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我轉過頭,看見身後的姑姑同樣忍著眼淚,小姑姑對爸爸說,讓媽來吧,來看一眼就好。
一直堅決反對奶奶來醫院的爸爸也猶豫了,沒有說什麼。
二叔說,那我回去接媽媽。
而電話里,爺爺和奶奶還在通話,幾乎是奶奶不停地講,爺爺悄然無聲地聽。
我看見他眼裡有淚光在閃。
電話那邊奶奶的聲音也有了哭腔,她在說,好了,我掛了,你多休息。
我接過來對奶奶說,等一下,二叔說要回去接您,接您來醫院。
奶奶卻忍著哭腔說,我不去了,我不去。
爺爺的目光跟著手機轉動,一瞬不瞬望著。
我叫奶奶別掛,爺爺還想和你說再見。
把手機放回他耳邊,讓他聽見奶奶對他說再見,說晚安,如同這許多年來的每一晚,家人總是互道晚安才各自睡去。他的表qíng緩和,回復安靜,露出隱約笑容。
他們結婚五十六年了。
五十六年裡有多少個夜晚,他們又說過了多少句晚安。
等我們回到家裡,奶奶已平靜下來,坐在沙發上默默削著水果。
一邊削一邊淡淡地說,剛才她給親戚們挨家打電話拜年了,誰誰都好,誰誰在兒子家。
正說著,電話又響,年三十的拜年電話總是一個接一個。
奶奶喜歡自己接電話,這是她一貫的、作為一家女主人的習慣。
她放下水果,擦好手,才去接起。
也不知是哪個親戚,她寒暄了幾句後就沉默聽著,聽了很久,平靜地說,哦,都沒了啊——掛了電話,她轉告我們,有兩位我從未見過面的長輩就在這幾天先後離世了。
她說得很平靜,就和下一刻說誰去煮湯圓是一樣的語氣。
死亡在老年人口中是這樣平淡得如去上班,如去散步。
在一個時刻準備接受生離死別的人口中,是這樣不過如此。
過完了那個chūn節,又過了小半年,爺爺在四月仲chūn最後一天,在一個寧靜的午後,gān脆利落地走了。這真是他的風格,不聲不響,說走就走。
他病了二十年,到後來每一天、每一刻都在極度痛苦中,全身cha滿管子,我們都沒見過他因病痛而抱怨,連呻吟都很少。在他走的前幾天,我去看他,正碰上醫生在把很長一根管子cha進他氣管,從他已嚴重感染的肺部清理出污物。管子一進一出,滿是血。這樣的清理,他一天要承受好幾遍。
我在他旁邊,用力握住他的手。他眉頭皺得很緊,護士抽一下,他將我的手抓緊一下,卻始終一聲不吭。護士走後,我餵他喝水,用吸管給他一點點喝。他努力喝水,顯出qiáng韌的生命力,蒼白的臉上平靜得根本不像個剛受了極大痛苦的人。
他就是這樣的,小病小痛從來不說,不舒服也不讓人知道——小時候有次在花園,我跟著他擺弄花糙,他不小心從台階摔下去。我那時還小,跑去叫奶奶,等奶奶趕來一看,爺爺若無其事坐在那裡,一口否認摔跤,說是小孩子亂嚷的。奶奶不相信,檢查他衣服發現有泥痕,再看他手肘膝蓋,果然全磕破了……那時他已經六十多歲,依然那麼逞qiáng,連摔跤都覺得是丟臉的事,不肯承認,也是怕奶奶擔心著急。
時間和疾病耗損著他的ròu體,卻從來沒有磨掉他的堅qiáng。
也巧,爺爺走的那天,恰好是他墓地剛完工的時候。奶奶說,他知道另一個世界的家已經為他安置好了,布置得也滿意,於是高高興興過去了。我也願意相信是這樣。
