效果簡直是立竿見影,至少在上課期間,班主任再沒有見到女孩和別人交頭接耳了。
班主任很滿意,他覺得萬謹言不愧是他們班級里最沉穩專注的男生,完全不受外界環境的騷擾,說不講話就不講話。
——當然了,要是萬謹言能受到同桌的影響,稍微活潑一點,也不是什麼壞事啦,畢竟每次和萬謹言談話的時候,總是他在唱獨角戲,往往他說十來句話,萬謹言才會「嗯」一聲……這太沉悶了,也不是什麼好事啊。
而女孩的心中也十分鬱悶,她一個那麼喜歡聊天的人,卻偏偏與班級里最沉悶的傢伙做了同桌,那傢伙簡直就像一個啞巴一樣!想到未來慘澹的生活,她就簡直要抓狂。
作為一個話癆,她最討厭這樣的啞巴了。
果不其然,每當女孩忍不住心中的話癆之魂,開始找萬謹言說話時,得到的只有對方點頭或搖頭的動作……要萬謹言出聲,簡直比登天還難。
不過久而久之,同桌便發現了,雖然萬謹言是一個不愛說話的人,很少發言,但並不代表他就在無視她的話,反而,萬謹言比其他許多人更加願意耐心傾聽他人的言語,只是因為他不愛說話的特質,導致他時常會被那些不熟悉的人誤解。
知道這一點後,同桌原本的鬱悶便消失得無影無蹤,甚至開始有些躍躍欲試,試想,要是能把這樣一個啞巴帶得愛說話起來,那該是多麼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啊!
可惜,她的嘗試總是以失敗告終。
話癆和啞巴的切磋,總是啞巴更勝一籌。
因此,同桌也不是時常找萬謹言說話的,畢竟兩個人在交談卻只有一個人的聲音,哪怕另一個人在用點頭和搖頭做回應,也實在很難讓人獲得聊天的快感。
所以,在屢戰屢敗之後,同桌就把目光放到了別人的身上,別忘了,雖然同桌是個啞巴,但是她還有前桌和後桌啊!大不了,她就「千里迢迢」去教室的另一頭尋找她的前同桌,畢竟牛郎織女隔了銀河都能相見,她和好閨蜜不過才被隔絕在教室的兩端罷了,又有什麼困難?班主任這個「王母」難道還能管她們下課站在哪裡嗎?
所以,一般情況下,同桌不會來騷擾萬謹言,如果有一天她又來騷擾萬謹言了,那便只能說明,她周圍的人都已經被她給騷擾遍了。
今天,就是這樣一個時刻。
同桌的話癆之力越發濃厚,已經讓她的前任同桌兼好閨蜜也不堪受擾,借做作業的藉口兩耳不聞,前後桌也尿遁了,同桌看來看去,周圍就只剩下了一個沉默的萬謹言。
「萬謹言,不過這個名字也很適合你誒,感覺完全就是為你量身打造的!」
「據說古代那位詩人雖然也叫謹言,但好像是因為他太愛說話,所以他的長輩才給他取了這個字,希望他能安靜一點……和你完全不一樣……」
「但是那個詩人好可憐啊,後面遭遇牢獄之災,成了一個啞巴,這下子就算再愛說話,也說不成了……」
講到這裡,同桌心有戚戚,幾乎感同身受。同為話癆,她十分能理解這種有千言萬語想要訴說,卻因生理缺陷,不得不壓下的感覺,簡直像是洪水被堵在了高牆後,一點也傾瀉不出來,要多難受有多難受。
同桌開始在萬謹言耳邊喋喋不休地講起了這個詩人的經歷,儘管這個詩人的故事萬謹言已經讀過很多次了,但他此刻依舊安靜地傾聽著。
事實上,萬謹言當然知道這個與他同名的詩人——萬世通,萬謹言。
他是雍朝末期的一個有名的詩人,因為雍朝輕視詩詞歌賦,所以雍朝優秀的詩人和詞人很少,「萬謹言」算是其中少有的一個。
「萬謹言」的早期作品,寫的大多是一些傷春悲秋、無病呻吟的詩歌,一味追求辭藻,但沒什麼營養,尤其是青年時期的作品,幾乎都被這種類型的詩詞覆蓋了,反倒是他童年時寫的詩句還有幾分靈性。
而他在詩歌風格上的轉折點源於那場牢獄之災。
說起來這也是封建社會壓迫人權的一個典型案例了,雍朝末期,最後第二任皇帝排行第九的女兒,也就是九公主,與皇宮裡的一個太醫相戀,卻被當時的皇帝無情拆散,皇帝將九公主許給了一位御史的兒子,擇日嫁娶。原本若是沒有意外,這兩個小情侶或許也就壓抑住情感,各自婚嫁了,誰料不知怎的,有人將九公主與太醫相戀的事情傳了出去,傳得沸沸揚揚,導致全京城都知道了九公主與太醫有私情的事情。
九公主迫於壓力,自盡以證清白,好好的花樣少女,便就這樣丟了性命。
可見封建社會對當時婦女的壓迫。
「喂,萬謹言,你的名字,和那個大詩人一樣誒!」同桌用筆戳了戳萬謹言的胳膊。
同桌是個笑容甜美的女孩,長得很可愛,活潑開朗,可惜,她是一個話癆,時常喋喋不休,像只小麻雀一樣,一刻也停不下來。
