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頁
凱特風風火火,已經來紐哈芬見過她,並且告訴她,好萊塢有人在打聽她的新書電影版權,尤妮絲姑姑和帕特里夏姑姑的兒女們大多都住在洛杉磯,好幾個表親都是好萊塢從業人員,製片人和演員都有。小肯尼思當初想當演員,一來是被好萊塢的紙醉金迷弄暈了頭,二來他要入行也非常輕鬆,根本不是個事。
幸好肯尼思太太阻止了他。
如今,這幾家表親都被人找上門,想要買下她的新書電影改編權。
張文雅驚呆了:這就是美國速度嗎?!她書都還沒寫完呢!
*
肯尼思周末下午來了紐哈芬接她,這次沒有到法學院大樓外面等她,而是去了她的公寓。
她的公寓不大,只有兩間臥室,她和布魯克住在一起,娜塔莎另外租了一間公寓,距離不遠。
女孩子的公寓十分整潔,空氣中飄散著淡淡的橙花香氣。
茶几上整整齊齊碼放著幾本雜誌,《時代》周刊、《人物》周刊、《紐約客》,幾份報紙,另外有幾份《耶魯法律評論》。
肯尼思隨手翻開一本《耶魯法律評論》。
各法學院都有自己的院刊,都叫「法律評論」,大多數稿件由學生撰寫,JD學位不要求論文發表數量,但至少要有一篇登上院刊的論文,要求不算高。
這期《耶魯法律評論》刊發了署名「WenYa Zhang」的一篇論文:《美國墮胎權之爭:「去政治化」是最佳出路》。
好傢夥!
肯尼思驚嘆:他不知道未婚妻什麼時候寫了這篇論文,她沒提過。她很敢說呀!
這篇論文從上世紀美國開始收緊女性墮胎權談起,然後談1972年「羅訴韋德案」的劃時代意義,該案是美國女性爭取權利的重要一步,但仍然不夠;墮胎權與政治聯繫的過於緊密,這是美國式荒誕;墮胎權問題「去政治化」才應該是核心,從法律方面來看,各州應該全面廢除有關墮胎的法律條文,將選擇權重新交給女性。
這篇論文其實嚴格來說不算是法律論文,而更像「社論」,《耶魯法律評論》居然也刊登了,也很敢呀。
說的很好,看完之後他也豁然開朗:沒錯!「去政治化」才是最佳解決方案,他也不明白為什麼會有人重視尚未出生的胎兒的權利,遠遠大於懷孕女性的權利。法律應該規定的是墮胎診所的規範化,而不是直接規定女性該如何處理自己身體裡的一些「入侵組織」。
想到這兒,肯尼思忽然意識到張文雅說起墮胎權爭議以及談到將來要不要孩子的問題為什麼總覺得奇奇怪怪的:她非常小心迴避談及墮胎權中的胎兒,也從來沒有談到他們將來可能會有的孩子。
她只是不排斥生孩子,但對「孩子」本身幾乎從未提及。
他有點擔憂,但來不及多想,有人開門進來了。
「約翰!」張文雅快樂的喊他的名字,「你真來了!」
他隨即站起來,張開手臂抱住她,「我答應過你,一定會來。」
她眉開眼笑,一片歡喜,「現在就走嗎?」
「你要拿什麼東西嗎?」
「沒什麼要拿的。你怎麼來的?開車嗎?」
「不,直升機。」
張文雅嚇了一跳,但想想,他不可能幾天之內就學會駕駛直升機,肯定有專業駕駛員,放心了。
直升機停在附近一所辦公樓的樓頂。
「我第一次坐直升機,安全嗎?」張文雅擔憂的問。
「很安全。」肯尼思握著她的手,「別怕,很快的,幾十分鐘就到紐約,絕對不會堵車。」
逗笑她。
作者有話說:
*墮胎權問題「去政治化」是作者瞎掰的。美國墮胎權問題很複雜,但去政治化應該是理想狀態的最佳解決方案。
*好萊塢大多數都是民主黨,政治是所有階層中最高端的,文雅的NSA事件要素齊全,是好萊塢和奧斯卡最喜歡的題材,再加上wuli小肯的熱度,想買電影版權很正常。
第298章
◎約翰學會了編法式髮辮◎
紐約行大不易, 堵車是常態,不堵才是少有。但天上不堵,直升機作為短途交通工具還是很有優勢的。紐約有一半紙媒、所有電視台都有自己的直升機, 突發事件攝像師扛著攝像機坐著直升機實時追蹤報導, 不是什麼稀罕事。
安全性也挺高的,至少張文雅來了美國五年多,沒聽過紐約有直升機墜毀事件。
上了直升機, 肯尼思教她怎麼扣安全帶,等她扣好之後親自檢查一遍,這才放心。
直升機起飛了,馬達轟鳴, 扇葉嘩嘩響,噪音很大。
肯尼思為她戴上降噪耳機, 隔絕了大部分噪音。耳機帶話筒,說話就用話筒, 不過壞處是通訊設備共用, 你說話機上所有人都能聽到。
直升機沿著海岸線飛行,飛到紐約不到一個小時,還可以就近停機, 停在翠貝卡公寓附近一棟大樓樓頂。
從直升機窗戶向下望去,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海岸,很有意思。
房子很小一點點,像是微縮玩具。
汽車更小。路人幾乎像螞蟻。
很有意思。
男人的手臂結實有力,緊緊抱著她的腰。
「你覺得怎麼樣?」耳機里傳來肯尼思的聲音, 比平時的聲音要響。
「很有趣。」她也喊得同樣大聲。<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
幸好肯尼思太太阻止了他。
如今,這幾家表親都被人找上門,想要買下她的新書電影改編權。
張文雅驚呆了:這就是美國速度嗎?!她書都還沒寫完呢!
