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陸知晚思忖片刻:「我希望戰事早日結束,王師凱旋,天下太平。」
這個願望倒不是瞎編,而是此刻發自真心。
稍頓了頓,她低頭看向蕭景廷:「你呢,有什麼願望?」
蕭景廷看著她,眸光微動,而後偏過臉,嗓音淡淡:「我也是。」
陸知晚眉梢輕挑,剛要開口,又聽一道輕微的嗓音響起——
「還希望晚晚能平安,一直和我在一起,永永遠遠。」
她眼底略過一抹詫色,低頭再看,男人像頭睏倦的大老虎,已經在她懷中闔上了眼。
陸知晚啞然失笑。
少傾,她彎下腰,抬手摟住懷中之人,也平靜地閉上了眼。
蕭景廷,你快快好起來吧。
那日你跟我告白了,咱們都還沒來得及好好談個戀愛呢。
***
大抵月亮上真的有神仙聽到他們的願望,中秋過後的第七日,前線傳來捷報——
遼東王蕭憲趁著豫章連日暴雨,雨夜奇襲,攻進豫章府城,生擒了豫章王,不日便將班師回朝。
這捷報甫一傳入京中,朝野內外歡聲不斷,喜氣洋洋。
可陸知晚卻無法完全高興。
豫章王抓住了,可趙文紹帶著蕭寧寧跑了。
不愧是原著男女主,這個生命力堪比廣東的蟑螂了。
只是豫章王被抓回京城,豫章的勢力經過此番,也被狠狠挫敗,再難起勢,這種情況下,趙文紹還能逃去哪裡?
與陸知晚一樣喜憂參半的還有顧太后。
她倒不是擔心趙文紹跑了的事,而是聽聞遼東王在突襲時不慎受傷,腰腹中了一刀,傷得挺重。
刑舟留在豫章打理戰場,搜尋趙文紹和蕭寧寧下落,遼東王先行回京養傷。
遼東王回到京城時,正是深秋意濃。
陸知晚眼見顧太后在宮裡憂心忡忡,難掩牽掛,忍不住道:「太后若實在擔心,就出宮探望王爺吧。」
顧太后被她這大膽的提議驚住,好半晌才尋回嗓音,臉色發白地看著她:「這怎麼行?」
陸知晚道:「有何不行?」
顧太后唇瓣翕動,訥訥出聲:「哀家是太后,他是王爺……是哀家的小叔子……哀家若是出宮探望,於禮不合不說,若是傳了出去,又要生出許多流言蜚語,不妥不妥……」
「那就偷偷去。」
反正殿內宮人屏退,沒了外人,陸知晚說話也膽大了些。她看向顧太后,輕聲道:「您若想去探望,有的是辦法出宮。先帝能喬裝打扮,出宮微服私訪,您為何不行?您可是太后,是宮裡最尊貴的女人……」
稍作停頓,她又壓低了聲音,說悄悄話般:「反正陛下才五歲心智,您真出宮了他也不知道。」
顧太后仍是驚愕,看向陸知晚的目光像看一個離經叛道的怪物。
陸知晚也知方才那話對於一個深受傳統規矩約束的女人來說太過荒唐,她只是仗著顧太后心善脾氣好,不會與她計較,心智五歲的蕭景廷也對她百依百順,再加之她也挺同情顧太后和遼東王的經歷,見顧太后鬱鬱寡歡,是以多提了這麼一嘴。
「太后恕罪,臣妾失禮了。」
她端端正正給太后行了一禮,掀眸看著眼前這位美婦人的神情,小心斟酌著措辭:「臣妾只是不忍太后您為此事煩憂。人生在世三萬日,過一日便少一日。您和遼東王今生錯失良緣,本就是一大憾事。如今他出征重傷,同在京城,僅一堵宮牆之隔,您明明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去探望他一回,卻因種種顧慮而踟躕不前……」
見顧太后抿唇不語,似有意動,陸知晚嘆口氣,苦笑道:「臣妾也是看陛下如今成了這樣,才生出一種有花開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之感。若是早知陛下會這樣,臣妾應當在他意識清醒時,就與他訴說心中愛意,何至今日……」
對著一個五歲的靈魂,關於男女之情的喜歡再不可能說出口。
顧太后聽出她語氣中的遺憾,眼中也浮出一陣淡淡惆悵,溫聲寬慰她:「昭妃,你莫要太沮喪,哀家已命人去宮外尋訪名醫,皇帝的病一定能治好的。」
「希望如此吧。」陸知晚扯了扯嘴角,再次定神看向顧太后:「至於是否探望遼東王,全憑太后您的心意,臣妾不過提一嘴,您莫要往心裡去。」
說罷,她起身與顧太后告退。
水晶珠簾晃動著,金碧輝煌的殿宇內,只餘一室靜謐的寂寞。
顧太后坐在榻邊魂不守舍,一旁的嬤嬤見狀,遞上溫熱茶水,輕聲關懷:「主子,您怎麼了?從昭妃退下,您就一直心不在焉。」
「哀家……唉。」顧太后接過那細潤瓷杯,盯著杯中浮起的茶葉,熱氣氤氳得眼角有些濕潤:「先帝去世那年,蕭憲曾問我願不願意跟他走……」
那時宮裡亂作一團,蕭憲兵權在握,離皇位只差一步之遙。
他有辦法給她改換身份,讓她成為他的皇后。
她拒絕了他那離經叛道的大膽想法,堅持要輔佐先帝唯一血脈坐上龍椅。<hr>
這個願望倒不是瞎編,而是此刻發自真心。
稍頓了頓,她低頭看向蕭景廷:「你呢,有什麼願望?」
蕭景廷看著她,眸光微動,而後偏過臉,嗓音淡淡:「我也是。」
陸知晚眉梢輕挑,剛要開口,又聽一道輕微的嗓音響起——
「還希望晚晚能平安,一直和我在一起,永永遠遠。」
她眼底略過一抹詫色,低頭再看,男人像頭睏倦的大老虎,已經在她懷中闔上了眼。
陸知晚啞然失笑。
少傾,她彎下腰,抬手摟住懷中之人,也平靜地閉上了眼。
蕭景廷,你快快好起來吧。
那日你跟我告白了,咱們都還沒來得及好好談個戀愛呢。
***
大抵月亮上真的有神仙聽到他們的願望,中秋過後的第七日,前線傳來捷報——
遼東王蕭憲趁著豫章連日暴雨,雨夜奇襲,攻進豫章府城,生擒了豫章王,不日便將班師回朝。
這捷報甫一傳入京中,朝野內外歡聲不斷,喜氣洋洋。
可陸知晚卻無法完全高興。
豫章王抓住了,可趙文紹帶著蕭寧寧跑了。
不愧是原著男女主,這個生命力堪比廣東的蟑螂了。
只是豫章王被抓回京城,豫章的勢力經過此番,也被狠狠挫敗,再難起勢,這種情況下,趙文紹還能逃去哪裡?
