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
花流並不生氣,只道:「榮側妃是當年平花家的功臣,怎的如今倒是對花家讚譽有加?」
榮側妃低下眼瞼,語速極快道:「一碼歸一碼。」
然而花流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繼續說道:「四年前二十之宴之前,我叫寧韞良。」
榮側妃的雙眼倏地睜大了,恐懼再次攀上她的腦仁,她的手心出了汗,黏膩地觸感讓她幾乎要握不住劍。
「你、你不是死了?」
「假死而已,金蟬脫殼之術,讓榮側妃失望了。」
榮側妃看了一眼寧韞城,這才明白過來,二人這是秋後算帳來了,她冷笑了兩聲,對著花流道:「我當時並沒有一心要殺了你,你今兒也不用對我冷嘲熱諷。」
說完,又將目光投向寧韞城,她不解地看著寧韞城,道:「皇上,若說當年你與花氏母子感情不錯也就罷了,可後來你明知他不是你親兄弟,他母親害死的才是你的親兄弟,怎麼你如今還要同這人廝混在一起?」
榮側妃向來公正死板,便一根筋地覺得,這天下對錯分明,對的就該被稱讚歌頌,錯的就必須眾人唾罵萬劫不復。
寧韞城坦然的接受著榮側妃探究和指責的目光,溫柔地看向花流,道:「我不認這個。」
榮側妃皺起眉頭來,她並不能很好的接受寧韞城這個觀點,就像她不能接受寧韞城圈禁親父一般,這不僅是大不敬,更是不孝之極,身為君王,若不孝不恭,有何顏面忝居高位?但是這天下有時就是這樣,如今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榮側妃沒有再深究下去的心思了。
榮側妃含淚道:「皇上今日攜花家主前來,想必是來秋後算帳的,我做過的事情,沒有一件是不敢認的,皇上要殺要剮,我都受著,只求皇上能記得我尚是太子肖遺眷,死後能按照禮制將我葬入皇陵。」
花流看了一眼寧韞城,寧韞城將隨身帶來的一個盒子打開道:「朕今兒來,就是與皇嫂論一論當年之事。」
榮側妃生氣地駁道:「當年之事有何可論?花氏污名太子,對外說太子畸戀嫡母,敗壞人倫道德,又有大不敬之罪,這些事情我當年在宴席上一一舉證過了,沒什麼好說的了。」
花流冷聲道:「當年太子確有讓歌姬著皇后吉服與他尋歡作樂這樣的荒唐事。」
榮側妃道:「皇后把持朝政,混亂皇室血脈,太子不過是氣急了,才頭腦發熱用此事來泄憤,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太子為的是朝廷和家國。」
寧韞城道:「皇嫂剛正不阿,眼裡揉不得沙子,朕也承認皇兄確實是忠君正義之輩,只是——」他看了一眼榮側妃,「只是人皆有兩面,朕今兒來,是為了解皇嫂的心結,也是為了解阿良的心結,當年的事,或許還有另一面。」
「另一面?」榮側妃嘲諷地笑了兩聲,「皇上難不成還以為太子對皇后有情?花氏確是貌美,怎的是個美人兒太子就要動心嗎?太子修正自持,怎麼會對嫡母有非分之想,這種骯髒齷齪的事絕非太子所為!他留下那幅畫,只是為了留個證據而已。皇上,太子肖已經被污名了一次,皇上難道還想污名他第二次嗎?榮氏雖為女流之輩,也絕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寧韞城道:「皇嫂,那些不容於世間的情愛,並非都是骯髒齷齪的。
花流道:「榮側妃可知,最早與我娘有婚約的不是先皇,是太子肖。」
榮側妃死死地咬著牙:「那又如何?這世間有的是陰差陽錯的事。」
