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
*
翌日清晨,崟王府中宣告死亡的鐘聲時隔不久又再度響起。
衛璃攸自睡夢中驚醒,連忙喚人出門打聽發生了何事,很快便得知王妃賈明琅在夜間攀上朝暉院閣樓頂墜樓而死的消息。
想起顧清沅生前囑託,與賈明琅似瘋似醒的言語,較之悲痛,她心中更多是一片悵然唏噓,越發對世事變故感到空乏無力。
與此同時,衛琰也生了一場大病,竟臥病大個半月,就連例行的晨議都耽擱了。
外傳王妃病中犯了痴症,失足跌落樓下才至意外身亡,崟王則因對過度悲痛而病倒。
傳言幾經輾轉,被添油加醋編成故事傳至坊間:傳說王大義滅親,懲治貪墨王法的王妃母族,卻不忍遷連王妃,因心懷愧疚對王妃越發關懷備至。可惜王妃依然抑鬱成積,意外身死。王用情至深,伉儷天人相隔,終相思成疾。
甚至有曲藝人化用此事譜曲填詞,未過多時便在坊間伶人館流傳開來。
其中一句唱道:「愁雨淒淒未止歇,愛恨綿綿無斷絕。」
時常一曲唱罷,惹得坐下青衫淚濕,嘆息連連。
第114章 落音(6)
===========================
秋雨過夜,木葉搖落滿地。庭院小徑的兩側不知何事綠蕪茂生,竟無人修理。
只因近日崟王府中接連有主子離世,光操辦喪事就令內侍婢女們倍感勞乏。府內上下烏雲密布,倒是應和秋日蕭瑟之景。
而一道來自鄴陽城的捷報,令籠罩在陰霾之下的崟王府迎來難得的曙光。
說回此前,顧清沅身亡的消息傳到了鄴陽城外祁王大軍營帳當中,外界對她死因的猜測也不脛而走。二公子聽聞愛妻喪命,悲憤不已,立馬請求祁王號令大軍對鄴陽城發起猛攻。恨不能一路攻上洛殷城直取衛琰首級,奪回王位,以正綱常。
面對祁王大軍兵臨城下,章校廉率將士苦守城池數日,終於挨到洛殷及西厥援軍協戰。又趁祁軍撤退之際,裡應外合設下埋伏重創敵軍。
捷報傳到洛殷城中,引得城中一片歡欣沸騰。崟王大喜之下,特赦城中所有死囚,豁免崟國境內百姓半年徭役稅負。施恩減負,深得民意。
章校廉在此戰中立下頭功,衛琰對他讚譽有嘉,特封他為四品武衛將軍,又專門設宴,為其接風洗塵,慶功封賞。
章校廉搖身變成朝中新貴,也引起朝中不少屬臣議論。其中最為常見說法是衛琰因忌憚獨孤家勢力才提拔新人。而章校廉曾受獨孤羽提攜,轉眼風光直逼獨孤一門,令其他屬臣私下紛紛揣測這二人之間的關係或許已十分微妙。
朝堂勢力如何變化,不過是取決於背後那雙撥弄局勢的王權之手。對此,衛璃攸已深知其中規律。
人對權力的迷戀並非天生,大多如積水成淵。好比踏入泥潭中的人,隨著不斷深陷,慢慢被泥污吞噬,才會變成後來渾濁不堪的模樣。
而它的可怕之處在於,一旦深陷便極難逆轉,這也是人性的常態。
因此,衛璃攸並不會過多質疑過去傳聞當中所描述的,先崟王曾是怎樣一個剛正英勇的少年將軍,賈太尉曾是儒雅端正的文臣謀士。至於衛琰與獨孤羽未來的模樣,如今看,似已略顯雛形。
所以當獨孤羽突然探訪時,衛璃攸雖然未曾料到,但也沒有顯得過分意外。
兩人避重就輕地相互問候,既不提西厥和親,也不提朝堂之事,表面顯得和睦而尋常。
衛璃攸並不想深究和親西厥一事,獨孤羽當初持有何種態度。他並非決策者,而事已至此,再論其心也沒有意義。
