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頁
人口過多,就會失業,失業最大的危險因素,就是會導致□□。
當前的話,是香港最不安穩的時候,前些日子的大火讓這個地方更飄搖了一點。
所以洪先生這麼大年紀的人了,奔波回內地舉證,不太合適,宋暘谷覺得不太合適的。
但是他不會想太多,洪先生是個場面人,場面人做事,不是一直講利益的,回家之後跟洪先生家裡通話,管家有接,「上海在審判,直接回上海的,宋先生您那邊如果有資料的話,可以一起轉接給我們先生,他這次決心很大的。」
壞事有做嗎?
有,肯定有,殺人放火有做,混道上的沒有不做的。
但是在特殊情況下,道亦有道的,小洪先生最忍氣吞聲這些年,就是老洪先生當年被槍殺,因為日本人的袒護,寧先生那邊一直沒有定罪,就跟當初老袁大人被日本人殺害一樣,湮滅在歷史裡面去了。
但是寧先生已經死了,在宋暘谷等人離開上海之後,他隻手遮天,引起公憤,最後被地下組織暗殺在上海街頭,遭受媒體口誅筆伐,如今即便已經死了,小洪先生也不會放過他名譽的。
宋暘谷想了想,找出來那本冊子,當初他在四川逗留很久,就是因為這個事情,是許老官當年拉出來的隊伍,犧牲前的生死簿,現在翻開看,已經微微泛黃。
在將將升起的太陽中透著陳舊的黯淡,他記得很倉促,最後水筆沒有水,他用炭燒的木棍寫的,年齡、籍貫、名字、家庭人口,就一行行簡單的勾勒人物身份的特殊標記。
最後一頁是手印,簽名,大多數是手印,在今天早上看起來,依舊鮮艷的刺目。
他合起來,跟上海那邊通電話,委託給洪先生,「留在我這邊很多年,我有做一些事情,但是能做的很少,他們應該有更好的存放的地方,博物館或者是檔案館,烈士陵園也可以,無論什麼組織的,只要打國戰的,應該有客觀對待的。」
洪先生吃驚,他剛到上海一天,馬上要會朋友的,沒想到宋暘谷竟然有這樣經歷,「你後生怎麼不開口,竟然這樣沉得住氣,我如果是你有這樣經歷,上海灘的月亮是都要聽我說一番的,竟然現在才拿出來講。」
實在是覺得這樣朋友難得可交,又喟嘆自己年紀大沒事做,「這個事情交給我,我有認識的人也好打交道,現在內地管理很嚴苛,對我們很謹慎的,這也是應該的,要□□,我一定用心做,不枉費這些流血流淚的人。」
掛了電話就跟身邊陪同的朋友講,「寡言君子,名不虛傳,伉儷情深也就罷了,就連品行都是一樣的,重情重義也就能做到如此了,真是讓人欽佩。」
他用心去處理宋暘谷交代事情,前面人命都搭上了,後面還活著的人跑跑腿做做事,又算得了什麼呢,舉手之勞不值一提罷了。
派人去取,然後親自送到上海去,聯繫上海文物局那邊,還有檔案館都同時有聯繫,並講宋暘谷這些年來幫扶事情一一講清。
當局很受震動,高層的思路一直是非常正確且真摯的,知道這個事情也很感動,派人到四川去核實,確實是打上海會戰時候犧牲的烈士,這些年倖存的很少,但是都有講宋先生。
「去打仗就沒回來,說是死了,過了兩三年,有一位宋先生講認識我兒子,挨家挨戶打聽,問到了就給錢,說是撫恤金,然後講每年都打錢。」老太太腿不好,得雙拐,年紀最大一個了。
講起來還是哭,哭自己兒子,哭宋先生,「從今以後,每年都打錢,開始我們以為是政府給的,宋先生沒講,後來日本人來了又走了,再後來舊政府??x?沒有了,都換了,還是有錢,有時候會晚。」
