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她一出生, 她父親在產房外抱著她, 急急忙忙地問護士:「是男孩還是女孩?」
護士還沒有回答。
父親掀開襁褓,滿臉的笑容僵住了, 高興的表情瞬間消失,好一會才反應過來,尷尬地說:「女孩挺好的,女孩是貼心小棉襖。」
這一段故事,在她小時候聽過無數遍了, 她媽媽從來不避著她, 抱著她的寶貝兒子一遍一遍地說這個故事, 然後說他出生的時候,他父親嘴巴的弧度咧到了耳根, 高興得不得了。
再後來,她聽不到這個故事了。
弟弟年紀小,她媽媽覺得照顧不來,請了兩個保姆,然後將她給爺爺奶奶照顧。
那會兒,一大家子都住在同一棟樓里,也就是一層二層三層的區別。
她在最小的年紀,就懵懵懂懂的意識到,女孩子好像就是沒有男孩子金貴,所以不配讓父母親自照料。
明明都是人,男孩好像就特殊一些。
所以,她媽媽才總會說:「你要讓著弟弟,他是男孩,他當然不用做家務了,以後他有老婆。你以後要嫁人的,要伺候公婆的,不會做家務,怎麼會有人要你呢?你要是被婆家趕出來了,千萬別回娘家,我丟不起這個人,所以你去晾衣服,你去洗碗,你去掃地,你去拖地……」
弟弟總是吊兒郎當地笑。
她的父親也在一旁笑。
她爸媽總說:「你學習不好的話,就別念書了,十八歲就嫁人去。」
她心裡很害怕。
她不知道爸媽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
她從小就特別努力學習,成績一次考不好就哭,爸媽不明白有什麼好哭的,像弟弟每次不及格都沒心安理得。
她不敢說自己害怕嫁人,害怕沒法念書。
她也不敢像弟弟那樣,花零花錢大手大腳的,她每次總把零花錢攢起來,偷偷地藏起來,偶爾買一些零零碎碎的做首飾的邊角料,慢慢地攢著。
好像因為她是女孩,所以就不能亂花錢,買小超市的貼紙,買小賣部的零食,媽媽會說她怎麼學會亂花錢了?
她被迫當一個乖孩子,每次用零花錢買書,一本又一本的,她爸媽見著了才會說我女兒真乖。
弟弟的零花錢是她的五倍。
每次他花完,她媽媽總是無奈地搖頭:「你要向你姐姐學習!」
她爸爸附和。
「對。」
第二天,她親眼看著爸爸給弟弟兩張一百塊的紙幣,仿佛注意到她的目光,給了她十塊錢。
她小時候一直活得沒有安全感,等她高中的時候學會賺錢了,能供得起自己上學和生活費後,安全感才一點一點地回來了。
而她的父親,也隨著出軌,更加淡忘她這個女兒了。
他甚至不知道她讀幾年級。
大學畢業後,他還以為她在念高中。
她時常覺得,如果當父母之前需要考證書的話,她的爸爸這輩子是沒法及格了。
她的父親這一生花天酒地,身邊女人不斷,肆意妄為地傷害著周圍的人的感情,對她不問不顧。
可她媽媽還是覺得,她爸一沒有家暴她,二供她念書,就是個不錯的爸爸了。
但她媽媽似乎總是不記得,她很早就經濟獨立了,從高中開始就是她一個人養自己的。
不過十八歲之前的養育之恩確實存在。
也許是多年的不聯繫,多年的淡漠,令望舒內心沒有絲毫波瀾。
她說:「好,我訂這幾天的機票回去。」
她媽媽又說:「你爸眼光就不是不行,他那些女人,知道他病了,通通都跑了,只有我才願意接他過來照顧,這個世界哪裡還有我這麼偉大的女人?你爸才五十多,總不能讓你們這麼年輕就沒爸爸了。一個家裡怎麼能沒有爸爸呢?沒爸爸多丟臉啊。」
望舒默默地數了數。
她爸媽好像離婚十幾年二十年了。
可能接受了母親就是這樣的設定,她覺得好像也沒有哪裡是不對的。
只是她媽媽不知道,她從小就不覺得沒有爸爸丟臉,有這樣的一個爸爸才是真的丟臉。她對外從來都是說,自己是單親家庭,爸媽早離婚了,她很久沒有跟爸爸聯繫了。
但這些話,她不會跟媽媽說。
一是她沒有辦法接受,二是觀念不和,說了徒惹雙方不痛快,不如沉默。
她說:「嗯,我去訂機票了。」
她媽媽又說:「我知道你談了戀愛,把男朋友帶回來讓你爸爸看看。」
望舒說:「好。」
雖然說「好」,但她不會帶黎洲回去。
她爸爸一生好賭好色,但凡有要錢的可能性總不會錯過。
而她媽媽總希望她能孝順所有她自己想要孝順的人,逢年過節總會要求她,誰誰誰親戚對你小時候很好,現在過節你要給他們錢。誰誰誰過得不好,你表弟就很大方給了多少多少錢。
錢都是小事,她並不想被道德綁架,也不想黎洲被道德綁架。
所以與其說「不好」,不如回家後再說黎洲有事來不了,免得她媽媽又要用她那套畸形的三觀來教育她。
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對話,避免雙方不愉快,是望舒最近學到的如何和家人相處的舒服模式。<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
