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頁
有人道:「陛下這樣著急趕去侯陽王府,不知是不是侯陽王府的郡主出了意外,聽說可是被劫持走的!」
身旁同僚冷汗津津,「這宛兒郡主雖不是侯陽王親生的女兒,可也一直被視作掌中明珠,若她真有個三長兩短,侯陽王難保不會會為了女兒遠征衛氏。我朝國泰民安,若一打仗豈不是又要勞民傷財。」
「有何可懼?我國力昌盛,軍資富足,便是真打又能怎樣!」
有人擲地有聲道:「衛右渠本是我朝臣子,卻在衛氏朝鮮以鮮王自稱,實在犯了我朝大忌諱!陛下念在他尚知自己主人是誰便沒有理會,如今進貢的傀儡戲中卻出了刺客這等大事,可見根本是衝著陛下而來,不過讓侯陽王府的郡主擋了災罷!都如此了還不打,還要什麼時候打?」
亦有人道:「你說的容易,我軍雖不懼戰,可百姓安定,若此仗一打勢必勞民傷財,便是不動搖我大漢根基,馬訾水附近百姓也會為此流離失所,我們身為朝廷命官,上為君主下為百姓,怎麼圖一時之快便不顧百姓死活?」
有人加入這場爭執,道:「可衛右渠若有獨立之心,我漢臥榻之側又怎能容這狼子野心之人安睡?一時忍他還能時時忍他,若他日羽翼豐滿反咬回來,豈不是養虎為患?既我漢與鮮必有惡戰,不如趁其羽翼不豐扼殺之。」
「是啊,顧念百姓是仁君所為,可收我領土亦是吾君威嚴所在!」
就衛氏朝鮮之事,不待劉寡回宮朝臣已在打與不打之間各分兩派,他們爭執不休,但結論如何,還需等劉寡回來才能定奪。
好在劉寡從侯陽王府接回沈奚准後便趕來與他們一同議事,他身為一國之君,便是想在此時陪著沈奚准,也不能任性為之,是以只將人安置妥當,又著婢子左右陪她,才趕來面見眾臣。
如今衛氏朝鮮的刺客一個也都未被抓住,侯陽王府的郡主侯宛兒也下落不明,人證物證俱都沒有,若因此出兵朝鮮著實貿然,是以還需從長計議。
但衛氏刺客一事是劉寡心病,讓他只殺刺客是決計難消他心頭之恨的,一想此事險些牽連沈奚准,不論是否是衛右渠的安排,劉寡都想將衛右渠人皮活剝下來。
刺殺他也就罷了,可若是傷到沈奚准一分,劉寡不敢想自己是否還能平心靜氣坐在龍椅之上。
重臣瞥見劉寡晦暗難明的臉色,自知是山雨欲來,俱都惶恐的各自伏謁在座位不敢抬頭,劉寡五指在龍椅的托臂上輕敲而過,重重呼出一口氣才道:「提衛氏使臣來。」
為營系衛氏朝鮮與漢地之好,衛右渠派使臣常駐漢地以供兩相通信來往,而今出了刺客這等事,衛氏使臣早被嚇破了膽,羽林軍去提人時他正卷了錢銀要跑,可哪是那麼容易的,才剛邁出一隻腳就被長刀抵住了脖子。
使臣嚇得兩股戰戰,被他胡亂捲起的珠寶銀錢霎時稀里嘩啦掉了一地,「冤枉!我冤枉!」
可任他怎麼嚎,還是被羽林軍從宮院一路拖到了建章大殿之上。
使臣不想這樣枉死,一個勁把頭往地上磕,聲淚俱下的言說刺客一事他並不知情。
不止朝臣不信,劉寡更是不信,厲聲問道:「可是衛右渠指使?」
使臣膽裂魂飛,「懇請陛下明鑑,衛王對大漢忠心耿耿,絕無二心,刺客之事絕與衛王無關!」
「傀儡戲由衛右渠進貢而來,刺客皆出在此,爾又作何解釋?」
使臣哭道:「卑臣也未曾想到會出這樣的事,定有人故意構陷。」
