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
不知道該去哪裡的時候,她習慣往人多的地方去,有時就停在街邊看著人群從面前走過,一定程度會消解她的孤獨,也會帶給她一些啟發。
沈瀾滄喜歡一個人待著,但有時她也會渴求高質量的社交。只是近期她的社交生活除了聽張同學抱怨劉同學外,幾乎空白。
帕特里夏去紐約後忙得無暇分心,偶爾電話打到一半,就不得不掛掉去處理問題。她和沈瀾滄說,她享受現在工作狂的狀態,以前根本沒想過自己居然對工作這等上心。
當然一方面是報酬,而另一方面是那邊的機會選擇更多,她接觸到了更大的世界,每一天世界都是嶄新的。她還和沈瀾滄說,有機會讓她也去。
沈瀾滄騎到香榭麗舍大街後又給帕特里夏打了電話,想聽聽她對自己劇本的想法,前天早上她把目前寫好的發給了她,她說這幾天會看看。
帕特里夏接起來,還沒等沈瀾滄打招呼,她就說自己近期非常忙,恐怕沒有時間。她一連說了兩個Sorry,半年不見,她的英文變成了純正美國口音,幾乎聽不出法語的發音。沈瀾滄想像她邊叉腰,邊卷著舌頭說英語的樣子。
沈瀾滄說沒關係,有時間再說,她也不著急。掛斷電話後,她靠在一家商店門口,身邊來來往往都是遊客。
天氣暖和之後,遊客與日俱增,剛來巴黎時她還兼職做過導遊,最高記錄一個月來了八次凱旋門,連上面的浮雕有幾根頭髮都了如指掌。
直到現在她還能流利地背出當年的導遊詞。「凱旋門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圓拱門,始建於1806年,拿破崙一世紀念帝國軍隊在奧斯特利茨戰役中所取得勝利……」
說這些詞的時候,她總是面無表情,後來接到遊客投訴,說她一點也不親切。但她沒法無緣無故對人笑,後來攢了些錢就辭掉了這份工作。
她隨著人群在街上走。一點也沒變化,巴黎和她剛來時一模一樣,甚至遊客臉上掛著的神情也沒有絲毫變化。
在凱旋門下面,她又被拉住幫人照相,一般都是一大家子需要一張合影,或獨行的背包客想留個紀念。
照了幾張後她趕緊離開,晃晃悠悠走到附近的街區。時間還是沒過去過久,太陽依舊。時間就是時慢時快,你希望它快時,它慢如老牛,你希望它慢時,它又快如衝刺。
她帶了本電影雜誌坐在咖啡館靠窗的地方看,從頭到尾翻了一遍,沒看到任何吸引她的文章,都像白開水一樣索然無味。
周遭是聊天的嗡嗡聲,法語說快了真像催眠曲,她打著哈欠,反覆看雜誌里的圖片,有幾張構圖不錯,有參考價值,她折起一角做個標記。
雜誌看完了,她又拿出筆和本,想接著寫劇本。有幾句台詞她遲遲敲不定,但現在坐在這,她覺得都不行,但實在也想不出來,筆懸了半天,一個字都沒落下。
她惱火地在本子上畫了幾個纏在一起的圓圈,把那頁紙也劃破了。隨即她收起紙筆。咖啡還剩半杯,她一口氣喝了,走出門去。
不錯,又捱過一小時,太陽的角度掉下去不少。她在街上流浪,這一帶常來,沒什麼陌生風景,樂趣大打折扣。商店、書店、菸酒店都沒新貨,世界陳舊透頂。
實在想不到去處了,她在街角抽支煙。手機也沒來新消息,列表都一片沉寂,她就像被世界拋棄了。
她和世界的關係就是這樣,有時她主動拋棄世界,有時世界扳回一城,反過來拋棄她。
快五點的時候她終於決定回家,雖說回家也沒什麼事好做。附近地鐵站不少,她選了一條換乘最多的,反正多捱一會是一會。
她走進地鐵站,前一趟地鐵剛走,她沒有趕上。站台上沒有人,她站在中央,像是在等一節專屬列車。對面站著三五個人,有的看書有的發呆,望著站台兩端黑乎乎的洞口。
她低頭看著鐵軌,身邊又來了幾個同行人。反而對面忽然熱鬧起來,似是有一大幫人從樓梯上下去了。她聽到幾句中文,也沒放在心上。
洞口傳來響聲,她暗暗猜測是哪邊的車來。列車越來越近,對面站台上的人有說有笑,笑聲被車站穹頂聚攏,送到她耳邊。笑聲很有感染力,她也自顧自地笑了一下,抬起頭看去。
是她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嗎?正對面的那個女孩為什麼那麼像羅謠呢?