有去取錢的,然後回款地址就不一樣,時間這樣長,就發現了,匯款人的話,可能是宋先生自己做的,「一直想謝謝他的,他那年來買了十斤豬肉,跟我講,我兒子喊他買的,要我過壽用,又托人帶我治腿。」
想起來,總覺得這個世界上,好心人太多,好人太多。
哪怕她獨苗的兒子沒有了,但是活到這個年紀,依然是飽含著赤城去虔誠善良感恩地活著,覺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政府也越來越好,政策也越來越好,對老百姓,越來越照顧。
上海文物局那邊做的特別的到位,也很受出觸動,調查時間差不多有半年,跟北京那邊檔案文物局一起,全社會徵集相關資料相關線索,不僅僅是為了宋暘谷,而是尊重愛護先烈。
不過可能因為通訊不發達,知道相關渠道的人少,徵集到的內容也很少,但是全國各地有很多信件資料郵寄,也有很多尋親的,政府機關是儘量越做越全面的。
每一封來信都有認真記錄認真回信,真正做到了為人民服務,真誠對待工作的,很認真仔細。
查二爺揣著手,掏出來報紙,問人家北京文物局那邊的人,「是你們要找歷史檔案資料的是吧?給報銷路費是不是?」
他以前略不顯得貴氣但能看得出來往日體面的長衫已經脫下來了,換成了四個口袋的中山裝,頭髮花白而身體略顯地彎曲,說話卻還是帶著貧窮烙印下的斤斤計較,「我可跟你們說了,我溜溜地轉車了半天,中間等不到車我還自己腿著走的呢,車票都在這兒呢,得有三毛五呢。」
掏出來車票,給工作人員看,工作人員絕對的好脾氣,到接待室接待,非常熱情接待的,為人民服務,為大家服務,不是一句口號,真的是發自肺腑的拿著熱愛,「您來是幹什麼的呢,大爺,我看您帶著個畫軸呢?」<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
當前的話,是香港最不安穩的時候,前些日子的大火讓這個地方更飄搖了一點。
所以洪先生這麼大年紀的人了,奔波回內地舉證,不太合適,宋暘谷覺得不太合適的。
但是他不會想太多,洪先生是個場面人,場面人做事,不是一直講利益的,回家之後跟洪先生家裡通話,管家有接,「上海在審判,直接回上海的,宋先生您那邊如果有資料的話,可以一起轉接給我們先生,他這次決心很大的。」
壞事有做嗎?
有,肯定有,殺人放火有做,混道上的沒有不做的。
但是在特殊情況下,道亦有道的,小洪先生最忍氣吞聲這些年,就是老洪先生當年被槍殺,因為日本人的袒護,寧先生那邊一直沒有定罪,就跟當初老袁大人被日本人殺害一樣,湮滅在歷史裡面去了。
但是寧先生已經死了,在宋暘谷等人離開上海之後,他隻手遮天,引起公憤,最後被地下組織暗殺在上海街頭,遭受媒體口誅筆伐,如今即便已經死了,小洪先生也不會放過他名譽的。
宋暘谷想了想,找出來那本冊子,當初他在四川逗留很久,就是因為這個事情,是許老官當年拉出來的隊伍,犧牲前的生死簿,現在翻開看,已經微微泛黃。
在將將升起的太陽中透著陳舊的黯淡,他記得很倉促,最後水筆沒有水,他用炭燒的木棍寫的,年齡、籍貫、名字、家庭人口,就一行行簡單的勾勒人物身份的特殊標記。
最後一頁是手印,簽名,大多數是手印,在今天早上看起來,依舊鮮艷的刺目。
他合起來,跟上海那邊通電話,委託給洪先生,「留在我這邊很多年,我有做一些事情,但是能做的很少,他們應該有更好的存放的地方,博物館或者是檔案館,烈士陵園也可以,無論什麼組織的,只要打國戰的,應該有客觀對待的。」
