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起初,家主看見「皇家」二字,著實高興了一番,還以為自家小兒子得了皇帝青眼,馬上就要飛黃騰達。

  仔細打聽一番才知道,原來這個皇家技術學院,竟然是一群考不上功名,無望科舉的寒門,去當匠人、學百工的,畢業以後僅僅只是「六科」出身,最多當個吏員,連個進士都混不上,更別說賜官身了。

  更叫人驚訝的是,這幫學子,竟還要被學院下放到鄉鎮農村,幫百姓做些修旱廁,造水車之類的「賤業」,李家主那叫一個惱火,在臨陽縣被人笑話的都快抬不起頭了。

  哪有讀書人放著聖賢書不讀,跑去田地里做這些低賤的泥腿子乾的活?

  當今天子更是不著調,前些年胡作非為,不知走了什麼狗屎運,叫燕然大軍退兵,現在又來這麼一出。

  不是扶持這些上不得台面的旁門左道,就是跟他們這些鄉紳過不去,一會清田,一會打壓佛寺,驅除寺僧,搞的京州周圍一帶鄉鎮士紳們人心惶惶,生怕清田和分田的火燒到他們頭上。

  李家主簡直懷疑小兒子是不是腦子燒壞了,又逢最近佃農、流民統統往京州跑。

  他百思不得其解,便派了李計這個小廝,上京去尋小少爺李長莫,順便打探一下京州究竟發生了什麼大事,若是能順便拐一些廉價老實的佃農回來就更好了。

  李計趕了半日路,實在累得走不動道,只好蹲在路邊樹蔭下休息,水囊里的水已經空了,只剩下懷中一塊硬邦邦的烙餅。

  說來也慘,他本來幹了一架驢車上京,李老爺還給了他一些盤纏,誰知半路碰上一堆作亂的流民,把他的包袱搶走了,驢車也被驚跑。

  沒了盤纏,李計愁眉苦臉,眺望這條黃土官道前方,前一天剛下過一場雨,雨水把黃土澆的滿是濕滑的泥巴,格外難行,稍不留神就要摔倒。

  今日又是烈日暴曬炙烤,水分蒸發如同蒸籠,視野里儘是扭曲晃動的蜃景。

  他不由想起臨行前,李老爺吩咐的話:

  「京州前不久才經歷戰亂,朝廷又昏政疊出,京州流民那麼多,只怕亂的很,你找到小少爺,一定要把勸回國子監好好準備科舉,實在不行,就把人帶回來,總比在京州受累吃苦,將來還沒出路強。」

  李計大為贊同,在京州謀生,哪有在家中安坐,錦衣玉食,寫寫書法,吟詩作對過得舒坦?

  直到在憧憧樹影間,他隱約看見一座模糊的城樓,李計差點喜極而泣,趕了這麼久的路,京城終於快到了。

  ※※※

  離京城越近,從四面八方而來的流民越多,李計一路心驚膽戰,生怕遇到流民暴亂的情況,奇怪的是,他剛從寧州地界進入京州時遭遇了匪徒,現在人多了,反而漸漸覺得秩序井然。

  京城門口,一眼望不見盡頭的帳篷和臨時木棚,人來人往,招工的吆喝聲和小攤小販的叫賣聲不絕於耳。

  人們臉上漸漸不再是路上看見的麻木和愁苦,更多的則是有了奔頭的忙碌。

  李計往年也跟隨老爺來過京城,京城繁華歸繁華,那也是內城的御街,還有達官貴人們經常光顧的酒樓藝館的繁華,這樣的熱鬧,從來與底層百姓無關。

  京郊之外,照樣是蕭瑟的黃土路,和辛苦拉貨進城的貧苦百姓。

  李計低頭捶腿時,忽然發現腳下的黃土路,不知何時變成了一條極為寬敞的灰色大道,筆直通往城裡的御街。

  城門口原本是用青石磚燒制的石板路面,時間一長,有了縫隙,部分石板會翹起來,現在這些縫隙全部被填滿,非常平整,身邊的馬車熙熙攘攘,輪子滾過在這樣的路,半點車轍的噪音都聽不見,又快又穩。

  時不時有一隊隊推著獨輪木板小車的運輸工們,從李計身邊匆匆經過,車上堆滿了細細的泥灰一般的材料。

  李計撇了撇嘴,心道,當今天子果然如寧州傳聞那樣,又開始征夫役大興土木了。

  卻是不知,又要在京州造什麼奢華的行宮。

  趕了幾天路,李計餓著肚子隨著流民擠到粥棚排隊領粥處,上面寫著「皇家賑濟」四個大字,施粥是一群宮中太監。

  門口的招牌張貼著皇帝恩旨賑濟流民的告示,規定了每日一人可領一碗粥,不可重複領取。

  李計輕哼,一天居然只給一頓,當今皇帝未免太小氣了些,他們臨陽縣每次開倉賑濟災民,都會給兩頓呢,雖然混著不少豬吃的糠,但好歹也能飽腹不是?

  直到李計隨著人群一步步挪到領粥處,白米粥香噴噴的氣味飄進鼻子,李計肚子立刻咕咕叫起來。

  他仔細一看,一個大海碗,滿滿一碗濃稠的粥,煮出來的湯汁還隱隱帶著一丁點兒油腥,筷子插在上面都不會倒。

  李計愕然地瞪大眼睛,這麼一碗,只怕是頂他們臨陽縣三碗。

  他回頭看看一眼看不見盡頭的隊伍,暗自咂舌,這每天得花多少糧食啊,不是說京州經歷戰亂,被燕然大肆搶掠過,窮得很嗎?

  皇帝竟然對這群命如草芥的流民這麼大方,簡直不可思議。

  李計也沒想太多,抱著粥碗就大口吞吃起來,他胃口大,很快滿滿一碗粥就見了底,他望著粥棚外的流民隊伍,忍不住動起了小心思,反正也沒人認識他,再領一碗,誰發現得了?

  很顯然,有他這樣想法的人不止一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