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頁
尤子嶙似有喜色:「請娘娘吩咐!」
沒了兵權,親人在手,看他一副完全臣服的模樣,蕭太后朗笑:「你啊,回皇帝身邊去吧。」
這一瞬,尤子嶙錯愕不已。
孝帝繼位第七年冬末,南蠻集結兩萬兵馬與朝廷軍隊形成對峙,消息率先以八百里速報稟回朝廷。
孝帝怒斥南蠻太狂,我軍鎮守仍在,居然敢進冒。下旨讓永明伯爵蕭元琅平亂,回來再論功行賞。
可事情不過一段時間,又傳回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消息一一朝廷駐紮的南境的三萬大軍有班師回朝的跡象。
此消息一出震動朝野!
大軍有亂不平反而移向皇城,這是要謀逆嗎?
這個猜測終於在朝廷派去詢問的官員被殺時得到驗證。
所有人心裡都預設著,盤算著,京城被一股惶恐罩臨,這種惶恐雖然微小,但卻不能言說。
不少大臣連夜上奏讓尤子嶙帥軍前去絞殺反賊,孝帝看向他,他上前稟明願意前往,但孝帝卻笑了,那笑容意味深長。
「沈相已離開了朕,尤侯親事只剩最後幾天便要定下來了,還是好好留在京城裡吧,朕還有兩萬禁軍,先行前往穩住反賊,再從各州府抽調兵力輔助,撐到塞外調六萬人馬回來便可。」
惜才的說辭,難辨何意。
散朝後,尤子嶙站在大殿內,盯著那座龍椅久久未去,值守的太監們也不敢打擾他。
「到這時候了,還惦記著我定親,簡直無藥可救!」他聲大,也不懼怕會被聽見似的,拂袖而去。
局勢動盪的消息很快傳遍天下,本以為兩萬禁軍能拖住蕭元琅一段時日,不料連打也沒打直接併入了敵軍,導致沿途州府的抵抗猶如螳臂當車。
且在這時候,朝廷才得到另一個消息,那便是南蠻兩萬軍隊在蕭元琅大軍離開後,有向中原邁進的意圖。
與此同時,塞外彪國公快馬軍情,說遊牧兵力比以往強盛,嚴酷的寒冬將他們逼成餓狼一般,若朝廷砍六萬兵力離去,僅剩五萬難以抵擋。
北有暴亂,南有叛變,家國風雨飄搖。
眾臣連宮都不得出,成宿成宿待在大殿上議策。
隨著一聲聲殺戮的慘叫、紛沓的腳步聲,大批官兵包圍了金鑾殿,百官群縮,禁軍統領萬鑫大搖大擺踏入殿中。
孝帝震驚跌坐龍椅上:「你敢謀逆!」
萬鑫大笑:「何止臣一人啊,來吧各位大人,按計劃的通通站後邊去,可別一會兒刀劍無眼傷了你們。」
話語剛落,官群中陸陸續續有人畏首畏尾地鑽出金鑾殿,站在殿外。
這一下,走了近一半的人。
此情此景,孝帝頓覺胸口喘不過氣,幾乎要昏厥。
「陛下!」尤子嶙趕忙上前去,「陛下,您沒事吧?」
孝帝這時看向尤子嶙,又再看看那些不忠正統的走狗,鳴咽無語。
不少正直勇敢的武將立刻擋在殿下,他們形成人牆呈保護之勢,痛罵逆賊。
就在這一片罵聲中,殿外邁進一隻玄色龍鳳繡鞋,蕭太后一襲天家玄金鳳袍配冠現身,用力一拂廣袖,威武中透著絕對的權勢,令人望而生畏。
「事到如今,哀家勸孝帝你莫要多做掙扎,乖乖把先帝的遺子交出來,然後寫下禪位詔書,哀家可免你一死!」
原本擁護孝帝的大臣一聽到'先帝遺子四字,除了驚愕,還有天大的疑惑。
蕭太后一指指向孝帝:「都還不知道吧?其實先帝還有個遺子流落民間,而你們維護的這個皇帝為了自己坐穩江山,竟把人幽禁在寢宮的密室里,不信哀家現在就派人去搜出來!」
密室較為隱蔽,萬鑫的人花了好長時間才找到了張玉,匆匆看一眼他脖子上有塊玉玦,便把人帶到金鑾殿上。
蕭太后大喜,「對,就是這個孩子。你們看看吧,他的眼眉多像先帝啊,脖子上戴的也是先帝貼身的元瓏玉玦!」
這麼一說,張玉立刻被官員們包圍起來,仔細端詳,嚇得他像一隻受驚的野貓,目露懼怕卻包含凶光,捂住玉玦連連後退。
他大喊:「走開!都走開!我不是什麼先帝遺子!」
官員著急啊,事關江山基業,瞧著五官和眉眼,如果那塊真的是元瓏玉玦,十有八九是先帝血脈!