爺爺最後的模樣很安詳莊重。
前一天姑姑剛替他剪了指甲,颳了鬍子,讓他顯得jīngjīng神神的,和年輕時候一樣帥氣。看他和奶奶的結婚照,他一雙濃眉,眉弓略高,有種qiáng硬的弧度,很是英俊。
奶奶見他的最後一面,正是他最後一次轉院去搶救那天,救護車從奶奶家門前的醫院接了他,緩緩開走,爸媽和姑姑跟著救護車走了,留下我和妹妹陪奶奶。奶奶望著爺爺被送上救護車,看著車子掉頭,開遠,她一手抓著我,一手拉著妹妹,仿佛腳軟得站不穩,身體隱隱在發抖。她站在街邊一直看、一直看那救護車變成個小點隱沒在川流的車輛中,仍伸長著脖子,紅著眼圈,低聲自言自語說,這一走,我還見不見得著他……後來她跟我說,其實那一刻她就已經預感到,再也見不著了。
真到了爺爺走的那天,她在家裡得到消息,還算平靜,也沒有哭,只是呆呆坐在沙發上……一直到我們扶她走進悼念會大廳那一刻,她看見了那張掛在牆上的照片,看見那個突兀擺在正中間的長匣子,好像才突然意識到這是怎麼一回事。即使我和妹妹左右挽著她,也幾乎扶不住她往下滑的身體。她蹣跚著在門口就要跪下去,哭聲像是從胸腔里撕扯出來的。她趴在那個透明的長匣子上,望著裡面安詳的爺爺,叫人打開蓋子,親手拿了紙巾去擦拭他的臉頰,分明沒有污髒,她只是想再為他做點事,再照顧他一下。
葬禮後,我們和爺爺道別,攙扶著奶奶離去。
好好的天氣,卻在奶奶轉身走下那長長的台階時,豆大的雨點砸下來。按照家鄉的習俗,這個時候我們是不可回頭的了,奶奶尤其不能回頭。
雨落下來,她仰頭看著天空,喃喃說,我知道你捨不得。
第二十章一日之晨,始於咖啡
十一月的最後一天是星期六。
清晨微雨,醒來眯眼看見窗外濕漉漉的灰色天空,心安理得又睡回去。
如果是艷陽高照的周末,總不能安心睡懶覺,陽光在外面不停地喚你出來玩,像從前被關在家裡寫作業,小夥伴們悄悄在窗外chuī口哨,chuī泡泡,逗得你坐立不安。
悠悠地睡足了起來,推開長窗,冬日清冽的風從河上chuī來,Adige靜緩河水似乎又淺了,中間河chuáng露出淺褐色影子,翡翠色的河水在yīn雨天翠色更深。外面雨絲密織,河岸上有人撐傘散步。義大利的冬日,再yīn冷,也有種溫柔調調裹在cháo濕的風裡。
yīn雨天的早晨,不想出門去咖啡館,找出摩卡壺來,自己煮咖啡。
一小勺一小勺慢慢往壺裡填咖啡粉,要有一點平心靜氣的耐心,才能把粉填得勻稱恰好。
每當這樣自己動手煮咖啡時,總會想起一些舊時光。
想起去過的許多間咖啡館,散布在這個世界的不同角落,巴黎、柏林、薩爾茨堡、布拉格、奧斯陸、香港、上海、北京……不一樣的時間、地點和故事,一樣的咖啡香氣。經歷越多,記憶也越多,紛繁回憶里的美好光點此起彼伏閃爍,卻往往都模糊在一起。
這個早晨,咖啡粉的香氣撲入鼻端,我想起的是,幾年前,在鼓làng嶼的一間咖啡館裡,有個可愛溫婉的咖啡師姑娘,捧著磨好的咖啡粉,讓我聞。坐在陽光斑駁的榕樹影里,對面的好友,拍下了我低頭聞咖啡的樣子,還有咖啡師姑娘燦爛的笑。
那時,在她店裡,每天喝一種來自不同產地的咖啡豆,肯亞、衣索比亞、哥斯大黎加……那個時候我們喝咖啡,要麼是工作間隙到星巴克里隨便一杯灌下去提提神,要麼和朋友在jīng心細作的咖啡館裡像這樣一種一種豆子慢慢品嘗,去感受豆子們對大地、泥土、雨水、風、糙木花香、陽光的記憶。