全是廢話,劉寡根本沒有心情浪費時間,下令將人收入刑部嚴加拷問,並派下羽林軍去搜查使臣居所,這一搜查可不得了,竟然搜出來不少他與衛氏朝鮮間來往的書信。
信上雖都是衛右渠慰問之言,也未說明他有心刺殺劉寡,但駐漢使臣若未經允許聯絡舊主已是大罪。
劉寡盛怒,不論使臣在刑部招供沒有,也難擋他出戰衛氏朝鮮的心思。
朝臣見大勢已定,便又斗膽提起益王府世子劉貿雲來,「陛下,益王世子違抗皇命在先,當街縱馬在後,藐視皇威,須嚴懲不貸。」
也有人站出來道:「益王世子當街縱馬事出有因,為救郡主心切是為有功,便是懲處也請陛下顧念一二。」
若劉貿雲是個紈絝子弟也罷,當街縱馬處死也死不足惜,可此事一旦牽連侯陽王府,就要斟酌來辦。劉貿雲是為了救侯宛兒才闖出益王府的,不論他救出郡主與否,侯陽王夫婦都會為他求情。雖侯陽王遠赴黃河勘察水系並不在長安,但劉寡向來看中侯陽王府,想來一定會給幾分薄面。
思及此,眾臣只好重新揣摩劉寡的臉色。
可今日之事太多,劉寡不願多提,只道:「待尋回郡主,此事再議。」
眾人這才歇了繼續彈劾劉貿雲的心思。
劉寡解決前朝的事後終於尋得功夫來看沈奚准,只是因丟了女兒,沈奚准茶飯不思還在哭哭啼啼,劉寡心疼不已,卻也不知該安慰她什麼好。
殿中婢子都被遣了出去,劉寡便攏著她,「准准,莫在哭了,朕一定給你尋到宛兒。」
沈奚准伏在他懷裡,抽噎道:「臣妾只這麼一個女兒,雖不是親生的,可我一直當她是親生的來待......」
劉寡怕她說起傷心事又哭,打斷道:「朕的准准心善。」<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
身旁同僚冷汗津津,「這宛兒郡主雖不是侯陽王親生的女兒,可也一直被視作掌中明珠,若她真有個三長兩短,侯陽王難保不會會為了女兒遠征衛氏。我朝國泰民安,若一打仗豈不是又要勞民傷財。」
「有何可懼?我國力昌盛,軍資富足,便是真打又能怎樣!」
有人擲地有聲道:「衛右渠本是我朝臣子,卻在衛氏朝鮮以鮮王自稱,實在犯了我朝大忌諱!陛下念在他尚知自己主人是誰便沒有理會,如今進貢的傀儡戲中卻出了刺客這等大事,可見根本是衝著陛下而來,不過讓侯陽王府的郡主擋了災罷!都如此了還不打,還要什麼時候打?」
亦有人道:「你說的容易,我軍雖不懼戰,可百姓安定,若此仗一打勢必勞民傷財,便是不動搖我大漢根基,馬訾水附近百姓也會為此流離失所,我們身為朝廷命官,上為君主下為百姓,怎麼圖一時之快便不顧百姓死活?」
有人加入這場爭執,道:「可衛右渠若有獨立之心,我漢臥榻之側又怎能容這狼子野心之人安睡?一時忍他還能時時忍他,若他日羽翼豐滿反咬回來,豈不是養虎為患?既我漢與鮮必有惡戰,不如趁其羽翼不豐扼殺之。」
「是啊,顧念百姓是仁君所為,可收我領土亦是吾君威嚴所在!」
就衛氏朝鮮之事,不待劉寡回宮朝臣已在打與不打之間各分兩派,他們爭執不休,但結論如何,還需等劉寡回來才能定奪。
好在劉寡從侯陽王府接回沈奚准後便趕來與他們一同議事,他身為一國之君,便是想在此時陪著沈奚准,也不能任性為之,是以只將人安置妥當,又著婢子左右陪她,才趕來面見眾臣。