可萬萬想不到,張玉竟一把扯下玉玦塞進嘴裡吞了下去,驚煞眾人!
待萬鑫回過神去阻止已來不及,大抵是玉珠塊頭不小,卡在張玉的喉嚨間堵住了呼吸,他瘋狂在地上打滾,發出痛苦的哼哧聲,沒一會兒人就不動了。
萬鑫一探鼻息,對著蕭太后搖搖頭。
事情發生得太過突然,誰也沒反應過來,萬鑫便招招手,叫人把屍體帶下去。
蕭太后怔了好一會兒,始料不及張玉能如此猝不及防地消失在她的計劃里,她忽然笑了,笑得既無奈,又古怪。
「沒關係,張玉沒了,還有其他的宗室子孫能繼位,總之治理天下的不能是你!」蕭太后顯然是生了怒,並轉去了孝帝身上。
孝帝緩緩起身,質問:「朕乃先帝親筆詔書繼位,太后憑什麼要朕禪位!」
「不要和我提先帝,他的政績全是我的手筆,樁樁件件我能如數家珍,若不是他的遺詔當初被沈珩拿走,落到你手裡,你能有繼位的機會?!」<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
沒了兵權,親人在手,看他一副完全臣服的模樣,蕭太后朗笑:「你啊,回皇帝身邊去吧。」
這一瞬,尤子嶙錯愕不已。
孝帝繼位第七年冬末,南蠻集結兩萬兵馬與朝廷軍隊形成對峙,消息率先以八百里速報稟回朝廷。
孝帝怒斥南蠻太狂,我軍鎮守仍在,居然敢進冒。下旨讓永明伯爵蕭元琅平亂,回來再論功行賞。
可事情不過一段時間,又傳回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消息一一朝廷駐紮的南境的三萬大軍有班師回朝的跡象。
此消息一出震動朝野!
大軍有亂不平反而移向皇城,這是要謀逆嗎?
這個猜測終於在朝廷派去詢問的官員被殺時得到驗證。
所有人心裡都預設著,盤算著,京城被一股惶恐罩臨,這種惶恐雖然微小,但卻不能言說。
不少大臣連夜上奏讓尤子嶙帥軍前去絞殺反賊,孝帝看向他,他上前稟明願意前往,但孝帝卻笑了,那笑容意味深長。
「沈相已離開了朕,尤侯親事只剩最後幾天便要定下來了,還是好好留在京城裡吧,朕還有兩萬禁軍,先行前往穩住反賊,再從各州府抽調兵力輔助,撐到塞外調六萬人馬回來便可。」
惜才的說辭,難辨何意。
散朝後,尤子嶙站在大殿內,盯著那座龍椅久久未去,值守的太監們也不敢打擾他。
「到這時候了,還惦記著我定親,簡直無藥可救!」他聲大,也不懼怕會被聽見似的,拂袖而去。
局勢動盪的消息很快傳遍天下,本以為兩萬禁軍能拖住蕭元琅一段時日,不料連打也沒打直接併入了敵軍,導致沿途州府的抵抗猶如螳臂當車。
且在這時候,朝廷才得到另一個消息,那便是南蠻兩萬軍隊在蕭元琅大軍離開後,有向中原邁進的意圖。
與此同時,塞外彪國公快馬軍情,說遊牧兵力比以往強盛,嚴酷的寒冬將他們逼成餓狼一般,若朝廷砍六萬兵力離去,僅剩五萬難以抵擋。
北有暴亂,南有叛變,家國風雨飄搖。
