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不可全殺,不可濫用刑罰。」
大殿之上陡然響起皇帝泠泠如沉金般的嗓音,眾臣頓時屏息,齊刷刷看向上首。
陸知晚也不例外,心下詫異:「他竟然想的和我一樣?」
「古語有言,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蕭景廷不緊不慢說著,平靜目光看向錦衣衛指揮使身上:「替張昭潛喊冤的那兩個書生,革了功名,趕出京去。至於那四個與藩王來往密切的,暫且收押,你仔細盤查,待證據齊全,與刑部、大理寺三堂會審,公開刑訊。那幾百個傳謠造謠者……」
長指在雕龍扶手上輕敲了兩下,他道:「挑上八個……」
八個剛說出口,他掃過柱旁那道不起眼的嬌小身影,改口:「六個。挑六個跳的最厲害的,帶去西市口,割舌示眾,待刑罰完畢,與其他一干人等罰銀二十兩,趕出京城。」
眾臣聽得如此具體的吩咐,皆是一怔。
自打陛下登基以來,除了對修建錦狸苑這般上心,對其他事務皆是一副漫不經心的態度。便是要做出決策,也都是讓朝臣們自行辯議,再由內閣權衡出最妥當的方案,交於陛下審閱批紅。
像是今日這般,還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既然皇帝有了指令,且這指令也較為正常穩妥,朝臣們自也恭敬聽令。
待這場朝會結束,文武百官們走出太和殿,三三兩兩聚在一塊兒,不免提到皇帝今日的異樣。
「陛下今日竟然有在認真聽政,實在難得。」
「大概是這案子牽扯人數太廣,且又涉及藩王、後宮,自要多上些心。」
「若是陛下能一直這般勤政,那這張昭潛死得也不算太冤……」
「你不要命了,這話豈敢亂說的。」
幾名綠袍官員皆悻悻地壓低了聲音,不該再多提。
而離他們不遠,次輔鄒德民與顧首輔並肩走著,說罷皇帝的旨意,又似隨口感嘆了一聲:「今日殿旁左側那個小太監似有些面熟,顧公可有覺得?」
顧首輔面龐肅了三分,唇角微抿,再次看向次輔,他語氣平淡如常:「一個小太監而已。」
次輔眉心微動,面上舒展笑著稱是:「應當是我眼花了。」
行至東角門處,二人分別上了轎。
望著天邊被雲層擋了半邊的太陽,顧首輔眯了眯眼,沉吟片刻,招手吩咐身旁太監:「勞煩去慈寧宮稟報一聲,午後老臣求見太后,有要事相商。」
第30章
午後, 雲層厚厚積壓,山雨欲來的天氣令人沉悶氣短。
慈寧宮後的小花園裡,宮人們恭敬站在賞心亭外, 涼亭之內,顧太后與顧首輔對座品茗。
茶香幽幽, 氤氳水霧模糊了顧太后的面容,她淺啜一口,放下杯盞:「兄長所說,哀家都知道了。皇帝那邊哀家會提醒一聲,至於昭妃,哀家也會找她聊聊。」
顧首輔頷首;「人心有偏向, 這無可厚非,然陛下是皇帝,須得知曉雨露均沾的道理……珍妃之禍便是前車之鑑。」
「昭妃這孩子和珍妃不同, 阿寅和先帝也不同。」
修剪精緻的指甲輕颳了下杯壁, 顧太后輕笑:「先帝是要美人不要江山, 阿寅他嘛,從一開始就沒想當這皇帝。他是個性情至純的孩子, 我至今還記得當年將他尋回來,他黑黑瘦瘦, 豆芽菜似的,眼睛卻亮得驚人。那回他與哀家說的第一句話,是問那些老虎哪去了?還叫哀家發誓,決不能傷害它們。」
