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楊澍似乎第一次讀懂了這句話,也第一次正視朋黨之爭對社稷對朝綱的危害。

  如今這副局面楊澍只覺得頗為解氣,哪怕他曾經是他們之中的一份子,如今跳脫出來卻覺得這一幕幕很是荒唐與可笑,可笑他們還不知道自己中了離間之計。

  其實也不是不知道,至少那七個被迫夜宿在宮中的大臣都想到了,但他們又沒有辦法把實情告訴那幾個「祭品」,而且按照原計劃,他們是不能挑這個頭的。槍打出頭鳥,畢竟誰也不知道如今太子會做到什麼地步。

  要說楊澍的領悟確實到位,這幾人不愧是盟友,「祭品」本就為廷諫觸怒太子之事有所猶豫,如今更是懷疑會不會他們其實已經被賣了,而且賣得毫無價值。是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誰也沒有出列。

  陸詷居高臨下看得清清楚楚,唇角勾起了一抹冷笑:「既然諸位大臣無事啟奏,孤倒是有幾件事要說與諸位聽一聽。李福。」

  李福應聲出列,將聖旨展開:「光祿寺少卿陳博受財枉法,里外交通;戶部郎中薛三材剋扣賑銀,中飽私囊;巡漕御史林險平欺君罔上,包庇受財;雲滇布政司監察御史岑其本玩忽職守,失察之罪……」

  李福念了一長串的名單與罪狀,末了擲地有聲道:「……全部官員交付有司審理,不得有誤。欽此!」

  陸詷看著底下跪著黑壓壓的官員,不等他們回過味來朗聲道:「羽林軍,將一干人等押往大理寺。」頓了頓又道,「樊大人,千里長堤潰於蟻穴,國之蛀蟲不可姑息。」

  大理寺卿樊無鍾出班應諾:「臣必秉公執法。」

  那些被念到姓名的罪臣此刻心都涼了半截,誰不知道大理寺卿是太子的人?韓碭也知道,但韓碭更知道當年樊無鐘被人構陷,陸詷幾乎是以太子之位以力相保,這才給樊無鍾爭取了洗刷冤屈的機會和時間。那時太子殿下不過十四,當時的東宮輔臣對太子的舉動都是不認同的,誰能想到若干年後,這位大理寺卿能以千萬以報之呢?

  知道要將交由大理寺審理時,那幾個夜宿皇宮的大臣可就慌了神,罪臣之中可是有本來今□□會要廷諫的大臣。這幾個人固然不重要,可這會兒若讓太子將這幾個人帶走,日後誰還敢再相信他們?

  終於其中一個大臣手扶笏板出班欲奏:「臣有本……」

  還未等他說完,比他更高更快更清脆的聲音蓋過了他:「微臣有本啟奏——」

  時機很巧妙,說話的人也很微妙。

  陸詷看見搶準時機的徐子修忍不住笑了:「准。」

  徐子修倒是真的有事稟報,他洋洋灑灑講了一通西南平亂的經過,又說了如今西南的形勢:「臣以為滇西之亂在於苗漢紛爭,但滇西本就苗人聚居之地,以武力壓制固然可行,但一旦鬆懈便易反噬。武力平亂僅解燃眉之急,無法解長久之患。」

  「知州有何良策?」

  「臣欲請一旨。」徐子修頓了頓道,「臣懇請殿下同意苗漢通婚,並對通婚之人賜以布匹,以示朝廷鼓勵之意。」

  陸詷眯著眼睛琢磨了半晌:「如今苗疆是何人做主?」

  「滇西紛爭方止,如今苗疆王之位空懸,族中大事皆由其女鳳兮公主處置。」

  鳳兮公主。

  陸詷想起那個他和珣兒在多寶堂遇上的古靈精怪的苗女,想想也不過是個豆蔻年華的女孩,卻已經要面臨這般血淋淋的權爭。

  「你助鳳兮公主穩住苗疆局勢,待局勢穩定,孤自有封諭。至於通婚一事,孤欲聽群臣之言。」

  被徐子修這般生生截胡的大人此刻也不好再出頭了,只因此刻朝堂之上都開始議論通婚之事,禮部官員多是迂腐守舊之人,登時一個個都站出來想要阻攔此事。徐子修舌戰群候,說得是口乾舌燥,眼看著日頭已過晌午。

  見時候差不多,火候也差不多的時候,陸詷微微一笑,蓋棺定論:「便依徐卿之言,李福擬旨。」

  待李福宣讀完旨意後,陸詷也不給那幾人開口的機會,徑直起身轉屏風入了後殿。那幾個大臣都覺出不對勁,想要聚在一起互通一番有無時,就見李福笑眯眯地喊住了他們:「幾位大人留步,太子殿下讓老奴轉達,昨夜與幾位推心置腹,收穫頗豐,特賜幾位大臣綾羅綢緞。」

  李福的聲音不小,至少那些沒有走出大殿的人聽得是一清二楚,已經離開的恐怕不多時以後也會得知這個消息。

  很多人心中不免犯嘀咕,莫不是太子打算不計前嫌,留任這些邱黨之人?可這幾個人都是邱晁的左膀右臂啊,千萬別上了農夫與蛇的當。但轉念一想,又覺得有楊澍為例,或許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楊澍此刻連連打了個好幾個噴嚏,不過他也習慣了,從那日被太子褒獎後經常無緣無故地打噴嚏,興許又是誰在罵他了。

  不如看書。

  ***

  東宮。

  看著面前已經必輸的殘局,韓碭長嘆一口氣:「殿下棋藝精湛,老臣不敢匹敵。」

  走一步算十步,攻心為上,可不懼哉?

  第280章 利刃高懸

  樊無鍾果真不負陸詷期望,很快那些落獄的官員的罪證被送到了陸詷的面前。

  一頁一頁翻過眼前厚厚的罪證,陸詷冷笑道:「這些蛀蟲,真真是朝廷之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