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頁
兩個孩子一起期待地看著她。
這誰還能拒絕?
小春一下子就心軟了:「好吧,我們一起去吧。」
她在答應的這一刻,突然明白了,為什么小時候自己不聽大人的話了。
因為她小時候就不可能像永秋這樣撒嬌要東西。
她媽不讓她做的事情,她要是敢繼續說,兩耳光就過來了。
四個人一起出去了。
對於小春來說,燈之類的東西,其實也沒什麼好看的,主要是她的心都牽掛在這兩個孩子身上。
永秋和凌雲幾乎是一路興奮地跳腳,看到路燈要跳一下,圍著路燈能轉圈圈。
走了一大圈才回去,兩個孩子回去的時候還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依舊很興奮。
小春看著她們,心裡到底還是高興。
第二天一大早,永秋的臉就垮下來了。
要打針了。
這邊排隊的人很多,大多數都是帶孩子過來打預防針。
小春一個人帶兩個孩子,永秋的手心都是汗,害怕的。
凌雲不需要打針,她不斷地安慰永秋:「不疼,就像螞蟻蟄了一下,一下子就過去了。」
小孩子對於打針這個事情並沒有深刻的認知,這就是一件「大人要你做的事情」。
永秋是真的怕打針,她自己也說不清楚,就光是看到前面那個小孩子撩袖子,露出胳膊她身體就開始抖了起來。
前面那個小孩的奶奶還在旁邊不停地說:「本來學校統一打預防針,結果那天他請假沒有去學校,搞得又耽擱了兩天!」
老人家還在嚇唬人:「給他多打兩針,讓他長長記性。」
那個醫生阿姨笑了笑,說道:「那可不行。」
永秋往後縮了縮,生怕自己媽媽也告訴對方這件事。
「一會兒不要看針頭,你就看媽媽。」小春不太明白就打個針而已,怎麼就這麼怕,但她也心疼永秋。
永秋嗯了一聲,走了過去。
她把眼睛一閉,頭往一邊轉,手還是抖。
下一秒,她覺得自己清楚地感覺到了針頭扎進來了,痛一下子就來了。
「好了好了。在另一邊坐一會兒,觀察一下。」
永秋的情緒來得快,走得也快一會兒的功夫就不覺得疼了,又開始和凌雲一起好奇地看醫院裡的其他人。
小春坐在這裡,也在看這個醫院,對面的科室上面寫著婦科。
小春也大概知道一點,之前也有人來雨蘭鎮宣傳過婦女健康。
不少女同志都在那裡排隊。
小春看了一會兒,想起了一些事情,可又一想,還是覺得算了,又帶著兩個孩子往回走。
原本的衛生所,現在已經叫平城衛生局了。
這一年平城衛生局的目標是完成對全縣婦女病的普查普治。
「今年我們的任務是對全縣的婦女病進行普查普治,應查人數102593人,理論上來說,從年輕的已婚婦女到老年婦女都是我們的應查對象。」
衛生局的局長是個中年女人,也沒有說什麼虛的,而是點出了最重要的一點:「根據隔壁縣的經驗,很多婦女對於婦科病諱莫如深,不願意說出來,也拒絕接受檢查,你們要先和大隊的赤腳醫生溝通,取得她們的信任,儘量由她們牽線,進行這一次的普查普治。」
作者有話說:
婦女病的普查普治不同地區的時間不一樣,很多地方要1977年才能開始,原型地區應該是1972-1974年,三年完成的普查普治,文中有進行小說化處理。
第122章 農村醫療(十六)
◎(1974)她們能做的極限。◎
第一百二十二章
這一年是1974年, 尚未遠去的戰爭陰影,求老天爺都不管用的疾病恐慌,再加上沒有避孕措施, 很少有家庭能夠做到只生一個孩子。
雨蘭鎮的婦女和新中國其他地方的婦女一樣, 大部分都生過三個孩子,甚至有一部分婦女生過五個以上。
新法接生也只是近20年來的事,過去不健全的接生手法,沒有得到好的照顧的產後修復,雨蘭鎮的婦女們多多少少都有難言之隱。
下身疼痛,出血,失禁……
普通的受傷, 沒有人會隱藏,也不會有人覺得羞恥。
但這種痛苦, 受制於環境, 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婦女會在明面上提起來。
熊世珍在做接生婆的第二年就發現了這個事情。
1975年的一天,熊世珍正在燒飯,門口就探出了一個腦袋。
自從熊世珍當了接生婆, 來她們家人也就多了,不像過去那樣了。
「怎麼突然來我這裡了?你不是剛出月子嗎?」熊世珍一邊說一邊給人拿了凳子。
「有什麼事情直接找個人給我帶個信我就來了。」
來人是她接生過的一個產婦, 從桃花村嫁到龍頭村的新媳婦兒。
龍頭村還是有一段距離。
產婦臉上蒼白, 擺了擺手, 不願意坐下來, 又看了一眼院子裡熊世珍的老頭子。
她的臉上呈現出那種很為難不知道該怎麼說的表情。
熊世珍到底是女人, 一眼就懂了。
「去裡面房間說話。」
她們家裡面還有一個房間,是唐國興睡覺的房間, 放了不少的大罈子在裡面, 因為在靠裡面, 陽光都曬不到,導致整個房間都有些陰了。<hr>
這誰還能拒絕?
