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維楨怕你知道了不自在,況且當時他還來不及將阿古尋回來,自然也就沒說了。」

  「他這人......」

  清風習習,攜著春日的氣息,在和煦的暖陽中飄蕩,陽光下,兩人凝神絮語,談論著那尚未歸來的故人,帶著祝福,蓄著期待。

  春光明媚,萬物都帶來了生機。

  林大娘捧著藥入了屋子,屋子裡略顯清冷,一襲天青色衣袍的男子正坐在窗邊,出神地不知在想什麼,濃郁的藥香味襲來,將他飄忽的心神拽回。

  「這大抵是最後一副藥了。」林大娘面上帶著暖笑,看著依舊是一臉蒼白的沈恪,小聲道:「這藥用了,你身上的毒素應是祛除乾淨了。只是這身子骨尚需好好調養,不過調養,就沒這麼難熬了。你別擔心。」

  「這一關啊,你算是過了。」

  林大娘臉上滿是喜色,作為大夫,能夠看著患者好起來,這內心的歡喜當然是最為真切的。

  沈恪回過神,那雙本是茫然的眼睛,此時已然有了神采,他眨了眨眼,接過藥碗,碗中的藥汁已然是溫熱的了,他端起來,習慣性地一飲而盡。

  而後將藥碗放置在一旁,他抬眸看向林大娘,低聲道:「多謝。」

  「這日子,一天比一天平順,你的身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這對我們來說就是最大的感謝了。」林大娘擺擺手,醫者仁心,林大娘和鄭老並未兒女,同沈恪處了這麼一段時間,自是將沈恪當作自家的孩子來看待。

  而且,沈恪這性子,面冷心熱,最是怕給人添麻煩,在傷病治療的過程中,從不肯多喊一句疼。他又長得好,治病的日子裡清瘦了不少,顯得是一副文弱書生的模樣,惹得林大娘更是母性大發,心疼不已。

  鄭老提著一籃子魚回來,笑吟吟的聲音從外頭傳了進來:「今日可真是喜事連連,看看這魚,肥美得很,正好給維楨補補身子。」

  「今日這最後一副藥下去後,毒性應是祛除乾淨了。」鄭老放下魚籃子,看了一眼面無血色的沈恪,低聲道,「你那心可以放下了,這鬼門關,你是闖過來了。」

  鄭老知道沈恪心中的顧慮,大步走上前來,他伸手摸了一把沈恪的脈。

  林大娘拎著魚籃子看了一眼,問道:「這魚,是哪來的啊?」

  「是山下的老周分的。」鄭老一手搭著脈,一邊解釋著,「說是京中的長樂公主要大婚了,大傢伙為公主殿下歡喜,不僅有分魚的,還有分豬肉的。」

  「長樂公主?」林大娘想了想,恍然大悟地道,「是當今聖上的掌上明珠,那個建了醫女堂,並且整理了醫書,允許醫者抄錄的公主。」

  「莫怪乎大傢伙這麼開心,確實是一位功在千秋的公主。」

  沈恪聽到那一句『長樂公主要大婚』時,整個人仿佛是聽到了雷鳴聲,一時間覺得有些暈眩,他睜著眼,略顯僵硬地開口問道:「鄭老,你剛剛說的是長樂公主要大婚?」

  他知道長樂公主便就是李雲曦,那麼......她要大婚?她要嫁人了?是嫁給誰?

  鄭老只覺得指腹下的脈象略顯凌亂,他擰著眉頭回道:「嗯,聽說是下嫁給魏府公子。魏相爺的兒子,聽人說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同公主殿下倒是般配。」

  沈恪愣愣地看著鄭老,半晌沒有開口,魏府公子,是大哥啊。

  原來阿寶要嫁給大哥了。也是,大哥那麼優秀,阿寶嫁給大哥確實是挺好的,他們也確實般配。只是他這心頭卻是一片酸楚,一股寒意自肺腑間翻湧而起,仿佛有一團棉絮堵在他的喉頭,令他吞吐不出。

  「咳咳......」

  「這是怎麼了?」

  林大娘看著沈恪忽而間嗆咳出一口血水,她眉頭一皺,放下手中的魚籃子,上前一步,走到鄭老的身邊,沉聲問道。

  前一會兒,人明明還好好的,怎的不過這麼一眨眼的時間,便就顯得氣色衰敗了。

  鄭老沉著臉看向沈恪,低聲道:「凝氣靜心,莫要亂了氣血。」

  他回頭看向林大娘,搖搖頭接著道:「沒事,剛剛服用的藥起了作用,不過維楨剛剛心緒波動太大,這才亂了氣血。」

  「你去將我的銀針取來,我再給他順一順氣血。」

  「誒。」

  沈恪的心神尚未回復,口中的鐵鏽味誘得人湧起一股嘔意,他低頭看著地上的殷紅,腦中卻是浮起一道念頭,他想回去看看,便就是她要嫁予他人,他也想要去親眼看一看......

  長樂公主出嫁的這一日,日頭高照,晴空萬里,湛藍的天空給人一種極為空曠的美感。

  奏著喜慶樂曲的隊伍從皇宮中蜿蜒而出,一箱箱裝滿珠寶與名畫古董的馬車緩緩駛出,馬車上鑲嵌著金銀以及夜明珠,而後頭跟隨著的箱籠是敞開著,顯露出其中的綾羅綢緞,珠寶金玉,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折射出璀璨的光芒,讓人無法直視。

  喜隊旁的魁梧將士握著利刃,秀美的宮娥手提花籃,面帶微笑,朝著路旁撒著銅板,鮮花,以及荷包。隊伍緩慢行進,散發著濃郁的芳香,這隊伍太過漫長了,從熹光堪堪出現開始出發,及至日頭高照了,這隊伍竟然尚未走完三分之一,由此可見,這一位長樂公主在帝後心中的位置。

  街道兩旁,人頭攢動,百姓們追逐著隊伍,卻不曾擾亂隊伍,而是虔誠地獻上誠摯的祝福。人聲鼎沸,孩童嬉笑,對於這一位長樂公主,他們的祝福,不僅僅是因為她尊貴的身份,更是因為她建立了醫女堂,開設了醫書館,每月在京中開辦義診......<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