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們看見的,都是後邊的註解,註解嘛,個人有個人的見解。」

  像詩經,有三家詩、四家詩、毛詩等,毛事又有朱熹、鄭玄等註解,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這一句話,後邊人讀,都有不同的想法。

  「所以,我不覺得,功德劍是以人脊椎骨為劍身。」解鳴謙道。

  天師盯著瓊枝,覺得解鳴謙說的是對的。

  周以前的記載,骨還是骨,瓊枝是瓊枝,沒有將骨頭稱作瓊枝的記載。

  只是他們有一個疑問,「你怎麼確定,這是周朝時的記載?」

  解鳴謙無言了片刻,道:「那也比你們瞧見的早。所以,咱們現在該找的,是瓊枝。」

  「得了瓊枝後,是以功德體蘊養,而非將功德體煉劍,你們的理解,完全是錯誤的。」

  現代人血祭有怨氣,非正道,難道古代就是正道了?

  不可能的。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萬物,並不分三六九等。

  天師點頭,「那瓊枝,又具體是指代什麼?」

  解鳴謙頓了頓,道:「咱們應該不糾結瓊枝是什麼,而應該問,為什麼要以瓊枝為劍身,用玉髓、與雷擊木等,可不可以替代?」

  解鳴謙這個問題,讓天師開闊了思想,「我覺得,琅玕為底,是因為琅玕能承載功德。」

  功德無形,與信仰般,只有特殊之物才能承載。

  比如神像,只能以木以土,功德,以琅玕。

  解鳴謙連連點頭。

  這也是他考慮的答案。

  「那為什麼琅玕能承載功德?」解鳴謙又問,「它承載功德的原理是什麼?」

  「非人間物?」有天師試探著答道。

  另有天師道:「法器,法器可載功德。」

  「胡說,不是所有的法器都能載功德。」另一名天師直接辯駁,「只有一些特殊的法器,才能承載功德。」

  比如國璽。

  可載功德與國運。

  天師紛紛議論,能載功德的有那些,最後得出一個結論,「玉。」

  還得是有特殊意義的極品好玉。

  有天師問,「和氏璧,如何?」

  解鳴謙抬頭望向那名天師,道:「和氏璧不是早失蹤了?」

  「還在。」那天師開口,「在墨家手裡。」

  第143章 143

  當年某個朝代亡國, 亂匪打入皇宮,墨家弟子見勢不妙,趁亂將玉璽從亡國皇帝手裡偷走。

  之後, 本來是打算以玉璽為籌碼, 像新帝投誠, 給墨家掙一個世代欽天監官位,但,還不等他們求見新帝, 先遭到新帝的抓捕。

  新帝登基,陵墓便開始籌備起來, 而開國太..祖.,更看重自己百年。

  畢竟,誰不想自己後代千秋萬世, 統治江山永垂不朽?

  所以, 下令徵辟墨家弟子,徵辟不到, 便強硬去邀請。

  墨家弟子對這事敬謝不敏。

  皇家陵墓修行, 都有坑殺墨家弟子的傳統,特別是開國幾代, 以及朝廷後期幾代。

  現在這個是開國皇帝,墨家弟子哪敢出現?

  躲躲藏藏地跑了。

  但那開國皇帝一直不放棄, 墨家弟子怨氣橫生,也不說上獻玉璽了,利用手中手段,將玉璽藏得嚴嚴實實。

  就這麼, 一直藏到現在。

  當然, 不是墨家弟子沒有貪慾, 而是當初藏玉璽的墨家弟子是天師,後邊墨家弟子沒這個本事,沒法拿出玉璽。

  他們也不是想過,與天師合作去取玉璽,但自己實力不濟,擔心對方拿走玉璽翻臉不認人,而這,他們拿天師沒有半點法子。

  總之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到現在,那玉璽都不曾見天日。

  到現在,國家倡導火葬,也不興修陵墓,墨家弟子不用再擔憂會被人抓去修皇陵,倒也慢慢活躍起來,不似之前那般,隱姓埋名。

  這玉璽一事,慢慢地從他們嘴裡,露出些許口風。

  「他們願意交出來?」解鳴謙問。

  雖說法律規定,土裡挖出來的文物屬於國家,但玄術師的東西,最好少碰。

  沒得到他們允許去挖,結了因果,也結了仇。

  「會給補償,他們會願意的。」說話的不是天師,而是一名地師,聽口吻便知道,他也是特警局的。

  「可以試試。」解鳴謙道。

  與墨家弟子交涉的事,用不上解鳴謙,自有公家。

  三日後,便得到消息,墨家那邊允許了,還交出了地圖和機關圖紙。

  當然,取玉璽,得有天師過去。

  解鳴謙最為年輕,狀態也處於巔峰,這玉璽,自然由他去取。

  程銘禮身為功德體,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說,功德劍就系在他身上,解鳴謙一離開,那群天師不敢走,生怕有人到玄陽觀,暗害程銘禮。

  一日後,荒山墳冢。

  解鳴謙、墨家弟子和其他過來幫忙的玄術師站到其中一處墳墓前。

  解鳴謙問:「在這裡面?」

  墳墓外邊起了水泥地,前邊墓碑刻著和氏之墓,墓頂野草時時有人打理,只瞧著,和現代那些墳墓並無多少區別。

  誰能想到,這墓是千年古墓,裡邊埋的,並非先人?

  「對。」墨家弟子頗為自得,「是不是想不到?」

  解鳴謙點頭。

  確實想不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