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
一聽這話,穩婆們都忍不住笑了,七嘴八舌的勸了起來,什麼孩子剛出生都是這樣的,又是公子夫人這樣的好相貌小公子日後定然貌若潘安云云。
趙徴也同穩婆們一起勸她,只不過神色訕訕,因為他想起了自己曾經逗攸寧的恐嚇之語。
讓她生一個通話他小時候一樣丑的小娃娃,他真的做到了!
但現下心裡十分不是滋味。
「你等他長大些,一定像我一樣,保管你見了滿意!」
趙徴還在補救,攸寧卻沒力氣理他了,昏睡過去時,最後一眼便是趙徴明顯比走前黑瘦的臉。
九月末,雨勢止住,天氣放晴,并州洪災也被治理妥善,當地以及流亡上京的百姓也已被朝廷安置妥當,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仿佛又變回了那個繁華的京都,上京的人們將今年缺失的重陽重新過了一遍,漫山遍野都是遊人的閒肆身影……
趙家為新得的小孫兒辦了一場極熱鬧的滿月宴,意在給家裡沖沖喜,圖個吉利。
公爹為其取名為瑞,意為祥瑞,福運滔滔。
他被視為個有福氣的孩子,不僅盼回了他爹,也盼來了災禍終止的那一天。
滿月的嬰孩不再像出生那日的乾癟又皺巴巴,經過了一月的好生養護,小猴子已經變成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小糰子,眉眼雖肉乎乎,但一眼可見精緻漂亮,叫人見了便歡喜。
見到猶如脫胎換骨的兒子,攸寧終於氣順了,時不時便捧著小糰子白嫩的笑臉獻上幾個香吻,看得趙徴眼熱不已。
趙瑞跟他爹一般,長著一張極其漂亮的小臉,但性子卻與他爹去之千里,活潑又愛笑,整日淘氣地不得了!
婆母說這大概是隨了攸寧,她家那小子幼時可安靜的緊,絕不會是這副模樣。
攸寧深以為然。
而這種猜測在抓周禮上愈發被證實了,因為那小東西徑直抓了一張孩童玩得小弓,抱在懷裡樂呵呵的。
七大姑八大姨見了,都誇讚他日後必是個威風凜凜的大將軍!
攸寧更稀罕她這好大兒了!
然而,與攸寧不同,多了這個小子,趙徴有種失寵的感覺。
攸寧落在他身上的目光更少了,每日粘在那臭小子身上的時間比他多的多,雖然有每日上朝早出晚歸的原因,但趙徴就是受不了。
於并州治水有功的趙徴回京述職後便升了官,做了戶部郎中,再熬些個時日或者再有可觀的政績,那侍郎之位便指日可待了。
滿朝上下皆言這趙家三郎日後是要做尚書的料,未及冠的年紀,便官途坦蕩,可謂是前路一片大好!
可惜就在於早早地成了婚,且與他那二哥一般,是個痴情種子。
但群臣也沒有完全喪失鬥志,畢竟那狀元個榜眼也是未曾婚配,他們摩拳擦掌著,意圖將這等乘龍快婿收入囊中……
最終,狀元被御史中丞薛家捉下,成了薛家的女婿,也就是攸寧那位閨友,韓沁心的如意郎君。
對此,攸寧既是驚訝又是驚喜,雖然是血緣淺淡的兄長,但自小關係不錯,好友成了表嫂自是喜事,訂婚那日,攸寧還特意跟去看了一場兩人郎才女貌,眉眼含羞,倒是有些緣分。
狀元郎被搶走,剩下的自然便是她那剛正的榜眼三哥。
自打他高中以來,據母親說,朝中想要攀婚的同僚便不少,高父也覺得有幾家小娘子不錯,正在權衡時,那宰執呂家竟也遞來了話頭,為他家那千寵萬寵的小女兒,呂仙珠。
高淮自然是意外的,覺著平日裡與呂相也沒什麼交情,但架不住人家熱情殷切,一來二去地就說動了高父,約定了兩個孩子相看一番。
攸寧剛開始聽說那呂家小丫頭與三哥都是不大願意的,但無奈家中長輩做了約定,兩人最終妥協了,於一畫舫中相看了一番。
具體發生了什麼誰也不知道,攸寧只聽母親說那日呂家小丫頭一不小心落了水,三哥立即跳下去將人救了上來,事後再問,兩人竟都支支吾吾地,像是看對了眼!