說起初次與蕭景廷相見的情形, 顧太后眼角泛起慈愛淺笑, 直到觸及顧首輔嚴肅的面龐,她笑意稍斂:「兄長官做得越大, 臉上的笑卻是越發少了。」
顧首輔抿唇,仍是那副不苟言笑模樣:「太后,我們現下在說關乎社稷的正事。」
顧太后不置可否,又喝了一口茶水道:「兄長要說的正事,哀家也說了會提醒陛下。」
這話就有些賭氣的意味。
顧首輔皺眉:「阿蕙。」
「我自己養大的孩子我知道,阿寅不是那種不知分寸的糊塗蛋。至於昭妃,倘若她會做出什麼危害陛下、危害江山之事,我也不會容她。」顧太后淡著語氣說罷,抬手扶了扶鬢角:「兄長若無其他事要說,便回內閣罷。」
看著眼前年紀越長卻越發任性的妹妹,顧首輔眉頭緊擰,剛想開口,便見顧太后直接起了身。
「得去給菩薩燒香了,我就不送兄長了,你請自便。」
她頭也不回地走了,鬢間那鳳釵流蘇輕晃兩下。
一如當年她辭別家中進宮時,只那會兒鬢髮烏黑如鴉,如今卻摻了幾根銀髮。
良久,顧首輔才收回目光,輕嘆口氣,起身隨著宮人退下。
哪知前腳出了慈寧宮,後腳就見顧貴妃急哄哄地趕了過來。
「虞兒,你怎麼來了?」
「我聽父親來見姑母,這才趕來。」顧貴妃往慈寧宮方向看了看,疑惑:「父親這麼快就與姑母聊完了?」
顧首輔面上閃過一抹不自在,輕咳道:「內閣政務繁忙,沒空閒坐。倒是你,尋我何事?」
顧貴妃抿了抿唇,想著在自家父親面前也沒必要忸怩,便將左右宮人屏遠了些,直明來意:「父親,陛下寵愛陸氏,還破格立她為妃,現今鬧得沸沸揚揚,內閣諸位大臣是個什麼說法?」<hr>
大殿之上陡然響起皇帝泠泠如沉金般的嗓音,眾臣頓時屏息,齊刷刷看向上首。
陸知晚也不例外,心下詫異:「他竟然想的和我一樣?」
「古語有言,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蕭景廷不緊不慢說著,平靜目光看向錦衣衛指揮使身上:「替張昭潛喊冤的那兩個書生,革了功名,趕出京去。至於那四個與藩王來往密切的,暫且收押,你仔細盤查,待證據齊全,與刑部、大理寺三堂會審,公開刑訊。那幾百個傳謠造謠者……」
長指在雕龍扶手上輕敲了兩下,他道:「挑上八個……」
八個剛說出口,他掃過柱旁那道不起眼的嬌小身影,改口:「六個。挑六個跳的最厲害的,帶去西市口,割舌示眾,待刑罰完畢,與其他一干人等罰銀二十兩,趕出京城。」
眾臣聽得如此具體的吩咐,皆是一怔。
自打陛下登基以來,除了對修建錦狸苑這般上心,對其他事務皆是一副漫不經心的態度。便是要做出決策,也都是讓朝臣們自行辯議,再由內閣權衡出最妥當的方案,交於陛下審閱批紅。
像是今日這般,還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既然皇帝有了指令,且這指令也較為正常穩妥,朝臣們自也恭敬聽令。
待這場朝會結束,文武百官們走出太和殿,三三兩兩聚在一塊兒,不免提到皇帝今日的異樣。
「陛下今日竟然有在認真聽政,實在難得。」
「大概是這案子牽扯人數太廣,且又涉及藩王、後宮,自要多上些心。」
「若是陛下能一直這般勤政,那這張昭潛死得也不算太冤……」
