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鄭國的動作,被昌國,祁國看在眼裡,等他們的使臣也被好好「接待」之後。

  他們的做法跟鄭國大差不差。

  整個八月份,三國源源不斷送壯牛到紀國。

  看著他們隨意耕種的土地,看著他們宮宴上奢侈萬分,目光都盯著紀國的鑄造室。

  再養養,養的差不多了,就可以連本帶利的收回來。

  三個國君下意識鬆口氣。

  紀國就像一把寶劍,打仗的時候越鋒利越好。

  現在不打仗了,還是要收回庫房的。

  肯定還要收回自己庫房,徹底為己所用。

  紀凌看著成批成批送來的壯牛,下意識笑了,如果不是自己太矮的話,還想摸摸牛頭。

  這麼好的東西,怎麼就到他們手裡了?

  這些牛被分為兩批,一類作為種牛養殖,一兩年的時間,紀國就會有自己養殖的耕牛。

  另一類直接送到南邊開荒的地方,先馴養著,就算是耕牛也要慢慢培育的。

  鑄造室那邊的鐵犁很快就會做好,等秋收之後,南荒的開耕,也會徹底開始。

  八月底。

  被人詬病的紀國國君,以及他的兒子們再次回到南郊荒地。

  不對,現在不是荒地,應該叫南郊田地。

  四五月份種植的麥,粟,黍,麻,已經可以分批收穫。

  金黃的麥田看的人心裡暢快。

  如此整齊的田地,讓人看一眼,就能感到豐收的快樂。

  新做的鐮刀已經握在成為農夫的兵卒手中。

  馬上九月了!

  要收穫了!

  他們要吃到自己種的糧食了!

  作者有話說:

  第17章

  收穫的喜悅無與倫比,特別是紀國的收穫,更讓他們新生感慨。

  從紀國建國以來,很少有這樣的收穫,前面幾任君主,都為紀國種田做過努力,結果眾所周知。

  中間又經過許多波折,終於有了現在的收穫。

  南郊的上萬畝田地,就是最好的證明。

  雖說這些田地,遠遠不夠紀國上下食用,但總算有個不錯的開始。

  從紀凌小院實驗,再到南郊的實驗,一切都證明,他的種田指南,還有紀國現在的努力方向是對的。

  紀凌也是稍稍放下心,看著面前已經成為農戶的兵卒們收割麥子等農作物,心裡再高興不過。

  南郊的荒地徹底成為田地,而這些田地的面積還在陸陸續續擴大,終有一日,會讓紀國的糧食自給自足。

  一連好幾天,紀凌沒事就到南郊查看情況。

  國君等人也是如此。

  放在年初,誰會想到他們紀國也能種出糧食,而且種出來的糧食更加飽滿。

  跟他國的糧食對比,就能看出自己麥子的大小跟飽滿程度令人驚訝。

  但紀國等人沒想太多,畢竟沒有參照物,怎麼也對比不出來。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好好種田,能吃飽飯!

  反正埋頭發展就對了!

  等這萬畝田地收穫,最先種田的八千兵卒也帶著家人在附近安家,成為紀國都城附近的第一農戶。

  既然都安家了,田地制度也該落實。

  紀國跟其他國家到底不同。

  現在大多數國家的基礎賦稅分兩種,一種是人丁稅,另一種是田稅。

  人丁稅先不講,紀國大部分百姓都是軍制,故而他們暫時不收這個。

  其中的田稅,大部分國家還在使用井田制。

  聽聞鄭國的上卿有意要改掉鄭國的井田制,只是暫時還未成功。

  井田制就是一塊一百八十畝的田地,被以井字形分成九塊,最中間那塊田地為公田,其他八塊為私田,分給八戶人家種植。這八戶人家還要共同種植中間的公田。

  等收穫的時候,中間的那塊田地收穫便給國家,私田收穫為個人所有。

  這種田地方式利於統計,但是久而久之,農夫便會精心耕種私田,粗糙料理公田,那樣國家的收穫就會越來越少。

  一旦國家收到的糧食不夠用,肯定會再私自攤派加稅。

  但這些舊制度跟紀國沒什麼關係。

  以前都沒什麼人種田,也談不上井田制。

  再說紀國現在的田地劃分,已經跟井田的形狀相差甚遠。

  紀國南郊的田地,跟即將開耕的南荒田地,全都按照便於耕種的位置劃分。

  參與這件事的紀凌,直接用了後世較為先進的初稅畝。

  就是按照田地的畝數徵稅,再也不分公田跟私田,有多少土地交多少稅。

  這種收稅的方法,跟後世大家熟知的方法差不多。

  紀凌忽然發現紀國對田地一竅不通的好處。

  以前從來都沒有各種規則,現在制定新規則更好推廣。

  看那鄭國,以鄭國上卿鄭錫的威望,推廣新稅法都很艱難,到紀國這裡,簡直暢通無阻。

  當然,這也只是安慰安慰自己罷了。

  紀凌都覺得自己好笑。

  國君紀伯看到收上來的糧食,差點喜極而泣。

  終於收上農稅了!

  太不容易了!

  每次吃飯,都是吃別人家的糧食。

  之前有個小國,笑話紀國吃百家糧。

  現在呢!

  現在你們還敢笑嗎?

  肯定笑不動,因為那個小國已經被他們滅國了。<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