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服務費另算。

  朝廷新設立的度支部,對工業園區每一間工廠發放經營證,定期審查帳目,甚至有自己的稽稅執法隊,代替曾經的胥吏亂收稅。

  隨著一間間私營新廠房在園區掛牌成立,緩解京城供需壓力,商戶比之以往要繳納的稅率降低了不少,利潤翻了幾番。

  度支部收到的商稅總體大幅上升,光一個月獲得的稅收,就超過了往年寧州一整年上繳的額度。

  除開每日幹得熱火朝天的工業園區,另外一個被競相熱捧的地方,是曾經淪為全京城讀書人笑柄的皇家技術學院。

  隨著學院的大量發明普及應用,從農業工具到各類工廠機械,從平坦的水泥大道到每日在鐵軌上馳騁的鋼鐵馬車,日積月累的變化,最後一點點匯聚在人們的衣食住行上。

  直到這個大朝賀的年節,大量從外地和外國湧來的使臣商人,一雙雙震驚和羨慕的眼光,京城大部分百姓這才恍然發現,學院在無聲無息間,早已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

  從前國子監學子口中的「廁學子」們,如今已成了達官貴人和大戶士紳們最熱衷籠絡的對象。

  公開向技術學院學子們招婿的大戶人家數不勝數,大量靠著大戶資助的寒門讀書人,擠破了腦袋想要踏入學院的門檻。

  那座安延郡王府早已容納不下新錄取的學子,只能不斷提高招錄門檻,即便如此,依然擋不住大家求學的熱情。

  ※※※

  黃昏日暮時分,剛剛下工的李計從造紙坊回家。園區在廠房附近特別開闢了一片地,專門為園區工人們修建了統一規制的廉租房。

  大片大片紅磚瓦砌成的二層聯排磚房建築群,被日暮西沉的晚霞塗上喜慶火紅的顏色。

  一個院子可以住四戶人家,李計只需要交少量房租,交足五年,就可以花市價一半的費用把屋子買下來。

  從此之後,他就能告別寄人籬下的日子,在寸土寸金的京城,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住宅。

  他的父親在臨陽縣李長莫老家的祖宅,幹了一輩子的管家,至今還跟妻子在李家居住。

  倘若李計沒有陰差陽錯被小少爺介紹到造紙坊,他大概還在李家當他的跑腿小廝。

  像他的父親一樣,一輩子給地主當牛做馬,運氣好跟家中哪個侍女丫鬟看對眼,結了親,將來生下孩子,繼續重複著又一輪循環的命運。

  李計雙手揣在袖子裡,頂著一頂毛線織就的防寒帽,匆匆回到家,路過菜市時,順便拿最近剛發的年底獎金買了半隻燒鴨。

  小院中已經貼好了新春對聯,還是李計親手寫的。

  自從園區里開設了普惠掃盲班,李計就被李長莫敦促著去報了名。

  掃盲班每天晚上開設一個時辰,每一周休沐日開設一整天,蒙學先生是幾個頭頂光溜溜的和尚,如今腦門上也漸漸長出了短短的發茬。

  聽說這些和尚都是去年被皇帝勒令從佛寺還俗的僧侶,從京州各地到京城,經過層層篩選,兢兢業業給學生授課識字,最後成功依靠當掃盲先生洗刷身上「罪孽」的,有足足上萬名。

  這些人中,有的得自由,就去別的州府繼續重操舊業當「和尚」,有的無處可去,也沒有謀生的一技之長,反而習慣了當蒙學先生教人識字的工作。

  更有機敏目光長遠者,看準了朝廷對蒙學教師人才的需求,竟然在京城開設起「蒙學教培」私塾,專門培養蒙學老師。

  配合朝廷新印製的一批,由皇家技術學院文博士林若修訂的「蒙學詞典」,生意一度很是火爆。

  或許是因為長期在造紙坊和印刷廠工作,李計每天要和數不清的文字打交道,在掃盲班時,學習進度一日千里,短短几個月,就能把常用的三百字,寫得像模像樣。

  起初,李計對於小少爺耳提面命,讓他一定要學會寫字感到不解,像他這樣的普通工人,不識字照樣能幹活,他又不指望去考科舉。

  隨著初級常用字班畢業,他漸漸發現,在作坊做工時,與廠里的老師傅交流起技術經驗來更容易理解了,偶爾得到老師傅的指點,生怕自己忘了,趕忙找了紙筆記錄下來。

  他在作坊里各個崗位全都輪過一遍崗,時不時記錄一些犯過的錯誤和心得體會,時間一長,竟然把造紙和印刷大部分流程工藝都爛熟於心。

  李計有種朦朦朧朧的自信,若是將來他攢下足夠的家當,他甚至能自己出去開一間造紙作坊,自己當東家掙錢!

  帶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李計回到家,一進門就感受到一股溫暖撲面而來,他把帽子和棉襖脫下來,院子裡的公用廚房已經傳來陣陣米飯的香味。

  「你回來啦——」剛進門的新媳婦穿著圍裙出來。

  李計看著媳婦紅撲撲的臉,傻呵呵笑了一笑,趕緊把買的燒鴨拿給她:「還熱乎著,你先嘗嘗!」

  媳婦是隔壁棉毛紡織廠的女織工,曾經是從幽州逃難來的流民。

  她住的女工宿舍就隔著一條街,兩人作息時間一致,上工下工時不時碰上,久而久之,郎情妾意,在作坊管事的撮合下,終於成就了好事。

  「你怎麼買了燒鴨?」媳婦眼睛一亮,捨不得吃鴨腿,只小心翼翼切下一層酥脆的鴨皮放進嘴裡,咸香的味道帶著一點油腥,令人口舌生津,伴著噴香的米飯,好吃的不得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