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太子勾唇應聲:「在此就地誅殺!」
姜予心頭震顫,就算是她也知道,安王是先帝數子之中最低調的一位,數年前就自請離開了京都前往偏僻之地,大局已定,他為何要冒險刺殺皇帝?
可如今這局面她又無法改變,周圍湧現的兵衛越來越多,幾個舞女雖然武藝高強,但幾乎不到片刻便被控制了起來,苟延殘喘。
宴席早已變成一片奢靡的廢墟,四散的人群皆失了體統,或亂竄或滾爬,而安王則醉醺醺的靠在案邊,渾然不知所以。
接著,一把長劍刺入他的胸膛。
「嗚嗚……」小世子的小手緊緊的攥著姜予的手指,他聲音隱有哭腔,「父……阿父!」
安王妃雙目通紅的望著執劍之人,可她似乎連說話都做不到,只默默流淚,甚至帶著一絲釋然。
很快,第二劍落在了她身上,她抬目望著面前那張溫潤年輕的臉,嘔出一口鮮血。
她倒在了安王身側,雙目都未曾合上。
鬧劇在兩人咽氣之後陡然扭轉局勢,舞女盡數被斬殺,兵衛將宴席圍得水泄不通,躲在後面的天子這才扶著大太監的手走了出來,滿臉戾氣。
最後一名舞女跪倒在地,顫聲道:「是安王,安王意圖謀反,奴婢也是逼不得已,求陛下饒命!求陛下饒命!」
話音未落,她的脖子便被割裂刺穿,徹底倒了下去。
眾人皆被眼前血腥的一幕刺激的頭皮發麻,大氣都不敢喘一聲。
一切像是戲劇,那麼快的歸於平靜,又讓身在局中的人後怕駭然。
太子收回劍,彎腰對上道:「父皇,造反之人已就地誅殺。」
可這更像是死無對證,姜予抱著掙扎的小世子,腦海混亂,眾多思緒之中,她隱隱想到了寧棲遲,為何他到如今都沒到場?
皇帝朗聲大笑,「好,你做的好!」
太子無比謙卑道:「此乃兒臣的本分。」
接著他又招了招手,便有人將五花大綁的幾位安王之子一路拖行而來,他們口中塞了抹布,行跪下地,狼狽不堪。
太子掃視一眼,又對皇帝道:「父皇,安王叛亂必早有反心,如今安王已斬,其子應同罪,以除後患。」
在場大臣目光深沉,有人跳出來贊同太子所說,其餘無一人為安王說話,就好似拿定了主意要定安王的罪。
可此時,聖上靜了許久,安王兩位嫡子一名庶女,最年長的那位看上去竟有幾分平靜,而剩餘兩位則是雙目落淚,早已心如死灰。
如果姜予沒有記錯,安王長子並非是陪同而來的,而是因為『皇命』,他是安王最得力的一位兒子,年紀輕輕便在邊關立下赫赫戰功,如今回京是接受封賞的。
可是再多的戰功,也抵不過造反這一名目。
陛下許久未語,太子眯了眯眼,場上人心各異,皆如驚弓之鳥。
有大臣上前,「陛下,安王謀反非一時一刻,若與其子早有勾結,只怕一時心軟則後患無窮啊!」
「陛下,寧可錯殺,不可放過啊!」
而偏偏許久,任由下面的人如何勸說,聖上都沒有如同適才那般動怒,他落在太子身上的目光多疑探究,可在這位素來聽話的兒子身上,卻看不見一絲的叛逆。
之後,他沉聲道:「壓入牢獄,稍後再議。」
任由何人再諫言,聖上皆不為所動,太子壓低了眼,又道:「父皇仁善,可有人狼子野心,商秦瞞報軍機之事,兒臣送上去的奏疏陛下還未過目,今日若輕輕放過,恐來日給其逃生之機。」
「不如父皇賜鞭笞,折斷其腿骨,叫他成一廢人,再來定罪。」
鞭笞折骨,再是硬氣也會被折磨成一廢人,此話說出,有人冒出了冷汗。
安王長子商秦目光銳利,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似乎是這番話說懂了陛下,思忖良久後,他道:「准。」
跪下兩人弓著身子,死死的向地下磕頭,祈求饒命,商秦則閉了閉眼,分毫無懼。
被拖行至半路,又聽一道毒蠍般的聲音,「孤倒忘了,還有安王小世子。」
聞言,姜予心下一顫,所有的目光都落在了她們一行人身上,她握著小世子的手更緊了些。
太子笑了笑,卻毫無暖意,「來人,將小世子帶走。」
兵衛手握兵器,朝著姜予走來。
此時她應將小世子交出去是最好的選擇,如今局勢不明,她又勢單力薄根本護不住小世子,恐怕還會連累到自己。
可掌心中的那隻手,卻是那般弱小無助,他緊緊的抓住了她的衣裙,唇色蒼白,聲音顫抖,「求求您不要拋下阿澤。」
又是這樣一句話,那時候姜予帶他回府,也是因為他像一隻被丟下的小狗。她並無什麼菩薩心腸,可此刻竟將小世子往後牽了牽。
商澤雖小,但他知道,少夫人照顧他只是因為寧叔叔的緣故,她很少與他親近,甚至趨於無情,可為了活命,他不得已要討好她。
他原以為她會拋下自己,小商澤躲在姜予身後,抿著毫無血色的唇瓣。
見她遲遲沒有動作,太子悠悠道:「寧少夫人,你這是要包庇罪人嗎?」
「臣婦不敢。」姜予有幾分害怕,但還是自持冷靜道:「只是小世子年紀尚小,若是受刑,恐撐不過一時。」<hr>
姜予心頭震顫,就算是她也知道,安王是先帝數子之中最低調的一位,數年前就自請離開了京都前往偏僻之地,大局已定,他為何要冒險刺殺皇帝?
