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緊接著, 幾位爺和史官大臣紛紛入內,當著諸位阿哥和高官大臣的面, 康熙在準備好的遺詔下,填下了「胤禛」的名字。

  另外一份詔書存檔, 以及史官在《清史稿》的記載, 這件事才算完成。

  周伊在外跪著見了,心裡才鬆了些。

  雍正繼位最大的污衊便是他奪了弟弟十四爺的皇位,理由便是康熙如此聖明的君主,對皇位繼承人的選擇是不會沒有做出妥善安排的。

  但他死後卻不見他的親筆詔書,而只是「口授末命」,確實讓人難以置信,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讓人不得不對雍正的即位有所猜疑。究竟是合理的承襲皇位,還是通過其他手段奪得皇位。

  這件事直到五百年後, 還經常成為一個歷史命題。

  但凡腦子清楚的人,要知道清朝繼位詔書是有三種文字而成,說把「十」改成「於」,那能說說滿文、蒙古文又要如何改?

  不過是九子奪嫡太過慘烈,失敗者在後面用殘餘勢力,潑髒水罷了。

  雍正如此認真的人,還親自撰寫文章,來闡述他的繼位是正統,可見心裡確實非常在意。

  如今這樣好了,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詔書好歹是皇帝臨死前親筆所書,想來這一世不會再有這樣的髒水潑在四爺身上。

  過了兩刻鐘,李德全哀戚:「皇上……薨了。皇上……薨了!」

  舉國哀悼。

  隆冬時節,京城的色彩從紅色變成了一片雪白。

  皇帝詔曰:「從來帝王之治天下,未嘗不以敬天法祖為首務。敬天法祖之實在柔遠能邇、休養蒼生,共四海之利為利、一天下之心為心,保邦於未危、致治於未亂,夙夜孜孜,癌寐不遞,為久遠之國計,庶乎近之。

  ……

  朕年邁之人,今雖以壽終,朕亦愉悅至。□□皇帝之子禮親王王之子孫,現今俱各安全,朕身後爾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雍親王皇四子胤鎮,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輿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布告中外,咸使聞知。」(見作話注。)

  **********

  隆冬里的葬禮特別熬人,天氣冷,禁不起不吃不喝、沒日沒夜的哀戚。

  周伊便讓人備好薑湯、熱薄餅,無論是誰哭完孝下來能頂一下。

  葬禮過了之後,夫妻倆一合計也不忙著登基大典。

  倒是直接搬進了養心殿,住在這殿裡的第一晚,周伊被四爺翻來覆去吵得誰不著。

  「萬歲……」

  胤禛捂住了她:「皇后還同往常一樣喚朕。」

  你都說「朕」了,還要往常?

  周伊愣了,然後道:「郎君。怎麼還不睡?」

  「事太多了,一下都在腦子裡,靜不下心。」胤禛想了想,翻起來,「算了,伊伊你睡吧,我再去忙會。」

  周伊登時把長腿伸過去,壓住了他:「不行,你都幾日幾夜沒合眼了,好不容易今天早些躺了上來,還想下去?」

  胤禛看著皇后,笑笑不說話。

  「怎麼是要忙著選秀,還是要翻誰的牌子?」

  「伊伊故意說這話是想氣誰呢?」胤禛便真的躺了回去,把她的大長腿放下,「也不怕著涼。朕壓根就沒想過這件事。

  眼下國庫空虛,邊境那邊幾個蒙古地方若是聽聞先皇駕崩,想來會有起心思的,西藏那邊□□說也很是不太平,東南沿海海盜襲擊也時有傳聞……」

  周伊聽他說話,眼皮又要耷拉上了,她就是想轉移下他的注意力,沒想到他自己又盤算上了:「皇上,事情是永遠做不完的,你可只有兩雙手。再說,幾位爺的職位都還沒派,閒著也是閒著,讓他們多去跑跑便是。」

  「皇后說得是,朕也是這麼想。只是……」

  周伊明白他的顧慮,幾位爺人心都還沒收服下來,直接派出去做事怕是彼此都不能放心。

  由此,歷史上記載八爺是修的皇陵,八爺想著當今新皇想來勤儉,便往省上想法子。

  誰知雍正一看:「你這是在下朕的面子?」於是一頓削。

  往後諸如此類的事情,不勝枚舉。

  周伊咕噥道:「孩子們閒著也是閒著,讓他們跟著幾位叔伯好生學習,不求長進,也算是盡個心意。」她早就想把八個糰子扔出去為國盡力了,能教的她這個額涅都教了,剩下的就是看他們自己表現的時候了。

  胤禛登時眼睛亮了,他早就知道自己這八個孩子各有所長,說一句都是天才不為過。

  只是從前他只是個王爺,一連生了八個已經很想顯眼,再把天才屬性暴露出去,那可真是明晃晃叫人惦記了。

  後來這些年,除了戶部救災、祭天大禮等公事,他一向低調,如今自己一朝為帝,幾個孩子特殊之處便毋需隱瞞,加上十三弟、十四弟,那可就是兩雙手了,應付目前的情形,綽綽有餘。

  「伊伊,你可真是朕的好皇后。」胤禛抓住皇后一陣亂親。

  周伊:……

  突然發的什麼瘋。

  但總算是沒想著趴在案頭上努力,現在是趴在她身上努力了。

  行的吧。

  **********

  帝後大典,在熱熱鬧鬧的元宵舉行,一切按照規制。

  禮部主事官員很快發現,但凡有決定不了的細節,統統直接問皇后,定能弄個明白。<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