如今衛氏朝鮮的刺客一個也都未被抓住,侯陽王府的郡主侯宛兒也下落不明,人證物證俱都沒有,若因此出兵朝鮮著實貿然,是以還需從長計議。
但衛氏刺客一事是劉寡心病,讓他只殺刺客是決計難消他心頭之恨的,一想此事險些牽連沈奚准,不論是否是衛右渠的安排,劉寡都想將衛右渠人皮活剝下來。
刺殺他也就罷了,可若是傷到沈奚准一分,劉寡不敢想自己是否還能平心靜氣坐在龍椅之上。
重臣瞥見劉寡晦暗難明的臉色,自知是山雨欲來,俱都惶恐的各自伏謁在座位不敢抬頭,劉寡五指在龍椅的托臂上輕敲而過,重重呼出一口氣才道:「提衛氏使臣來。」
為營系衛氏朝鮮與漢地之好,衛右渠派使臣常駐漢地以供兩相通信來往,而今出了刺客這等事,衛氏使臣早被嚇破了膽,羽林軍去提人時他正卷了錢銀要跑,可哪是那麼容易的,才剛邁出一隻腳就被長刀抵住了脖子。
使臣嚇得兩股戰戰,被他胡亂捲起的珠寶銀錢霎時稀里嘩啦掉了一地,「冤枉!我冤枉!」
可任他怎麼嚎,還是被羽林軍從宮院一路拖到了建章大殿之上。
使臣不想這樣枉死,一個勁把頭往地上磕,聲淚俱下的言說刺客一事他並不知情。
不止朝臣不信,劉寡更是不信,厲聲問道:「可是衛右渠指使?」
使臣膽裂魂飛,「懇請陛下明鑑,衛王對大漢忠心耿耿,絕無二心,刺客之事絕與衛王無關!」
「傀儡戲由衛右渠進貢而來,刺客皆出在此,爾又作何解釋?」
使臣哭道:「卑臣也未曾想到會出這樣的事,定有人故意構陷。」
全是廢話,劉寡根本沒有心情浪費時間,下令將人收入刑部嚴加拷問,並派下羽林軍去搜查使臣居所,這一搜查可不得了,竟然搜出來不少他與衛氏朝鮮間來往的書信。
信上雖都是衛右渠慰問之言,也未說明他有心刺殺劉寡,但駐漢使臣若未經允許聯絡舊主已是大罪。
劉寡盛怒,不論使臣在刑部招供沒有,也難擋他出戰衛氏朝鮮的心思。
朝臣見大勢已定,便又斗膽提起益王府世子劉貿雲來,「陛下,益王世子違抗皇命在先,當街縱馬在後,藐視皇威,須嚴懲不貸。」
也有人站出來道:「益王世子當街縱馬事出有因,為救郡主心切是為有功,便是懲處也請陛下顧念一二。」
若劉貿雲是個紈絝子弟也罷,當街縱馬處死也死不足惜,可此事一旦牽連侯陽王府,就要斟酌來辦。劉貿雲是為了救侯宛兒才闖出益王府的,不論他救出郡主與否,侯陽王夫婦都會為他求情。雖侯陽王遠赴黃河勘察水系並不在長安,但劉寡向來看中侯陽王府,想來一定會給幾分薄面。
思及此,眾臣只好重新揣摩劉寡的臉色。
可今日之事太多,劉寡不願多提,只道:「待尋回郡主,此事再議。」
眾人這才歇了繼續彈劾劉貿雲的心思。
劉寡解決前朝的事後終於尋得功夫來看沈奚准,只是因丟了女兒,沈奚准茶飯不思還在哭哭啼啼,劉寡心疼不已,卻也不知該安慰她什麼好。
殿中婢子都被遣了出去,劉寡便攏著她,「准准,莫在哭了,朕一定給你尋到宛兒。」
沈奚准伏在他懷裡,抽噎道:「臣妾只這麼一個女兒,雖不是親生的,可我一直當她是親生的來待......」
劉寡怕她說起傷心事又哭,打斷道:「朕的准准心善。」<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