眾臣連宮都不得出,成宿成宿待在大殿上議策。
隨著一聲聲殺戮的慘叫、紛沓的腳步聲,大批官兵包圍了金鑾殿,百官群縮,禁軍統領萬鑫大搖大擺踏入殿中。
孝帝震驚跌坐龍椅上:「你敢謀逆!」
萬鑫大笑:「何止臣一人啊,來吧各位大人,按計劃的通通站後邊去,可別一會兒刀劍無眼傷了你們。」
話語剛落,官群中陸陸續續有人畏首畏尾地鑽出金鑾殿,站在殿外。
這一下,走了近一半的人。
此情此景,孝帝頓覺胸口喘不過氣,幾乎要昏厥。
「陛下!」尤子嶙趕忙上前去,「陛下,您沒事吧?」
孝帝這時看向尤子嶙,又再看看那些不忠正統的走狗,鳴咽無語。
不少正直勇敢的武將立刻擋在殿下,他們形成人牆呈保護之勢,痛罵逆賊。
就在這一片罵聲中,殿外邁進一隻玄色龍鳳繡鞋,蕭太后一襲天家玄金鳳袍配冠現身,用力一拂廣袖,威武中透著絕對的權勢,令人望而生畏。
「事到如今,哀家勸孝帝你莫要多做掙扎,乖乖把先帝的遺子交出來,然後寫下禪位詔書,哀家可免你一死!」
原本擁護孝帝的大臣一聽到'先帝遺子四字,除了驚愕,還有天大的疑惑。
蕭太后一指指向孝帝:「都還不知道吧?其實先帝還有個遺子流落民間,而你們維護的這個皇帝為了自己坐穩江山,竟把人幽禁在寢宮的密室里,不信哀家現在就派人去搜出來!」
密室較為隱蔽,萬鑫的人花了好長時間才找到了張玉,匆匆看一眼他脖子上有塊玉玦,便把人帶到金鑾殿上。
蕭太后大喜,「對,就是這個孩子。你們看看吧,他的眼眉多像先帝啊,脖子上戴的也是先帝貼身的元瓏玉玦!」
這麼一說,張玉立刻被官員們包圍起來,仔細端詳,嚇得他像一隻受驚的野貓,目露懼怕卻包含凶光,捂住玉玦連連後退。
他大喊:「走開!都走開!我不是什麼先帝遺子!」
官員著急啊,事關江山基業,瞧著五官和眉眼,如果那塊真的是元瓏玉玦,十有八九是先帝血脈!
可萬萬想不到,張玉竟一把扯下玉玦塞進嘴裡吞了下去,驚煞眾人!
待萬鑫回過神去阻止已來不及,大抵是玉珠塊頭不小,卡在張玉的喉嚨間堵住了呼吸,他瘋狂在地上打滾,發出痛苦的哼哧聲,沒一會兒人就不動了。
萬鑫一探鼻息,對著蕭太后搖搖頭。
事情發生得太過突然,誰也沒反應過來,萬鑫便招招手,叫人把屍體帶下去。
蕭太后怔了好一會兒,始料不及張玉能如此猝不及防地消失在她的計劃里,她忽然笑了,笑得既無奈,又古怪。
「沒關係,張玉沒了,還有其他的宗室子孫能繼位,總之治理天下的不能是你!」蕭太后顯然是生了怒,並轉去了孝帝身上。
孝帝緩緩起身,質問:「朕乃先帝親筆詔書繼位,太后憑什麼要朕禪位!」
「不要和我提先帝,他的政績全是我的手筆,樁樁件件我能如數家珍,若不是他的遺詔當初被沈珩拿走,落到你手裡,你能有繼位的機會?!」<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