閒聊過後,已臨近傍晚。衛璃攸大概猜到獨孤羽卡在這不早不晚的時點來是為著什麼,便順勢留他下來吃晚飯,席間特意支走身邊的婢女。
半晌功夫過去,獨孤羽執箸隨便夾了幾口菜吃,似乎心思並不在菜餚上面。
「想來是不和將軍胃口,」衛璃攸嘆了口氣:「下次阿羽要來記得提前知會一聲,我好提前讓人備些你愛吃的。」
「郡主休養期間,本不該打擾,哪裡還能勞煩郡主特意準備什麼。」獨孤羽道。
「說是『不該打擾』,將軍卻還是來了,想必是有事情必須來訪,又不便說明。」衛璃攸夾起一片肉放在他碗中,說道:「就好比這菜餚,若只顧著客氣拘束而不動筷子,等菜涼了可就不好吃了,也辜負了主人家的一片心意。」
獨孤羽聽出她話裡有話,遂動筷夾了一道菜吃下。又飲下一盞酒,方說道:「此次鄴陽大勝,大王十分高興,近日都忙著犒勞三軍將士,我雖未參戰,倒也跟著沾光。想必郡主聽過章校廉章將軍的事情。」
衛璃攸一邊為他將空盞滿上,一邊說道:「章將軍在鄴陽立了大功,理應受到封賞,聽說三哥封他四品武衛將軍職,」又將空盞遞到獨孤羽手邊,繼續言道:「按說這武衛將軍通常還兼領禁衛軍統將。」
獨孤羽面色一怔,驚訝地看著衛璃攸。
衛璃攸明白他的疑惑,笑道:「眼看我待在洛殷城的時日也不多了,倒也沒必要再前藏著掖著,你既有事尋我求解,直說無妨,不必拐彎抹角的。」
獨孤羽見郡主挑明自己的來意,便直言說道:「大王昨日召我與葉大人進殿商議,欲將廷衛軍與禁衛軍的兵權交由章將軍統管,好為我二人分擔政務,問我二人意下如何。」獨孤羽頓了頓:「要知廷衛與禁衛向來由人分管,以相互協調配合,由一人統管恐怕不合時宜......可我若出言反對,只怕大王猜疑我是因忌憚章大人,不願分權。」
翌日清晨,崟王府中宣告死亡的鐘聲時隔不久又再度響起。
衛璃攸自睡夢中驚醒,連忙喚人出門打聽發生了何事,很快便得知王妃賈明琅在夜間攀上朝暉院閣樓頂墜樓而死的消息。
想起顧清沅生前囑託,與賈明琅似瘋似醒的言語,較之悲痛,她心中更多是一片悵然唏噓,越發對世事變故感到空乏無力。
與此同時,衛琰也生了一場大病,竟臥病大個半月,就連例行的晨議都耽擱了。
外傳王妃病中犯了痴症,失足跌落樓下才至意外身亡,崟王則因對過度悲痛而病倒。
傳言幾經輾轉,被添油加醋編成故事傳至坊間:傳說王大義滅親,懲治貪墨王法的王妃母族,卻不忍遷連王妃,因心懷愧疚對王妃越發關懷備至。可惜王妃依然抑鬱成積,意外身死。王用情至深,伉儷天人相隔,終相思成疾。
甚至有曲藝人化用此事譜曲填詞,未過多時便在坊間伶人館流傳開來。
其中一句唱道:「愁雨淒淒未止歇,愛恨綿綿無斷絕。」
時常一曲唱罷,惹得坐下青衫淚濕,嘆息連連。
第114章 落音(6)
===========================
秋雨過夜,木葉搖落滿地。庭院小徑的兩側不知何事綠蕪茂生,竟無人修理。
只因近日崟王府中接連有主子離世,光操辦喪事就令內侍婢女們倍感勞乏。府內上下烏雲密布,倒是應和秋日蕭瑟之景。
而一道來自鄴陽城的捷報,令籠罩在陰霾之下的崟王府迎來難得的曙光。
說回此前,顧清沅身亡的消息傳到了鄴陽城外祁王大軍營帳當中,外界對她死因的猜測也不脛而走。二公子聽聞愛妻喪命,悲憤不已,立馬請求祁王號令大軍對鄴陽城發起猛攻。恨不能一路攻上洛殷城直取衛琰首級,奪回王位,以正綱常。