氣味是有記憶的,會撩撥人的故事。記得有一次,初嘗一種咖啡豆,綿厚深沉的香氣,像閱盡世事的紳士,像一個懂得你全部悲歡的年長的戀人。在那剎那間忽然心酸,眼底發熱返cháo。那種微妙悸動,如同後來我遇到某個人時,是一樣的。
一個午後,一杯黑咖啡慢慢喝的時光,曾經伴我好幾年。那時的窗外,梧桐蔭隨季節變換,日子過得平緩而悠然。來到義大利之後,反而很久沒有再慢慢喝一杯黑咖啡了。
義大利人是離開咖啡不能活的種族,咖啡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天的開端。
有句話是說,在義大利的每一條小巷,至少有兩家咖啡館。
只是他們不會慢悠悠地端一杯黑咖啡喝,而是濃縮的espresso,一小杯,兩三口喝掉,地道的義大利人會站在櫃檯前,不加糖,仰頭一口喝掉,坐也不坐,放下一塊錢硬幣,說聲謝謝再見就走,如果是相熟的店主,還要親熱地拋下一句bacione!(alittlekiss)
很多人,即便家裡有更好的早餐選擇,還是要風雨無阻地去離家最近的咖啡館吃早餐,一份牛角麵包,一杯咖啡,一張報紙,幾個老熟人,聊聊家常,開開玩笑,這樣才能輕輕快快,熱熱鬧鬧地開始新的一天。
咖啡館裡的早餐其實單調如一,牛角麵包會吃膩,只是離不開那種習慣了的氛圍,懶懶地坐在咖啡香瀰漫的小店裡,心不在焉得像個過客,熟人間說說笑笑,又親切像在家中,恰到好處的一種距離,就是自在。
畢竟還是黑咖啡和花式咖啡統治著全世界,濃縮咖啡espresso只在義大利獨霸一方。
大多時候,我也天天早上去咖啡館,偶爾yīn冷的下雨天會例外。
比如這個周六的慵懶早上,趴在窗前欄杆上,喝一杯自己煮的咖啡,慢慢抽一支小雪茄。
貓鑽過鐵花窗欄,在窗台上盤起尾巴坐得端正,仰起腦袋看看我,琥珀色眼睛眯去,鼻頭輕抽,看上去她也喜歡聞咖啡和雪茄的味道。
我們一起心滿意足地朝河岸伸長脖子,享受晨風,享受冬日早晨的寧靜。
窗下河岸,有兩個老紳士,從容散步在寒風裡,他們並肩撐著傘,都戴著寬檐軟呢帽,一個穿棕色長大衣,專注吸著菸斗,一個穿黑色短大衣,拄手杖,滿面笑容側頭在講著什麼。
講話的老人,好像察覺到了我的注視,抬起頭,看向我的窗戶。
他停下來。
兩個老人一齊望向這裡,睜大眼睛,露出孩子氣的可愛笑容。
他們眼裡看見的,是墨綠色百葉長窗和鐵花欄杆後面,黑頭髮的東方姑娘在抽小雪茄,身旁坐著一隻琥珀色大眼睛的小黑貓。
我對他們微笑。
兩位老人一齊摘下帽子,欠一欠身,揚聲說,Buongiorno!(早上好)
我笑著回一聲,Buongiorno!
貓咪站起來,弓背伸了個懶腰,不高興被打攪,轉身鑽進屋子。
義大利的文藝電影總有一種陽台小窗qíng結,你一定會看見這樣的鏡頭。
電影裡淳樸而又風qíng的南部鄉村義大利姑娘,會俯身趴在陽台上,青chūn飽滿的身體曲線充滿彈xing,美妙曲線落入遠遠小巷口騎自行車而來的少年眼中,少年仰頭chuī一聲口哨,棕色皮膚,白亮牙齒,笑容羞澀地說,ciao,bella!