沈瀾滄覺得或許是最近精神狀態不太好,也可能天天盯著屏幕視力下降了。她眯起眼睛,儘量把視線攏在一處,聚焦在那個女孩身上。
她非常像羅謠,但遠比沈瀾滄認識的羅謠成熟。她身上那件衣服也有些眼熟,沈瀾滄回憶羅謠什麼時候穿過那種條紋襯衫嗎?
沒等她看清,對面的列車就進站了,她眼見那幫人走進車廂。車廂里有幾個空座,那個女孩最先上去,卻把座讓給了別人,自己站在靠近這一側的門口。
車廂里燈火明亮,沈瀾滄藉此看得清清楚楚。毋庸置疑,她就是羅謠。
沈瀾滄呆住了,她的心如鼓擂,呼吸卻悄然停止。她和羅謠只隔著一條鐵軌和一扇車窗,這是真的嗎?
列車關門了,另一側洞口也隱隱傳來地鐵的響聲。她喊著羅謠的名字,但那聲音非常小,等同於呢喃。
她眼裡只剩被車廂的燈光照亮的那張臉,她急匆匆向對面走去,差點跳下鐵軌。要不是後面一個男人大喝一聲,她便會毫無意識地撞上剛好進站的列車。
沈瀾滄喜歡一個人待著,但有時她也會渴求高質量的社交。只是近期她的社交生活除了聽張同學抱怨劉同學外,幾乎空白。
帕特里夏去紐約後忙得無暇分心,偶爾電話打到一半,就不得不掛掉去處理問題。她和沈瀾滄說,她享受現在工作狂的狀態,以前根本沒想過自己居然對工作這等上心。
當然一方面是報酬,而另一方面是那邊的機會選擇更多,她接觸到了更大的世界,每一天世界都是嶄新的。她還和沈瀾滄說,有機會讓她也去。
沈瀾滄騎到香榭麗舍大街後又給帕特里夏打了電話,想聽聽她對自己劇本的想法,前天早上她把目前寫好的發給了她,她說這幾天會看看。
帕特里夏接起來,還沒等沈瀾滄打招呼,她就說自己近期非常忙,恐怕沒有時間。她一連說了兩個Sorry,半年不見,她的英文變成了純正美國口音,幾乎聽不出法語的發音。沈瀾滄想像她邊叉腰,邊卷著舌頭說英語的樣子。
沈瀾滄說沒關係,有時間再說,她也不著急。掛斷電話後,她靠在一家商店門口,身邊來來往往都是遊客。
天氣暖和之後,遊客與日俱增,剛來巴黎時她還兼職做過導遊,最高記錄一個月來了八次凱旋門,連上面的浮雕有幾根頭髮都了如指掌。
直到現在她還能流利地背出當年的導遊詞。「凱旋門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圓拱門,始建於1806年,拿破崙一世紀念帝國軍隊在奧斯特利茨戰役中所取得勝利……」
說這些詞的時候,她總是面無表情,後來接到遊客投訴,說她一點也不親切。但她沒法無緣無故對人笑,後來攢了些錢就辭掉了這份工作。
她隨著人群在街上走。一點也沒變化,巴黎和她剛來時一模一樣,甚至遊客臉上掛著的神情也沒有絲毫變化。
在凱旋門下面,她又被拉住幫人照相,一般都是一大家子需要一張合影,或獨行的背包客想留個紀念。
照了幾張後她趕緊離開,晃晃悠悠走到附近的街區。時間還是沒過去過久,太陽依舊。時間就是時慢時快,你希望它快時,它慢如老牛,你希望它慢時,它又快如衝刺。
