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世衡剛想出言相駁,一直沒說過話的陸詷終於開口了:「鄒將軍此言差矣,之所以各名將都將以少勝多奉之為經典無非是在告誡後人行軍打仗人數並非是唯一的決定因素。將軍難道看不見古往今來那些士兵眾多卻慘敗的戰役嗎?難道他們敗的原因是因為人太多了?分明是因為將領用錯了戰略或者說壓根就沒有戰略。更何況如今我軍與倭寇,分明就是我軍兵力充沛而敵寡矣……」

  未等陸詷說完,鄒濟良陰鷙的目光就落在了陸詷身上,冷哼一聲:「你是何人?區區一介草民,此處有你說話的地方?」

  「皇上都要廣納諫言,難道是因為言官的官爵地位要比皇帝高嗎?」

  鄒濟良登時被陸詷的一句話噎得是啞口無言。

  陸詷繼續說道:「鄒將軍既然是要等朝廷援兵,那如今究竟攻還是攻?」

  「自然不打。」鄒濟良斷然道,「待等到援兵到達再攻島也不遲。」

  「等到春暖花開,草長鶯飛?」陸詷語氣譏誚,「等到魚也肥了,倭寇重振旗鼓後再打?鄒將軍,你危言聳聽到底是因為自己貪生怕死?還是生怕倭寇死得太快了?」

  鄒濟良猛然起身,一掌拍在桌子之上,面前的桌子登時四分五裂,眼睛眯了起來:「你說我貪生怕死?」

  「難以不做此聯想啊。」陸詷仿佛根本沒把他放

  在眼中,「軍中糧草何時到達,又是儲存於何處,倭寇都能知道得如此詳盡,很難不做奸細之聯想。」陸詷看著鄒濟良暴怒的模樣,又是微微一笑,「正如將軍所言,我本一介草民,所說的也沒有人會當真,就算我這話說出去也斷沒有人相信將軍會通聯敵寇賣國的。當日邱晁在朝中力薦將軍為平寇大將軍,想必便是看中了將軍驍勇善戰,將軍莫要辜負了右相所託才是。」

  營帳中的人齊齊倒吸了一口冷氣,就連隋左洲都坐不住了,鄒濟良都沒有想到朝堂之下的暗潮湧動便這般被這個青年挑到了明面上,而且剝去了層層外衣,直搗黃龍。

  前一句平民後一句便是直點鄒濟良背後的邱晁,這讓鄒濟良猛然意識到此人絕非什麼平民。再一想起他聽見的傳聞,說是皇上派了兩個年輕的欽差暗訪各州郡,會是眼前這個人嗎?

  陸詷淡淡地掃了營帳之中的人:「如今攻打無虞島最大的困境其實便是長樂島與其形成掎角之勢,但眾位將領可有想過,如果不改變這種境況,我軍與倭寇便一直僵持不下。倭寇盤踞兩島逾久,兩島便越難攻下。現在倭寇大部分還只是東瀛因戰敗而外逃的浪人武士,若等東瀛政局穩定後,安知東瀛當權之人不會以大昱為目標呢?屆時不管是東瀛掌權者將這兩島之人變成正規軍還是強占這兩島,於大昱而言都是百害而無一利。而且大昱地廣遼闊海線綿延,長期以往若是倭寇發展占據沿海島嶼,我們更是難以防守。」

  眾人沉默,心中都很沉重,其實他們接到聖旨時每個人都是信心滿滿,但是當他們真的來到這裡的時候,才明白為什麼倭寇之患雖不嚴重但卻一直難以根除。

  他們的鬥志也在迷茫之中漸漸消散,該怎麼打?還要不要打?他們甚至連對手的狀況是什麼樣的都沒有摸清楚。

  這也是為什麼陸詷要親自來一趟閩海的原因,這也是吳珣親自上島的原因,這還是陸詷此刻難以壓制自己怒火的原因。

  這個怒火不單單是對著鄒濟良的,而是對著所有的將領,包括隋左洲。

  他調隋左洲是為了能夠儘快平亂,沒想到半年了一點成效都沒有。就連吳珣初來乍到,僅僅打了一場仗後他便察覺到了倭寇可能存在的破綻,隋左洲卻始終沒有派人試圖上過無虞長樂兩島。

  不得不說陸詷是失望的,失望於這些將領的驕矜和傲慢。也許他們自己沒有意識到,但是他們的行動其實已經足以說明他們根本沒有重視這一次的對手。

  屢戰屢勝又有何用?對方僅僅只是流亡至此的浪人,便需耗費他們如此多的精銳,那若是東瀛傾巢而出呢?

  如今大昱隱隱四面樹敵之勢,邊陲鄰國有窺伺之意。倭寇之亂不平,朝堂就難以將兵力聚攏,若西南、西北、北部勢力群起而攻之,到時候可就容不得這些人慢悠悠地在這裡玩敵不動我不動的遊戲了。

  吳珣在枕上留下的書信沒有什麼撒嬌沒有什麼討饒,有的只是通篇的戰局分析。吳珣清楚陸詷收到的每一封書信,自然也就清楚如今大昱的局勢究竟是如何。東南不平大昱日後便會腹背受敵,所以吳珣堅持上島,便是為了儘快打破如今閩海的僵局。

  「諸位擔心攻打無虞島長樂會前來增援,為何不好好想想該如何切斷他們的聯繫。」

  隋左洲聽著陸詷寒氣逼人的語氣,常年居於北方戍邊的他竟然脊背起了一層冷汗,他這才猛然意識到陸詷絕不僅僅是看上去那般的好脾氣,與其說他像皇上,還不如說他更肖其祖——武帝陸淵。

  當年武帝征戰柔然平定西域便靠著的就是這說一不二的鐵血手腕。

  但那似乎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當今聖上以仁孝治天下,最不喜殺人,讓隋左洲都快忘記了什麼叫做天威不可犯,什麼叫做天子一怒伏屍百萬。

  ***

  「希望小詷不要太生氣才好。」吳珣嘆了一口氣。

  吳三思對此頗覺得有幾分無奈:「你知道還這麼胡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