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頁
「可吳大聖他!」肖明忽然捏起拳抬起頭,眼裡紅紅的:「這不可能!劉徹......他是說過他早就生病死了,但我和謝展也專門查過,1994年12月他因為肝功能衰竭而死,出具死亡證明的是......新景雙山醫院。」
這家醫院對於其他人來說很陌生,但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的方媛確是略知一二。
「新景雙山醫院是八九十年代的雙山縣,不,應該是安南市第一家私營醫院,一開始經營狀況還不錯,可後來因為接連出現醫療事故在1995年年初的時候倒閉了。」
而新景雙山醫院的倒閉,也直接導致了原本正在其他地方新建的醫院大樓全部停工。
--------------------
求收藏求海星求打賞,評論是作者創作的源泉~
謝謝大家ღ( ´・ᴗ・` )~~
第129章
Z省雲中市,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支隊長辦公室。
聽完方媛這一解釋,眾人雖然沉默不語,但心裡都不約而同想的是吳大聖是不是偽造了自己的死亡證明,從而改頭換面人間蒸發了?
「說回吳大聖的情況。」看出了眾人內心的揣測,方媛趕緊把自己這邊調查的情況說來大家參考。
「吳大聖,1958年1月19日出生,今年61歲,安南市雙山縣人。1977年參加工作,任雙山縣公安局刑偵大隊警員,1980年調任雙山縣客運站派出所,1981年,23歲的他被新景雙山醫院診斷出先天性肝纖維化,因為身體原因工作崗位也從辦案警員轉為戶籍民警,1994年7月因肝功能衰竭死亡。」
「那他是怎麼上了你的排查清單的?」
「早在1976年,吳大聖的父親曾帶他在雙山縣人民醫院的精神科就診,」說著,方媛拿過那疊資料,翻到其中一頁回答了安灝禹的疑惑:「我把當時的就診記錄掃描了下來,安隊你看......」
「氯氮平?」安灝禹探過腦袋看到了一個陌生的名詞。
方媛解釋道:「雖然就診記錄上並沒有明確診斷結果,但這個氯氮平,它是治療第一代及非典型抗精神病的藥物。」
「精神病的藥物?」安灝禹問道:「媛姐,你的意思是不是說,早在1976年醫生就已經發現了他具有雙重人格?」
方媛搖搖頭:「那時國內還沒有雙重人格這個說法,我推斷醫生認為是精神分裂症,但這個時段正好是吳大聖畢業後到參加工作的間隙,估計是怕影響兒子找工作所以吳父買通了醫生。氯氮平是處方藥,這個醫生5年後因為倒賣藥品被抓,我也查了當時的案件檔案,他倒賣的藥品名錄里就有這個氯氮平。喏,我也列印出來了,就在後面一頁。」
「可吳大聖如果真在1994年就死了,那許嵐、袁毅、黃石水、劉徹......」安灝禹聞言翻過面前這頁,果然看到方媛說的醫生倒賣藥品案的案情梗,他看過之後趕緊遞給了支隊長過目:「這些人又是被誰馴化成『捕蛇人』『牧羊人』的?」
面對不知何時化身成了十萬個為什麼的安灝禹,方媛沒有說話,但唐延卻看她似乎有些欲言又止,倒也沒有催她,只是接過材料垂首細細查看了起來。
安灝禹則繼續提問:「1994年5月,袁康夫婦被殺,袁毅被兇手帶走,6月,徐叔叔、孟阿姨在雲中被殺,半個月後老徐和我被我爸從天使福利院帶回了家,離開了雲中。吳大聖怎麼可能這麼巧在一個月後的1994年7月就病死了?他殺袁康夫婦、徐叔叔孟阿姨的時候,哪裡像是肝衰竭要死的樣子?」
這時,似乎是收到了安灝禹問題的啟發,唐延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他立即拋出了另一個問題。
「吳大聖在新景雙山醫院診斷出了先天性肝纖維化,因此一直在那裡接受治療,死亡後由新景雙山醫院開具死亡證明這倒解釋得通。但據我說知,先天性肝纖維化是一種十分罕見的遺傳性先天性畸形,大約一半的50%會因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他運氣這麼好一直活了13年之久?」
「其實,先天性肝纖維化的症狀一般都出現得比較早,大多成年前就會有腹痛、便血、肝脹、貧血、發熱等症狀反應,考慮八十年代初我國的醫療條件比較落後,而且還是在小縣城,誤診的可能性會很大。」方媛不置可否般地繼續道:「但正因為吳大聖直到23歲才診斷出來,所以以當時的醫療狀況被治癒的情況比較渺茫,除非......」
徐子軒雙手揣在外套口袋裡,臉色一沉,面部線條突然變得格外冷漠:「肝移植。」
「是......」方媛其實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但還是說不通,她略顯煩躁地一攤手:「也不是,徐隊......就算是肝移植,可在那個年代我們國家就沒哪家醫院有那個水平!」
一直以來,相對於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我國的活體肝移植處於起步階段,直到1995年南京醫科大學才在日本專家的指導下實施了第一例活體肝移植,患者生存了12天。終於,在兩年後的1997年,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仍然是在日本京都大學教授的指導下,再次完成了一例父女之間的親體肝移植,這也是國內存活時間最長的活體肝移植病人。
徐子軒轉過臉來,逆光讓方媛看不清他的表情,只感覺一道鋒利的目光正鎖在自己臉上,而他的聲音不緊不慢:「你說的是活體肝移植。」
方媛倏然一驚。
是啊,活體移植一般是三代以內直系或旁系親屬主動捐肝,而屍肝移植則是器官捐獻者供肝,兩者最主要是來源不同,因此對於患者來講都同樣能達到治癒危重肝病的目的,而且在術後處理方面基本原則也都一樣。
這家醫院對於其他人來說很陌生,但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的方媛確是略知一二。
「新景雙山醫院是八九十年代的雙山縣,不,應該是安南市第一家私營醫院,一開始經營狀況還不錯,可後來因為接連出現醫療事故在1995年年初的時候倒閉了。」
而新景雙山醫院的倒閉,也直接導致了原本正在其他地方新建的醫院大樓全部停工。
--------------------
求收藏求海星求打賞,評論是作者創作的源泉~
謝謝大家ღ( ´・ᴗ・` )~~
第129章
Z省雲中市,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支隊長辦公室。
聽完方媛這一解釋,眾人雖然沉默不語,但心裡都不約而同想的是吳大聖是不是偽造了自己的死亡證明,從而改頭換面人間蒸發了?
