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天護也就得了個劉跋扈的花名。

  因著劉天護總是些招貓逗狗的小事,常淮有心整治卻也逮不到證據,頗有幾分無奈。

  直到有一日劉天護終於鬧出了人命。

  起因還是男女那點兒事,劉天護看上了棲霞城郊一戶人家的女兒,姑娘家中雖清貧,但父母兄長待她極好,還有一情投意合的未婚夫,眼看著便要完婚。劉天護上山打獵的時候碰上了姑娘外出歸家,姑娘未施粉黛卻有一種出水芙蓉的素淨水靈,劉天護心中就難免動起了歪心思。

  最初也只是調戲一二,但那日之後有些魔障了,茶不思飯不想的,青樓窯子的姑娘都再也入不得他的眼。劉天護心道這樣的家室雖說做不得正妻,但是納為小妾做朵解語花也是件風雅之事,而且這樣貧苦的家庭想必也擋不住潑天富貴。這般想著,劉天護便讓下人帶上了大批珠寶,浩浩蕩蕩的來到城郊。他將來意和姑娘的父親一說,沒想到姑娘的父親勃然大怒斷然拒絕,並指著門讓他滾。

  劉天護何曾受過這樣的委屈,雙方僵持不下之中劉天護竟將老漢推倒在地。平常都是打手動的手,劉天護鮮少親力親為,下手沒有輕重,見老漢倒地他便慌了神。老漢掙扎著要起,嘴巴大張想要喊人,劉天護害怕有人發現,想也沒想便抄起一旁的板凳向老漢腦袋砸去。

  直到老漢腦袋倒地的地方出現了血跡,劉天護這才慌了。他擔心被人看見,於是將老漢拖到了水缸旁,將老漢投入了一個水缸,並且蓋上了水缸蓋子,隨後落荒而逃。

  老漢的屍體很快就被發現並且報官了,案子好破,劉天護在現場留下了一堆的痕跡,老漢的手中還攥著劉天護的一塊玉佩,還有左右鄰居作證案發後見到劉天護神色慌張的離開,難度在於能不能將劉天護繩之以法。

  常淮當機立斷將打算逃出棲霞鎮的劉天護逮捕歸案定肘收監,隨後寫下一封奏摺,為了繞過劉隆的攔截,他派人直接快馬加鞭送入京城直達天聽。

  皇上震怒,之後便又有了早朝時分右相與太子的唇槍舌戰,最終太子略勝一籌,劉天護被押送京城秋後問斬。

  而為何右相會為劉天護出這個頭呢?只因為劉隆一向對右相多有孝敬,為了此事更是將大批金銀珍寶全數送入右相府中,掏空了家底。沒想到兒子還是沒保住,劉隆的私庫更是什麼都不剩了。劉隆自然著急,

  兒子沒了還能生,但錢卻是萬萬不能沒有的,沒了這些金銀珍寶,他拿什麼去打通各種關節?

  又恰逢那之後皇上開始嚴抓貪腐,劉隆也受兒子一事連累,手底下的人更是見風使舵不再向往常那般殷勤。不得已,劉隆這才把目光投向了庫銀。

  因為劉天護之死,劉隆記恨上了常淮,施計讓常淮丁憂卸任後立刻將自己同族的劉宇達安排在了這個位置上,並非所有考中進士的都能有官做,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輪不上一官半職,劉宇達就是這樣的人。得了這個官位自然對劉隆是奉若神明,言聽計從。

  得知了劉隆要打庫銀的主意,劉宇達心思也活泛起來,都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但棲霞鎮之前一直被常淮管理得井井有條,常淮講理,但凡有個徭役賦稅都耐下性子和老百姓講清楚講明白,所以等劉宇達走馬上任後,他發現棲霞鎮的老百姓一個個比他都門清。從下收錢不好收,那便從上要錢。於是作為幫劉隆劫庫銀的交換條件,那場子虛烏有的蝗災便是劉宇達的手筆,當然那些賑災的銀兩有一半是進了劉隆的口袋。

  鄭鷹算是這個計劃里的節外生枝的一環,本來他們並沒有想半路換鏢師的,因為這樣太讓人起疑心了。而且之所以挑定遠鏢局,也是看中了定遠鏢局走的是純正的江湖路子,沒有朝廷的靠山,好背鍋。沒想到快啟程了,鄭鷹突然自告奮勇地攬下了這個活兒,而劉宇達僱傭的那伙兒計劃要劫鏢的綠林好漢,一聽說是鄭鷹保鏢,頓時都撂挑子不幹了,哪怕劉宇達加價他們也不肯干,最終劉宇達只得無奈出換人的下下策。

  所謂的劫鏢也不過就是一齣戲,所有人都拿了應得的好處。

  但是這件事的後續並沒有他們想的那麼簡單,首先如何花庫銀就是個難題,劉隆曾經想過在黑市上倒一手,但是終究沒有人能收這麼大量的庫銀,所以還有不少砸在手中花不出去。而劉宇達的日子也並不好過,他當初找的那幫綠林中人可不是善茬,以劫銀之事作為要挾。

  所以劉宇達才這麼著急的想找出替死鬼,把案子了結了,他也就可以不用再受那些人要挾。

  劉宇達事無巨細地都抖落了出來,但陸詷卻覺得還是有些地方對不上。而且劉宇達抖得太乾淨,讓陸詷有一種感覺,劉宇達並不擔心自己的下場,相反他似乎迫不及待地想進牢子。

  「欽差大人。」陸詷拱手道,「草民也有話要問。」

  陳錦逸嘴角抽了抽,趕緊拱手還了一禮:「請說。」

  陳錦逸的客氣甚至是尊重讓劉宇達和劉隆心中同時「咯噔」一下。

  陸詷站起身,走到劉宇達面前緩緩道:「你說你是想找替罪羊把這事抹平是嗎?」

  劉宇達硬著頭皮點了點頭。

  「你找上的是月春樓?」

  劉宇達又點了點頭。

  「那留書的那三位姑娘呢?現在在何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