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上知道,若非委屈極了,他怎麼會翻舊帳。

  太子這是逼他給一個說法呢!

  自從被圈禁,太子擔負了多少惡名,圈禁解除之後,先前的那些彈劾罪名。雖然沒有落實卻也沒有人解釋清楚。

  原本皇上是想留著這道引子,正好成為太子與二皇子之間的火引,好平衡太子和二皇子。

  現在看來,竟是他想錯了,他忽略了太子在這過程中所承受的委屈。

  鎮國公滿頭冷汗,張嘴就要說話,然而又慢了一步。

  太子緩緩抬頭,看著皇上,一字一頓,「兒臣依舊願意去賑災,只是兒臣有個不情之請。」

  皇上哽咽,「皇兒請講。」

  太子就道:「兒臣前往賑災,希望帶太子妃同行。」

  當即便有一個二皇子黨的朝臣道:「這怎麼行,哪有太子妃去賑災的道理?」

  太子瞥了他一眼,只朝皇上磕頭,「望父皇成全,兒臣不想有後顧之憂。」

  一句話,讓鎮國公心頭警鈴大作。

  太子先是提起那年抗疫,引得皇上想起當年二皇子對太子做的事,再提出帶太子妃...

  只怕帶太子妃是幌子,真正的意圖是告訴皇上,他怕太子妃在京都生命難安。

  刺殺一案,二皇子什麼好處沒有撈到,好容易種下一根刺,現在看來...

  太子輕而易舉將了一軍。

  第135章 試試

  早朝一散,鎮國公回到府邸的時候二皇子已經在府中等候。

  朝中發生的事情他已經得知不少,等鎮國公一進書房,二皇子立刻焦灼道:「容闕那樣子,分明是有備而來,他到底安得什麼心!他是不是早就知道咱們的安排?那賀朝怎麼回事?」

  二皇子情急之下問了一堆。

  鎮國公面色凝重的扶著他且讓他先坐下,「殿下身上還有傷,稍安勿躁。」

  二皇子急道:「外祖父,我怎麼能稍安勿躁,我現在急的不行。一旦讓父皇反應過來這次的刺殺案是咱們謀劃的,我就死定了。」

  鎮國公緩了口氣,「不至於到了那一步。」

  二皇子坐定,鎮國公也在一旁椅子坐下。

  「賀朝沒有問題,餘慶來的時候恰好賀朝病了,這些天一直在府里養著,門都不出,給他瞧病的大夫是我府上的人,他這風寒有些嚴重,燒的人都睜不開眼,別說出去通風報信,就是連床榻幾乎都沒下。」

  二皇子焦灼的心並沒有因此而略略好轉,他抓著手邊的茶盞,「賀朝既然沒有問題,他是你這裡謀算最厲害的,那趕緊讓他來商議一下。」

  鎮國公知道二皇子這是著急狠了。

  這不怪二皇子。

  容闕在今兒早朝忽的提起那年瘟疫的事,著實是給二皇子捅了一刀,再配合這些日子太子府發生的那些事,皇上不多想才怪。

  鎮國公瞧著二皇子發白的臉色,心下心疼,安撫道:「殿下不用急,南充那邊都是咱們的人。既然是災民暴動,這次太子去就讓他有去無回好了。

  不管他有什麼張良計,一切計謀在絕對武力面前都是妄談。」

  鎮國公這話一出,眼底的狠厲也就漸漸湧上來。

  原本他只想讓太子在這次的賑災中受個傷什麼的,最好再落下點後遺症。

  一個身體有缺陷的皇子怎麼配做一國儲君呢。

  現在看了,沒有必要費周折,直接解決了比什麼都強。

  二皇子一愣,心跳倏地加快,「外祖父要...」

  鎮國公點頭,「不管他準備了什麼應對之策,讓他有去無回就是了,太子妃想去,就一起去,正好讓他們夫妻整整齊齊的。」

  二皇子捏著杯子的手一用力,轉而將手中茶盞擱下,起身給鎮國公倒茶,「這件事,就有勞外祖父了。」

  只要人死了,皇上哪怕動再大的火氣,也絕不可能把二皇子如何,他不可能讓自己接連損失兩個皇子。

  刺殺一案讓容闕大受委屈,皇上為了彌補,結結實實往太子府賞賜了一批東西。

  他還想好生安撫一下這個受委屈的兒子,可惜災情嚴重,容不得多耽誤。

  舉目望去,滿朝上下,只有容闕去賑災最為合適,沒得可選,皇上只得將容闕叫到御書房,仔仔細細的囑咐一番,這賑災一事就算是定下來。

  因為容闕執意要帶太子妃,皇上幾次勸說無果,蘇卿卿也就被允許一同前往巴蜀。

  啟程日期一定,那些個被容闕攆出來的太子府的下人徹底絕望。

  太子一走至少數月,等到太子回來他們就真的再也沒有機會再回到太子府了。

  他們這些人,在太子府做事的時候,領著太子府的月例卻忠心替別人辦事。

  現在被攆了出來,那些個他們曾經忠心的主子卻因為要避嫌躲他們都來不及,根本不給他們任何後路。

  這些人在太子府養尊處優慣了,一下子出來,別的高門府邸又不留他們,市井之中他們又瞧不上,一時間日子難熬。

  他們多難熬容闕根本不會想,此刻坐在疾馳在官道上的馬車裡,容闕將剝好的蜜桔送到蘇卿卿跟前。

  馬車寬大,蘇卿卿半靠在靠枕上,纖細白皙的手指接了蜜桔,含了一瓣入嘴,汁液飽滿甘甜,她掰下一瓣送到容闕跟前,容闕沒接,直接身子向前探了一點,張嘴過去。<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