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頁
處於第一次種地存在試錯的可能性, 所以戈月也沒有把步子邁得太大,一百畝小麥是他們的基本糧食, 後期她還預計在靠近河邊的地方開上五六十畝的水田種水稻。
靠近水源,灌溉方便, 要知道水稻的生長前期是萬萬缺不了水的。
除此之外, 玉米和紅薯土豆戈月也是要大範圍種植的。
這個三種高產作物里,玉米和紅薯是不用愁的, 紅薯種上一片,剪下藤蔓就能扦插,種上一百多畝完全不是問題。
玉米種子戈月的儲物戒指裡面也還有很多,毫不誇張的說,只要能夠打理得過來,種上三四百畝都不是問題。
唯有土豆,因為存貨本來就不多,冬天的時候還消耗了一些,如今剩下的種薯只夠種三、四十畝地的。
好在戈月手裡的糧種種類多,土豆少種一些也沒什麼的,大不了等這一季的土豆收上來了之後,秋天的時候再多種一些就是了。
要種的糧食種類這麼多,合理的分工也是一個大問題,因為水稻生長周期長,所以戈月先讓江他們扛著鋤頭去河邊開水田了。
這水田也不適宜離河道太近,太近了雨水一多,容易被淹,最後戈月看過了以後,決定在離河道十米的地方開溝囤田。
因為是平原,所以戈月要求每一塊田都要工整,四四方方的最好,方便回頭種植和收穫水稻。
第一塊水田開墾好後,戈月就開始育種了,這些事情只有她自己親力親為,其他人不懂,也幫不上忙。
這是戈月第一次親手育種,一切只能按照種植書上進行,加上她自己早年間從爺爺奶奶那裡學來的經驗。
先在田裡把水稻著床的地方以一米左右的寬度鋪高,保證略微比水面高出一點點,然後再把水稻種均勻地灑在稻床上,反正得保證稻種發芽的時候不能缺少水分,但是又不能整顆種子都泡在水裡。
稻種灑下後還得時不時地查看,田裡的水量一多,就得趕緊排水,不能讓稻子被水泡了。
最重要的還得是保暖,在現代有薄膜,只用在稻床兩邊用竹條撐起來,然後鋪上薄膜就行了。
戈月手裡沒有那麼多薄膜,就只能想其他的辦法,比如用樹枝撐在稻床兩邊,然後在上面鋪乾草。
雪化後,平原上除了生機勃勃的嫩草外,還有去年秋天枯萎的乾草,部落里的老人和小孩會在開荒隊前面,用鐮刀把這些乾草割掉,方便開荒隊的人後面翻土。
這些乾草戈月也沒有浪費,全都拿去給稻田保暖了,雖然保暖效果沒有塑料薄膜好,但她育種的時候天氣也沒有特別冷,所以應該也夠用了。
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戈月主要負責的就是稻田,紅薯和土豆江他們去年秋天跟著種過,知道怎麼弄,就不用戈月操心了,
唯有這玉米,需要戈月稍微費一點心。
戈月用的還是土辦法,讓部落里的老人和小孩都坐在地里,搓玉米窩子。
用泥巴搓個小孩拳頭那麼大的泥巴糰子,然後在表面按下一個淺坑,把玉米種子扔進去,再在表面覆上一層混了草木灰的鬆散泥土。
用這種辦法育苗的玉米,回頭種植的時候只用連帶著玉米窩子移栽在地里就行了,因為不經過拔苗,不會損傷幼苗根系,所以成活率更高,唯一不好的就是比起直接在地里撒種的辦法來,工序上要複雜很多。
不過戈月現在並不卻人手,部落里的人也極其的勤勞,那些有時候她沒有安排到的獸人,不用人說,都會自己變成褐鼠原型,去地里刨地,刨過的地開墾起來更加鬆軟,絕對不是無用功。
春風一吹,萬物復甦,不止是平原,就連遠處的森林裡,一下子都多了很多褐鼠獸人能吃的食物。
大家種地的時候,戈月也分編了採集隊,主要就是部落里那些老人和小孩,讓他們每天都拖著編織袋去森林外圍採集他們要吃的食物。
不用夠他們所有人吃,要是不夠,開墾隊這邊偶爾也能有收穫,再加上戈月這邊還時不時地拿點食物出來,也夠他們吃了。
至於營養搭配,江帶著人去森林裡挖了幾個大陷阱,採集隊隔兩天去看一下,每次都不會空手而歸,畢竟春天森林裡那些餓了一個冬天的動物們也開始活動了,有的是因為垂涎陷阱上鋪著的嫩草葉而上當的獵物。
不用為口糧犯愁了後,部落里的人種起地來就更加賣力了,只用了不到半個月,就把戈月給的所有種子都種到了地里,完了還開了近一千畝的田地出來。
當然了,後續還有很多工作,栽秧、扦插紅薯苗,移植玉米苗,不過這些事情至少都是半個月之後的事情了,現在部落里的人暫時是忙完一程,可以稍微歇口氣了。
只有戈月,神經一直都緊繃著,畢竟她作為部落里掌握著大家前進方向的人,得方方面面都考慮到。
部落的種植大計走上正規後,戈月就開始盤算著養殖的事情了。
這段時間採集隊偶爾也能在陷阱裡面抓到還活著的幼獸,但是因為數量不多,部落里也沒有存儲太多的乾草飼料,所以戈月就沒有提養殖的事情。
既然未來一段時間大家手頭都沒有事做了了,那也別閒著了,都去森林裡砍樹伐木,然後拖著木材去後面的山谷裡面建養殖場吧,等到紅薯藤長出來了,就不愁沒有東西餵了。<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
