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頁
外國媒體記者也就罷了,中國媒體記者由於人數過少可以忽略,美國本地媒體記者又開始狂喊她的名字,請她停下來讓他們多拍幾張。她便走的慢了點,這兒畢竟不是什麼電影首映式紅毯,不興停下來擺拍。小明星才靠蹭紅毯提高知名度,能參加白宮晚宴的人不需要浮誇的「知名度」。
稍後——很巧不是——肯尼思眾議員到了,美國媒體全體打了雞血,請他倆站在一起合影。肯尼思不置可否,神色如常微笑示意;張文雅笑著搖搖頭,先進去了。
肯尼思進了宴會廳後——在一樓的東廳,可以容納二百多人,是傳統晚宴舉行場所——一眼就看到了張文雅。
她在一幫中年人、老年人里,特別顯眼的年輕、美麗,紅色長裙也十分顯眼,肯特司長正在為她介紹客人中的一些。這種場合,肯特先生當然也會來。
她有什麼改變嗎?似乎沒有,如果有的話,那就是更自信了,神采飛揚。人人都喜歡自信的人,自信的人更強大,人們會不由自主向他們靠近。
放在這種場合,那些掌握著權力的中年人、老年人也會欣賞她、喜歡她。她自信又不狂妄、知名且美麗、背後依靠富裕的亞裔群體,buff疊瘋了。
他的幕僚長說他的選民都很喜歡張文雅,一個外國女孩,一個中國女孩,這是十分罕見的;他們認為他能重鑄家族輝煌、帶領美國群眾過上更好的生活;他們懷念六十年代,儘管六十年代遠遠稱不上有多「好」,但至少他們有一個全世界都喜歡的第一夫人。
他不喜歡幕僚長說的這些話,請他以後別說了。阿妮婭首先是她自己,他不需要計算她背後的族裔群體、知名度或是選民的期待。他對她的感情應該是純粹的、不帶一點其他雜質。
但他又反思自己:真的沒有其他因素?真的只是因為她這個人?
他唯恐他的愛情里摻雜了其他因素,因而不夠純淨。愛本身應該是不包含其他東西的,愛就是愛,就是——我想念你,我從靈魂深處、從我心深處無時無刻的想念你。
他向她走過去,眼裡再也看不見其他人。
「阿妮婭。」他從侍應生托著的盤子上隨手拿了一杯香檳,「你好。」
「你好,約翰。」她面帶微笑。
「好久不見,你最近如何?」
「一切都好,非常好。」
「我看了你的新書。」
「噢,我叫助理給你寄了一本,你收到了嗎?」
「收到了。謝謝。」他溫柔的微笑,「我很高興你能寫這本書。」
「你該看看網上那些人是怎麼罵我的。」她爽朗的大笑。
肯尼思聳肩,「誰能不挨罵?你很在意嗎?」
「一開始有點在意,而且很生氣。你們美國人太狂妄自大了,容不下反對的聲音。」
「只是一小部分,而且哪個國家都會有這種人,不必在意。」
「怎麼能不在意呢?他們說我現在跟美國人結婚了,就是個美國人,不允許我說美國的缺點,只許我唱讚歌。這不是很可笑嗎?」
「讓查理……讓他幫你想辦法。」
張文雅看著他笑,「這種事情不用他,我自己能處理好。」
「你怎麼處理的?」
「你們肯尼思家族不是做這種事情的行家嗎?」
肯尼思先是笑著點點頭,隨後又搖搖頭,「也不是絕對的,我們家也有沒法控制的時候。」
這是上網還有門檻的時代,首先你的收入要能在足夠生活,還能有一筆閒錢購買非生活必需品的電腦,也就意味著現在的網民大多收入還不錯,也就是教育水平還不錯。
眾所周知,學歷不代表知識水平,但往往跟收入有正相關,學歷越高越傾向「自由」,也就會越包容。美國目前也沒有社交網絡,網民們使用論壇或是聊天室,不像社交網絡那樣便捷。
謾罵當然有,總體來說擴散的不夠快,沒有社交網絡那種指數級別的傳播速度和廣度,相對來說處理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
她將此事委託給公關經理,公關經理僱傭幾個學生在各大時政論壇、網站聊天室等等發布「美國要反思」等等言論,轉移話題就行。
查理常說,媒體有權利決定民眾聽到什麼、看到什麼,說出了「媒體」的本質。善用媒體,無往不利。
*
張文雅覺得很奇怪——不是奇怪的那種奇怪,小肯尼思給她的感覺不一樣了。
但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她也說不好。
是年長了兩歲?還是……成了「政客」?或者……變得自信了?這不是說他以前不自信,但確實不太一樣了。
也許這就是「權力」帶給人的改變吧。
她想這種改變應該是好的,沒有人能始終天真無知,無知是蠢人的福利,他不是。
自信自豪的肯尼思又變得像她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那麼迷人了,她恍惚的想起當時的情形,她見過他的臉,但從沒想過一個名人會出現在自己面前。
當時她緊張了嗎?沒有。
她柔聲問:「你呢?你和別的女孩共進晚餐,又邀請蘇珊參加宴會,幾乎全紐約的記者都在問我怎麼看。」