「說回吳大聖的情況。」看出了眾人內心的揣測,方媛趕緊把自己這邊調查的情況說來大家參考。
「吳大聖,1958年1月19日出生,今年61歲,安南市雙山縣人。1977年參加工作,任雙山縣公安局刑偵大隊警員,1980年調任雙山縣客運站派出所,1981年,23歲的他被新景雙山醫院診斷出先天性肝纖維化,因為身體原因工作崗位也從辦案警員轉為戶籍民警,1994年7月因肝功能衰竭死亡。」
「那他是怎麼上了你的排查清單的?」
「早在1976年,吳大聖的父親曾帶他在雙山縣人民醫院的精神科就診,」說著,方媛拿過那疊資料,翻到其中一頁回答了安灝禹的疑惑:「我把當時的就診記錄掃描了下來,安隊你看......」
「氯氮平?」安灝禹探過腦袋看到了一個陌生的名詞。
方媛解釋道:「雖然就診記錄上並沒有明確診斷結果,但這個氯氮平,它是治療第一代及非典型抗精神病的藥物。」
「精神病的藥物?」安灝禹問道:「媛姐,你的意思是不是說,早在1976年醫生就已經發現了他具有雙重人格?」
方媛搖搖頭:「那時國內還沒有雙重人格這個說法,我推斷醫生認為是精神分裂症,但這個時段正好是吳大聖畢業後到參加工作的間隙,估計是怕影響兒子找工作所以吳父買通了醫生。氯氮平是處方藥,這個醫生5年後因為倒賣藥品被抓,我也查了當時的案件檔案,他倒賣的藥品名錄里就有這個氯氮平。喏,我也列印出來了,就在後面一頁。」
「可吳大聖如果真在1994年就死了,那許嵐、袁毅、黃石水、劉徹......」安灝禹聞言翻過面前這頁,果然看到方媛說的醫生倒賣藥品案的案情梗,他看過之後趕緊遞給了支隊長過目:「這些人又是被誰馴化成『捕蛇人』『牧羊人』的?」
面對不知何時化身成了十萬個為什麼的安灝禹,方媛沒有說話,但唐延卻看她似乎有些欲言又止,倒也沒有催她,只是接過材料垂首細細查看了起來。
安灝禹則繼續提問:「1994年5月,袁康夫婦被殺,袁毅被兇手帶走,6月,徐叔叔、孟阿姨在雲中被殺,半個月後老徐和我被我爸從天使福利院帶回了家,離開了雲中。吳大聖怎麼可能這麼巧在一個月後的1994年7月就病死了?他殺袁康夫婦、徐叔叔孟阿姨的時候,哪裡像是肝衰竭要死的樣子?」
這時,似乎是收到了安灝禹問題的啟發,唐延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他立即拋出了另一個問題。
「吳大聖在新景雙山醫院診斷出了先天性肝纖維化,因此一直在那裡接受治療,死亡後由新景雙山醫院開具死亡證明這倒解釋得通。但據我說知,先天性肝纖維化是一種十分罕見的遺傳性先天性畸形,大約一半的50%會因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他運氣這麼好一直活了13年之久?」
「其實,先天性肝纖維化的症狀一般都出現得比較早,大多成年前就會有腹痛、便血、肝脹、貧血、發熱等症狀反應,考慮八十年代初我國的醫療條件比較落後,而且還是在小縣城,誤診的可能性會很大。」方媛不置可否般地繼續道:「但正因為吳大聖直到23歲才診斷出來,所以以當時的醫療狀況被治癒的情況比較渺茫,除非......」
徐子軒雙手揣在外套口袋裡,臉色一沉,面部線條突然變得格外冷漠:「肝移植。」
「是......」方媛其實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但還是說不通,她略顯煩躁地一攤手:「也不是,徐隊......就算是肝移植,可在那個年代我們國家就沒哪家醫院有那個水平!」
一直以來,相對於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我國的活體肝移植處於起步階段,直到1995年南京醫科大學才在日本專家的指導下實施了第一例活體肝移植,患者生存了12天。終於,在兩年後的1997年,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仍然是在日本京都大學教授的指導下,再次完成了一例父女之間的親體肝移植,這也是國內存活時間最長的活體肝移植病人。
徐子軒轉過臉來,逆光讓方媛看不清他的表情,只感覺一道鋒利的目光正鎖在自己臉上,而他的聲音不緊不慢:「你說的是活體肝移植。」
方媛倏然一驚。
是啊,活體移植一般是三代以內直系或旁系親屬主動捐肝,而屍肝移植則是器官捐獻者供肝,兩者最主要是來源不同,因此對於患者來講都同樣能達到治癒危重肝病的目的,而且在術後處理方面基本原則也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