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耶律延木正色道:「陛下對家弟,是認真的麼?」

  「耶律將軍以為呢?」李諶反問一句。

  二人正在說話,劉觴笑眯眯走過來,耶律延木趕緊將瓷瓶藏在袖子裡,劉觴奇怪道:「什麼東西神神秘秘的,還要藏起來?」

  耶律延木一笑,道:「沒什麼,正與陛下閒聊呢。」

  李諶也轉移話題道:「使者們來的也差不多了,開席罷。」

  「謝陛下!」

  眾人坐在席位上,宴席開始,李諶舉起酒杯致辭,道:「此番能如此順利尋回耶律將軍,朕當真替各位使者們欣慰與歡心呢。」

  劉觴差點笑出聲來,契丹使者們的臉上一個個強顏歡笑的,完全沒有什麼欣慰的模樣。

  李諶又道:「耶律將軍與朕,也頗有些淵源,如是說起來,朕與耶律將軍一見如故,從三年前,便是知己好友。」

  李諶說瞎話都不需要打草稿的,果然是見過大風大浪的皇帝了,與以前動不動哭鼻子的小皇帝一點兒也不一樣。

  李諶又道:「即使一見如故,耶律將軍又大難不死,朕也該當有點表示。」

  他說著,揚了揚手,魚之舟便帶著一堆神策軍進入大殿,運送了一個龐然大物過來,那上面罩著猩紅色的布巾,看不出是什麼,圓圓鼓鼓的,巨大無比。

  李諶笑道:「耶律將軍,聽說你平亂有功,為了保護可汗深陷流矢,連眉頭都不皺一下,朕素來敬仰你這般忠君報國的大英雄大豪傑,這是朕效仿先祖的一點點贄敬。」

  李諶說著,親自站起身來,走到那龐然大物面前,嘩啦一聲掀開紅布。

  「嗬——」契丹使者們紛紛倒抽一口冷氣,震驚的看著那樣東西。

  ——一面鼓!

  只是一隻鼓而已,但契丹使者們的眼神瞬間變化莫測,就連遙輦津玉也眯了眯眼睛,都看了李諶幾眼,似乎在思考李諶的用意。

  無錯,就是一面鼓。

  李諶笑眯眯的道:「朕的祖宗贈送可汗戰旗與戰鼓,如今朕便效仿老祖宗,贈送耶律將軍這面戰鼓,盼望耶律將軍早日回到母邦繼續盡忠。」

  契丹可汗每一任接任,都會以旗鼓作為信物,那便是李諶的老祖宗賜給契丹可汗的旗鼓,雖如今的契丹已經依附於回鶻,但這個規矩從來沒有改變過,因此旗鼓也證明著無上的崇高地位。

  如今李諶賜給耶律延木一面鼓,這不是擺明了搞事情,仿佛在昭示著耶律延木非同尋常的地位,只差一面旌旗,耶律延木便可以登上契丹至高無上的可汗之位。

  契丹使者的臉色精彩紛呈,但誰都不敢說什麼。

  李諶又道:「此去契丹相隔何止千里萬里,契丹又有叛軍作祟,朕這心裡頭也不放心,這樣罷……等使團啟程返回之時,朕便調遣一隊神策軍,親自護送耶律將軍,與各位使者回程,如何?」

  劉觴還在偷笑,這哪裡是護送使團,分明是護送耶律延木回到契丹,如此一來,使團想要在路上搞手段除去耶律延木,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兒了。

  遙輦津玉勉強道:「陛下厚愛,外臣們何敢推辭,卻之不恭,便只有感念在心了。」

  「遙輦特使,太客氣了。」李諶還有後話,道:「耶律將軍與朕許久未見,朕有許多的體己話兒想要與耶律將軍秉燭夜談呢,不若這般,耶律將軍留在長安這些時日,便不要回驛館了,就住在朕的大明宮裡頭,也方便咱們談心。」

  這下子好了,路上殺不了耶律延木,耶律延木也不去驛館下榻,大明宮裡頭戒備森嚴,契丹人更加沒法子下手,李諶是要將他們活活憋死!

  李諶兩三句話,把契丹使者的兩頭活路全都堵死了,遙輦津玉何等聰明,他也有所發覺,或許天子已經知曉了他們的企圖,所以故意為之。

  他想到這裡,心如熱炭焚燒,腦袋裡還昏昏沉沉,不知怎麼竟是坐不住,腰身一軟便要跌下輪車。

  「遙輦特使?」

  「遙輦大人?」

  「義父!」

  耶律延木眼疾手快,一把抱住跌下輪車的遙輦津玉,遙輦津玉面色透露著不正常的緋紅,不止如此,隔著衣裳的身子還滾燙不已,仿佛炭團一般。

  劉觴一看,登時明白了七七八八,遙輦津玉前日在宮中飲酒激發了胃疾,昨日還沒好利索又跑到平康坊去,按照李諶的意思,耶律延木還和遙輦津玉發生了親密的干係,這番折騰下來,不生病才奇怪呢。

  劉觴見耶律延木發呆,連忙道:「別看了,快把遙輦特使抱到偏殿,叫御醫!」

  作者有話說:

  《臣本書生,不諳世事》大約在5月15日左右開坑呦~

  第133章 午夜場!

  耶律延木抱起遙輦津玉沖入大殿, 往偏殿跑去,將他輕輕放在軟榻上。御醫很快趕到,給遙輦津玉問診, 身體虛弱加之脾胃不調, 還有一些外傷,這就促使了遙輦津玉發熱昏厥。

  當然了,是什麼外傷, 耶律延木心裡非常清楚。

  御醫開了藥, 便恭敬的退了出去。

  劉觴本想進去看看遙輦津玉的情況,李諶拉住他道:「你進去做什麼?讓耶律延木一個人照顧便好。」

  劉觴反覆打量著李諶,嘴裡發出「嘶嘶嘶」的聲音, 道:「諶兒,你不對勁兒。」

  「朕如何不對勁?」李諶奇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