肯尼思輕笑,「我記得你什麼也沒說,『無可奉告』,是嗎?我也想問問你,你怎麼看?」
不帶這樣又把問題拋回來的!<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
稍後——很巧不是——肯尼思眾議員到了,美國媒體全體打了雞血,請他倆站在一起合影。肯尼思不置可否,神色如常微笑示意;張文雅笑著搖搖頭,先進去了。
肯尼思進了宴會廳後——在一樓的東廳,可以容納二百多人,是傳統晚宴舉行場所——一眼就看到了張文雅。
她在一幫中年人、老年人里,特別顯眼的年輕、美麗,紅色長裙也十分顯眼,肯特司長正在為她介紹客人中的一些。這種場合,肯特先生當然也會來。
她有什麼改變嗎?似乎沒有,如果有的話,那就是更自信了,神采飛揚。人人都喜歡自信的人,自信的人更強大,人們會不由自主向他們靠近。
放在這種場合,那些掌握著權力的中年人、老年人也會欣賞她、喜歡她。她自信又不狂妄、知名且美麗、背後依靠富裕的亞裔群體,buff疊瘋了。
他的幕僚長說他的選民都很喜歡張文雅,一個外國女孩,一個中國女孩,這是十分罕見的;他們認為他能重鑄家族輝煌、帶領美國群眾過上更好的生活;他們懷念六十年代,儘管六十年代遠遠稱不上有多「好」,但至少他們有一個全世界都喜歡的第一夫人。
他不喜歡幕僚長說的這些話,請他以後別說了。阿妮婭首先是她自己,他不需要計算她背後的族裔群體、知名度或是選民的期待。他對她的感情應該是純粹的、不帶一點其他雜質。
但他又反思自己:真的沒有其他因素?真的只是因為她這個人?
他唯恐他的愛情里摻雜了其他因素,因而不夠純淨。愛本身應該是不包含其他東西的,愛就是愛,就是——我想念你,我從靈魂深處、從我心深處無時無刻的想念你。
他向她走過去,眼裡再也看不見其他人。
「阿妮婭。」他從侍應生托著的盤子上隨手拿了一杯香檳,「你好。」
「你好,約翰。」她面帶微笑。
「好久不見,你最近如何?」
「一切都好,非常好。」
「我看了你的新書。」
「噢,我叫助理給你寄了一本,你收到了嗎?」
「收到了。謝謝。」他溫柔的微笑,「我很高興你能寫這本書。」
「你該看看網上那些人是怎麼罵我的。」她爽朗的大笑。
肯尼思聳肩,「誰能不挨罵?你很在意嗎?」
「一開始有點在意,而且很生氣。你們美國人太狂妄自大了,容不下反對的聲音。」
「只是一小部分,而且哪個國家都會有這種人,不必在意。」
「怎麼能不在意呢?他們說我現在跟美國人結婚了,就是個美國人,不允許我說美國的缺點,只許我唱讚歌。這不是很可笑嗎?」
「讓查理……讓他幫你想辦法。」
張文雅看著他笑,「這種事情不用他,我自己能處理好。」
「你怎麼處理的?」
「你們肯尼思家族不是做這種事情的行家嗎?」
肯尼思先是笑著點點頭,隨後又搖搖頭,「也不是絕對的,我們家也有沒法控制的時候。」
這是上網還有門檻的時代,首先你的收入要能在足夠生活,還能有一筆閒錢購買非生活必需品的電腦,也就意味著現在的網民大多收入還不錯,也就是教育水平還不錯。
眾所周知,學歷不代表知識水平,但往往跟收入有正相關,學歷越高越傾向「自由」,也就會越包容。美國目前也沒有社交網絡,網民們使用論壇或是聊天室,不像社交網絡那樣便捷。
謾罵當然有,總體來說擴散的不夠快,沒有社交網絡那種指數級別的傳播速度和廣度,相對來說處理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
她將此事委託給公關經理,公關經理僱傭幾個學生在各大時政論壇、網站聊天室等等發布「美國要反思」等等言論,轉移話題就行。
查理常說,媒體有權利決定民眾聽到什麼、看到什麼,說出了「媒體」的本質。善用媒體,無往不利。
*
張文雅覺得很奇怪——不是奇怪的那種奇怪,小肯尼思給她的感覺不一樣了。
但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她也說不好。
是年長了兩歲?還是……成了「政客」?或者……變得自信了?這不是說他以前不自信,但確實不太一樣了。
也許這就是「權力」帶給人的改變吧。
她想這種改變應該是好的,沒有人能始終天真無知,無知是蠢人的福利,他不是。
自信自豪的肯尼思又變得像她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那麼迷人了,她恍惚的想起當時的情形,她見過他的臉,但從沒想過一個名人會出現在自己面前。
當時她緊張了嗎?沒有。
她柔聲問:「你呢?你和別的女孩共進晚餐,又邀請蘇珊參加宴會,幾乎全紐約的記者都在問我怎麼看。」
肯尼思輕笑,「我記得你什麼也沒說,『無可奉告』,是嗎?我也想問問你,你怎麼看?」
不帶這樣又把問題拋回來的!<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