高呂兩家家主一看,便知道了有戲,半推半就地將兒女親事繼續了下去,最終在一月後便合了八字,定了婚事,叫攸寧一陣稀奇。
有次回家,攸寧特意去三哥那打聽了口風,三哥那假正經的性子,雖說言語上嫌棄了幾句呂仙珠的嬌氣,但她是過來人,自然能看出三哥眼中的喜愛與情愫。
但轉念想到,呂家那小丫頭比她還小上一歲,如今竟要成她嫂子了?
果然世事無常。
後來再遇上呂仙珠時,那小丫頭再也不朝著她張牙舞爪了,而是滿臉傲嬌地與她說著話,神色明顯是欲親近她的意思。
對此,攸寧心中感嘆,面上也不擺譜,溫言細語,又同她逛了半日,讓呂家小丫頭心滿意足地回家去了。
偶爾去西郊跑馬,攸寧還能碰上那長興侯府的謝玉,他還是如往常那般肆意瀟灑,仿佛什麼事都困不住他。
在草場上偶爾齊架並驅時,謝玉還是會像往常那般犯個賤,但將攸寧的幸福看在眼裡,終不再豪言壯語地追求她了,只是每回都在趙徴面前明里暗裡地戳他心窩子,表示若是趙徴待她不好便要下手搶人,每回都把趙徴氣得臉色發青。
但隨著謝玉遠赴邊境從軍後,欲護國守邊後,趙徴徹底放下心,心裡也生了幾分敬佩。<hr>
趙徴也同穩婆們一起勸她,只不過神色訕訕,因為他想起了自己曾經逗攸寧的恐嚇之語。
讓她生一個通話他小時候一樣丑的小娃娃,他真的做到了!
但現下心裡十分不是滋味。
「你等他長大些,一定像我一樣,保管你見了滿意!」
趙徴還在補救,攸寧卻沒力氣理他了,昏睡過去時,最後一眼便是趙徴明顯比走前黑瘦的臉。
九月末,雨勢止住,天氣放晴,并州洪災也被治理妥善,當地以及流亡上京的百姓也已被朝廷安置妥當,一切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仿佛又變回了那個繁華的京都,上京的人們將今年缺失的重陽重新過了一遍,漫山遍野都是遊人的閒肆身影……
趙家為新得的小孫兒辦了一場極熱鬧的滿月宴,意在給家裡沖沖喜,圖個吉利。
公爹為其取名為瑞,意為祥瑞,福運滔滔。
他被視為個有福氣的孩子,不僅盼回了他爹,也盼來了災禍終止的那一天。
滿月的嬰孩不再像出生那日的乾癟又皺巴巴,經過了一月的好生養護,小猴子已經變成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小糰子,眉眼雖肉乎乎,但一眼可見精緻漂亮,叫人見了便歡喜。
見到猶如脫胎換骨的兒子,攸寧終於氣順了,時不時便捧著小糰子白嫩的笑臉獻上幾個香吻,看得趙徴眼熱不已。
趙瑞跟他爹一般,長著一張極其漂亮的小臉,但性子卻與他爹去之千里,活潑又愛笑,整日淘氣地不得了!
