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卿卿彎著眼睛笑道:「這個不難。」

  容闕:...不難?竟是我見識淺薄了?

  不過眼下不是好奇的時候,蘇雲鶴前腳招供巴蜀之地的秘密,後腳巴蜀之地就有人來到鎮國公府,這簡直是不容錯過的天機。

  容闕捏了信函便直奔書房,一邊吩咐人立刻出發去巴蜀打探那邊的情況,一邊召集心腹商議眼下。

  兩日後,刺殺一案有了結果,高新陽乃是被誣陷,真正買通那宮婢的人是蘇雲鶴府上伺機脫逃的下人,蘇雲鶴因為被流放而懷恨在心,那人受蘇雲鶴指使,刺殺皇上。

  大理寺卿之所以如此結案,一是如今蘇雲鶴最適合背鍋,二是想要給皇上一個錯覺,蘇雲鶴還活著。

  當時有人報信說蘇雲鶴在太子府,雖然那夜沒有找到人,可只要皇上認同了蘇雲鶴還活著這個事實,那蘇雲鶴在太子府這件事無論真假都會像一根刺一樣插在皇上心頭。

  只要皇上想起蘇雲鶴,就會想起這件事。

  儘管當下也許沒用,誰知道日後會不會成為導火索呢。

  高新陽被無罪釋放,太子府重獲解禁。與此同時,禁軍統領因為犯大不敬之罪被革職查辦。

  整個案子下來,二皇子黨不僅折損了一個禁軍統領,還讓二皇子本人受了不輕的傷。甚至讓太子趁機將府中一桿下人全部攆走,各方勢力好不容易在太子府培養成的關係網,就這麼被徹底斬斷。

  唯一的收穫就是在皇上心裡埋了一根刺,可謂得不償失,二皇子在養傷期間,嘔的幾次打翻藥碗,血氣攻心,縷縷繃開傷口。

  太子府被解禁三日後,巴蜀傳來消息,震動朝野。

  南充縣鬧出災民暴動,悍匪災民縷縷攻擊南充縣衙,在當地占山為王,與衙門敵對相抗,衙門又要治匪又要賑災,忙的焦頭爛額收尾不顧,遞上摺子請求朝廷支援。

  這摺子被內侍總管在金鑾殿上當眾讀出時,滿殿譁然。

  刑部尚書震愕的瞪著眼,「眼下是秋收之際,巴蜀之地又一貫是天府之國,怎麼就鬧出災民了呢?之前從未聽說那邊上報旱災蟲災,這災荒是從何而來竟然就發展成了暴動!」

  這問題,皇上也想知道。

  可摺子里沒說。

  鎮國公一臉憂愁,「陛下,按照這摺子里的上報,只怕這次暴動著實嚴重,尋常官員前往怕是難以服眾,臣願前往巴蜀,安撫災民,治理暴動。」

  鎮國公一出列,立刻便有一位親王跟著道:「鎮國公所言不差,尋常官員的確難以服眾,南充乃巴蜀要塞之地,一個不慎就會禍及整個巴蜀,這次前往鎮壓的官員,最好乃是皇室宗親才更為妥當。」

  鎮國公明顯不服,「這次不僅僅是賑災,更是剿匪,前往的人必須具備賑災剿匪雙重經驗,皇室宗親中有這樣經驗的著實不多。」

  被點名,一名宗親王便顫巍巍出列,「陛下,臣願意前往南充。」

  這老親王都七八十歲了,走路還得讓人扶,誰會用他。

  皇上糟心的瞥了他一眼,心道就你這身子骨,沒出京城呢就被顛散了。

  兵部尚書向征猶豫一瞬,上前道:「陛下,臣倒是覺得,這次的賑災剿匪,交給西山大營最為妥當,王宇將軍有豐富的作戰經驗,這次又新招了不少兵,正好也是一個練兵的機會。」

  他這話一出,立刻受到不少朝臣的附議。

  大理寺卿跟著就道:「王宇將軍去賑災,少不得再跟一位親王世子,如此更為妥當。」

  是妥當,可皇上怎麼會同意王宇去呢?

  王宇還練著皇上的私兵呢!

  再說,萬一王宇前往賑災,京都發生什麼,誰管控西山大營。

  皇上沉著臉沒有說話。

  底下一片朝臣,有關派誰去賑災,吵得沸沸揚揚,皇上目光掃過這烏泱泱的人群,最終落在容闕身上。

  有人敏銳的發現了皇上這目光,立刻便出列提議,「陛下,太子殿下有過數次賑災經驗,剿匪也帶過幾次兵,臣以為這次去巴蜀,太子殿下最為合適。」

  這話一出,方才還喧鬧的金鑾殿,登時安靜下來。

  太子是適合,可這話誰能附議?

  追隨太子的人肯定不會附議。

  其他人呢?

  在太子被圈禁這段時間,哪一黨派的人沒有趁機踩兩腳?哪一黨派的人沒有趁機上奏有關太子貪墨的摺子?

  尤其是鎮國公黨的人,彈劾太子貪墨賑災糧款的摺子簡直如雪花,他們怎麼有臉再讓太子去賑災呢。

  皇上瞧著人群一瞬間安靜,心頭不禁一聲怒哼,這就是他的臣子!

  目光掠過鎮國公,皇上朝容闕看去,「太子如何看?」

  容闕不卑不亢出列,恭聲行禮,「兒臣戴罪之身,願意戴罪立功,只是這次若派兒臣去,還望父皇選個監察之人好約束兒臣行徑。」

  聲音恭順,言辭冷冽。

  這話說的明明白白。

  讓我去行,你們選一個能證明我清白的,別我事情辦完了回頭再惹一身腥。

  別以為誰都好欺負,我也是有脾氣的,你們不能說用我就用我,不用我就糟踐我!

  這話說的,莫說之前彈劾容闕的人尷尬,皇上都有些下不來台。畢竟之前圈禁容闕的命令是皇上下的。

  結果鬧哄哄的查來查去,什麼切實證據都沒有,還平白無故讓太子妃挨了一頓打。<hr>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