寧韞城將盒子的里一塊雕著芙蓉花的玉佩取出來,展示給榮側妃看:「皇嫂可知道這是什麼?」
榮側妃搖搖頭,寧韞城繼續道:「此物乃皇祖時期,宮裡賞給皇兄之物,當年宮中賞賜記檔記得清清楚楚,開禧十一年,皇兄六歲,因在生辰宴上背詩論道頗有見解,哄的皇祖高興,皇祖就賞賜了這枚雕芙蓉蜻蜓的冰花芙蓉玉佩給皇兄,此物後刻『木潤山輝』四字,墜以黃絡子,因是御賜之物,雖不名貴,可皇兄十分喜愛,常常放在手上把玩。」
寧韞城將玉佩放下,又道:「起居註上有記,大約七八年後,皇祖一日親觀皇兄寫字,曾問起此玉,皇兄放筆叩首,說已將此物贈予了旁人,因不算什麼好東西,皇祖也沒有放在心上。」
榮側妃道:「哪又如何?」
寧韞城道:「又過了兩年,這塊玉佩出現在了母后的嫁妝單子上,母后出身花家,當年成婚十里紅妝,幾大家族皆用數量可觀的鋪面為母后添妝,所以這塊既不名貴也不顯眼的東西,並不曾惹人留意。」
榮側妃明了此物是御賜之物,花家私造的可能性極小,然而她並不上套,只道:「僅憑此物又能證明什麼?」
寧韞城道:「此物或許是巧合,但有兩樣東西,應該不是巧合。東宮花園裡有個地窖,地窖里有條地道,皇嫂可知?」
「我知道,當年抓東宮逃奴時曾見過這條地道。」
「當年東宮出了逃奴,當時的左相抓住了一個畫師和一個守衛,東宮自己抓到了一個帳房,還剩一個歌姬不知所蹤。那位歌姬叫海棠,落到了朕手裡。」
榮側妃道:「原來當年皇上沒有外面所傳的不理世事。」
寧韞城接著道:「海棠是知道這個地窖的,當年朕曾派人細細拷問了她,海棠說,那個地窖是盛樂六年年初所挖,當時土木工人曾向太子諫言,冬天天氣寒冷,不宜動土,還請太子考慮春日再動手,被太子一口回絕,堅持要在冬日挖出那個地窖來。盛樂六年年初阿良沒有出生,太子當時順風順水如日中天,為何非要挖一條地道,皇嫂想過這中間的原因嗎?」
榮側妃低下眼瞼,語速極快道:「一碼歸一碼。」
然而花流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繼續說道:「四年前二十之宴之前,我叫寧韞良。」
榮側妃的雙眼倏地睜大了,恐懼再次攀上她的腦仁,她的手心出了汗,黏膩地觸感讓她幾乎要握不住劍。
「你、你不是死了?」
「假死而已,金蟬脫殼之術,讓榮側妃失望了。」
榮側妃看了一眼寧韞城,這才明白過來,二人這是秋後算帳來了,她冷笑了兩聲,對著花流道:「我當時並沒有一心要殺了你,你今兒也不用對我冷嘲熱諷。」
說完,又將目光投向寧韞城,她不解地看著寧韞城,道:「皇上,若說當年你與花氏母子感情不錯也就罷了,可後來你明知他不是你親兄弟,他母親害死的才是你的親兄弟,怎麼你如今還要同這人廝混在一起?」
榮側妃向來公正死板,便一根筋地覺得,這天下對錯分明,對的就該被稱讚歌頌,錯的就必須眾人唾罵萬劫不復。
寧韞城坦然的接受著榮側妃探究和指責的目光,溫柔地看向花流,道:「我不認這個。」
榮側妃皺起眉頭來,她並不能很好的接受寧韞城這個觀點,就像她不能接受寧韞城圈禁親父一般,這不僅是大不敬,更是不孝之極,身為君王,若不孝不恭,有何顏面忝居高位?但是這天下有時就是這樣,如今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榮側妃沒有再深究下去的心思了。
榮側妃含淚道:「皇上今日攜花家主前來,想必是來秋後算帳的,我做過的事情,沒有一件是不敢認的,皇上要殺要剮,我都受著,只求皇上能記得我尚是太子肖遺眷,死後能按照禮制將我葬入皇陵。」
