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他還是上前,仔細檢查李諶的傷布,裹得好好兒的,一點兒也沒有鬆散脫落。

  劉觴裝模作樣的檢查了一番,拱手道:「陛下,若沒有其他事情……」小臣告退!

  不等他第二次開口,李諶道:「朕找你過來,其實是為了三日後朝參之事。」

  劉觴:「……」還以為沒正經事呢。

  李諶擺了擺手,魚之舟便帶著宮人全部退出去,紫宸殿外侍奉。

  殿內只剩下李諶與劉觴二人,李諶拍了拍龍榻的邊沿,示意他坐下來。

  劉觴立刻道:「小臣不敢。」

  「左右只有阿觴與朕二人,有何不敢?」李諶一笑,眼神中帶著一絲促狹,道:「阿觴與朕在這龍榻之上,更親密的事情都做過了,怎麼?如今阿觴哥哥卻害羞了?」

  劉觴頭皮發麻,為什麼要大白天的叫阿觴哥哥!

  劉觴生怕他說出什麼掉雞皮疙瘩的話,連忙走過去在龍榻牙子坐下來。

  李諶道:「每逢初一十五,宣政殿朝參,三日之後便是朝參之日,太皇太后一定會親臨,朕決定在朝參之日,拿回兵權。」

  劉觴早就想到了,在眾目睽睽之下取回兵權,是重創郭氏最好的法子,當然了,也正因為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所以太皇太后就算不願意,也不可能反駁什麼。

  李諶收斂了玩笑,眯起眼睛沉聲道:「吐蕃兵敗,那些牆頭草的朝臣也紛紛站在朕的這一面兒,但如今郭氏勢力遍布朝廷,仍然不可小覷,朕只怕……到時候沒有出頭鳥敢應和於朕。」

  他說著,目光緊緊盯著劉觴,道:「阿觴,你敢麼?」

  這做出頭鳥,很可能會被太皇太后記恨,更有可能被郭氏針對,成為郭氏的眼中釘肉中刺,往后里在朝廷的日子就不好過了,但凡有個風吹草動,都會被郭氏拿出來遊街示眾。

  一旦出頭鳥提出支持天子,那麼那些牆頭草也會跟風的支持天子,如今他們需要的,就是這個出頭鳥。

  劉觴一笑,道:「陛下覺得,就算小臣不做這隻出頭鳥,太皇太后與郭氏,便不盯著小臣了麼?」

  李諶道:「話是如此,不過……最近你與郭芳儀那面兒走得親近,太皇太后也難得不針對與你,若是打破這層干係,便是撕破了臉皮。」

  李諶說到這裡,總覺得胃裡面酸酸的,劉觴與郭芳儀走得的確挺近的,雖劉觴與郭芳儀的干係,不像上輩子那般淫*亂,但李諶難免多想一些,一多想心坎兒里就不舒服,連帶著胃裡也酸溜溜。

  劉觴拍馬屁的話信手拈來,嘴巴甜得抹了蜜,道:「請陛下放心,小臣知道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在小臣心裡,陛下才是最重要的,自然對陛下肝腦塗地,誓死以報!」

  朕是最重要的……

  李諶胃裡那酸呼呼的感覺瞬間被甜蜜沖淡了,總覺得像是飲了一杯養胃的石蜜水,那叫一個甜。

  李諶的嘴角不由翹了起來,道:「難為阿觴有這種忠君之心。」

  他說著,伸手覆蓋住劉觴的手背,溫柔的道:「阿觴哥哥這般好,諶兒愈發離不開阿觴哥哥了。」

  劉觴:「……」咦!想吐!

  朝參之日,宣政殿中。

  眾人列隊步入宣政殿,太皇太后早已垂簾落座,因著今日是逢初一、十五的朝議,宣徽使劉觴也會參加,已經按照班位站好。

  天子李諶姍姍來遲,眾臣跪拜作禮:「拜見天子——」

  今日的李諶,分明還是一身龍袍,但與平日裡卻不大一樣了,他腰身挺拔,青澀年輕的面容隱露著一股沉穩之氣,來到上首坐下,朗聲道:「諸位不必多禮,起身罷。」

  「謝陛下!」眾人平身,重新列入班位。

  李諶幽幽的開口道:「想必諸位也聽說了,吐蕃退兵罷戰,已然提交了求和盟書,想要與我大唐會盟。」

  「陛下英明!大唐萬年——」

  宣政殿中又響起陣陣的山呼之聲,歌功頌德之聲不絕於耳。

  李諶轉過頭來,看向垂簾之後的太皇太后郭氏,裝乖的道:「朕雖繼位有些時日,但吐蕃進犯之類大事,都是有賴太皇太后您老人家主持,這次朕擅作主張,擅自處置,還望太皇太后不要怪罪。」

  太皇太后是吃了啞巴虧,本想嫁公主和親的,哪知道天子竟然不費一兵一卒,拉攏吐蕃周邊小國,孤立了吐蕃,進而使吐蕃不戰而降,這是太皇太后根本不敢想的事情。

  如今在羣臣面前,太皇太后也不好說什麼,只得耐著性子道:「陛下是哪裡的話?陛下此舉,有利於民,乃是我大唐幸事。」

  「陛下英明!太皇太后英明——」

  羣臣高呼之後,劉觴與阿爹劉光對視了一眼,劉光點點頭,示意他正是時機,劉觴便大跨步站了出來,拱手道:「啟稟聖人,啟稟太皇太后!」

  劉觴乃是宣徽院主使,掌管三班內侍,大明宮內的一切事宜,都要通過劉觴的首肯。而阿爹劉光乃是樞密院掌事,凌駕於三省之上,其實類似於秦漢早起的太傅,只要有太傅在,所有的國家大事都要先通知太傅,才會發配下去處置。

  換句話來說,樞密院所掌管的事情,全都是國家大事,所以劉光如果和郭氏對起來,很容易被捏住把柄生事,就算沒有把柄,也會有人製造把柄。

  所以劉觴決定由自己做這個出頭鳥,避免激化樞密院與太皇太后的矛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