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頁
事已至此,一切都已明了,刀雖架在崔曜脖子上,他還是咬牙道:「太后娘娘籌謀已久,這所謂昊天帝旨意,豈非是您的手筆?!祭天大典早有定數,您與鄭氏謀劃了兩月,等得便是今日文武百官齊聚於此,再無人救陛下,那此前,那些忤逆亂國的童謠,是否也是太后娘娘一手安排?」
太后氣定神閒,又看了一眼殿外天色,似在等待什麼。
見崔曜氣的臉紅脖子粗,她淡笑道:「崔曜,你與定北侯皆是國之肱骨,大周要昌盛繁榮,總是離不開你們,哀家今日,也只有兩個要求,第一,皇帝此刻下詔禪位,第二,你二人交出手中兵權,只要你們答應,哀家饒你們性命,連皇帝也不會傷。」
崔曜劍眉倒豎,太后又道:「你們不願意也沒關係,你們的夫人家小,已經在來此地的路上了,在你們往軍中傳令之前,哀家會替你們照拂一二。」
崔曜與杜巍一聽,更覺無力回天,而太后語聲悠長道:「哀家做這一切,不過是不想讓大周國運,被這麼一個引得天生異象的君王拖累。」
她看向貞元帝,「皇帝,你如何想?」
這片刻功夫,貞元帝已從震駭中回神,而他似乎早想過會有今日之場面,此刻反倒冷靜了下來,「太后如此妄為,也不怕讓琨兒背上弒父弒君,得位不正之名?即便得了帝位,他又如何能坐得安穩?」
太后滿眸嘲弄,「你也配說得位不正?」
她眯起眸子,「琨兒是皇后嫡子,賢德遠勝玥兒,有何不正?」
貞元帝語聲一厲,「就憑朕不願立他為儲!」
貞元帝氣息不穩,身倚著黃萬福,搖搖欲墜道:「太后盡可扣押朕,扣押百官,京中有金吾衛與巡防營,城外有神策軍,大家見祭天拖延時久,自會知道祈宸宮生變,太后若不怕琨兒背上千古罵名,便只管讓他不忠不孝,殺父奪位!」
說至此他又道:「可你不敢當著百官逼宮殺人,足見你還是在意聲名的,你也害怕,害怕殺了朕,殺了長清侯和定北侯,北府軍與龍武軍齊齊造反,屆時,可不是你十萬鎮西軍壓得住的,所以,你想讓朕和他們知難而退,讓琨兒得個名正言順。」
李琨站在皇后身邊,一臉驚慌不安,他看向太后與皇后,又去看信國公和滿殿執劍的禁軍,再三確定真是謀反之後,忍不住道:「祖母,母后,這便是你們說的,要讓琨兒做皇帝的法子?琨兒自小受君子之儒教導,你們難道真要殺了父皇嗎?」
太后倏地皺眉,鄭皇后更上前一把拉住李琨,不許他出言半句,李玥嚇的神魂俱裂,至此才找回自己聲音,喚道:「二哥,二哥想做皇帝,與父皇說便是,為何……為何要害父皇?我也從未說過我定要做皇帝……」
老一輩劍拔弩張,可李琨與李玥二人竟是兄弟相親之狀,太后面色愈是冷沉,卻換貞元帝嘲弄地笑起來,「太后,連琨兒都不忍心,你們何至於此?」
貞元帝看向李琨,「琨兒,聽父皇的話,在未釀成大禍之前收手,朕或可赦免你們之罪。」
李琨眼底猶豫更甚,像真被貞元帝說動似的,鄭皇后恨鐵不成鋼地瞪他一眼,太后徐徐道:「皇帝,哀家給你一炷香的時間,若你不願意,哀家只好讓這神殿見血了。」
微微一頓,她眼底閃過幾分成竹在胸的篤定,「你也不必想著神策軍與金吾衛救援,因為很快,鄭欽便會帶著鎮西軍回京了。」
此一言石破天驚,殿內幾人這才明白太后為何敢在今日謀反,不止是禁軍倒戈,更是有十萬鎮西軍為底氣!