靠近水源,灌溉方便, 要知道水稻的生長前期是萬萬缺不了水的。
除此之外, 玉米和紅薯土豆戈月也是要大範圍種植的。
這個三種高產作物里,玉米和紅薯是不用愁的, 紅薯種上一片,剪下藤蔓就能扦插,種上一百多畝完全不是問題。
玉米種子戈月的儲物戒指裡面也還有很多,毫不誇張的說,只要能夠打理得過來,種上三四百畝都不是問題。
唯有土豆,因為存貨本來就不多,冬天的時候還消耗了一些,如今剩下的種薯只夠種三、四十畝地的。
好在戈月手裡的糧種種類多,土豆少種一些也沒什麼的,大不了等這一季的土豆收上來了之後,秋天的時候再多種一些就是了。
要種的糧食種類這麼多,合理的分工也是一個大問題,因為水稻生長周期長,所以戈月先讓江他們扛著鋤頭去河邊開水田了。
這水田也不適宜離河道太近,太近了雨水一多,容易被淹,最後戈月看過了以後,決定在離河道十米的地方開溝囤田。
因為是平原,所以戈月要求每一塊田都要工整,四四方方的最好,方便回頭種植和收穫水稻。
第一塊水田開墾好後,戈月就開始育種了,這些事情只有她自己親力親為,其他人不懂,也幫不上忙。
這是戈月第一次親手育種,一切只能按照種植書上進行,加上她自己早年間從爺爺奶奶那裡學來的經驗。
先在田裡把水稻著床的地方以一米左右的寬度鋪高,保證略微比水面高出一點點,然後再把水稻種均勻地灑在稻床上,反正得保證稻種發芽的時候不能缺少水分,但是又不能整顆種子都泡在水裡。
稻種灑下後還得時不時地查看,田裡的水量一多,就得趕緊排水,不能讓稻子被水泡了。
最重要的還得是保暖,在現代有薄膜,只用在稻床兩邊用竹條撐起來,然後鋪上薄膜就行了。
戈月手裡沒有那麼多薄膜,就只能想其他的辦法,比如用樹枝撐在稻床兩邊,然後在上面鋪乾草。
雪化後,平原上除了生機勃勃的嫩草外,還有去年秋天枯萎的乾草,部落里的老人和小孩會在開荒隊前面,用鐮刀把這些乾草割掉,方便開荒隊的人後面翻土。
這些乾草戈月也沒有浪費,全都拿去給稻田保暖了,雖然保暖效果沒有塑料薄膜好,但她育種的時候天氣也沒有特別冷,所以應該也夠用了。
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戈月主要負責的就是稻田,紅薯和土豆江他們去年秋天跟著種過,知道怎麼弄,就不用戈月操心了,
唯有這玉米,需要戈月稍微費一點心。
戈月用的還是土辦法,讓部落里的老人和小孩都坐在地里,搓玉米窩子。
用泥巴搓個小孩拳頭那麼大的泥巴糰子,然後在表面按下一個淺坑,把玉米種子扔進去,再在表面覆上一層混了草木灰的鬆散泥土。
用這種辦法育苗的玉米,回頭種植的時候只用連帶著玉米窩子移栽在地里就行了,因為不經過拔苗,不會損傷幼苗根系,所以成活率更高,唯一不好的就是比起直接在地里撒種的辦法來,工序上要複雜很多。
不過戈月現在並不卻人手,部落里的人也極其的勤勞,那些有時候她沒有安排到的獸人,不用人說,都會自己變成褐鼠原型,去地里刨地,刨過的地開墾起來更加鬆軟,絕對不是無用功。
春風一吹,萬物復甦,不止是平原,就連遠處的森林裡,一下子都多了很多褐鼠獸人能吃的食物。
大家種地的時候,戈月也分編了採集隊,主要就是部落里那些老人和小孩,讓他們每天都拖著編織袋去森林外圍採集他們要吃的食物。
不用夠他們所有人吃,要是不夠,開墾隊這邊偶爾也能有收穫,再加上戈月這邊還時不時地拿點食物出來,也夠他們吃了。
至於營養搭配,江帶著人去森林裡挖了幾個大陷阱,採集隊隔兩天去看一下,每次都不會空手而歸,畢竟春天森林裡那些餓了一個冬天的動物們也開始活動了,有的是因為垂涎陷阱上鋪著的嫩草葉而上當的獵物。
不用為口糧犯愁了後,部落里的人種起地來就更加賣力了,只用了不到半個月,就把戈月給的所有種子都種到了地里,完了還開了近一千畝的田地出來。
當然了,後續還有很多工作,栽秧、扦插紅薯苗,移植玉米苗,不過這些事情至少都是半個月之後的事情了,現在部落里的人暫時是忙完一程,可以稍微歇口氣了。
只有戈月,神經一直都緊繃著,畢竟她作為部落里掌握著大家前進方向的人,得方方面面都考慮到。
部落的種植大計走上正規後,戈月就開始盤算著養殖的事情了。
這段時間採集隊偶爾也能在陷阱裡面抓到還活著的幼獸,但是因為數量不多,部落里也沒有存儲太多的乾草飼料,所以戈月就沒有提養殖的事情。
既然未來一段時間大家手頭都沒有事做了了,那也別閒著了,都去森林裡砍樹伐木,然後拖著木材去後面的山谷裡面建養殖場吧,等到紅薯藤長出來了,就不愁沒有東西餵了。<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