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條時期,但絢麗多彩的京劇藝術卻絲毫未受影響,依然吸引了許多美國觀眾。首次演出後即受到觀眾熱烈的歡迎,三天後劇院就將兩個星期的戲票全部預售一空,最高票價為五美元,據說

  有人轉賣時竟抬高到十八美元。當時出現一股“梅蘭芳熱”,紐約的一些商店借用京劇的行頭,把它放在櫥窗展覽,在“鮮花展覽會”上,把其中的一種花名定為“梅蘭芳花”。在紐約最

  後一場演出閉幕時,觀眾久久不肯離去,上台要求與梅蘭芳握手,可是幾十分鐘過去,仍不見結束,原來不少人下去後又轉過來排隊再次上台來握手,這是中國京劇演員在美國舞台上絕無

  僅有的現象。紐約當地報紙發表了一些評論文章,盛讚梅蘭芳是所見到的一位傑出的演員,是演員、歌唱家和舞蹈家三位一體的緊密結合。在京劇里看不出這三種藝術相互之間存在什麼界

  限。確實是渾然一體不可分的。梅蘭芳扮演的旦角,就像繪製的一幅優美的圖畫,每個富有表情的姿勢,都像中國古畫那樣濃重而細膩,服裝和容貌看上去十分端莊美麗,有種微妙的莊嚴

  和寧靜,難以言傳。  兩個星期後,劇團移至國家戲院演出三星期。上演的劇目是經過我國南開大學教授張彭春協助挑選的。那年,張彭春應美國某大學邀請正在美國講學,他了解美國

  人觀賞中國戲的要求,希望看傳統的東西,因此必須選擇他們能理解的故事。梅蘭芳與張彭春會面後,執意邀請他做劇團參謀,並請他擔任總導演。後經電請張之兄長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

  同意,允他在美講學延期,為梅劇團工作。  中國戲的表演手段唱、念、做、打,都是為劇情服務的,外國人不懂中國語言,如果表情動作做得恰當,可以使他們多了解一些。每次演出

  要多樣化,才能引人入勝。因此應以傳統戲為主,武打和古裝戲作為片段,服裝、化妝要搭配。帔、靠、褶、蟒、薄底鞋、厚底靴、長須、淨臉、花臉、大頭、貼片等要注意色彩圖案的調

  和。根據張彭春的意見,選定了三組劇目。  第一組:《汾河灣》,是夫妻久別的生活故事。梅蘭芳演柳迎春,王少亭飾薛仁貴。《青石山》,是關平降妖的故事。朱桂芳演女妖,劉連

  榮演關平。《紅線盜盒》,選“劍舞”片段,梅蘭芳演紅線女。《刺虎》,是復仇的故事,梅蘭芳演費貞娥,劉連榮演李虎。  第二組:《貴妃醉酒》,是宮中生活故事。梅蘭芳演楊貴

  妃。《蘆花盪》是《三國演義》的故事。劉連榮演張飛。《西施》,選“羽舞”的片斷。梅蘭芳演西施。《打漁殺家》,是漁民反霸的故事。梅蘭芳飾蕭桂英,王少亭演蕭恩。  第三組

  :除去《汾河灣》和《青石山》兩齣劇目外,還有《霸王別姬》,選“巡營”片段。梅蘭芳演虞姬,劉連榮演項羽。《麻姑獻壽》,選“杯盤舞”片段,梅蘭芳演麻姑。  從這三組戲中

  可以看出故事、化妝、穿戴的樣式和色彩是非常多樣化的。  4月上旬,梅劇團在芝加哥的公主戲院演出兩星期,劇目和在紐約演出時相同,仍是三組劇目輪流上演。  4月中下旬,到

  舊金山,在提瓦利戲園試演一天後,移至自由戲院演出五天,最後又移到喀皮他爾演出了七天。因當地華僑多,有看中國戲的習慣,觀眾要求看《天女散花》和完整的《霸王別姬》,於是

  重新組織了一組劇目,改四組輪換演出,除去以前安排的三組劇目外,又加上了《天女散花》、《霸王別姬》全劇,還有《春香鬧學》、《空城計》、《打城隍》以及《上元夫人》中的“

  拂塵舞”片段。  5月在洛杉磯羅森聯音劇院和檀香山美術戲院各演出十二天。  梅蘭芳率劇團在美期間共訪問了西雅圖、紐約、芝加哥、華盛頓、舊金山、洛杉磯,聖地亞哥和檀香山

  等城市,共演出了七十二天,正好一百場戲。每次演出時,劇場門前掛宮燈,劇場內掛紗燈,招待員均穿中國服裝。每場演出規定為兩小時,其中演兩個完整的戲,約占一小時;一個武打

  片斷、一個古裝舞約占十五分鐘,中間是幕間音樂和休息。每次在四個劇目中,梅蘭芳要演三個,因此必須留出換裝的時間。這時觀眾頻頻熱烈鼓掌,企盼他再次開幕露面。歡迎的盛情達

  到極點。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旅美僑胞的深情厚意,熱情地協助梅劇團,指導照應,有很多華僑主動陪伴劇團人員參觀名勝、學校、工廠等地。有的人還到演出後台幫忙,或扮演龍套;

  有的人擔任翻譯,在每場演出前登場用英文向觀眾介紹劇情。他們都為祖國優秀的京劇藝術在美國演出獲得成功而感到光榮。  梅蘭芳率劇團無論到美國的哪個城市,都受到當地官員和

  各界人士的歡迎,極為熱烈。如到達舊金山時,該市市長特地從外地趕回來到車站歡迎,並陪同梅蘭芳到廣場向歡迎群眾講話,全場數萬人掌聲雷動。然後梅劇團成員分乘十幾輛汽車,有

  幾輛警衛車鳴笛開道,還有兩面寫著“歡迎大藝術家梅蘭芳”的大旗。市長與梅蘭芳同乘一輛敞篷汽車,在夾道歡迎的人群中,緩緩行駛到大中華戲院。門前懸掛著橫幅,上寫“歡迎大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