貞元帝目眥欲裂,「什麼?鄭欽!朕讓他追逃方君然,他竟、他竟去調兵謀反?」
話音落下,崔曜也忍不住吼道:「太后一心奪位,可想過南詔與西羌虎視眈眈!西南失了鎮西軍守衛,必生大患!你們此行,與叛國何異?!」
太后面不改色,信國公鄭明躍嚴聲道:「倘若陛下願意禪位,那鎮西軍不日便可返回西南,如此,也可護大周萬全——」
說到鎮西軍,他眉目一冷,「當年我父親為了平叛忠義殉國,這等汗馬功勞,卻連一副丹書鐵券都未換來,陛下對鄭氏防備之心早已有之,今日正是讓陛下知道,十七年了,鄭氏該拿回屬於自己的尊榮了!」
貞元帝漠然道:「朕便是要寫詔書,也只會傳位於玥兒,太后和信國公想得個名正言順,簡直是在做夢!」
李玥面生動容,「父皇——」
他往前走了半步,可那樂工的劍鋒卻未讓步,剎那間,寒刃帶出一抹血色,李玥也痛叫起來。
德妃望著李玥脖頸上的血痕,再看著貞元帝的病容,驟然跪地道:「陛下,陛下待臣妾與玥兒用心良苦,臣妾感激不盡,但臣妾從來只求與陛下廝守,何曾想過定要讓玥兒為儲君?若太后娘娘願意信守承諾,陛下,您便答應她們吧,再沒有什麼比您和玥兒的安危要緊……」
貞元帝面色潮紅,呼吸窒悶,饒是如此,他也未想過鬆口,只萬萬沒想到,竟是德妃先行屈服,他咬緊牙關,「玉容……」
太后饒有興味地看著這一幕,見只過了半炷香的時辰,她忽然道:「德妃對陛下一往情深,是從還未入宮前便開始了吧?」
她語聲悠悠道:「哀家還記得當年遴選妃嬪之時,你進宮請安,眼裡心裡皆是對皇帝的傾慕,後來哀家做主選了淑妃,還聽聞你閉門不出月余。你本有機會定親的,卻硬是為了陛下在閨中多留了兩年,算起來,這份痴情有二十多年了,實是叫人感佩。」<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
太后氣定神閒,又看了一眼殿外天色,似在等待什麼。
見崔曜氣的臉紅脖子粗,她淡笑道:「崔曜,你與定北侯皆是國之肱骨,大周要昌盛繁榮,總是離不開你們,哀家今日,也只有兩個要求,第一,皇帝此刻下詔禪位,第二,你二人交出手中兵權,只要你們答應,哀家饒你們性命,連皇帝也不會傷。」
崔曜劍眉倒豎,太后又道:「你們不願意也沒關係,你們的夫人家小,已經在來此地的路上了,在你們往軍中傳令之前,哀家會替你們照拂一二。」
崔曜與杜巍一聽,更覺無力回天,而太后語聲悠長道:「哀家做這一切,不過是不想讓大周國運,被這麼一個引得天生異象的君王拖累。」
她看向貞元帝,「皇帝,你如何想?」
這片刻功夫,貞元帝已從震駭中回神,而他似乎早想過會有今日之場面,此刻反倒冷靜了下來,「太后如此妄為,也不怕讓琨兒背上弒父弒君,得位不正之名?即便得了帝位,他又如何能坐得安穩?」
太后滿眸嘲弄,「你也配說得位不正?」
她眯起眸子,「琨兒是皇后嫡子,賢德遠勝玥兒,有何不正?」
貞元帝語聲一厲,「就憑朕不願立他為儲!」
貞元帝氣息不穩,身倚著黃萬福,搖搖欲墜道:「太后盡可扣押朕,扣押百官,京中有金吾衛與巡防營,城外有神策軍,大家見祭天拖延時久,自會知道祈宸宮生變,太后若不怕琨兒背上千古罵名,便只管讓他不忠不孝,殺父奪位!」
