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也正是因為又勞累,又興奮,壽禮過後,她患了感冒,加劇了哮喘病。她一向不願意進醫院。於是,醫生被請到了家裡,他建議她儘快住院。她沒有答應,只說了一句:“你們等我決定,聽我的信兒。”姚玉蘭、杜美霞也都勸她。她煩了,說:“你們談點別的好不好?不如看電視吧。”見此,大家也就不好說什麼了。
5月,她的肺部有了積水現象。她還是不聽勸,堅持不住院。25日,她哮喘大發作,竟致昏迷。就這樣,她被強行送進了醫院。雖經全力搶救,她仍昏迷不醒。第二天晚上,她以肺氣腫心臟病併發症,在台北忠孝東路中心診所去世。
在病發前,她或許已經有了預感,囑咐友人將她生前所錄唱片和音帶全部燒毀。這可以理解為她一貫的行事作風——無意讓後人將自己的藝術傳承下去,也可以理解為她不想讓自己的聲音留在人間——她厭惡這個世界。
兩個星期後,在台北的市立殯儀館,杜府為孟小冬舉辦了喪禮。眾多社會名流,如嚴家淦、張岳軍、陳立夫、黃少谷、張大千等贈送了輓聯,給以“藝苑揚芬”、“絕藝貞忱”、“菊壇遺愛”等評價。
梅蘭芳去世後,夫人福芝芳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火化只能土葬”。為此,周恩來建議將存放在故宮博物院的一口楠木棺材作價4千元賣給福芝芳。這口棺材原本是給孫中山預備的,因為孫中山去世後用的是蘇聯送來的一口水晶棺材,所以它就一直閒置著。於是有人說:“梅先生在世時當領袖(他有‘伶界大王’之稱),去世後睡的是皇帝的棺木(孫中山曾位居大總統)。”
在他去世前幾年,梅蘭芳就和夫人福芝芳商量好百年後要葬在香山碧雲寺的萬花山,那兒已經長眠著他的前夫人王明華。如今,他去了。福芝芳按照他生前遺願,囑咐孩子們將他安葬在萬花山。王明華的棺木在他墓穴的右側,左側是福芝芳的壽穴。
按照周恩來的指示,有關部門準備為梅蘭芳修建墓地,梅蘭芳的長子梅葆琛參加設計製圖。然而,未及正式施工,“文革”開始了,修墓一事暫時擱淺。“文革”期間,當造反派、紅衛兵扛著工具沖向萬花山試圖挖掘梅蘭芳的墳時,卻因為墓前尚未立碑始終找不到墳的準確位置而無奈作罷。直到1983年,梅葆琛關於修繕梅蘭芳墓的報告得以批准。墓地最終採用的是梅葆琛的設計:“漢白玉墓碑高2.5米,寬1米,被鑲嵌在墓後的虎皮石弓形圍牆的中間,在墓碑前正中間安置長方形花崗石墓頭,四周是一朵四瓣花形的梅花。”這朵四瓣花形的梅花極具象徵意義,象徵著“梅氏兄妹四人,一人一邊陪伴在父親的身後。”(梅葆琛語)
孟小冬一生信佛。儘管她很迷信,忌諱說“死”,但她早就安排了自己的最終屬地——佛教公墓。她曾悄悄地托友人陸京士代為物色墓地。陸京士找來找去,找到台北縣樹林鎮山佳佛教公墓。這塊墓地的原主人因為移民美國而急於轉手。陸京士獲悉後,趕緊告訴孟小冬。孟小冬隨即將墓地買了下來,然後請人設計墓園。設計圖畫了兩稿,她一直不滿意。5月24日,也就是她發病前一天、她去世前兩天,她才終於認可了設計圖。公祭過後,孟小冬的靈柩被送往墓地。墓碑上的“杜母孟太夫人墓”由張大千題寫。