可如今這局面她又無法改變,周圍湧現的兵衛越來越多,幾個舞女雖然武藝高強,但幾乎不到片刻便被控制了起來,苟延殘喘。
宴席早已變成一片奢靡的廢墟,四散的人群皆失了體統,或亂竄或滾爬,而安王則醉醺醺的靠在案邊,渾然不知所以。
接著,一把長劍刺入他的胸膛。
「嗚嗚……」小世子的小手緊緊的攥著姜予的手指,他聲音隱有哭腔,「父……阿父!」
安王妃雙目通紅的望著執劍之人,可她似乎連說話都做不到,只默默流淚,甚至帶著一絲釋然。
很快,第二劍落在了她身上,她抬目望著面前那張溫潤年輕的臉,嘔出一口鮮血。
她倒在了安王身側,雙目都未曾合上。
鬧劇在兩人咽氣之後陡然扭轉局勢,舞女盡數被斬殺,兵衛將宴席圍得水泄不通,躲在後面的天子這才扶著大太監的手走了出來,滿臉戾氣。
最後一名舞女跪倒在地,顫聲道:「是安王,安王意圖謀反,奴婢也是逼不得已,求陛下饒命!求陛下饒命!」
話音未落,她的脖子便被割裂刺穿,徹底倒了下去。
眾人皆被眼前血腥的一幕刺激的頭皮發麻,大氣都不敢喘一聲。
一切像是戲劇,那麼快的歸於平靜,又讓身在局中的人後怕駭然。
太子收回劍,彎腰對上道:「父皇,造反之人已就地誅殺。」
可這更像是死無對證,姜予抱著掙扎的小世子,腦海混亂,眾多思緒之中,她隱隱想到了寧棲遲,為何他到如今都沒到場?
皇帝朗聲大笑,「好,你做的好!」
太子無比謙卑道:「此乃兒臣的本分。」
接著他又招了招手,便有人將五花大綁的幾位安王之子一路拖行而來,他們口中塞了抹布,行跪下地,狼狽不堪。
太子掃視一眼,又對皇帝道:「父皇,安王叛亂必早有反心,如今安王已斬,其子應同罪,以除後患。」
在場大臣目光深沉,有人跳出來贊同太子所說,其餘無一人為安王說話,就好似拿定了主意要定安王的罪。
可此時,聖上靜了許久,安王兩位嫡子一名庶女,最年長的那位看上去竟有幾分平靜,而剩餘兩位則是雙目落淚,早已心如死灰。
如果姜予沒有記錯,安王長子並非是陪同而來的,而是因為『皇命』,他是安王最得力的一位兒子,年紀輕輕便在邊關立下赫赫戰功,如今回京是接受封賞的。
可是再多的戰功,也抵不過造反這一名目。
陛下許久未語,太子眯了眯眼,場上人心各異,皆如驚弓之鳥。
有大臣上前,「陛下,安王謀反非一時一刻,若與其子早有勾結,只怕一時心軟則後患無窮啊!」
「陛下,寧可錯殺,不可放過啊!」
而偏偏許久,任由下面的人如何勸說,聖上都沒有如同適才那般動怒,他落在太子身上的目光多疑探究,可在這位素來聽話的兒子身上,卻看不見一絲的叛逆。
之後,他沉聲道:「壓入牢獄,稍後再議。」
任由何人再諫言,聖上皆不為所動,太子壓低了眼,又道:「父皇仁善,可有人狼子野心,商秦瞞報軍機之事,兒臣送上去的奏疏陛下還未過目,今日若輕輕放過,恐來日給其逃生之機。」
「不如父皇賜鞭笞,折斷其腿骨,叫他成一廢人,再來定罪。」
鞭笞折骨,再是硬氣也會被折磨成一廢人,此話說出,有人冒出了冷汗。
安王長子商秦目光銳利,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似乎是這番話說懂了陛下,思忖良久後,他道:「准。」
跪下兩人弓著身子,死死的向地下磕頭,祈求饒命,商秦則閉了閉眼,分毫無懼。
被拖行至半路,又聽一道毒蠍般的聲音,「孤倒忘了,還有安王小世子。」
聞言,姜予心下一顫,所有的目光都落在了她們一行人身上,她握著小世子的手更緊了些。
太子笑了笑,卻毫無暖意,「來人,將小世子帶走。」
兵衛手握兵器,朝著姜予走來。
此時她應將小世子交出去是最好的選擇,如今局勢不明,她又勢單力薄根本護不住小世子,恐怕還會連累到自己。
可掌心中的那隻手,卻是那般弱小無助,他緊緊的抓住了她的衣裙,唇色蒼白,聲音顫抖,「求求您不要拋下阿澤。」
又是這樣一句話,那時候姜予帶他回府,也是因為他像一隻被丟下的小狗。她並無什麼菩薩心腸,可此刻竟將小世子往後牽了牽。
商澤雖小,但他知道,少夫人照顧他只是因為寧叔叔的緣故,她很少與他親近,甚至趨於無情,可為了活命,他不得已要討好她。
他原以為她會拋下自己,小商澤躲在姜予身後,抿著毫無血色的唇瓣。
見她遲遲沒有動作,太子悠悠道:「寧少夫人,你這是要包庇罪人嗎?」
「臣婦不敢。」姜予有幾分害怕,但還是自持冷靜道:「只是小世子年紀尚小,若是受刑,恐撐不過一時。」<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