說至此他又道:「可你不敢當著百官逼宮殺人,足見你還是在意聲名的,你也害怕,害怕殺了朕,殺了長清侯和定北侯,北府軍與龍武軍齊齊造反,屆時,可不是你十萬鎮西軍壓得住的,所以,你想讓朕和他們知難而退,讓琨兒得個名正言順。」
李琨站在皇后身邊,一臉驚慌不安,他看向太后與皇后,又去看信國公和滿殿執劍的禁軍,再三確定真是謀反之後,忍不住道:「祖母,母后,這便是你們說的,要讓琨兒做皇帝的法子?琨兒自小受君子之儒教導,你們難道真要殺了父皇嗎?」
太后倏地皺眉,鄭皇后更上前一把拉住李琨,不許他出言半句,李玥嚇的神魂俱裂,至此才找回自己聲音,喚道:「二哥,二哥想做皇帝,與父皇說便是,為何……為何要害父皇?我也從未說過我定要做皇帝……」
老一輩劍拔弩張,可李琨與李玥二人竟是兄弟相親之狀,太后面色愈是冷沉,卻換貞元帝嘲弄地笑起來,「太后,連琨兒都不忍心,你們何至於此?」
貞元帝看向李琨,「琨兒,聽父皇的話,在未釀成大禍之前收手,朕或可赦免你們之罪。」
李琨眼底猶豫更甚,像真被貞元帝說動似的,鄭皇后恨鐵不成鋼地瞪他一眼,太后徐徐道:「皇帝,哀家給你一炷香的時間,若你不願意,哀家只好讓這神殿見血了。」
微微一頓,她眼底閃過幾分成竹在胸的篤定,「你也不必想著神策軍與金吾衛救援,因為很快,鄭欽便會帶著鎮西軍回京了。」
此一言石破天驚,殿內幾人這才明白太后為何敢在今日謀反,不止是禁軍倒戈,更是有十萬鎮西軍為底氣!
貞元帝目眥欲裂,「什麼?鄭欽!朕讓他追逃方君然,他竟、他竟去調兵謀反?」
話音落下,崔曜也忍不住吼道:「太后一心奪位,可想過南詔與西羌虎視眈眈!西南失了鎮西軍守衛,必生大患!你們此行,與叛國何異?!」
太后面不改色,信國公鄭明躍嚴聲道:「倘若陛下願意禪位,那鎮西軍不日便可返回西南,如此,也可護大周萬全——」
說到鎮西軍,他眉目一冷,「當年我父親為了平叛忠義殉國,這等汗馬功勞,卻連一副丹書鐵券都未換來,陛下對鄭氏防備之心早已有之,今日正是讓陛下知道,十七年了,鄭氏該拿回屬於自己的尊榮了!」
貞元帝漠然道:「朕便是要寫詔書,也只會傳位於玥兒,太后和信國公想得個名正言順,簡直是在做夢!」
李玥面生動容,「父皇——」
他往前走了半步,可那樂工的劍鋒卻未讓步,剎那間,寒刃帶出一抹血色,李玥也痛叫起來。
德妃望著李玥脖頸上的血痕,再看著貞元帝的病容,驟然跪地道:「陛下,陛下待臣妾與玥兒用心良苦,臣妾感激不盡,但臣妾從來只求與陛下廝守,何曾想過定要讓玥兒為儲君?若太后娘娘願意信守承諾,陛下,您便答應她們吧,再沒有什麼比您和玥兒的安危要緊……」
貞元帝面色潮紅,呼吸窒悶,饒是如此,他也未想過鬆口,只萬萬沒想到,竟是德妃先行屈服,他咬緊牙關,「玉容……」
太后饒有興味地看著這一幕,見只過了半炷香的時辰,她忽然道:「德妃對陛下一往情深,是從還未入宮前便開始了吧?」
她語聲悠悠道:「哀家還記得當年遴選妃嬪之時,你進宮請安,眼裡心裡皆是對皇帝的傾慕,後來哀家做主選了淑妃,還聽聞你閉門不出月余。你本有機會定親的,卻硬是為了陛下在閨中多留了兩年,算起來,這份痴情有二十多年了,實是叫人感佩。」<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