「你不要命了,這話豈敢亂說的。」
幾名綠袍官員皆悻悻地壓低了聲音,不該再多提。
而離他們不遠,次輔鄒德民與顧首輔並肩走著,說罷皇帝的旨意,又似隨口感嘆了一聲:「今日殿旁左側那個小太監似有些面熟,顧公可有覺得?」
顧首輔面龐肅了三分,唇角微抿,再次看向次輔,他語氣平淡如常:「一個小太監而已。」
次輔眉心微動,面上舒展笑著稱是:「應當是我眼花了。」
行至東角門處,二人分別上了轎。
望著天邊被雲層擋了半邊的太陽,顧首輔眯了眯眼,沉吟片刻,招手吩咐身旁太監:「勞煩去慈寧宮稟報一聲,午後老臣求見太后,有要事相商。」
第30章
午後, 雲層厚厚積壓,山雨欲來的天氣令人沉悶氣短。
慈寧宮後的小花園裡,宮人們恭敬站在賞心亭外, 涼亭之內,顧太后與顧首輔對座品茗。
茶香幽幽, 氤氳水霧模糊了顧太后的面容,她淺啜一口,放下杯盞:「兄長所說,哀家都知道了。皇帝那邊哀家會提醒一聲,至於昭妃,哀家也會找她聊聊。」
顧首輔頷首;「人心有偏向, 這無可厚非,然陛下是皇帝,須得知曉雨露均沾的道理……珍妃之禍便是前車之鑑。」
「昭妃這孩子和珍妃不同, 阿寅和先帝也不同。」
修剪精緻的指甲輕颳了下杯壁, 顧太后輕笑:「先帝是要美人不要江山, 阿寅他嘛,從一開始就沒想當這皇帝。他是個性情至純的孩子, 我至今還記得當年將他尋回來,他黑黑瘦瘦, 豆芽菜似的,眼睛卻亮得驚人。那回他與哀家說的第一句話,是問那些老虎哪去了?還叫哀家發誓,決不能傷害它們。」
說起初次與蕭景廷相見的情形, 顧太后眼角泛起慈愛淺笑, 直到觸及顧首輔嚴肅的面龐,她笑意稍斂:「兄長官做得越大, 臉上的笑卻是越發少了。」
顧首輔抿唇,仍是那副不苟言笑模樣:「太后,我們現下在說關乎社稷的正事。」
顧太后不置可否,又喝了一口茶水道:「兄長要說的正事,哀家也說了會提醒陛下。」
這話就有些賭氣的意味。
顧首輔皺眉:「阿蕙。」
「我自己養大的孩子我知道,阿寅不是那種不知分寸的糊塗蛋。至於昭妃,倘若她會做出什麼危害陛下、危害江山之事,我也不會容她。」顧太后淡著語氣說罷,抬手扶了扶鬢角:「兄長若無其他事要說,便回內閣罷。」
看著眼前年紀越長卻越發任性的妹妹,顧首輔眉頭緊擰,剛想開口,便見顧太后直接起了身。
「得去給菩薩燒香了,我就不送兄長了,你請自便。」
她頭也不回地走了,鬢間那鳳釵流蘇輕晃兩下。
一如當年她辭別家中進宮時,只那會兒鬢髮烏黑如鴉,如今卻摻了幾根銀髮。
良久,顧首輔才收回目光,輕嘆口氣,起身隨著宮人退下。
哪知前腳出了慈寧宮,後腳就見顧貴妃急哄哄地趕了過來。
「虞兒,你怎麼來了?」
「我聽父親來見姑母,這才趕來。」顧貴妃往慈寧宮方向看了看,疑惑:「父親這麼快就與姑母聊完了?」
顧首輔面上閃過一抹不自在,輕咳道:「內閣政務繁忙,沒空閒坐。倒是你,尋我何事?」
顧貴妃抿了抿唇,想著在自家父親面前也沒必要忸怩,便將左右宮人屏遠了些,直明來意:「父親,陛下寵愛陸氏,還破格立她為妃,現今鬧得沸沸揚揚,內閣諸位大臣是個什麼說法?」<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