其實以前女孩的同桌並不是萬謹言,而是一個和女孩一樣喜歡說話的女生,大抵是因為她們在上課的時候也喜歡竊竊私語,班主任一怒之下,就把這一對好夥伴硬生生拆散,把全班最喜歡說話的女孩放到了全班最不喜歡說話的萬謹言身邊。
不得不說,班主任這一舉措的效果簡直是立竿見影,至少在上課期間,班主任再沒有見到女孩和別人交頭接耳了。
班主任很滿意,他覺得萬謹言不愧是他們班級里最沉穩專注的男生,完全不受外界環境的騷擾,說不講話就不講話。
——當然了,要是萬謹言能受到同桌的影響,稍微活潑一點,也不是什麼壞事啦,畢竟每次和萬謹言談話的時候,總是他在唱獨角戲,往往他說十來句話,萬謹言才會「嗯」一聲……這太沉悶了,也不是什麼好事啊。
而女孩的心中也十分鬱悶,她一個那麼喜歡聊天的人,卻偏偏與班級里最沉悶的傢伙做了同桌,那傢伙簡直就像一個啞巴一樣!想到未來慘澹的生活,她就簡直要抓狂。
作為一個話癆,她最討厭這樣的啞巴了。
果不其然,每當女孩忍不住心中的話癆之魂,開始找萬謹言說話時,得到的只有對方點頭或搖頭的動作……要萬謹言出聲,簡直比登天還難。
不過久而久之,同桌便發現了,雖然萬謹言是一個不愛說話的人,很少發言,但並不代表他就在無視她的話,反而,萬謹言比其他許多人更加願意耐心傾聽他人的言語,只是因為他不愛說話的特質,導致他時常會被那些不熟悉的人誤解。
知道這一點後,同桌原本的鬱悶便消失得無影無蹤,甚至開始有些躍躍欲試,試想,要是能把這樣一個啞巴帶得愛說話起來,那該是多麼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啊!
可惜,她的嘗試總是以失敗告終。
話癆和啞巴的切磋,總是啞巴更勝一籌。
因此,同桌也不是時常找萬謹言說話的,畢竟兩個人在交談卻只有一個人的聲音,哪怕另一個人在用點頭和搖頭做回應,也實在很難讓人獲得聊天的快感。
所以,在屢戰屢敗之後,同桌就把目光放到了別人的身上,別忘了,雖然同桌是個啞巴,但是她還有前桌和後桌啊!大不了,她就「千里迢迢」去教室的另一頭尋找她的前同桌,畢竟牛郎織女隔了銀河都能相見,她和好閨蜜不過才被隔絕在教室的兩端罷了,又有什麼困難?班主任這個「王母」難道還能管她們下課站在哪裡嗎?
所以,一般情況下,同桌不會來騷擾萬謹言,如果有一天她又來騷擾萬謹言了,那便只能說明,她周圍的人都已經被她給騷擾遍了。
今天,就是這樣一個時刻。
同桌的話癆之力越發濃厚,已經讓她的前任同桌兼好閨蜜也不堪受擾,借做作業的藉口兩耳不聞,前後桌也尿遁了,同桌看來看去,周圍就只剩下了一個沉默的萬謹言。
「萬謹言,不過這個名字也很適合你誒,感覺完全就是為你量身打造的!」
「據說古代那位詩人雖然也叫謹言,但好像是因為他太愛說話,所以他的長輩才給他取了這個字,希望他能安靜一點……和你完全不一樣……」
「但是那個詩人好可憐啊,後面遭遇牢獄之災,成了一個啞巴,這下子就算再愛說話,也說不成了……」
講到這裡,同桌心有戚戚,幾乎感同身受。同為話癆,她十分能理解這種有千言萬語想要訴說,卻因生理缺陷,不得不壓下的感覺,簡直像是洪水被堵在了高牆後,一點也傾瀉不出來,要多難受有多難受。
同桌開始在萬謹言耳邊喋喋不休地講起了這個詩人的經歷,儘管這個詩人的故事萬謹言已經讀過很多次了,但他此刻依舊安靜地傾聽著。
事實上,萬謹言當然知道這個與他同名的詩人——萬世通,萬謹言。
他是雍朝末期的一個有名的詩人,因為雍朝輕視詩詞歌賦,所以雍朝優秀的詩人和詞人很少,「萬謹言」算是其中少有的一個。
「萬謹言」的早期作品,寫的大多是一些傷春悲秋、無病呻吟的詩歌,一味追求辭藻,但沒什麼營養,尤其是青年時期的作品,幾乎都被這種類型的詩詞覆蓋了,反倒是他童年時寫的詩句還有幾分靈性。
而他在詩歌風格上的轉折點源於那場牢獄之災。
說起來這也是封建社會壓迫人權的一個典型案例了,雍朝末期,最後第二任皇帝排行第九的女兒,也就是九公主,與皇宮裡的一個太醫相戀,卻被當時的皇帝無情拆散,皇帝將九公主許給了一位御史的兒子,擇日嫁娶。原本若是沒有意外,這兩個小情侶或許也就壓抑住情感,各自婚嫁了,誰料不知怎的,有人將九公主與太醫相戀的事情傳了出去,傳得沸沸揚揚,導致全京城都知道了九公主與太醫有私情的事情。
九公主迫於壓力,自盡以證清白,好好的花樣少女,便就這樣丟了性命。
可見封建社會對當時婦女的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