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紀國宮室上下頓時一片歡聲笑語。

  誰能想到,看似最弱小的國家,其實攪動天下風雲。

  而這,只是個開始而已。

  淘汰兵甲被售出,庫房裡隨即擺上新式兵甲。

  紀凌看著紀叔公做出來的馬鞍馬鐙,心裡一陣激動。

  馬具。

  馬具已經做出來了。

  若說糧食穩定紀國上下,新式兵甲直接決定戰場勝負。

  打起仗來,對方還在用老式戰車,而他們直接用鐵器衝鋒。

  這畫面不要太美。

  紀凌忍不住道:「幸虧有他們幫紀國清庫存,不然這東西還真沒地方放。」

  旁邊的跟班杜或跟紀叔公聽到這話,怎麼感覺哪裡怪怪的?

  作者有話說:

  其他各國:好像被誇了,又好像沒有。

  -

  第24章

  怪是怪,但話確實沒錯。

  如果沒有各國幫忙清庫存,他們還沒地方放新兵甲呢!

  跟著的公子欽對此已經麻木了。

  這會說他在做夢,他都相信。

  不管是新五城農田的產量,還是更加精良的兵器,都在告訴公子欽一個事實。

  他在盧國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

  紀國根本不用擔心!

  這一切都是紀國韜光養晦的計謀!

  他家什麼時候這麼足智多謀了?

  這個問題一出,公子欽下意識看向紀凌,仿佛看到紀國的希望一般。

  怪不得紀叔公夸凌弟是天縱奇才,果然如此!

  紀凌只能忽視這樣的眼神。

  但這麼看他的,不止公子欽一個。

  從教導紀國種田,再到建議南遷避開各國耳目。

  再到接著各國趁機威逼紀國的時候,提出清庫存。

  還有眼前的兵甲。

  一年多的時間,小公子紀凌帶來太多驚喜。

  而現在,賣過武器的紀國,似乎跟周王室,以及其他五個諸侯國關係都好了起來。

  真好假好大家心知肚明,不過對紀國來說,多了韜光養晦的時間,這才最重要。

  越知道他們的心思,紀國的發展越不能放鬆。

  眾勢力蜂擁而上瓜分紀國的場景,實在讓人提起萬分精神。

  若不是紀國內里早有準備,這次的瓜分,必然讓紀國元氣大傷。

  所以不管是農事還是武力,全都很重要。

  農事是國家之本,武力則是護國之器,全都不能放鬆。

  新上任的司農公子欽則在埋頭苦讀,他跟之前的司農交流之後,立刻攤開紀凌寫的種田指南。

  讀到精妙之處,更是拍案叫絕。

  他遊學多年,對天下各國農事都有涉獵,但像凌弟這樣系統性歸納的書籍,卻是很少。

  公子欽一邊看一邊感慨:「凌弟不出紀國半步,竟能遠勝於我。」

  紀凌聽到這話腳步一頓。

  他這種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不能當真啊!

  紀凌全當沒聽到,他跟前任司農已經把新五城的田地情況全都整理好,這會正送過來。

  當然不是他送,那麼一大摞竹簡即使身強力壯的杜或來搬都累的不行,後面更是跟了幾個兵卒。

  每到這種時候,紀凌都想立刻造出紙張,那就再也不用如此勞累。

  竹簡的厚重,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這些都是新五城的各種情況,從鐵農具多少,到耕牛,再到糧倉,還有土地面積,收穫情況,以及官府的收成跟民戶情況等等。

  三十五萬人的情況,加上四百萬畝土地,若用紙張來記錄,就算情況再複雜也用不到十本書冊。

  但用竹簡的話,則用了大幾百冊。

  公子欽顯然已經習慣,只是他剛翻一卷,看著上面的數目下意識皺眉。

  這讓跟進來的前任司農嚇了一跳,難不成記錄有誤?

  他都說了自己不想當司農啊!

  前任司農小心翼翼道:「公子欽,這難道有不對的地方?」

  公子欽看了上面記著的畝產,認真道:「新五城的畝產有多少?」

  這麼簡單的問題?

  前任司農看看冊子,寫的沒錯啊。

  「一百一十斤,有什麼不對嗎?」

  前任司農摸不清頭腦,他們紀國對農事一向不通,難道太低了?

  紀凌也在好奇。

  以前都在閉門造車,其他各國都不讓他們紀國打聽田地的事。

  所以現在天下各國的糧食畝產在什麼數額。

  他們紀國距離最好還有多遠?

  面對前司農以及凌弟的目光,公子欽忍不住扶額:「我真的回紀國了嗎,這不是我在做夢吧?」

  公子欽溫文爾雅,鮮少有這樣的表情。

  公子欽語氣帶著激動:「一百一十斤,還是均產一百一十斤,全天下都沒有這樣高的產量。」

  「便是祁國也沒有啊。」

  啊?

  最會種田的祁國也沒有?

  接下來竹簡上的內容讓平素穩重的公子欽逐漸坐不住,表情越來越激動。

  用了鐵農具,效率提升那麼多?

  耕牛鐵犁又是什麼?

  他只知道那些耕牛用來做農活,但是耕地?

  等會,這東西的效率更高?

  還有化肥的,還有種子,還有一家的田地一畝地產了一百三十斤稻子?!<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