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頁
只見凌霄回頭看了看沈劭,道:「三哥哥想用我要挾二哥哥,我該去麼?」
沈劭搖頭:「不該。」
凌霄頷首:「如此,我哪裡也不去。」
沈劭注視著她,無奈道:「別忘了,你保護好自己,才能保住我,別讓自己受傷。」
凌霄眉間一動,隨即轉回頭去,看著文冬等人,目光灼灼。
「要我跟你們走是麼?」她邊說著,邊鬆了松拳頭,不緊不慢道,「打贏我,我就跟你們走。」
——
瓮城共有三重。最後一重,名叫崇安門,擁有京城城牆上最高的城樓。
檐下,剛剛點起的宮燈在風中搖曳,在地上投下華美的光影。
城樓四面的門窗都敞開著,寬敞空曠,仿佛置身於凌空而起的高台。
江東王坐在椅子上,面前隔著一張桌子,擺著另一張椅子。
那桌子上,放著一壺酒,還有兩隻酒杯。
包括李氏父子和一眾侍衛在內,所有人都侍立在十步開外,隱沒在光照的陰影之中。空蕩蕩的廳堂之上,江東王的身影顯得格外孤寂。
皇帝走過去,徑直在椅子上坐下來。
那泰然自若之勢,仿佛這裡仍然是他的天下,而江東王不過賓客。
江東王的臉上毫無慍色,目光落在他額頭尚未消失的傷痕上。
「二皇兄這頭傷,當初將朕騙了一場。」江東王拿起酒壺,一邊斟酒,一邊頗有感慨地說,「朕千算萬算也不曾算到二皇兄竟如此豁得出去,就算拼掉性命,也要把朕贏了。」
皇帝淡淡道:「朕如此,三弟亦是如此。」
氣氛出奇的詭異。
二人皆自稱為「朕」,互不相讓,卻坐在一起,說話一團和氣。
江東王把酒杯推到皇帝面前,道:「不過縱然如此,二皇兄敢帶著區區三十人便來闖宮,著實令朕意外。」
皇帝道:「成敗之事,向來看誰更敢鋌而走險。三弟手上兵馬遠不如朕,不是也敢來奪京城麼。」
「是啊。」江東王笑了笑,「朕雖時常深恨父皇偏心,可想來想去,你我兄弟這敢刀尖舔血的心性,說不定都是他傳下的。」
第四百三十二章 突變(上)
皇帝沒有接他的話。
「朕的大軍就在城外。」皇帝道,「寅時一到,無論朕在何處,他們都會攻城。王師皆京畿子弟,駐守京城多年,知曉城牆薄弱,兵精器良。你當知曉,一旦城破,據守城中的烏合之眾不是對手。」
「這瓮城,易守難攻,且有最高的城樓。」江東王緩緩道,「所以二皇兄想先將此處占了,坐鎮指揮大軍攻城。可惜,二皇兄的打算,朕都知道了。」
皇帝說:「你打算如何?」
江東王喝一口酒,示意他看向四周。
「二皇兄可知,朕為何要將這些窗戶都打開?」他說。
皇帝望了望,道:「正當子夜,京城之中何來夜景?」
「二皇兄不是從李懿那裡得了城防圖,還教他打開城門迎接王師?城門會打開,不過朕已經令人在城中設下了硝石火陣,來一出瓮中捉鱉。」
江東王說著,興致勃勃地笑了起來,眼睛閃著奇異的光:「二皇兄可想一想,那傳說中的火燒連營,地底煉獄,今夜就能在這城樓上看到,豈非大好的夜景?」
風聲嗚嗚地從窗外傳來,堂上寂靜一片,針落可聞。
皇帝看著江東王,少頃,寒聲道:「京城之中,民人百萬。你這火燒連營,可曾想過會連累多少人家破人亡,命喪其中?」
江東王笑一聲,不屑而狷狂。
「朕也是無奈而為之。若非二皇兄的大軍攻城,他們又何來此難。說來說去,也該怨二皇兄才是。」他說,「一將名成尚須得萬骨枯,朕自決意君臨天下開始,便知曉這是須得人命去填的。不過二皇兄放心好了,你到底是朕的兄長,與那些兵卒不同。朕會將你好好安葬,仍賜親王諡號。」
說罷,他想了想,道:「二皇兄從前已經封了永王,還須加個諡號。二皇兄覺得,『戾』字如何?凌霄曾經說過,你和朕都是她的兄長,朕不打算讓她傷心。」
皇帝目光深深。
「你將凌霄囚禁在了何處?」
「在宮牢里。」江東王道,「不過二皇兄放心好了,這世間,朕虧待誰也不會虧待了凌霄。那宮牢,朕早已經修葺一新,還有那半死不活的沈劭陪著她,她就算在裡面住一輩子也不會不舒適。」
一抹銳色掠過皇帝的眼睛,他正要說話,突然,轟鳴之聲傳入了耳中。
那聲音,就像是上次在應天的時候,城牆炸裂時一樣。
欣喜之色在江東王的臉上浮起。
他笑道:「二皇兄聽到了麼?朕唯恐火燒不夠看,特地讓他們加上了瓦罐岩石等物,如此,二皇兄的那些兵卒會先死傷一批,再被火海挫骨揚灰,那才盡興。」
這話說得喜氣洋洋,聽者卻無不惡寒。
李閣老的神色有些不自在,似乎覺得這並非人君之言,輕輕咳了一聲。
李懿站在他身旁,將眼睛盯著江東王,目光沉靜。
江東王不理會李閣老,一邊繼續斟酒,一邊欣賞著遠處的火光:「你等著好了,這炸裂之聲不止一處,二皇兄可還記得你我小時候,有一年除夕,父皇心情好,帶我們到此處遠眺城中爆竹焰火,砰,砰……」<hr>