洪先生吃驚,他剛到上海一天,馬上要會朋友的,沒想到宋暘谷竟然有這樣經歷,「你後生怎麼不開口,竟然這樣沉得住氣,我如果是你有這樣經歷,上海灘的月亮是都要聽我說一番的,竟然現在才拿出來講。」
實在是覺得這樣朋友難得可交,又喟嘆自己年紀大沒事做,「這個事情交給我,我有認識的人也好打交道,現在內地管理很嚴苛,對我們很謹慎的,這也是應該的,要□□,我一定用心做,不枉費這些流血流淚的人。」
掛了電話就跟身邊陪同的朋友講,「寡言君子,名不虛傳,伉儷情深也就罷了,就連品行都是一樣的,重情重義也就能做到如此了,真是讓人欽佩。」
他用心去處理宋暘谷交代事情,前面人命都搭上了,後面還活著的人跑跑腿做做事,又算得了什麼呢,舉手之勞不值一提罷了。
派人去取,然後親自送到上海去,聯繫上海文物局那邊,還有檔案館都同時有聯繫,並講宋暘谷這些年來幫扶事情一一講清。
當局很受震動,高層的思路一直是非常正確且真摯的,知道這個事情也很感動,派人到四川去核實,確實是打上海會戰時候犧牲的烈士,這些年倖存的很少,但是都有講宋先生。
「去打仗就沒回來,說是死了,過了兩三年,有一位宋先生講認識我兒子,挨家挨戶打聽,問到了就給錢,說是撫恤金,然後講每年都打錢。」老太太腿不好,得雙拐,年紀最大一個了。
講起來還是哭,哭自己兒子,哭宋先生,「從今以後,每年都打錢,開始我們以為是政府給的,宋先生沒講,後來日本人來了又走了,再後來舊政府??x?沒有了,都換了,還是有錢,有時候會晚。」
有去取錢的,然後回款地址就不一樣,時間這樣長,就發現了,匯款人的話,可能是宋先生自己做的,「一直想謝謝他的,他那年來買了十斤豬肉,跟我講,我兒子喊他買的,要我過壽用,又托人帶我治腿。」
想起來,總覺得這個世界上,好心人太多,好人太多。
哪怕她獨苗的兒子沒有了,但是活到這個年紀,依然是飽含著赤城去虔誠善良感恩地活著,覺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政府也越來越好,政策也越來越好,對老百姓,越來越照顧。
上海文物局那邊做的特別的到位,也很受出觸動,調查時間差不多有半年,跟北京那邊檔案文物局一起,全社會徵集相關資料相關線索,不僅僅是為了宋暘谷,而是尊重愛護先烈。
不過可能因為通訊不發達,知道相關渠道的人少,徵集到的內容也很少,但是全國各地有很多信件資料郵寄,也有很多尋親的,政府機關是儘量越做越全面的。
每一封來信都有認真記錄認真回信,真正做到了為人民服務,真誠對待工作的,很認真仔細。
查二爺揣著手,掏出來報紙,問人家北京文物局那邊的人,「是你們要找歷史檔案資料的是吧?給報銷路費是不是?」
他以前略不顯得貴氣但能看得出來往日體面的長衫已經脫下來了,換成了四個口袋的中山裝,頭髮花白而身體略顯地彎曲,說話卻還是帶著貧窮烙印下的斤斤計較,「我可跟你們說了,我溜溜地轉車了半天,中間等不到車我還自己腿著走的呢,車票都在這兒呢,得有三毛五呢。」
掏出來車票,給工作人員看,工作人員絕對的好脾氣,到接待室接待,非常熱情接待的,為人民服務,為大家服務,不是一句口號,真的是發自肺腑的拿著熱愛,「您來是幹什麼的呢,大爺,我看您帶著個畫軸呢?」<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