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行伍之人多出身寒門,若真能找到個好苗子,日後翻身做誥命夫人都不成問題。

  更何況自古書生多薄倖,光是朝中文臣和武將家中的親眷對比也能看出一二,這麼一來,西北軍回京就變成全京城人翹首以盼之事了。

  京城百姓興高采烈,朝中大臣卻是誠惶誠恐,無他,只因隨西北軍回朝的還有榮陵和他的舊部以及部分突厥戰俘,那些和榮陵沾邊有舊之人都惶惶不可終日。

  同時還有一個消息從宮中不脛而走,這也讓眾大臣摸不著頭腦。起因是就西北軍入城之儀,禮部尚書上奏:「懇請由太子殿下代陛下出城迎西北軍入城。」

  本以為這樣的上奏是符合如今陸兼心意的,卻被陸詷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與制不合。」

  這件事傳出宮外瞬間就引起了群臣間的熱議,左相韓碭更是煩得恨不得閉門謝客。

  ——韓公,您說皇上是不是因為小皇子又起了廢立之心?

  ——韓公,您得勸勸聖上,立儲當立嫡長,如今太子已經成人人品行事皆上品,小皇子尚在襁褓資質未明,若聖上貿然行事,恐埋禍根。

  ——韓公,太子畢竟有功在身,若陛下貿然打壓恐生禍亂,更易寒了將士的心。

  ——韓公……

  韓碭最後被煩得是一個頭兩個大,最後一甩袍袖乾脆進宮面聖,這鍋是皇上甩給他的,他得甩回去。被太監引入御書房,陸兼一看見他便眼前一亮:「剛好你來了,幫朕看看哪一套更合適。」

  韓碭一頭霧水的情況下手裡就被塞入了幾張宣紙,仔細一看是盔甲戰袍的樣式。韓碭不明所以,隨後點了一個他覺得看著最霸氣的:「陛下,臣以為這個最為霸氣。」

  陸兼很是高興:「朕就說這套好,可偏偏太子不願意,說是逾制了,哪來那麼多條條框框,好看不就完了嗎?」

  韓碭:「……」

  韓碭努力調整自己的表情,清了清嗓子:「臣請問陛下是在確認西北軍進城之儀?」

  陸兼心不在焉地點點頭,專心致志地和那幾套鎧甲較上了勁。

  韓碭鬆了一口氣:「臣聽傳聞陛下不欲讓太子殿下出城迎軍。」

  陸兼又是點頭:「這李廣弘啊就是榆木腦袋。」李廣弘就是那位上奏被駁的禮部尚書。

  韓碭一聽確有其事也有些拿不準陸兼的意思了:「陛下是認為太子迎軍有違禮法?」

  「倒也不是,只是這次西北軍回城,朕要親迎。」

  韓碭瞭然,確實如此,殿下代陛下出征那是因為國家大事不能沒有了皇上,但如今西北軍回京,都到家門口了,皇上自然要親迎以示珍重。

  「太子殿下是隨您一道?」

  陸兼似乎從韓碭謹慎的口穩中嗅出了一絲不對勁來,抬頭看向韓碭:「怎麼這麼問?」

  韓碭只能照實說,惹得陸兼大笑:「這些人啊,心思都放在彎彎繞繞之上。」

  「臣等擅自揣測聖意乃死罪。」韓碭也不得不替他們分辨一二,「但儲位之事事關國祚社稷,並非八卦小事。」

  陸兼擺了擺手:「朕從未有過廢立之意,從前沒有,今後更

  不可能有。若有人再問,便讓他們歇了心思罷。」

  韓碭得了枚定心丸,眉間的憂愁也散了不少:「殿下若隨陛下一道出城,也該提早讓禮部備下。李尚書恐怕未明白陛下的旨意,萬一那日少備了東西便不好了。」

  「太子不隨朕一道。」陸兼見韓碭還是一頭霧水,乾脆就挑明了,「太子此次返京乃是事出有因,雖然他如今人不在西北,但西北軍統帥是太子,自然應當與眾將士一同回城。」

  韓碭恍然,與此同時他也感到了一絲震驚,震驚於陸兼話中的含義。

  太子不是代陛下親征,而是西北軍名副其實的統帥。此次西北軍班師受賞,讓太子帶領西北軍進城,是在替太子揚威,更是在替他固權。

  但……皇上就這麼放心將西北軍軍權交予太子嗎?韓碭心中難免有些疑慮,他雖然清楚這對父子根本不像是什麼天家父子,可如今小皇子降生,就算皇上待太子如初,太子心中就真的會毫無芥蒂嗎?

  韓碭心中惴惴,群臣心中也都是惴惴。

  唯獨漩渦中心的父子倆全然不知外界都揣測到什麼程度了,一個在竭力勸兒子穿最金光閃閃的盔甲,一個忙著推拒父皇的好意和審美忙著帶弟弟忙著擬旨意。只因朝堂之事陸兼基本上已經甩手不管,那西北軍如何封賞,以及封賞過後面臨的大清洗,種種安排都需陸詷。

  幸好爹靠不住還有祖父,剛巧陸淵也有心想帶一帶陸詷,這幾日便都拉著沈言宿於東宮。吳珣也拉著沈言,一整天都找不到人影。

  陸詷闔上一封奏書後,放下硃批,無奈道:「祖母可把我媳婦兒拐跑了。」

  陸淵樂了:「那我媳婦兒不是也跑了嗎?你賠嗎?」

  陸詷連連告饒,話鋒一轉又問道:「珣兒和祖母這是……」

  「阿言說,小珣這幾日向他詢問了一些宮闈舊事。」

  陸詷一怔,顯然也沒有想到這一層:「其實……他無需如此,我日後定不會讓人在此處上為難他的。」

  陸淵笑了笑:「嗯,旁人說得不錯,你我脾氣確實相似,自負也是一等一的一樣。」

  這話褒貶參半,陸詷立即正了正神色,起身拱手道:「還請祖父明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