*
肯尼思周末下午來了紐哈芬接她,這次沒有到法學院大樓外面等她,而是去了她的公寓。
她的公寓不大,只有兩間臥室,她和布魯克住在一起,娜塔莎另外租了一間公寓,距離不遠。
女孩子的公寓十分整潔,空氣中飄散著淡淡的橙花香氣。
茶几上整整齊齊碼放著幾本雜誌,《時代》周刊、《人物》周刊、《紐約客》,幾份報紙,另外有幾份《耶魯法律評論》。
肯尼思隨手翻開一本《耶魯法律評論》。
各法學院都有自己的院刊,都叫「法律評論」,大多數稿件由學生撰寫,JD學位不要求論文發表數量,但至少要有一篇登上院刊的論文,要求不算高。
這期《耶魯法律評論》刊發了署名「WenYa Zhang」的一篇論文:《美國墮胎權之爭:「去政治化」是最佳出路》。
好傢夥!
肯尼思驚嘆:他不知道未婚妻什麼時候寫了這篇論文,她沒提過。她很敢說呀!
這篇論文從上世紀美國開始收緊女性墮胎權談起,然後談1972年「羅訴韋德案」的劃時代意義,該案是美國女性爭取權利的重要一步,但仍然不夠;墮胎權與政治聯繫的過於緊密,這是美國式荒誕;墮胎權問題「去政治化」才應該是核心,從法律方面來看,各州應該全面廢除有關墮胎的法律條文,將選擇權重新交給女性。
這篇論文其實嚴格來說不算是法律論文,而更像「社論」,《耶魯法律評論》居然也刊登了,也很敢呀。
說的很好,看完之後他也豁然開朗:沒錯!「去政治化」才是最佳解決方案,他也不明白為什麼會有人重視尚未出生的胎兒的權利,遠遠大於懷孕女性的權利。法律應該規定的是墮胎診所的規範化,而不是直接規定女性該如何處理自己身體裡的一些「入侵組織」。
想到這兒,肯尼思忽然意識到張文雅說起墮胎權爭議以及談到將來要不要孩子的問題為什麼總覺得奇奇怪怪的:她非常小心迴避談及墮胎權中的胎兒,也從來沒有談到他們將來可能會有的孩子。
她只是不排斥生孩子,但對「孩子」本身幾乎從未提及。
他有點擔憂,但來不及多想,有人開門進來了。
「約翰!」張文雅快樂的喊他的名字,「你真來了!」
他隨即站起來,張開手臂抱住她,「我答應過你,一定會來。」
她眉開眼笑,一片歡喜,「現在就走嗎?」
「你要拿什麼東西嗎?」
「沒什麼要拿的。你怎麼來的?開車嗎?」
「不,直升機。」
張文雅嚇了一跳,但想想,他不可能幾天之內就學會駕駛直升機,肯定有專業駕駛員,放心了。
直升機停在附近一所辦公樓的樓頂。
「我第一次坐直升機,安全嗎?」張文雅擔憂的問。
「很安全。」肯尼思握著她的手,「別怕,很快的,幾十分鐘就到紐約,絕對不會堵車。」
逗笑她。
作者有話說:
*墮胎權問題「去政治化」是作者瞎掰的。美國墮胎權問題很複雜,但去政治化應該是理想狀態的最佳解決方案。
*好萊塢大多數都是民主黨,政治是所有階層中最高端的,文雅的NSA事件要素齊全,是好萊塢和奧斯卡最喜歡的題材,再加上wuli小肯的熱度,想買電影版權很正常。
第298章
◎約翰學會了編法式髮辮◎
紐約行大不易, 堵車是常態,不堵才是少有。但天上不堵,直升機作為短途交通工具還是很有優勢的。紐約有一半紙媒、所有電視台都有自己的直升機, 突發事件攝像師扛著攝像機坐著直升機實時追蹤報導, 不是什麼稀罕事。
安全性也挺高的,至少張文雅來了美國五年多,沒聽過紐約有直升機墜毀事件。
上了直升機, 肯尼思教她怎麼扣安全帶,等她扣好之後親自檢查一遍,這才放心。
直升機起飛了,馬達轟鳴, 扇葉嘩嘩響,噪音很大。
肯尼思為她戴上降噪耳機, 隔絕了大部分噪音。耳機帶話筒,說話就用話筒, 不過壞處是通訊設備共用, 你說話機上所有人都能聽到。
直升機沿著海岸線飛行,飛到紐約不到一個小時,還可以就近停機, 停在翠貝卡公寓附近一棟大樓樓頂。
從直升機窗戶向下望去,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海岸,很有意思。
房子很小一點點,像是微縮玩具。
汽車更小。路人幾乎像螞蟻。
很有意思。
男人的手臂結實有力,緊緊抱著她的腰。
「你覺得怎麼樣?」耳機里傳來肯尼思的聲音, 比平時的聲音要響。
「很有趣。」她也喊得同樣大聲。<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