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師復雖然早逝,但無政府主義的信徒們一直忘不了他,他的篳路藍縷之功,他的堅忍不拔的意志,他的苦行僧作風,他的大刀闊斧、衝鋒陷陣的勇氣,以及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都為無政府主義思潮在中國的傳播闖開了一條路。雖然這一思潮最終在20世紀前半葉的歷史洪流中漸漸枯竭了,但我們否定不了包括師復在內那些青年的熱情、熱血和理想情懷。那一激動過無數熱血青年的思潮不是什麼洪水猛獸,更不是見不得陽光,而毋寧帶有更多理想主義色彩,其核心其實是人道主義,儘管其中包含了很多幻想成分。今天,我們可以不認同他當年的信仰,卻也不能不佩服他身上那種人格力量。《民聲》周刊上有師復的大量文章,可見其戰鬥的豪情,他為主義犧牲生命的那股子勁。他生前的文章,有1927年出版的《師復文存》。在整個安拿其思潮在中國的傳播中,他是一個承前啟後的標誌性人物,回溯這股思潮,就不能迴避這個人物。
也曾熱血俠少年
劉家在廣東香山是個大家族,被稱為“水樓劉家”,師復的父親就是個不簡單的人物。他在維新運動期間創辦了當地第一所新式學校,組織了“天足會”,允許其女兒留天足,帶頭下河游泳,還每年印贈小冊子,宣傳廢科舉、興學校、開礦築路,被看作香山縣第一個新派人物。
師復15歲中秀才,名列全縣第一,到廣州應鄉試,親眼目睹科場黑暗,產生厭噁心理,後來他對弟弟劉石心說:“看到考場的黑暗情景,才使我認識到政治非改革不可。”
從此,他開始獨自研究小學和諸子,作了大量的筆記,對中國古代的數學,如天元、八線等,尤其有深入研究。1904年,他先赴香港,再到日本留學,期間,參加了同盟會,和汪精衛成為好友,兩人結識了一位俄國的虛無黨員,學會了造炸彈,並相約從事暗殺活動,汪北上暗殺攝政王,他暗殺廣東水師提督李准。
兇狠殘暴的李准當時成了廣東革命的一個大障礙,1907年,他在廣州等待暗殺李準的機會,不料在一次製造炸彈時發生了意外的爆炸,他的頭、胸、手到處是傷,血流如注。幸虧隔壁的醫生、也是革命黨人的伍漢持趕來,他請伍醫生將兩顆製成的炸彈扔進屋後的水井裡,並在警察趕到前燒毀了違禁的物品。他被送進醫院後,沒有吐露真實姓名,自稱“三水李德山”,做化學實驗不慎爆炸,卻被原在他家鄉香山做知縣、時為廣東營務署總辦的鄭榮認出。他回國之初,在香山創設演說社、閱書報社,暗中提倡革命。那時風氣未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盛行,不准女子讀書,他藉助清廷鼓勵興新學的機會,不顧種種反對和非議(包括知縣鄭榮和人稱“何老虎”的大鄉紳何玉銘在內),私人集資在香山創辦了第一所女學校——雋德女校,使當地女子有上學的機會,因此與鄭榮發生過衝突。他曾在公堂上大罵鄭榮反動。他左手傷勢雖重,本來是可以保下的,但鄭榮令醫生鋸掉了他的左手,使他終身殘疾。(可別小看他一隻手,以後辦《民聲》印刷部,他一隻手排字、印刷、搖機,什麼都能幹。有人擔心他做事不便,想幫他,他總是婉拒。有朋友作了一聯:“稚暉五體投地,師復只手回天。”前一句,是吳稚暉寫給師覆信中的話。)故鄉香山的紳士父老上千人聯名保他,朋友鄭彼岸(原名雲鶚)隻身上北京告御狀,結識了京師的一些達官貴人,為劉師復說話,最後他被以嫌疑犯身份而移往故鄉香山縣監獄監管。
這個敢於暗殺清廷大員的熱血少年,在獄兩年多,始終不屈,以讀書自娛,寫了《粵語解》《佛學大意》《獄中筆記》等文章,有些曾在鄭彼岸主辦的《香山旬報》上發表。他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起草了《改良監獄議》,呈給正在籌劃改良獄政的兩廣總督岑春煊,受到讚賞。聞他的事跡而懷仰慕之心的香港安懷女子學校教師丁湘田(他後來的女友),趕到香山探監,在他家住了五十多天,他始終不同意見面,只願書信往來。為救他出獄,上下疏通,他家因此破產。1908年,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繼死去,宣統即位後大赦天下,香山紳士上千人聯名保釋,他才於1909年底獲釋。
他出獄後,即到香港結合有志於單獨行動的個人,組織暗殺團,以反抗暴政,成員中包括陳炯明、謝英伯、高劍父、林冠慈、丁湘田等。這個時候他主張單純的破壞主義,認為沒有破壞就沒有建設,《波蘭亡國記》一書對他影響很大。1911年,暗殺團團員林冠慈在廣州雙門底炸李准,李沛基在大南門炸死廣東將軍鳳山的行動,都是他精心策劃的,炸死鳳山的炸彈還是他親手製造的。這都是當時轟動視聽的大新聞。
心社?晦鳴學舍?世界語研究會
