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這是溫和派的做法, 比較激進一點的,就差進宮指著薛準的鼻子罵了。
偏偏他把那批人叫進宮的時候還沒有徹底收印,仍有幾天的朝要上。所以休沐後的第一□□堂上,都和炸了鍋一樣沸反盈天。
——「陛下,古往今來, 有多少皇帝追求長生之道, 可事實又如何呢?不都沒有什麼效果嗎?」
薛准:「人家追求的是死後長生,說不定一死就直接早登極樂了,你們又不是他們,怎麼知道人家沒有效果呢。」
——「陛下, 您糊塗啊!二十年來,您兢兢業業、殫精竭慮才創下如此盛世, 怎可忽然如此,敗壞您的名聲啊!」
薛准:「就是因為前些年朕累了, 所以及時享樂才是道理,名聲?朕不需要那個,朕的功績,自有史書評說。」
眼瞅著他一副走進了死胡同的樣子,大臣門快瘋了。
——「您圖啥呀?!啊?!」他們人都傻了,到底是什麼人給陛下灌了迷魂湯?!
見此,薛准終於圖窮匕見,他眼含熱淚。
說:「前些日子,朕夢見了皇后。」
大臣們:「……」
皇帝吧,他什麼都好,朝政上頭勤奮,對待大臣也還算不錯,他們在他手底下當差從來不用擔心自己會不會隨時掉腦袋,一整個安心。
但是吧,只要一牽扯到先皇后,陛下他的精神就不大正常。
這種不正常,早先年是由許多大臣的血淚、好些王爺們的性命驗證出來的。
而此刻,坐在龍椅上的薛准淚流滿面:「前些日子,皇后給我託夢,說她在地下冷得厲害,朕想著,都要過年了,她在底下這樣委屈,想必是沒有人照顧的緣故,若是朕能成仙成道,必定能夠照拂於她。」
大臣:「……」
您這夢還挺那什麼,挺有想像力的。
他們能說話嗎?不能說,前車之鑑太多了,萬一說了什麼不中聽的話,陛下又發瘋怎麼辦?
他們只能委婉:「陛下,您就算成仙成道了,那也管不了地府的事情呀?更何況娘娘是葬在皇陵里,時常有人祭奠,又有先祖們看著,怎麼會冷呢?」
薛准:「可是她跟我說冷。」
要是姜肆在這裡,指定是要罵他的——昨兒夜裡落了小雪,她興致勃勃地備了小菜小酒坐在窗邊看雪,沒看一會兒,薛准就來了,抿了兩口酒,把臉熏得紅紅的,抱著她就在窗邊亂來,半晌她覺得冷,抱怨了兩句,意思想叫他停下,他沒聽,反而把半壺溫酒都渡進了她嘴裡,說這樣就不冷了。
今天他就坐在朝堂上胡言亂語。
大臣們不知道他們的私事,他們只能保持沉默——陛下看起來是鐵了心的要追求長生之道,如果是別的藉口和原因,他們興許還不會覺得這是真的,但只要一搬出先皇后,他們就知道,八匹馬也拉不回來他的想法了。
現在只能想著,最好陛下只是懷念一下先皇后,不是真要做妖——以前的那些皇帝們,作妖的還少嗎?
大臣們暫時不敢說話,主要也不知道該說點什麼,勸也勸不住啊。
薛准忽然沉迷修道的消息不徑而走。
宮裡頭那一批進來的道士、僧人、方士惴惴不安地住在同一個院子。
他們是真的覺得稀奇——哪有把這麼多人塞在一起的?一點都不講究!
僧道向來不共存,兩邊又同時看不起那些方士,若不是顧忌著這是在宮裡,只怕三方都要擼袖子打起來了。
現在就算明面上沒打起來,暗地裡的較勁也不少,如今他們較勁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陛下先接觸哪一方。
結果等著等著,陛下來了,然後……把他們三方一起叫出來了?!
薛准脾氣很好,看著對他們也沒有任何不尊重的,但落在他們眼裡,就很怪。
他們理想中的情況是這樣的:陛下誠心向佛/道/長生,所以要與他們探討佛法/道法/長生之法,如果再誠懇一些,說不定最後還會皈依——到時候他們就有的吹了,有皇帝皈依,往後佛門/道門大勝,必定能夠壓倒對方,至少能夠保證百年昌盛。
然而事實上,薛准只是把他們叫在一起,然後讓他們和彼此辯論,美其名曰,一定要挑出一個修行最深的,自己才好繼續跟著學習。
然後他就坐在旁邊看著三方開始唇槍舌戰、唾沫飛濺。
時間長了,他連有興致的臉都懶得擺了,叫梁安把奏摺全搬過來,一邊批奏摺,一邊看他們互相爭論。
而僧道方士們越論,他們越心虛,陛下怎麼好像一點都不感興趣?難不成是他們不夠吸引人?這麼不行啊!他們還要振興佛門/道門呢!
他們就像是眼前吊了胡蘿蔔的驢一樣,為了以後可能存在的繁榮鍥而不捨,激情辯論了一整天。
天色漸晚,薛准抻了抻酸痛的胳膊,批完的奏摺堆在了一起,他叫梁安:「走吧。」
姜肆該回來了。
丟下仍在辯論的僧道方士們就走。
僧道方士們:「……」我恨!