花流看了一眼寧韞城,寧韞城將隨身帶來的一個盒子打開道:「朕今兒來,就是與皇嫂論一論當年之事。」
榮側妃生氣地駁道:「當年之事有何可論?花氏污名太子,對外說太子畸戀嫡母,敗壞人倫道德,又有大不敬之罪,這些事情我當年在宴席上一一舉證過了,沒什麼好說的了。」
花流冷聲道:「當年太子確有讓歌姬著皇后吉服與他尋歡作樂這樣的荒唐事。」
榮側妃道:「皇后把持朝政,混亂皇室血脈,太子不過是氣急了,才頭腦發熱用此事來泄憤,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太子為的是朝廷和家國。」
寧韞城道:「皇嫂剛正不阿,眼裡揉不得沙子,朕也承認皇兄確實是忠君正義之輩,只是——」他看了一眼榮側妃,「只是人皆有兩面,朕今兒來,是為了解皇嫂的心結,也是為了解阿良的心結,當年的事,或許還有另一面。」
「另一面?」榮側妃嘲諷地笑了兩聲,「皇上難不成還以為太子對皇后有情?花氏確是貌美,怎的是個美人兒太子就要動心嗎?太子修正自持,怎麼會對嫡母有非分之想,這種骯髒齷齪的事絕非太子所為!他留下那幅畫,只是為了留個證據而已。皇上,太子肖已經被污名了一次,皇上難道還想污名他第二次嗎?榮氏雖為女流之輩,也絕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寧韞城道:「皇嫂,那些不容於世間的情愛,並非都是骯髒齷齪的。
花流道:「榮側妃可知,最早與我娘有婚約的不是先皇,是太子肖。」
榮側妃死死地咬著牙:「那又如何?這世間有的是陰差陽錯的事。」
寧韞城將盒子的里一塊雕著芙蓉花的玉佩取出來,展示給榮側妃看:「皇嫂可知道這是什麼?」
榮側妃搖搖頭,寧韞城繼續道:「此物乃皇祖時期,宮裡賞給皇兄之物,當年宮中賞賜記檔記得清清楚楚,開禧十一年,皇兄六歲,因在生辰宴上背詩論道頗有見解,哄的皇祖高興,皇祖就賞賜了這枚雕芙蓉蜻蜓的冰花芙蓉玉佩給皇兄,此物後刻『木潤山輝』四字,墜以黃絡子,因是御賜之物,雖不名貴,可皇兄十分喜愛,常常放在手上把玩。」
寧韞城將玉佩放下,又道:「起居註上有記,大約七八年後,皇祖一日親觀皇兄寫字,曾問起此玉,皇兄放筆叩首,說已將此物贈予了旁人,因不算什麼好東西,皇祖也沒有放在心上。」
榮側妃道:「哪又如何?」
寧韞城道:「又過了兩年,這塊玉佩出現在了母后的嫁妝單子上,母后出身花家,當年成婚十里紅妝,幾大家族皆用數量可觀的鋪面為母后添妝,所以這塊既不名貴也不顯眼的東西,並不曾惹人留意。」
榮側妃明了此物是御賜之物,花家私造的可能性極小,然而她並不上套,只道:「僅憑此物又能證明什麼?」
寧韞城道:「此物或許是巧合,但有兩樣東西,應該不是巧合。東宮花園裡有個地窖,地窖里有條地道,皇嫂可知?」
「我知道,當年抓東宮逃奴時曾見過這條地道。」
「當年東宮出了逃奴,當時的左相抓住了一個畫師和一個守衛,東宮自己抓到了一個帳房,還剩一個歌姬不知所蹤。那位歌姬叫海棠,落到了朕手裡。」
榮側妃道:「原來當年皇上沒有外面所傳的不理世事。」
寧韞城接著道:「海棠是知道這個地窖的,當年朕曾派人細細拷問了她,海棠說,那個地窖是盛樂六年年初所挖,當時土木工人曾向太子諫言,冬天天氣寒冷,不宜動土,還請太子考慮春日再動手,被太子一口回絕,堅持要在冬日挖出那個地窖來。盛樂六年年初阿良沒有出生,太子當時順風順水如日中天,為何非要挖一條地道,皇嫂想過這中間的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