護士還沒有回答。
父親掀開襁褓,滿臉的笑容僵住了, 高興的表情瞬間消失,好一會才反應過來,尷尬地說:「女孩挺好的,女孩是貼心小棉襖。」
這一段故事,在她小時候聽過無數遍了, 她媽媽從來不避著她, 抱著她的寶貝兒子一遍一遍地說這個故事, 然後說他出生的時候,他父親嘴巴的弧度咧到了耳根, 高興得不得了。
再後來,她聽不到這個故事了。
弟弟年紀小,她媽媽覺得照顧不來,請了兩個保姆,然後將她給爺爺奶奶照顧。
那會兒,一大家子都住在同一棟樓里,也就是一層二層三層的區別。
她在最小的年紀,就懵懵懂懂的意識到,女孩子好像就是沒有男孩子金貴,所以不配讓父母親自照料。
明明都是人,男孩好像就特殊一些。
所以,她媽媽才總會說:「你要讓著弟弟,他是男孩,他當然不用做家務了,以後他有老婆。你以後要嫁人的,要伺候公婆的,不會做家務,怎麼會有人要你呢?你要是被婆家趕出來了,千萬別回娘家,我丟不起這個人,所以你去晾衣服,你去洗碗,你去掃地,你去拖地……」
弟弟總是吊兒郎當地笑。
她的父親也在一旁笑。
她爸媽總說:「你學習不好的話,就別念書了,十八歲就嫁人去。」
她心裡很害怕。
她不知道爸媽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
她從小就特別努力學習,成績一次考不好就哭,爸媽不明白有什麼好哭的,像弟弟每次不及格都沒心安理得。
她不敢說自己害怕嫁人,害怕沒法念書。
她也不敢像弟弟那樣,花零花錢大手大腳的,她每次總把零花錢攢起來,偷偷地藏起來,偶爾買一些零零碎碎的做首飾的邊角料,慢慢地攢著。
好像因為她是女孩,所以就不能亂花錢,買小超市的貼紙,買小賣部的零食,媽媽會說她怎麼學會亂花錢了?
她被迫當一個乖孩子,每次用零花錢買書,一本又一本的,她爸媽見著了才會說我女兒真乖。
弟弟的零花錢是她的五倍。
每次他花完,她媽媽總是無奈地搖頭:「你要向你姐姐學習!」
她爸爸附和。
「對。」
第二天,她親眼看著爸爸給弟弟兩張一百塊的紙幣,仿佛注意到她的目光,給了她十塊錢。
她小時候一直活得沒有安全感,等她高中的時候學會賺錢了,能供得起自己上學和生活費後,安全感才一點一點地回來了。
而她的父親,也隨著出軌,更加淡忘她這個女兒了。
他甚至不知道她讀幾年級。
大學畢業後,他還以為她在念高中。
她時常覺得,如果當父母之前需要考證書的話,她的爸爸這輩子是沒法及格了。
她的父親這一生花天酒地,身邊女人不斷,肆意妄為地傷害著周圍的人的感情,對她不問不顧。
可她媽媽還是覺得,她爸一沒有家暴她,二供她念書,就是個不錯的爸爸了。
但她媽媽似乎總是不記得,她很早就經濟獨立了,從高中開始就是她一個人養自己的。
不過十八歲之前的養育之恩確實存在。
也許是多年的不聯繫,多年的淡漠,令望舒內心沒有絲毫波瀾。
她說:「好,我訂這幾天的機票回去。」
她媽媽又說:「你爸眼光就不是不行,他那些女人,知道他病了,通通都跑了,只有我才願意接他過來照顧,這個世界哪裡還有我這麼偉大的女人?你爸才五十多,總不能讓你們這麼年輕就沒爸爸了。一個家裡怎麼能沒有爸爸呢?沒爸爸多丟臉啊。」
望舒默默地數了數。
她爸媽好像離婚十幾年二十年了。
可能接受了母親就是這樣的設定,她覺得好像也沒有哪裡是不對的。
只是她媽媽不知道,她從小就不覺得沒有爸爸丟臉,有這樣的一個爸爸才是真的丟臉。她對外從來都是說,自己是單親家庭,爸媽早離婚了,她很久沒有跟爸爸聯繫了。
但這些話,她不會跟媽媽說。
一是她沒有辦法接受,二是觀念不和,說了徒惹雙方不痛快,不如沉默。
她說:「嗯,我去訂機票了。」
她媽媽又說:「我知道你談了戀愛,把男朋友帶回來讓你爸爸看看。」
望舒說:「好。」
雖然說「好」,但她不會帶黎洲回去。
她爸爸一生好賭好色,但凡有要錢的可能性總不會錯過。
而她媽媽總希望她能孝順所有她自己想要孝順的人,逢年過節總會要求她,誰誰誰親戚對你小時候很好,現在過節你要給他們錢。誰誰誰過得不好,你表弟就很大方給了多少多少錢。
錢都是小事,她並不想被道德綁架,也不想黎洲被道德綁架。
所以與其說「不好」,不如回家後再說黎洲有事來不了,免得她媽媽又要用她那套畸形的三觀來教育她。
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對話,避免雙方不愉快,是望舒最近學到的如何和家人相處的舒服模式。<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