與陸知晚一樣喜憂參半的還有顧太后。
她倒不是擔心趙文紹跑了的事,而是聽聞遼東王在突襲時不慎受傷,腰腹中了一刀,傷得挺重。
刑舟留在豫章打理戰場,搜尋趙文紹和蕭寧寧下落,遼東王先行回京養傷。
遼東王回到京城時,正是深秋意濃。
陸知晚眼見顧太后在宮裡憂心忡忡,難掩牽掛,忍不住道:「太后若實在擔心,就出宮探望王爺吧。」
顧太后被她這大膽的提議驚住,好半晌才尋回嗓音,臉色發白地看著她:「這怎麼行?」
陸知晚道:「有何不行?」
顧太后唇瓣翕動,訥訥出聲:「哀家是太后,他是王爺……是哀家的小叔子……哀家若是出宮探望,於禮不合不說,若是傳了出去,又要生出許多流言蜚語,不妥不妥……」
「那就偷偷去。」
反正殿內宮人屏退,沒了外人,陸知晚說話也膽大了些。她看向顧太后,輕聲道:「您若想去探望,有的是辦法出宮。先帝能喬裝打扮,出宮微服私訪,您為何不行?您可是太后,是宮裡最尊貴的女人……」
稍作停頓,她又壓低了聲音,說悄悄話般:「反正陛下才五歲心智,您真出宮了他也不知道。」
顧太后仍是驚愕,看向陸知晚的目光像看一個離經叛道的怪物。
陸知晚也知方才那話對於一個深受傳統規矩約束的女人來說太過荒唐,她只是仗著顧太后心善脾氣好,不會與她計較,心智五歲的蕭景廷也對她百依百順,再加之她也挺同情顧太后和遼東王的經歷,見顧太后鬱鬱寡歡,是以多提了這麼一嘴。
「太后恕罪,臣妾失禮了。」
她端端正正給太后行了一禮,掀眸看著眼前這位美婦人的神情,小心斟酌著措辭:「臣妾只是不忍太后您為此事煩憂。人生在世三萬日,過一日便少一日。您和遼東王今生錯失良緣,本就是一大憾事。如今他出征重傷,同在京城,僅一堵宮牆之隔,您明明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去探望他一回,卻因種種顧慮而踟躕不前……」
見顧太后抿唇不語,似有意動,陸知晚嘆口氣,苦笑道:「臣妾也是看陛下如今成了這樣,才生出一種有花開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之感。若是早知陛下會這樣,臣妾應當在他意識清醒時,就與他訴說心中愛意,何至今日……」
對著一個五歲的靈魂,關於男女之情的喜歡再不可能說出口。
顧太后聽出她語氣中的遺憾,眼中也浮出一陣淡淡惆悵,溫聲寬慰她:「昭妃,你莫要太沮喪,哀家已命人去宮外尋訪名醫,皇帝的病一定能治好的。」
「希望如此吧。」陸知晚扯了扯嘴角,再次定神看向顧太后:「至於是否探望遼東王,全憑太后您的心意,臣妾不過提一嘴,您莫要往心裡去。」
說罷,她起身與顧太后告退。
水晶珠簾晃動著,金碧輝煌的殿宇內,只餘一室靜謐的寂寞。
顧太后坐在榻邊魂不守舍,一旁的嬤嬤見狀,遞上溫熱茶水,輕聲關懷:「主子,您怎麼了?從昭妃退下,您就一直心不在焉。」
「哀家……唉。」顧太后接過那細潤瓷杯,盯著杯中浮起的茶葉,熱氣氤氳得眼角有些濕潤:「先帝去世那年,蕭憲曾問我願不願意跟他走……」
那時宮裡亂作一團,蕭憲兵權在握,離皇位只差一步之遙。
他有辦法給她改換身份,讓她成為他的皇后。
她拒絕了他那離經叛道的大膽想法,堅持要輔佐先帝唯一血脈坐上龍椅。<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