辛亥革命爆發,他與劉兆槐在靠近香港的新安組織革命軍,名為“兆軍”,和他一同發起和贊成“心社”的莫紀彭、鄭彼岸、林君復等則策反駐紮香山與澳門交界處的一支清軍,組織“香軍”,有咨議局議員身份的陳炯明由惠州起兵,稱“惠軍”,紛紛進駐廣州。當他領軍進城時,莫紀彭還不認識他,“卻看見前頭一個馬上人,高提青天白日旗,一隻手提得高高的,另一隻手垂在馬背,垂得低低,又套上雪白的絲手套。旁的朋友告訴我:‘這一位就是炸李准不死的劉思復了!’”因為陳炯明要他們主持協調各路民軍而成立的“軍團協會”,二人從此成為好友。不過,師復沒有像其他革命黨人那樣從此踏上從政之路,而是踏上了另一條永遠看不到盡頭的不歸路。
也曾熱血俠少年
劉家在廣東香山是個大家族,被稱為“水樓劉家”,師復的父親就是個不簡單的人物。他在維新運動期間創辦了當地第一所新式學校,組織了“天足會”,允許其女兒留天足,帶頭下河游泳,還每年印贈小冊子,宣傳廢科舉、興學校、開礦築路,被看作香山縣第一個新派人物。
師復15歲中秀才,名列全縣第一,到廣州應鄉試,親眼目睹科場黑暗,產生厭噁心理,後來他對弟弟劉石心說:“看到考場的黑暗情景,才使我認識到政治非改革不可。”
從此,他開始獨自研究小學和諸子,作了大量的筆記,對中國古代的數學,如天元、八線等,尤其有深入研究。1904年,他先赴香港,再到日本留學,期間,參加了同盟會,和汪精衛成為好友,兩人結識了一位俄國的虛無黨員,學會了造炸彈,並相約從事暗殺活動,汪北上暗殺攝政王,他暗殺廣東水師提督李准。
兇狠殘暴的李准當時成了廣東革命的一個大障礙,1907年,他在廣州等待暗殺李準的機會,不料在一次製造炸彈時發生了意外的爆炸,他的頭、胸、手到處是傷,血流如注。幸虧隔壁的醫生、也是革命黨人的伍漢持趕來,他請伍醫生將兩顆製成的炸彈扔進屋後的水井裡,並在警察趕到前燒毀了違禁的物品。他被送進醫院後,沒有吐露真實姓名,自稱“三水李德山”,做化學實驗不慎爆炸,卻被原在他家鄉香山做知縣、時為廣東營務署總辦的鄭榮認出。他回國之初,在香山創設演說社、閱書報社,暗中提倡革命。那時風氣未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盛行,不准女子讀書,他藉助清廷鼓勵興新學的機會,不顧種種反對和非議(包括知縣鄭榮和人稱“何老虎”的大鄉紳何玉銘在內),私人集資在香山創辦了第一所女學校——雋德女校,使當地女子有上學的機會,因此與鄭榮發生過衝突。他曾在公堂上大罵鄭榮反動。他左手傷勢雖重,本來是可以保下的,但鄭榮令醫生鋸掉了他的左手,使他終身殘疾。(可別小看他一隻手,以後辦《民聲》印刷部,他一隻手排字、印刷、搖機,什麼都能幹。有人擔心他做事不便,想幫他,他總是婉拒。有朋友作了一聯:“稚暉五體投地,師復只手回天。”前一句,是吳稚暉寫給師覆信中的話。)故鄉香山的紳士父老上千人聯名保他,朋友鄭彼岸(原名雲鶚)隻身上北京告御狀,結識了京師的一些達官貴人,為劉師復說話,最後他被以嫌疑犯身份而移往故鄉香山縣監獄監管。
這個敢於暗殺清廷大員的熱血少年,在獄兩年多,始終不屈,以讀書自娛,寫了《粵語解》《佛學大意》《獄中筆記》等文章,有些曾在鄭彼岸主辦的《香山旬報》上發表。他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起草了《改良監獄議》,呈給正在籌劃改良獄政的兩廣總督岑春煊,受到讚賞。聞他的事跡而懷仰慕之心的香港安懷女子學校教師丁湘田(他後來的女友),趕到香山探監,在他家住了五十多天,他始終不同意見面,只願書信往來。為救他出獄,上下疏通,他家因此破產。1908年,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繼死去,宣統即位後大赦天下,香山紳士上千人聯名保釋,他才於1909年底獲釋。
他出獄後,即到香港結合有志於單獨行動的個人,組織暗殺團,以反抗暴政,成員中包括陳炯明、謝英伯、高劍父、林冠慈、丁湘田等。這個時候他主張單純的破壞主義,認為沒有破壞就沒有建設,《波蘭亡國記》一書對他影響很大。1911年,暗殺團團員林冠慈在廣州雙門底炸李准,李沛基在大南門炸死廣東將軍鳳山的行動,都是他精心策劃的,炸死鳳山的炸彈還是他親手製造的。這都是當時轟動視聽的大新聞。
心社?晦鳴學舍?世界語研究會
辛亥革命爆發,他與劉兆槐在靠近香港的新安組織革命軍,名為“兆軍”,和他一同發起和贊成“心社”的莫紀彭、鄭彼岸、林君復等則策反駐紮香山與澳門交界處的一支清軍,組織“香軍”,有咨議局議員身份的陳炯明由惠州起兵,稱“惠軍”,紛紛進駐廣州。當他領軍進城時,莫紀彭還不認識他,“卻看見前頭一個馬上人,高提青天白日旗,一隻手提得高高的,另一隻手垂在馬背,垂得低低,又套上雪白的絲手套。旁的朋友告訴我:‘這一位就是炸李准不死的劉思復了!’”因為陳炯明要他們主持協調各路民軍而成立的“軍團協會”,二人從此成為好友。不過,師復沒有像其他革命黨人那樣從此踏上從政之路,而是踏上了另一條永遠看不到盡頭的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