她帶了本電影雜誌坐在咖啡館靠窗的地方看,從頭到尾翻了一遍,沒看到任何吸引她的文章,都像白開水一樣索然無味。
周遭是聊天的嗡嗡聲,法語說快了真像催眠曲,她打著哈欠,反覆看雜誌里的圖片,有幾張構圖不錯,有參考價值,她折起一角做個標記。
雜誌看完了,她又拿出筆和本,想接著寫劇本。有幾句台詞她遲遲敲不定,但現在坐在這,她覺得都不行,但實在也想不出來,筆懸了半天,一個字都沒落下。
她惱火地在本子上畫了幾個纏在一起的圓圈,把那頁紙也劃破了。隨即她收起紙筆。咖啡還剩半杯,她一口氣喝了,走出門去。
不錯,又捱過一小時,太陽的角度掉下去不少。她在街上流浪,這一帶常來,沒什麼陌生風景,樂趣大打折扣。商店、書店、菸酒店都沒新貨,世界陳舊透頂。
實在想不到去處了,她在街角抽支煙。手機也沒來新消息,列表都一片沉寂,她就像被世界拋棄了。
她和世界的關係就是這樣,有時她主動拋棄世界,有時世界扳回一城,反過來拋棄她。
快五點的時候她終於決定回家,雖說回家也沒什麼事好做。附近地鐵站不少,她選了一條換乘最多的,反正多捱一會是一會。
她走進地鐵站,前一趟地鐵剛走,她沒有趕上。站台上沒有人,她站在中央,像是在等一節專屬列車。對面站著三五個人,有的看書有的發呆,望著站台兩端黑乎乎的洞口。
她低頭看著鐵軌,身邊又來了幾個同行人。反而對面忽然熱鬧起來,似是有一大幫人從樓梯上下去了。她聽到幾句中文,也沒放在心上。
洞口傳來響聲,她暗暗猜測是哪邊的車來。列車越來越近,對面站台上的人有說有笑,笑聲被車站穹頂聚攏,送到她耳邊。笑聲很有感染力,她也自顧自地笑了一下,抬起頭看去。
是她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嗎?正對面的那個女孩為什麼那麼像羅謠呢?
沈瀾滄覺得或許是最近精神狀態不太好,也可能天天盯著屏幕視力下降了。她眯起眼睛,儘量把視線攏在一處,聚焦在那個女孩身上。
她非常像羅謠,但遠比沈瀾滄認識的羅謠成熟。她身上那件衣服也有些眼熟,沈瀾滄回憶羅謠什麼時候穿過那種條紋襯衫嗎?
沒等她看清,對面的列車就進站了,她眼見那幫人走進車廂。車廂里有幾個空座,那個女孩最先上去,卻把座讓給了別人,自己站在靠近這一側的門口。
車廂里燈火明亮,沈瀾滄藉此看得清清楚楚。毋庸置疑,她就是羅謠。
沈瀾滄呆住了,她的心如鼓擂,呼吸卻悄然停止。她和羅謠只隔著一條鐵軌和一扇車窗,這是真的嗎?
列車關門了,另一側洞口也隱隱傳來地鐵的響聲。她喊著羅謠的名字,但那聲音非常小,等同於呢喃。
她眼裡只剩被車廂的燈光照亮的那張臉,她急匆匆向對面走去,差點跳下鐵軌。要不是後面一個男人大喝一聲,她便會毫無意識地撞上剛好進站的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