面對祁王大軍兵臨城下,章校廉率將士苦守城池數日,終於挨到洛殷及西厥援軍協戰。又趁祁軍撤退之際,裡應外合設下埋伏重創敵軍。
捷報傳到洛殷城中,引得城中一片歡欣沸騰。崟王大喜之下,特赦城中所有死囚,豁免崟國境內百姓半年徭役稅負。施恩減負,深得民意。
章校廉在此戰中立下頭功,衛琰對他讚譽有嘉,特封他為四品武衛將軍,又專門設宴,為其接風洗塵,慶功封賞。
章校廉搖身變成朝中新貴,也引起朝中不少屬臣議論。其中最為常見說法是衛琰因忌憚獨孤家勢力才提拔新人。而章校廉曾受獨孤羽提攜,轉眼風光直逼獨孤一門,令其他屬臣私下紛紛揣測這二人之間的關係或許已十分微妙。
朝堂勢力如何變化,不過是取決於背後那雙撥弄局勢的王權之手。對此,衛璃攸已深知其中規律。
人對權力的迷戀並非天生,大多如積水成淵。好比踏入泥潭中的人,隨著不斷深陷,慢慢被泥污吞噬,才會變成後來渾濁不堪的模樣。
而它的可怕之處在於,一旦深陷便極難逆轉,這也是人性的常態。
因此,衛璃攸並不會過多質疑過去傳聞當中所描述的,先崟王曾是怎樣一個剛正英勇的少年將軍,賈太尉曾是儒雅端正的文臣謀士。至於衛琰與獨孤羽未來的模樣,如今看,似已略顯雛形。
所以當獨孤羽突然探訪時,衛璃攸雖然未曾料到,但也沒有顯得過分意外。
兩人避重就輕地相互問候,既不提西厥和親,也不提朝堂之事,表面顯得和睦而尋常。
衛璃攸並不想深究和親西厥一事,獨孤羽當初持有何種態度。他並非決策者,而事已至此,再論其心也沒有意義。
閒聊過後,已臨近傍晚。衛璃攸大概猜到獨孤羽卡在這不早不晚的時點來是為著什麼,便順勢留他下來吃晚飯,席間特意支走身邊的婢女。
半晌功夫過去,獨孤羽執箸隨便夾了幾口菜吃,似乎心思並不在菜餚上面。
「想來是不和將軍胃口,」衛璃攸嘆了口氣:「下次阿羽要來記得提前知會一聲,我好提前讓人備些你愛吃的。」
「郡主休養期間,本不該打擾,哪裡還能勞煩郡主特意準備什麼。」獨孤羽道。
「說是『不該打擾』,將軍卻還是來了,想必是有事情必須來訪,又不便說明。」衛璃攸夾起一片肉放在他碗中,說道:「就好比這菜餚,若只顧著客氣拘束而不動筷子,等菜涼了可就不好吃了,也辜負了主人家的一片心意。」
獨孤羽聽出她話裡有話,遂動筷夾了一道菜吃下。又飲下一盞酒,方說道:「此次鄴陽大勝,大王十分高興,近日都忙著犒勞三軍將士,我雖未參戰,倒也跟著沾光。想必郡主聽過章校廉章將軍的事情。」
衛璃攸一邊為他將空盞滿上,一邊說道:「章將軍在鄴陽立了大功,理應受到封賞,聽說三哥封他四品武衛將軍職,」又將空盞遞到獨孤羽手邊,繼續言道:「按說這武衛將軍通常還兼領禁衛軍統將。」
獨孤羽面色一怔,驚訝地看著衛璃攸。
衛璃攸明白他的疑惑,笑道:「眼看我待在洛殷城的時日也不多了,倒也沒必要再前藏著掖著,你既有事尋我求解,直說無妨,不必拐彎抹角的。」
獨孤羽見郡主挑明自己的來意,便直言說道:「大王昨日召我與葉大人進殿商議,欲將廷衛軍與禁衛軍的兵權交由章將軍統管,好為我二人分擔政務,問我二人意下如何。」獨孤羽頓了頓:「要知廷衛與禁衛向來由人分管,以相互協調配合,由一人統管恐怕不合時宜......可我若出言反對,只怕大王猜疑我是因忌憚章大人,不願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