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投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哈,其實我在心裡已經叫苦不迭,都埋怨到天上去了,只不過沒好意思說出來而已。」她大笑,「其實我這個人特別嬌氣。」

  「在心裡叫苦很正常,我當年剛訓練的時候也在心裡罵娘……」

  「你?你也會?我還以為你是鋼鐵人呢。」她忍不住又笑了起來,很難想像一板一眼的莊立軍也有那樣的時候。

  「我也是人,也是血肉之軀,受不了的時候當然也有脾氣需要宣洩,別把我想得那麼不食人間煙火。」莊立軍也無奈地跟著笑。

  楊平煮了一壺藥茶,正準備喊劉好好來喝,就看到莊立軍蹲在劉好好面前一邊幫她捏著小腿,一邊仰望著她在說些什麼,兩個年輕人的眼神專注,臉上都帶著明亮的笑意。

  楊平的心頭一暖,一個男人願意蹲在女人的面前仰望著她,說明他將她放在心頭最重要的位置,這樣的姿態說明在將來的日子裡,他不會是個大男子主義的人,而會真真切切地尊重愛護著自己的妻子。

  雖然蘇素雲成天埋怨母親重男輕女,其實楊平從來沒有那樣的想法,恰恰相反,她很在意女人在婚姻中的地位,她和蘇弘毅相濡以沫一輩子,一直都是平等相處,亦師亦友亦是夫妻,她從來就沒有把自己當成蘇弘毅的附屬品,她也不希望女兒成為女婿的附庸,但是她失望了。

  雖然莊南生是個不錯的男人,可他還是個大男子主義者,在家裡一副我說了算的派頭,凡事都不和蘇素雲好好商量,他說出口的話就是無可更改的金科玉律,不容置疑不容分辯,蘇素雲自私任性固然有錯,不願意和她好好溝通相處,性格強勢的莊南生也有責任。

  楊平和蘇弘毅常年沉迷書齋生活,對晚輩並不算特別關心,哪怕對蘇素雲的三個孩子也沒有太過深刻的感情,更不會無原則無條件地寵溺這些孩子。

  無論是愛情還是親情,感情這種事向來都是你來我往的,你付出一分,我也付出一分,楊平和蘇弘毅對三個孩子不夠關心,所以三個孩子和他們也不算親熱,孩子們的疏離又讓他們對孩子們更熱不起來。

  這些年莊立軍為人處世比較穩重可靠,對他們也是真心尊重,對這樣的外孫他們自然也是願意疼愛的,但感情並不能稱上親昵。

  他們對晚輩的感情和血緣並沒有什麼關係,會對劉好好這麼好,完全是因為她投了他們的眼緣,和他們聊得來而已,並不是因為莊立軍。

  當然他們喜歡這個女孩子,自然也希望她能順順利利嫁給莊立軍,做他們的外孫媳婦,幸福一輩子,現在看到莊立軍對她這麼體貼尊重,楊平心裡十分歡喜。

  因為心疼劉好好這段時間軍訓的辛苦,不用莊立軍開口,楊平每天都去食堂打了營養搭配十分均衡的飯菜給她補身體。

  劉好好心裡感激,便也卯足了勁兒哄二老開心,幸好她天生一張甜嘴,最擅長哄老人,當年家族裡的老人哪怕只見過她一面,都能被她哄得滿臉帶笑。

  但是對像蘇弘毅和楊平這樣的學者來說,光說奉承話是不夠,本身必須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獨到的見解,才能和他們聊得起來,這一點連他們的親生女兒蘇素雲都做不到,卻恰好是劉好好的強項。

  「年輕人就是好,見識廣,思維也活躍。」蘇弘毅捧著茶杯,一臉讚嘆,「可惜她這段時間忙著軍訓,不然真想留她多聊一會兒。」

  「來日方長,也不在這兒一時半會兒,」楊平迫不及待地走進書房,「聽她這麼一說,我對法家的一些思想又產生興趣了,雲夢睡虎地秦簡的資料你放到哪兒去了?」

  「那是圖書館借來的,還回去了。」蘇弘毅跟進來笑道,「你還說我迫不及待,她就提了個法制史,你就急吼吼地找資料想要落筆了是不是?」

  「哪裡的事兒,這孩子淨會給我們出難題,她說的那個兒童讀物聽上去簡單,實際上卻不容易,都過去這麼久了,才寫了一半不到,而且越看之前寫的就越不滿意,再拖下去我真是臉上無光。」楊平雖在嘆氣,臉上卻帶著笑,「那套書一天不出,我就一天沒臉做其他的事兒,覺得對不起她和她過去的那幫學生們。」

  「也不至於像你說的那麼嚴重吧,好好只是給了個建議,又不是命令咱們一定要在什麼時候把這事兒給做好了,咱們兩個都一把年紀了,這些事能做則做,別太放在心上,不能做就交給其他有能力的好了,別逞強。」蘇弘毅搖了搖頭,他生性淡泊,從不把功名利祿看得太重。

  「你以為我臨老了,還要靠這樣一套書博名聲?你也太小看我了!」楊平冷哼一聲,「對我個人而言,這套書出不出,什麼時候出都無所謂,但是對那些孩子們而言就不一樣了,好好也說了,有那麼多孩子對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歷史一無所知,五千年的傳承要真這麼斷了,你不覺得痛心可惜?歷史文化的教育要從孩子們抓起,否則就靠我們幾所大學的歷史系培養出來的那些人才,就像幾滴水匯入大海一樣沒有任何作用,要不了多少年,咱們的子孫後代連祖宗的本都忘得一乾二淨了。」

  「那你也別太急了,到了咱們這把年紀,身體比什麼都重要,好好也就是那麼一說,又沒有催過你,有些事兒欲速則不達,你急也急不來的。」蘇弘毅很少看見妻子這麼痛心疾首,她是女人,情感要更加細膩一些,雖然專業是歷史,但是對婦女兒童有一種天生的使命感。

  「她不催我們,那是這孩子善解人意,不好意思為難長輩,但是作為我們自己來說,可不能放鬆啊,這書早一天出來,孩子們就早一天看到,能夠更早的了解到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帶動一大批的有識之士關注兒童的歷史教育,今後會有更多更好的兒童歷史讀物出現,咱們文化的根也不至於在今後斷絕。」楊平正色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