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管姜家後面是不是要讓穆蘭嫁給別人幫襯姜家,但他們都無法抹殺永平侯府對穆蘭的溫和。

  因此,昭陽長公主和鎮南王夫妻商議,還是幫助姜家一把。這一次的事情過,姜家重新回歸京城,穆蘭也就不欠姜家,不欠永平侯府的。

  雖然穆蘭沒有直接跟他們開口,但是老兩口都知道穆蘭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穆蘭當初答應定親,在流放的路上還給了姜家那麼多錢,這足以說明問題。

  如果穆蘭總覺得她虧欠那些人,姜家人也那麼覺得,周圍的人也那麼覺得,那麼穆蘭以後的日子必定不好過,別人總會拿這一件事情說話。

  昭陽長公主想著自己現在的身體還算可以,能先做好就先做好。

  到了年底,遠在西北的姜家也接到了皇帝的聖旨。姜三公子原本的計劃是再忍忍,還想著鎮南王府壓一壓姜家,他跟齊王做戲。但是人家鎮南王府顯然不管他是不是要做戲,他是不是勾出什麼人來。

  如果真的等到後面,那穆蘭欠姜家的還真就說不清楚。至少在其他權貴的眼中是那樣的,即便穆蘭願意為了姜家定親,他們也會說穆蘭當時是丫鬟,姜家給她找的親事不錯了。

  「多虧了鎮南王,你們才得以這麼快洗清冤屈。」宣旨的太監還特意說了。

  姜三公子不能說鎮南王府打斷他的計劃,如果能快點回到京城,那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了。沒有人希望一直待在西北,他的那些親戚也不擅長做家務,不擅長種地。

  閻澤言也收到了穆蘭的來信,穆蘭告訴他京城發生的一些事情,還說太后和皇上都知道他們定親了。

  閻澤言很高興,穆蘭是真的沒有要跟他解除婚約。

  姜家要等年後再回京,年前太冷了,怕那些人在路上撐不住。等開春了,天氣暖和了,他們再回京城也好。

  劉婆子得知姜家起來了,她也打算跟著一起回去京城。他們過來西北,本來就是為了照顧侯府的人。侯府的人洗刷冤屈能繼續回去,劉家的人當然得跟著一起回去。

  而秋菊只覺得這些人都要去京城,她一個人留在了西北,這算怎麼回事?

  「你堂兄堂嫂也要回去,那個鋪子也就沒有人管,你們去管也好。」劉婆子對秋菊道,「鋪子所要花費的錢,等我們回京之後,再一點一點地還給嘉和郡主。」

  劉婆子想過了,嘉和郡主也寫信說他們是要幫她賣掉鋪子,還是直接盤下來都可以。劉婆子認為秋菊一個人在西北也艱難,王家那些人跟秋菊又不親近,指望王家那些人多照顧秋菊不現實,他們還是得留下一點東西給秋菊。

  以前,劉婆子一家子還有不少家產呢。這一次,他們回去,那些家產估摸著是不可能再回到手了,還得重新開始。但只要他們回去京城了,那些散去的東西遲早能回來。

  「就算是你的陪嫁。」劉婆子道。

  西北的一個鋪子也不是很貴的,不像是京城的鋪子動不動就是上千兩銀子。

  劉婆子自認為算是對秋菊好了,秋菊還算是侯府的義女,秋菊在西北這邊也能過上舒心的生活。

  「就不能讓我一起回去嗎?」秋菊問。

  「你都已經嫁人了。」劉婆子道,「就待在這邊吧。」

  劉婆子可不覺得秋菊這些人還會去伺候姜家人,讓秋菊待在西北好,秋菊也不會在京城總說她是侯府的義女。

  秋菊最終還是妥協了,她無法跟著他們一起回京,就只能想著那一個鋪子了。秋菊只覺得她就是犧牲品,好在她當初聽了春蘭的話,至少她還有一個侯府義女的身份,別人也不敢隨意欺負她。

  來年的二月底,姜家一家人就回到了京城,他們也重新回到了侯府。姜大公子繼承了爵位,成為了永平侯,而姜三公子也回了京城。

  姜三公子若是不回京城,那他和齊王聯合的事情也容易被人查出來。

  永平侯府的人回來了,穆蘭讓人送禮過去,她本人沒有回去。與其大家見面尷尬,倒不如不見。

  穆蘭也不想被人說她對姜三公子念念不忘,她也沒有不甘心。

  當她知道自己不過就是小說里的一員之後,她的很多想法就變了。

  京城的那些人,他們哪裡還會說嘉和郡主欠了永平侯府的。他們都說永平侯府的運氣不錯,說要不是永平侯府以前的老太太對嘉和郡主還算不錯,鎮南王府也不可能這麼幫著永平侯府。

  自古以來的冤案不少,有的人家到底都不能洗刷冤屈的。

  昭陽長公主要的就是這樣一個結果,她的嫡長子不在了,能為孫女多考慮的就是自己和丈夫。他們得活著的時候就多做打算,免得穆蘭以後要被所謂的恩情壓著一輩子。

  一個長得漂亮的丫鬟,沒有成為通房丫鬟,還能出去當廚娘,這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也說明了主人家的寬厚。

  姜家人又豈會不知道鎮南王府的意思,那就是兩家正常來往可以,但是他們不能緊緊地抓著過去的事情不放,不能說他們幫襯了穆蘭,不能多去說。

  這一天,穆芷彤來穆蘭,她開口就說,「姜三公子要定親了。」

  「哦?」穆蘭挑眉,「他是跟你定親嗎?這麼激動!」

  「別亂說。」穆芷彤道,「你在他們家當過丫鬟,我怎麼可能嫁過去。」

  <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