沈劭搖頭:「不該。」
凌霄頷首:「如此,我哪裡也不去。」
沈劭注視著她,無奈道:「別忘了,你保護好自己,才能保住我,別讓自己受傷。」
凌霄眉間一動,隨即轉回頭去,看著文冬等人,目光灼灼。
「要我跟你們走是麼?」她邊說著,邊鬆了松拳頭,不緊不慢道,「打贏我,我就跟你們走。」
——
瓮城共有三重。最後一重,名叫崇安門,擁有京城城牆上最高的城樓。
檐下,剛剛點起的宮燈在風中搖曳,在地上投下華美的光影。
城樓四面的門窗都敞開著,寬敞空曠,仿佛置身於凌空而起的高台。
江東王坐在椅子上,面前隔著一張桌子,擺著另一張椅子。
那桌子上,放著一壺酒,還有兩隻酒杯。
包括李氏父子和一眾侍衛在內,所有人都侍立在十步開外,隱沒在光照的陰影之中。空蕩蕩的廳堂之上,江東王的身影顯得格外孤寂。
皇帝走過去,徑直在椅子上坐下來。
那泰然自若之勢,仿佛這裡仍然是他的天下,而江東王不過賓客。
江東王的臉上毫無慍色,目光落在他額頭尚未消失的傷痕上。
「二皇兄這頭傷,當初將朕騙了一場。」江東王拿起酒壺,一邊斟酒,一邊頗有感慨地說,「朕千算萬算也不曾算到二皇兄竟如此豁得出去,就算拼掉性命,也要把朕贏了。」
皇帝淡淡道:「朕如此,三弟亦是如此。」
氣氛出奇的詭異。
二人皆自稱為「朕」,互不相讓,卻坐在一起,說話一團和氣。
江東王把酒杯推到皇帝面前,道:「不過縱然如此,二皇兄敢帶著區區三十人便來闖宮,著實令朕意外。」
皇帝道:「成敗之事,向來看誰更敢鋌而走險。三弟手上兵馬遠不如朕,不是也敢來奪京城麼。」
「是啊。」江東王笑了笑,「朕雖時常深恨父皇偏心,可想來想去,你我兄弟這敢刀尖舔血的心性,說不定都是他傳下的。」
第四百三十二章 突變(上)
皇帝沒有接他的話。
「朕的大軍就在城外。」皇帝道,「寅時一到,無論朕在何處,他們都會攻城。王師皆京畿子弟,駐守京城多年,知曉城牆薄弱,兵精器良。你當知曉,一旦城破,據守城中的烏合之眾不是對手。」
「這瓮城,易守難攻,且有最高的城樓。」江東王緩緩道,「所以二皇兄想先將此處占了,坐鎮指揮大軍攻城。可惜,二皇兄的打算,朕都知道了。」
皇帝說:「你打算如何?」
江東王喝一口酒,示意他看向四周。
「二皇兄可知,朕為何要將這些窗戶都打開?」他說。
皇帝望了望,道:「正當子夜,京城之中何來夜景?」
「二皇兄不是從李懿那裡得了城防圖,還教他打開城門迎接王師?城門會打開,不過朕已經令人在城中設下了硝石火陣,來一出瓮中捉鱉。」
江東王說著,興致勃勃地笑了起來,眼睛閃著奇異的光:「二皇兄可想一想,那傳說中的火燒連營,地底煉獄,今夜就能在這城樓上看到,豈非大好的夜景?」
風聲嗚嗚地從窗外傳來,堂上寂靜一片,針落可聞。
皇帝看著江東王,少頃,寒聲道:「京城之中,民人百萬。你這火燒連營,可曾想過會連累多少人家破人亡,命喪其中?」
江東王笑一聲,不屑而狷狂。
「朕也是無奈而為之。若非二皇兄的大軍攻城,他們又何來此難。說來說去,也該怨二皇兄才是。」他說,「一將名成尚須得萬骨枯,朕自決意君臨天下開始,便知曉這是須得人命去填的。不過二皇兄放心好了,你到底是朕的兄長,與那些兵卒不同。朕會將你好好安葬,仍賜親王諡號。」
說罷,他想了想,道:「二皇兄從前已經封了永王,還須加個諡號。二皇兄覺得,『戾』字如何?凌霄曾經說過,你和朕都是她的兄長,朕不打算讓她傷心。」
皇帝目光深深。
「你將凌霄囚禁在了何處?」
「在宮牢里。」江東王道,「不過二皇兄放心好了,這世間,朕虧待誰也不會虧待了凌霄。那宮牢,朕早已經修葺一新,還有那半死不活的沈劭陪著她,她就算在裡面住一輩子也不會不舒適。」
一抹銳色掠過皇帝的眼睛,他正要說話,突然,轟鳴之聲傳入了耳中。
那聲音,就像是上次在應天的時候,城牆炸裂時一樣。
欣喜之色在江東王的臉上浮起。
他笑道:「二皇兄聽到了麼?朕唯恐火燒不夠看,特地讓他們加上了瓦罐岩石等物,如此,二皇兄的那些兵卒會先死傷一批,再被火海挫骨揚灰,那才盡興。」
這話說得喜氣洋洋,聽者卻無不惡寒。
李閣老的神色有些不自在,似乎覺得這並非人君之言,輕輕咳了一聲。
李懿站在他身旁,將眼睛盯著江東王,目光沉靜。
江東王不理會李閣老,一邊繼續斟酒,一邊欣賞著遠處的火光:「你等著好了,這炸裂之聲不止一處,二皇兄可還記得你我小時候,有一年除夕,父皇心情好,帶我們到此處遠眺城中爆竹焰火,砰,砰……」<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