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這審問就像戳了雞籠子,朝中還有不少徐繼的親隨,這時候也沒放棄,堅持為他開脫,又拿刑不上丈夫的話來堵他,讓他一肚子火。

  燕書承:「這蘇首義倒是不一定是對徐繼忠心,聽說前幾年,他的母親進京治病,就再也沒回肅州,聖上可派影衛去京中排查,有無大夫在幾年前失蹤或者回鄉。」

  聞紹臨嘆了口氣:「朕沒想到,徐繼竟然會私通瑞國。」

  「狗急跳牆罷了。」

  劉瑜倒台,朝中只剩下徐繼一人,雖還是一家獨大,到底時時刻刻能感受到來自皇帝的威脅。

  這種情況下,燕書承明擺了就是往肅州去,登革山本就是政府心腹大患,蘇首義也時常提到與京都通信,要時時提防登革山。

  最重要的是,登革山作為土匪,從不搶掠普通百姓,偶爾幾次行動,也是針對他們這些給當官的,平時都是靠天吃飯,絳玉山雖離登革山遙遠,但保不齊這群人什麼時候就摸上去了。

  他使個計,讓登革山以為燕書承是蘇首義親眷,勾的他們行動,自己再渾水摸魚,取燕書承性命。

  聖上和燕書承手足相親,燕書承死了肯定悲痛欲絕,下兵圍剿登革山,自己再對能派去剿匪的人選做點手腳。

  除了心腹大患的燕書承,還順帶解決了登革山,一石二鳥,何樂不為。

  第 19 章

  待二人商量完正事,已經到了用午膳的時候,聞紹臨直接留下他吃飯。

  張升忠已經盯著將午膳擺好,御膳自然是最用心的,而且一打眼看過去,竟有一半以上都是他愛吃的,那一道醬骨架,豬脊骨經長時間燉煮後,質地軟爛,醬香濃郁,是他的最愛。聞紹臨一坐下就指揮著內侍給他夾了一筷子。

  見燕書承喜歡,張升忠笑著開口:「這都是聖上特意吩咐的,知道小公子喜歡。」

  聞紹臨「哼」了聲:「這個沒良心的,朕記著他,他卻不著急回來見朕。」

  「那文若可太冤枉了。」燕書承笑吟吟開口,為他夾了一筷子肉末蒸蛋,「我可是快馬加鞭趕回來的,還為聖上帶了一員猛將,聖上可見他了?」

  「見了,樣貌倒是英氣逼人,朕考了他兩句,說話也還算有條理,朕把他安排進西山大營,當個副參將學習學習。只是他一屆土匪,兵法倒是說的頭頭是道,很難得。」

  燕書承聞言,有些高興,西山大營是個好去處:「可不,我在寨子裡可沒少教他,他腦子靈光,學的快。」

  聞紹臨:「說起學習,你既然回來了,明日便繼續去上書房去。」

  燕書承不情不願:「聖上......」

  他是真不愛聽那些學士講課,一群顫顫巍巍的老頭,在台上搖頭晃腦,最可怕的是台下除了他,就只有聖上的兩個皇子,一個十一歲,一個三歲。

  他年紀大了,而且又不是皇子,在上書房實在難受。

  比起聽那些個之乎者也,他更樂意看看兵書。

  聞紹臨:「你這個年紀,不上學想幹什麼?堂堂太傅之子,平日愛看五行八卦、奇門遁甲之術,朕也不說你,只是這正經課程不能落下!」

  燕書承振振有詞:「我為聖上分憂啊!台山縣那邊,我派影四把人抓了,現在應該在地牢等我去審呢。」

  聞紹臨不聞所動:「等下了學,讓影衛帶你去也不遲。」

  見人一副蔫蔫似乎是認命了的樣子,又不由得心軟,開口安撫:「等你加了冠,朕就讓你進六部歷練,你喜歡哪個就去哪個好不好?不過就再等一年,很快的。」

  張升忠低眉順眼地伺候著,假裝自己沒聽到這些話。

  兩人用完膳,聞紹臨要看摺子,便派人搬了桌凳,讓燕書承在一旁看書,待到晚上,又留他吃了晚膳,這才派張升忠將人送了回去。

  等張公公回來,聞紹臨開口吩咐:「那個張庭深,派幾個人盯著點。還有文若那,那些個宮女太監,你都仔細敲打著,文若年紀小,那些宮人只顧討好他,說不準會引著他玩。」

  聞紹臨把張庭深塞進西山大營,一來是覺得這是可塑之才,在大營地學學排兵布陣,日後上了沙場也是一員虎將;二來,也是抱著想仔細觀察觀察的意思。

  文若這麼大了,除了自己幾乎沒有什麼特別親近的人,突然冒出個張庭深,他不由得心生警惕,就怕這人把自家孩子教壞了。

  張升忠弓著身子一一應了,又開口:「其實小公子已經快十九了,道理都懂,差事辦的也好,這滿朝文武誰不知道小公子的厲害?聖上也不必太擔心。」

  聞紹臨冷哼一聲:「十九也還是孩子呢,再厲害又怎樣,太傅去得早,朕不得多多照看著,省的一些宵小把文若往彎路上引。」

  想起今日燕書承那一副不願意上學的樣子,又道:「明日朕去上書房瞧瞧。」

  文若明日回去上學,他還是要去看看情況,省的那小子在先生眼皮子底下看雜書。

  張升忠只得應是,心裡不由得腹誹,兩位皇子在上書房這麼久,也沒見聖上關心過,倒是小公子一回來,便要親臨,待外人的孩子倒是比自己的還親。

  裕和宮,王魯在殿門口等著,將他迎了進去,伺候著換洗,燕書承倚在榻上,影四跪著向他稟告差事,說聖母教眾人已經被壓入天牢了。

  燕書承搖搖扇子:「把人分開關押別讓他們串供,另外好吃好喝的不准動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