薛准一走,宮裡的消息就被有意無意地傳了出去。
什麼陛下和僧道們相談甚歡,直到深夜,什麼陛下十分滿意,滿面笑容,什麼陛下與僧道辯論,僧道們竭盡所能,一下午嗓子都啞了……<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
偏偏他把那批人叫進宮的時候還沒有徹底收印,仍有幾天的朝要上。所以休沐後的第一□□堂上,都和炸了鍋一樣沸反盈天。
——「陛下,古往今來, 有多少皇帝追求長生之道, 可事實又如何呢?不都沒有什麼效果嗎?」
薛准:「人家追求的是死後長生,說不定一死就直接早登極樂了,你們又不是他們,怎麼知道人家沒有效果呢。」
——「陛下, 您糊塗啊!二十年來,您兢兢業業、殫精竭慮才創下如此盛世, 怎可忽然如此,敗壞您的名聲啊!」
薛准:「就是因為前些年朕累了, 所以及時享樂才是道理,名聲?朕不需要那個,朕的功績,自有史書評說。」
眼瞅著他一副走進了死胡同的樣子,大臣門快瘋了。
——「您圖啥呀?!啊?!」他們人都傻了,到底是什麼人給陛下灌了迷魂湯?!
見此,薛准終於圖窮匕見,他眼含熱淚。
說:「前些日子,朕夢見了皇后。」
大臣們:「……」
皇帝吧,他什麼都好,朝政上頭勤奮,對待大臣也還算不錯,他們在他手底下當差從來不用擔心自己會不會隨時掉腦袋,一整個安心。
但是吧,只要一牽扯到先皇后,陛下他的精神就不大正常。
這種不正常,早先年是由許多大臣的血淚、好些王爺們的性命驗證出來的。
而此刻,坐在龍椅上的薛准淚流滿面:「前些日子,皇后給我託夢,說她在地下冷得厲害,朕想著,都要過年了,她在底下這樣委屈,想必是沒有人照顧的緣故,若是朕能成仙成道,必定能夠照拂於她。」
大臣:「……」
您這夢還挺那什麼,挺有想像力的。
他們能說話嗎?不能說,前車之鑑太多了,萬一說了什麼不中聽的話,陛下又發瘋怎麼辦?
他們只能委婉:「陛下,您就算成仙成道了,那也管不了地府的事情呀?更何況娘娘是葬在皇陵里,時常有人祭奠,又有先祖們看著,怎麼會冷呢?」
薛准:「可是她跟我說冷。」
要是姜肆在這裡,指定是要罵他的——昨兒夜裡落了小雪,她興致勃勃地備了小菜小酒坐在窗邊看雪,沒看一會兒,薛准就來了,抿了兩口酒,把臉熏得紅紅的,抱著她就在窗邊亂來,半晌她覺得冷,抱怨了兩句,意思想叫他停下,他沒聽,反而把半壺溫酒都渡進了她嘴裡,說這樣就不冷了。
今天他就坐在朝堂上胡言亂語。
大臣們不知道他們的私事,他們只能保持沉默——陛下看起來是鐵了心的要追求長生之道,如果是別的藉口和原因,他們興許還不會覺得這是真的,但只要一搬出先皇后,他們就知道,八匹馬也拉不回來他的想法了。
現在只能想著,最好陛下只是懷念一下先皇后,不是真要做妖——以前的那些皇帝們,作妖的還少嗎?
大臣們暫時不敢說話,主要也不知道該說點什麼,勸也勸不住啊。
薛准忽然沉迷修道的消息不徑而走。
宮裡頭那一批進來的道士、僧人、方士惴惴不安地住在同一個院子。
他們是真的覺得稀奇——哪有把這麼多人塞在一起的?一點都不講究!
僧道向來不共存,兩邊又同時看不起那些方士,若不是顧忌著這是在宮裡,只怕三方都要擼袖子打起來了。
現在就算明面上沒打起來,暗地裡的較勁也不少,如今他們較勁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陛下先接觸哪一方。
結果等著等著,陛下來了,然後……把他們三方一起叫出來了?!
薛准脾氣很好,看著對他們也沒有任何不尊重的,但落在他們眼裡,就很怪。
他們理想中的情況是這樣的:陛下誠心向佛/道/長生,所以要與他們探討佛法/道法/長生之法,如果再誠懇一些,說不定最後還會皈依——到時候他們就有的吹了,有皇帝皈依,往後佛門/道門大勝,必定能夠壓倒對方,至少能夠保證百年昌盛。
然而事實上,薛准只是把他們叫在一起,然後讓他們和彼此辯論,美其名曰,一定要挑出一個修行最深的,自己才好繼續跟著學習。
然後他就坐在旁邊看著三方開始唇槍舌戰、唾沫飛濺。
時間長了,他連有興致的臉都懶得擺了,叫梁安把奏摺全搬過來,一邊批奏摺,一邊看他們互相爭論。
而僧道方士們越論,他們越心虛,陛下怎麼好像一點都不感興趣?難不成是他們不夠吸引人?這麼不行啊!他們還要振興佛門/道門呢!
他們就像是眼前吊了胡蘿蔔的驢一樣,為了以後可能存在的繁榮鍥而不捨,激情辯論了一整天。
天色漸晚,薛准抻了抻酸痛的胳膊,批完的奏摺堆在了一起,他叫梁安:「走吧。」
姜肆該回來了。
丟下仍在辯論的僧道方士們就走。
僧道方士們:「……」我恨!
薛准一走,宮裡的消息就被有意無意地傳了出去。
什麼陛下和僧道們相談甚歡,直到深夜,什麼陛下十分滿意,滿面笑容,什麼陛下與僧道辯論,僧道們竭盡所能,一下午嗓子都啞了……<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