一直堅決反對奶奶來醫院的爸爸也猶豫了,沒有說什麼。
二叔說,那我回去接媽媽。
而電話里,爺爺和奶奶還在通話,幾乎是奶奶不停地講,爺爺悄然無聲地聽。
我看見他眼裡有淚光在閃。
電話那邊奶奶的聲音也有了哭腔,她在說,好了,我掛了,你多休息。
我接過來對奶奶說,等一下,二叔說要回去接您,接您來醫院。
奶奶卻忍著哭腔說,我不去了,我不去。
爺爺的目光跟著手機轉動,一瞬不瞬望著。
我叫奶奶別掛,爺爺還想和你說再見。
把手機放回他耳邊,讓他聽見奶奶對他說再見,說晚安,如同這許多年來的每一晚,家人總是互道晚安才各自睡去。他的表qíng緩和,回復安靜,露出隱約笑容。
他們結婚五十六年了。
五十六年裡有多少個夜晚,他們又說過了多少句晚安。
等我們回到家裡,奶奶已平靜下來,坐在沙發上默默削著水果。
一邊削一邊淡淡地說,剛才她給親戚們挨家打電話拜年了,誰誰都好,誰誰在兒子家。
正說著,電話又響,年三十的拜年電話總是一個接一個。
奶奶喜歡自己接電話,這是她一貫的、作為一家女主人的習慣。
她放下水果,擦好手,才去接起。
也不知是哪個親戚,她寒暄了幾句後就沉默聽著,聽了很久,平靜地說,哦,都沒了啊——掛了電話,她轉告我們,有兩位我從未見過面的長輩就在這幾天先後離世了。
她說得很平靜,就和下一刻說誰去煮湯圓是一樣的語氣。
死亡在老年人口中是這樣平淡得如去上班,如去散步。
在一個時刻準備接受生離死別的人口中,是這樣不過如此。
過完了那個chūn節,又過了小半年,爺爺在四月仲chūn最後一天,在一個寧靜的午後,gān脆利落地走了。這真是他的風格,不聲不響,說走就走。
他病了二十年,到後來每一天、每一刻都在極度痛苦中,全身cha滿管子,我們都沒見過他因病痛而抱怨,連呻吟都很少。在他走的前幾天,我去看他,正碰上醫生在把很長一根管子cha進他氣管,從他已嚴重感染的肺部清理出污物。管子一進一出,滿是血。這樣的清理,他一天要承受好幾遍。
我在他旁邊,用力握住他的手。他眉頭皺得很緊,護士抽一下,他將我的手抓緊一下,卻始終一聲不吭。護士走後,我餵他喝水,用吸管給他一點點喝。他努力喝水,顯出qiáng韌的生命力,蒼白的臉上平靜得根本不像個剛受了極大痛苦的人。
他就是這樣的,小病小痛從來不說,不舒服也不讓人知道——小時候有次在花園,我跟著他擺弄花糙,他不小心從台階摔下去。我那時還小,跑去叫奶奶,等奶奶趕來一看,爺爺若無其事坐在那裡,一口否認摔跤,說是小孩子亂嚷的。奶奶不相信,檢查他衣服發現有泥痕,再看他手肘膝蓋,果然全磕破了……那時他已經六十多歲,依然那麼逞qiáng,連摔跤都覺得是丟臉的事,不肯承認,也是怕奶奶擔心著急。
時間和疾病耗損著他的ròu體,卻從來沒有磨掉他的堅qiáng。
也巧,爺爺走的那天,恰好是他墓地剛完工的時候。奶奶說,他知道另一個世界的家已經為他安置好了,布置得也滿意,於是高高興興過去了。我也願意相信是這樣。
爺爺最後的模樣很安詳莊重。
前一天姑姑剛替他剪了指甲,颳了鬍子,讓他顯得jīngjīng神神的,和年輕時候一樣帥氣。看他和奶奶的結婚照,他一雙濃眉,眉弓略高,有種qiáng硬的弧度,很是英俊。