小春一下子就心軟了:「好吧,我們一起去吧。」
她在答應的這一刻,突然明白了,為什么小時候自己不聽大人的話了。
因為她小時候就不可能像永秋這樣撒嬌要東西。
她媽不讓她做的事情,她要是敢繼續說,兩耳光就過來了。
四個人一起出去了。
對於小春來說,燈之類的東西,其實也沒什麼好看的,主要是她的心都牽掛在這兩個孩子身上。
永秋和凌雲幾乎是一路興奮地跳腳,看到路燈要跳一下,圍著路燈能轉圈圈。
走了一大圈才回去,兩個孩子回去的時候還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依舊很興奮。
小春看著她們,心裡到底還是高興。
第二天一大早,永秋的臉就垮下來了。
要打針了。
這邊排隊的人很多,大多數都是帶孩子過來打預防針。
小春一個人帶兩個孩子,永秋的手心都是汗,害怕的。
凌雲不需要打針,她不斷地安慰永秋:「不疼,就像螞蟻蟄了一下,一下子就過去了。」
小孩子對於打針這個事情並沒有深刻的認知,這就是一件「大人要你做的事情」。
永秋是真的怕打針,她自己也說不清楚,就光是看到前面那個小孩子撩袖子,露出胳膊她身體就開始抖了起來。
前面那個小孩的奶奶還在旁邊不停地說:「本來學校統一打預防針,結果那天他請假沒有去學校,搞得又耽擱了兩天!」
老人家還在嚇唬人:「給他多打兩針,讓他長長記性。」
那個醫生阿姨笑了笑,說道:「那可不行。」
永秋往後縮了縮,生怕自己媽媽也告訴對方這件事。
「一會兒不要看針頭,你就看媽媽。」小春不太明白就打個針而已,怎麼就這麼怕,但她也心疼永秋。
永秋嗯了一聲,走了過去。
她把眼睛一閉,頭往一邊轉,手還是抖。
下一秒,她覺得自己清楚地感覺到了針頭扎進來了,痛一下子就來了。
「好了好了。在另一邊坐一會兒,觀察一下。」
永秋的情緒來得快,走得也快一會兒的功夫就不覺得疼了,又開始和凌雲一起好奇地看醫院裡的其他人。
小春坐在這裡,也在看這個醫院,對面的科室上面寫著婦科。
小春也大概知道一點,之前也有人來雨蘭鎮宣傳過婦女健康。
不少女同志都在那裡排隊。
小春看了一會兒,想起了一些事情,可又一想,還是覺得算了,又帶著兩個孩子往回走。
原本的衛生所,現在已經叫平城衛生局了。
這一年平城衛生局的目標是完成對全縣婦女病的普查普治。
「今年我們的任務是對全縣的婦女病進行普查普治,應查人數102593人,理論上來說,從年輕的已婚婦女到老年婦女都是我們的應查對象。」
衛生局的局長是個中年女人,也沒有說什麼虛的,而是點出了最重要的一點:「根據隔壁縣的經驗,很多婦女對於婦科病諱莫如深,不願意說出來,也拒絕接受檢查,你們要先和大隊的赤腳醫生溝通,取得她們的信任,儘量由她們牽線,進行這一次的普查普治。」
作者有話說:
婦女病的普查普治不同地區的時間不一樣,很多地方要1977年才能開始,原型地區應該是1972-1974年,三年完成的普查普治,文中有進行小說化處理。
第122章 農村醫療(十六)
◎(1974)她們能做的極限。◎
第一百二十二章
這一年是1974年, 尚未遠去的戰爭陰影,求老天爺都不管用的疾病恐慌,再加上沒有避孕措施, 很少有家庭能夠做到只生一個孩子。
雨蘭鎮的婦女和新中國其他地方的婦女一樣, 大部分都生過三個孩子,甚至有一部分婦女生過五個以上。
新法接生也只是近20年來的事,過去不健全的接生手法,沒有得到好的照顧的產後修復,雨蘭鎮的婦女們多多少少都有難言之隱。
下身疼痛,出血,失禁……
普通的受傷, 沒有人會隱藏,也不會有人覺得羞恥。
但這種痛苦, 受制於環境, 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婦女會在明面上提起來。
熊世珍在做接生婆的第二年就發現了這個事情。
1975年的一天,熊世珍正在燒飯,門口就探出了一個腦袋。
自從熊世珍當了接生婆, 來她們家人也就多了,不像過去那樣了。
「怎麼突然來我這裡了?你不是剛出月子嗎?」熊世珍一邊說一邊給人拿了凳子。
「有什麼事情直接找個人給我帶個信我就來了。」
來人是她接生過的一個產婦, 從桃花村嫁到龍頭村的新媳婦兒。
龍頭村還是有一段距離。
產婦臉上蒼白, 擺了擺手, 不願意坐下來, 又看了一眼院子裡熊世珍的老頭子。
她的臉上呈現出那種很為難不知道該怎麼說的表情。
熊世珍到底是女人, 一眼就懂了。
「去裡面房間說話。」
她們家裡面還有一個房間,是唐國興睡覺的房間, 放了不少的大罈子在裡面, 因為在靠裡面, 陽光都曬不到,導致整個房間都有些陰了。<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