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安延郡王實在百思不得其解。

  他只能想到一個解釋,那就是陳太后實在不堪為盟友,又被蕭青冥玩弄於鼓掌之上了。

  「看來你是沒話可說了。」陳太后手都有些酸痛,稍微平復一下惱火的情緒,又重新坐回軟塌上,坐姿端正嚴肅。

  她高高在上俯視安延郡王有些慌亂的臉,繼續道:

  「安延郡王,意圖干涉朝政,圖謀不軌,視為不忠,對哀家言語不盡不實,以下犯上,是為不孝,用心險惡,捏造禁軍謠言,是為不仁,不能勸說蜀王盡到納稅之責,是為不義!」

  「今哀家以一國太后及皇室宗室之名,剝奪此子郡王爵位,杖責一百,貶為庶人,下獄問罪!」

  前安延郡王這下徹底傻眼了,沒想到太后會做的這麼絕,要不是自己背後還有一個手裡有兵的藩王父親,只怕現在等著他的就不止是削爵圈禁,而是三尺白綾了。

  太后如此盛怒,其他宗室都沒有說話,或者說,當皇帝和太后處於同一立場時,宗室哪裡有什麼力量去反對?

  正當大殿中靜默無聲時,看了一齣好戲的蕭青冥反而開了口。

  他一臉慈祥,神色充滿了慈悲和憐憫:「母后別生氣了,小心氣壞了自己的身子,其實安延的事,可大可小,大家都是親戚,何不以慈悲為懷,發發善心,從輕發落呢?」

  其他宗室神色僵硬,太后一聽,剛泄完火降下去的血壓,瞬間又直衝腦門,說不出話來。

  這個皇帝,威脅她做了惡人,竟然還敢賣乖!

  一旁的喻行舟露出不贊同的神色,搖頭道:「都把手伸到禁衛軍中了,怎能說是可大可小?依臣看,分明是圖謀不軌,有謀逆之嫌,作為主謀,理應處以極刑,以儆效尤才是。」

  安延驚呆了,這些人當真敢殺他嗎?不怕激怒他父王嗎?

  他色厲內荏地道:「我父王不會看著我死的,殺我的後果你們想過嗎?」

  蕭青冥頓了頓,蹙眉道:「上次蜀王似乎上摺子提到境內有邊患,想必蜀王應該很忙吧。」

  喻行舟接口道:「臣也聽聞雍州和蜀州交界的地方山匪橫行,既然蜀王忙於整頓邊患,不如請黎將軍派人帶兵去邊界,幫蜀王解決一下。」

  安延:「……」

  蕭青冥悲憫地看著他:「可是無論怎麼說,也是朕和太后的親眷,若是完全不留一分情面,豈不是顯得朕苛待宗室,冷血無情了嗎?」

  喻行舟裝模作樣地點點頭:「依臣看,這麼大的事,也不能完全不知會蜀王,臣記得,庶人安延曾答應過陛下,會儘快催促蜀王補交拖欠的稅款,不知進展如何了?」

  兩人步調一致,齊齊轉頭看向跪在那裡驚慌失措的安延。

  後者擠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我寫,寫信,總行了吧?」

  作者有話說:

  蕭&喻:小錢錢,速來!

  第41章 新任務系統獎勵

  蜀王次子不知怎麼惹怒了陳太后, 被太后當著皇帝和宗室的面,怒斥責打,甚至削去了郡王爵位, 還要下獄問罪。

  幸而皇帝仁慈,顧念親眷情分, 不斷向太后求情,才勉強保住了他一條命,最後被打了一百板子, 抄了家關在牢里,不允許外人探視。

  這個突兀的消息一下子把京城的貴人們都驚動了,許多人慌忙奔走打探情況。

  但當日在寧德宮, 太后為了避免丟人, 把宮人都支得遠遠的,在場的幾位年長宗室也守口如瓶, 更不可能有人傻得去問皇帝或者攝政。

  當日到底發生了什麼, 外人始終不得要領,只大約知道與太后的外甥陳玉安,以及蜀王拖欠稅款一事有關。

  至於陳玉安, 在詔獄裡被莫摧眉親自「照顧」了一段時日後, 被皇帝下旨發配至寧州,三年內不得歸鄉, 這才灰溜溜地放出來。

  出詔獄大門那日,陳玉安已是蓬頭垢面、形銷骨立, 他那班子狐朋狗友和昔日仰仗他的親兵, 早已不知去了哪裡, 只有兩個官差給他上了枷, 要帶他去發配地復命。

  他呆呆望著外面的日頭, 想起自己好端端一個世家子弟,半個皇親國戚,放著吃香喝辣的好日子不過,竟然淪落到今天這幅境地,簡直欲哭無淚。

  他怎麼都想不通,皇帝怎麼就變得這麼心黑手辣了?如果能回到過去,他恨不得把當初腦子進水的自己給掐死。

  就在陳玉安出獄那天,被削了爵位貶為庶人的蜀王次子,被兩個紅衣衛押著,正好來到詔獄門口。

  空氣突然安靜,兩人四目相望,默默無語,唯有淚兩行。

  陳玉安看著昔日風度翩翩、志得意滿的前安延郡王,如今竟然比自己更加落魄,這昭獄大門一進去,再出來就不知猴年馬月了。

  這麼一對比,自己仿佛還算幸運的那個,畢竟他只是流放而已,好歹不用蹲大牢,繼續受那個笑面狐狸的折磨。

  他目送安延一步三回頭的身影,被詔獄黑黢黢的大門吞沒,竟忍不住笑出了聲。

  ※※※

  紫極宮,御書房。

  收到蜀州快馬傳來的消息,已是七八日之後。

  蕭青冥坐在書桌後,面前攤開著一份長達七八千字的請罪摺子,還是蜀王親筆寫的。

  同時帶來的,還有蜀州拖欠了朝廷三年的糧稅,已經在押送京城路上的消息。

  摺子言辭懇切,聲情並茂地描述了蜀州百姓如何的不容易,蜀王治理蜀州是如何的辛苦,以至於倏忽了次子的教育問題,致使這個逆子張揚跋扈,不知天高地厚,對太后犯下大不敬之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