奶奶見他的最後一面,正是他最後一次轉院去搶救那天,救護車從奶奶家門前的醫院接了他,緩緩開走,爸媽和姑姑跟著救護車走了,留下我和妹妹陪奶奶。奶奶望著爺爺被送上救護車,看著車子掉頭,開遠,她一手抓著我,一手拉著妹妹,仿佛腳軟得站不穩,身體隱隱在發抖。她站在街邊一直看、一直看那救護車變成個小點隱沒在川流的車輛中,仍伸長著脖子,紅著眼圈,低聲自言自語說,這一走,我還見不見得著他……後來她跟我說,其實那一刻她就已經預感到,再也見不著了。
真到了爺爺走的那天,她在家裡得到消息,還算平靜,也沒有哭,只是呆呆坐在沙發上……一直到我們扶她走進悼念會大廳那一刻,她看見了那張掛在牆上的照片,看見那個突兀擺在正中間的長匣子,好像才突然意識到這是怎麼一回事。即使我和妹妹左右挽著她,也幾乎扶不住她往下滑的身體。她蹣跚著在門口就要跪下去,哭聲像是從胸腔里撕扯出來的。她趴在那個透明的長匣子上,望著裡面安詳的爺爺,叫人打開蓋子,親手拿了紙巾去擦拭他的臉頰,分明沒有污髒,她只是想再為他做點事,再照顧他一下。
葬禮後,我們和爺爺道別,攙扶著奶奶離去。
好好的天氣,卻在奶奶轉身走下那長長的台階時,豆大的雨點砸下來。按照家鄉的習俗,這個時候我們是不可回頭的了,奶奶尤其不能回頭。
雨落下來,她仰頭看著天空,喃喃說,我知道你捨不得。
第二十章一日之晨,始於咖啡
十一月的最後一天是星期六。
清晨微雨,醒來眯眼看見窗外濕漉漉的灰色天空,心安理得又睡回去。
如果是艷陽高照的周末,總不能安心睡懶覺,陽光在外面不停地喚你出來玩,像從前被關在家裡寫作業,小夥伴們悄悄在窗外chuī口哨,chuī泡泡,逗得你坐立不安。
悠悠地睡足了起來,推開長窗,冬日清冽的風從河上chuī來,Adige靜緩河水似乎又淺了,中間河chuáng露出淺褐色影子,翡翠色的河水在yīn雨天翠色更深。外面雨絲密織,河岸上有人撐傘散步。義大利的冬日,再yīn冷,也有種溫柔調調裹在cháo濕的風裡。
yīn雨天的早晨,不想出門去咖啡館,找出摩卡壺來,自己煮咖啡。
一小勺一小勺慢慢往壺裡填咖啡粉,要有一點平心靜氣的耐心,才能把粉填得勻稱恰好。
每當這樣自己動手煮咖啡時,總會想起一些舊時光。
想起去過的許多間咖啡館,散布在這個世界的不同角落,巴黎、柏林、薩爾茨堡、布拉格、奧斯陸、香港、上海、北京……不一樣的時間、地點和故事,一樣的咖啡香氣。經歷越多,記憶也越多,紛繁回憶里的美好光點此起彼伏閃爍,卻往往都模糊在一起。
這個早晨,咖啡粉的香氣撲入鼻端,我想起的是,幾年前,在鼓làng嶼的一間咖啡館裡,有個可愛溫婉的咖啡師姑娘,捧著磨好的咖啡粉,讓我聞。坐在陽光斑駁的榕樹影里,對面的好友,拍下了我低頭聞咖啡的樣子,還有咖啡師姑娘燦爛的笑。
那時,在她店裡,每天喝一種來自不同產地的咖啡豆,肯亞、衣索比亞、哥斯大黎加……那個時候我們喝咖啡,要麼是工作間隙到星巴克里隨便一杯灌下去提提神,要麼和朋友在jīng心細作的咖啡館裡像這樣一種一種豆子慢慢品嘗,去感受豆子們對大地、泥土、雨水、風、糙木花香、陽光的記憶。