婆母說這大概是隨了攸寧,她家那小子幼時可安靜的緊,絕不會是這副模樣。
攸寧深以為然。
而這種猜測在抓周禮上愈發被證實了,因為那小東西徑直抓了一張孩童玩得小弓,抱在懷裡樂呵呵的。
七大姑八大姨見了,都誇讚他日後必是個威風凜凜的大將軍!
攸寧更稀罕她這好大兒了!
然而,與攸寧不同,多了這個小子,趙徴有種失寵的感覺。
攸寧落在他身上的目光更少了,每日粘在那臭小子身上的時間比他多的多,雖然有每日上朝早出晚歸的原因,但趙徴就是受不了。
於并州治水有功的趙徴回京述職後便升了官,做了戶部郎中,再熬些個時日或者再有可觀的政績,那侍郎之位便指日可待了。
滿朝上下皆言這趙家三郎日後是要做尚書的料,未及冠的年紀,便官途坦蕩,可謂是前路一片大好!
可惜就在於早早地成了婚,且與他那二哥一般,是個痴情種子。
但群臣也沒有完全喪失鬥志,畢竟那狀元個榜眼也是未曾婚配,他們摩拳擦掌著,意圖將這等乘龍快婿收入囊中……
最終,狀元被御史中丞薛家捉下,成了薛家的女婿,也就是攸寧那位閨友,韓沁心的如意郎君。
對此,攸寧既是驚訝又是驚喜,雖然是血緣淺淡的兄長,但自小關係不錯,好友成了表嫂自是喜事,訂婚那日,攸寧還特意跟去看了一場兩人郎才女貌,眉眼含羞,倒是有些緣分。
狀元郎被搶走,剩下的自然便是她那剛正的榜眼三哥。
自打他高中以來,據母親說,朝中想要攀婚的同僚便不少,高父也覺得有幾家小娘子不錯,正在權衡時,那宰執呂家竟也遞來了話頭,為他家那千寵萬寵的小女兒,呂仙珠。
高淮自然是意外的,覺著平日裡與呂相也沒什麼交情,但架不住人家熱情殷切,一來二去地就說動了高父,約定了兩個孩子相看一番。
攸寧剛開始聽說那呂家小丫頭與三哥都是不大願意的,但無奈家中長輩做了約定,兩人最終妥協了,於一畫舫中相看了一番。
具體發生了什麼誰也不知道,攸寧只聽母親說那日呂家小丫頭一不小心落了水,三哥立即跳下去將人救了上來,事後再問,兩人竟都支支吾吾地,像是看對了眼!
高呂兩家家主一看,便知道了有戲,半推半就地將兒女親事繼續了下去,最終在一月後便合了八字,定了婚事,叫攸寧一陣稀奇。
有次回家,攸寧特意去三哥那打聽了口風,三哥那假正經的性子,雖說言語上嫌棄了幾句呂仙珠的嬌氣,但她是過來人,自然能看出三哥眼中的喜愛與情愫。
但轉念想到,呂家那小丫頭比她還小上一歲,如今竟要成她嫂子了?
果然世事無常。
後來再遇上呂仙珠時,那小丫頭再也不朝著她張牙舞爪了,而是滿臉傲嬌地與她說著話,神色明顯是欲親近她的意思。
對此,攸寧心中感嘆,面上也不擺譜,溫言細語,又同她逛了半日,讓呂家小丫頭心滿意足地回家去了。
偶爾去西郊跑馬,攸寧還能碰上那長興侯府的謝玉,他還是如往常那般肆意瀟灑,仿佛什麼事都困不住他。
在草場上偶爾齊架並驅時,謝玉還是會像往常那般犯個賤,但將攸寧的幸福看在眼裡,終不再豪言壯語地追求她了,只是每回都在趙徴面前明里暗裡地戳他心窩子,表示若是趙徴待她不好便要下手搶人,每回都把趙徴氣得臉色發青。
但隨著謝玉遠赴邊境從軍後,欲護國守邊後,趙徴徹底放下心,心裡也生了幾分敬佩。<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