從此,梅蘭芳和孟小冬,一個長眠於大陸,一個沉睡於台灣。生前,他倆始終迴避著對方;死後,一道海峽將他倆永遠隔開。也許,這符合他倆的心愿。恩已斷義已絕,那情,也早已消失。
真的一切都過去了。
5月,她的肺部有了積水現象。她還是不聽勸,堅持不住院。25日,她哮喘大發作,竟致昏迷。就這樣,她被強行送進了醫院。雖經全力搶救,她仍昏迷不醒。第二天晚上,她以肺氣腫心臟病併發症,在台北忠孝東路中心診所去世。
在病發前,她或許已經有了預感,囑咐友人將她生前所錄唱片和音帶全部燒毀。這可以理解為她一貫的行事作風——無意讓後人將自己的藝術傳承下去,也可以理解為她不想讓自己的聲音留在人間——她厭惡這個世界。
兩個星期後,在台北的市立殯儀館,杜府為孟小冬舉辦了喪禮。眾多社會名流,如嚴家淦、張岳軍、陳立夫、黃少谷、張大千等贈送了輓聯,給以“藝苑揚芬”、“絕藝貞忱”、“菊壇遺愛”等評價。
梅蘭芳去世後,夫人福芝芳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火化只能土葬”。為此,周恩來建議將存放在故宮博物院的一口楠木棺材作價4千元賣給福芝芳。這口棺材原本是給孫中山預備的,因為孫中山去世後用的是蘇聯送來的一口水晶棺材,所以它就一直閒置著。於是有人說:“梅先生在世時當領袖(他有‘伶界大王’之稱),去世後睡的是皇帝的棺木(孫中山曾位居大總統)。”
在他去世前幾年,梅蘭芳就和夫人福芝芳商量好百年後要葬在香山碧雲寺的萬花山,那兒已經長眠著他的前夫人王明華。如今,他去了。福芝芳按照他生前遺願,囑咐孩子們將他安葬在萬花山。王明華的棺木在他墓穴的右側,左側是福芝芳的壽穴。
按照周恩來的指示,有關部門準備為梅蘭芳修建墓地,梅蘭芳的長子梅葆琛參加設計製圖。然而,未及正式施工,“文革”開始了,修墓一事暫時擱淺。“文革”期間,當造反派、紅衛兵扛著工具沖向萬花山試圖挖掘梅蘭芳的墳時,卻因為墓前尚未立碑始終找不到墳的準確位置而無奈作罷。直到1983年,梅葆琛關於修繕梅蘭芳墓的報告得以批准。墓地最終採用的是梅葆琛的設計:“漢白玉墓碑高2.5米,寬1米,被鑲嵌在墓後的虎皮石弓形圍牆的中間,在墓碑前正中間安置長方形花崗石墓頭,四周是一朵四瓣花形的梅花。”這朵四瓣花形的梅花極具象徵意義,象徵著“梅氏兄妹四人,一人一邊陪伴在父親的身後。”(梅葆琛語)
孟小冬一生信佛。儘管她很迷信,忌諱說“死”,但她早就安排了自己的最終屬地——佛教公墓。她曾悄悄地托友人陸京士代為物色墓地。陸京士找來找去,找到台北縣樹林鎮山佳佛教公墓。這塊墓地的原主人因為移民美國而急於轉手。陸京士獲悉後,趕緊告訴孟小冬。孟小冬隨即將墓地買了下來,然後請人設計墓園。設計圖畫了兩稿,她一直不滿意。5月24日,也就是她發病前一天、她去世前兩天,她才終於認可了設計圖。公祭過後,孟小冬的靈柩被送往墓地。墓碑上的“杜母孟太夫人墓”由張大千題寫。
從此,梅蘭芳和孟小冬,一個長眠於大陸,一個沉睡於台灣。生前,他倆始終迴避著對方;死後,一道海峽將他倆永遠隔開。也許,這符合他倆的心愿。恩已斷義已絕,那情,也早已消失。
真的一切都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