氣味是有記憶的,會撩撥人的故事。記得有一次,初嘗一種咖啡豆,綿厚深沉的香氣,像閱盡世事的紳士,像一個懂得你全部悲歡的年長的戀人。在那剎那間忽然心酸,眼底發熱返cháo。那種微妙悸動,如同後來我遇到某個人時,是一樣的。
一個午後,一杯黑咖啡慢慢喝的時光,曾經伴我好幾年。那時的窗外,梧桐蔭隨季節變換,日子過得平緩而悠然。來到義大利之後,反而很久沒有再慢慢喝一杯黑咖啡了。
義大利人是離開咖啡不能活的種族,咖啡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天的開端。
有句話是說,在義大利的每一條小巷,至少有兩家咖啡館。
只是他們不會慢悠悠地端一杯黑咖啡喝,而是濃縮的espresso,一小杯,兩三口喝掉,地道的義大利人會站在櫃檯前,不加糖,仰頭一口喝掉,坐也不坐,放下一塊錢硬幣,說聲謝謝再見就走,如果是相熟的店主,還要親熱地拋下一句bacione!(alittlekiss)
很多人,即便家裡有更好的早餐選擇,還是要風雨無阻地去離家最近的咖啡館吃早餐,一份牛角麵包,一杯咖啡,一張報紙,幾個老熟人,聊聊家常,開開玩笑,這樣才能輕輕快快,熱熱鬧鬧地開始新的一天。
咖啡館裡的早餐其實單調如一,牛角麵包會吃膩,只是離不開那種習慣了的氛圍,懶懶地坐在咖啡香瀰漫的小店裡,心不在焉得像個過客,熟人間說說笑笑,又親切像在家中,恰到好處的一種距離,就是自在。
畢竟還是黑咖啡和花式咖啡統治著全世界,濃縮咖啡espresso只在義大利獨霸一方。
大多時候,我也天天早上去咖啡館,偶爾yīn冷的下雨天會例外。
比如這個周六的慵懶早上,趴在窗前欄杆上,喝一杯自己煮的咖啡,慢慢抽一支小雪茄。
貓鑽過鐵花窗欄,在窗台上盤起尾巴坐得端正,仰起腦袋看看我,琥珀色眼睛眯去,鼻頭輕抽,看上去她也喜歡聞咖啡和雪茄的味道。
我們一起心滿意足地朝河岸伸長脖子,享受晨風,享受冬日早晨的寧靜。
窗下河岸,有兩個老紳士,從容散步在寒風裡,他們並肩撐著傘,都戴著寬檐軟呢帽,一個穿棕色長大衣,專注吸著菸斗,一個穿黑色短大衣,拄手杖,滿面笑容側頭在講著什麼。
講話的老人,好像察覺到了我的注視,抬起頭,看向我的窗戶。
他停下來。
兩個老人一齊望向這裡,睜大眼睛,露出孩子氣的可愛笑容。
他們眼裡看見的,是墨綠色百葉長窗和鐵花欄杆後面,黑頭髮的東方姑娘在抽小雪茄,身旁坐著一隻琥珀色大眼睛的小黑貓。
我對他們微笑。
兩位老人一齊摘下帽子,欠一欠身,揚聲說,Buongiorno!(早上好)
我笑著回一聲,Buongiorno!
貓咪站起來,弓背伸了個懶腰,不高興被打攪,轉身鑽進屋子。
義大利的文藝電影總有一種陽台小窗qíng結,你一定會看見這樣的鏡頭。
電影裡淳樸而又風qíng的南部鄉村義大利姑娘,會俯身趴在陽台上,青chūn飽滿的身體曲線充滿彈xing,美妙曲線落入遠遠小巷口騎自行車而來的少年眼中,少年仰頭chuī一聲口哨,棕色皮膚,白亮牙齒,笑容羞澀地說,ciao,be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