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她有個特點,說起周圍的人有種小孩背書包放學的興高采烈。一天我問她:“為什麼你和我以前接觸的很多佛學者一樣,對周圍人總是評價很高?”“你不知道,按藏族的說法,能成為人而不是別的什麼是件多麼了不起的事qíng!我不全相信這套說法,但我相信人都值得讚美,只是有時候可能他自己都沒發現。”現在說起來俗氣,但當時聽到這個,我竟然眼淚掉下來,為自己對爸爸媽媽、對朋友、對自己一直以來的苛刻感到難過。
我跟她說,之所以下定決心出發旅行,正是看到賈伯斯的一句話:“記住自己終將死去,是避免認為自己會失去什麼的最好方式。”她抽著煙,淡淡地說:“相信自己會死亡的人是幸福的。我是信輪迴的,有時候就想,要是可以,真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憑空消失了,不再在這輪迴里玩了。”說這話時,她帶著一種頑皮的平靜。我有點明白,為什麼活佛想找她了。
寫遊記的人那麼多,我只寫行走中的自己。
三毛說,“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làng。”於我而言,行走不過是給自己的心找一個更好的棲息地。
臨出發時我問媽媽:“你說我在西藏待三個月還是待一個月好?”媽媽說:“我希望你待一天就回來!”而此時她正在幫我收拾行李,當初正是她鼓勵我出去走走。如此不舍,媽媽卻依舊支持我遠遊。想起一句話:“幾乎所有的關係都是為了重逢,而親子關係卻是為了更好的分別。”
一夜的火車就到了重慶,山太多,路況太複雜,雖然公jiāo站牌上三個數字能有北京一個站牌那麼大,我卻經常找不到要坐的車。重慶人語速和開車速度像是兩輛馬車,並駕齊驅,見首不見尾。行人在沒有人行橫道的路上穿梭,速度同樣讓人嘆為觀止。這樣的重慶人細心起來也顯得格外動人。
在一家服裝店,我手機突然死機了,需要一個尖銳的東西按重啟鍵。問服務員有沒有牙籤,她們說只有棉簽。我說試一試,就坐在那兒等棉簽,等她們拿給我的時候,我發現棉簽已經被掰好了,露出了一個小尖兒,我被她們的貼心征服了。
動車兩個小時,就到了成都這座繁華都市,酒足飯飽之後在商場瞎逛,突然聽見一大叔指著一件衣服問服務員:“TMD這衣服多少錢?”我一愣,這怎麼回事。聽見服務員小姐特淡定地說:“TMD這衣服180。”我又是一愣,只聽見那大叔說:“TMD給我包起來。”長見識了。成都人都是這樣購物的麼?
女人逛街難免有購物的心,卻每每因帶不動太多行李而放棄。我發現一直行走的人,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去占有。每來到一個住宿的地方,我都很清楚,那些大件比如衣櫃,比如chuáng,我帶不走。那些小件比如梳子牙刷,我有自備,不用帶走。我帶著的那些小零碎,擱在這,明兒旅館阿姨也會收拾,留不下。能做的就是按我的需要好好利用這裡的一切,用這裡的壺燒水喝,用窗簾遮光,阿姨來打掃的時候向她問個好,給她帶來點好心qíng。我覺著這和人生是一樣的,我們一直在路上,根本不需要也不能有太多行李,卻只有在這樣的行走中才能真正懂得。
在網上訂傳說中的川藏火車票,神奇的是任何時間去看,剩餘票數都為零。無奈飛機前往拉薩。登機時,外面黑雲壓城,隨著飛機上升,天漸漸明朗。當看到剛剛那密布的烏雲已在飛機下,前方一片清朗,不免感慨,明明自己剛剛還在烏雲籠罩中,和即將到來的雷電風雨對抗,如今卻在它之上圍觀,雲朗天青。想起一句話:所有的煩惱都源於不夠抽離。
到了拉薩,天邊的雲總是低得讓你覺得自己伸手就能夠著,早上會被狗吠聲吵醒,下午的陽光能將人的影子拉到兩米多長。空氣如此清新,我的高原反應也不明顯。我瞎琢磨:是不是這裡的氧氣含量其實和北京差不多,只是拉薩是因為空氣稀薄,北京是因為雜物太多。
在拉薩,最讓我有感觸的不是布達拉宮虔誠的藏民,不是大昭寺布道的高僧,不是蹲下來耐心餵流làng狗的環衛工人,而是一個老農。有一天,我心愛的手鍊突然找不到了,正跟路上遇到的朋友抱怨這事,說自己有多喜歡這手鍊,同行的一個很不起眼的老農突然回頭說了句:“你又不是不會死!”是啊,人艱要拆啊。
出來還不到一個月,因為臨時有事所以加緊行程去尼泊爾。整理時發現,這一個月,也就一個旅行箱一個小背包;一間房,一張chuáng;一天幾杯水,幾碗米飯幾個菜。人真正需要的真的好少。
進入尼泊爾,我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不免心生害怕,但第一天我就打消了這個擔憂。在尼泊爾登記住旅館,不需要收護照,你甚至不用把護照給她們,只需要拿個單子自己寫上護照號,她們也不會進行核對,房卡就是你的了。第二天,因為當天沒能刷卡,前台直接讓我明天再刷。我很好奇她們就不怕我填假的護照號“私奔”麼。
第二天出去借自行車,我問要jiāo押金麼?姑娘說:“你告訴我你旅館名字吧!”我說:“你不怕我告訴你假的麼?”她驚訝地看著我,說應該不會吧。我記不住旅館名,找了旅館WIFI名給她看了眼,騎車走了。尼泊爾被稱為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也許就是這麼來的吧!
回來之後,總有人問有啥收穫,回頭看整個旅途,最大的變化是自己:更貪生,但是更不怕死了。在布達拉宮頂上發呆的時候,在拉薩去往樟木遇到山頂落大塊沙石的時候,在尼泊爾滑翔在空中,被曬得快口吐白沫的時候,我想,生活太美了,讓我多待會吧!一直以來我都用心生活,直到去年學了兒時一直想學的繪畫,沒畫出個所以然來,我卻突然不怕死了,我覺得我做了這階段想做的一切,而這趟旅行更像是多出來的禮物。
貪生但是不怕死。轉念一想,生和死,本來就不是對立的。每天的睡眠就是一次“小死”,只有死得夠徹底,第二天才能“置之死地而後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當我開始糾結某件事要不要做的時候,我都會問自己:如果一年以後我就會死去,這件事我還做不做?向死而生,往往能讓自己活得更好,而真正好好生活了,也就不怕死。
當然,不怕死,不能說了無牽掛,因為還有家人;不能說完全死而無憾,我會想如果能有個人和我分享這一切有多好!女人都嚮往愛qíng,只是我願意承認而已,如今看過這些,走過一路,一不小心,更加嚮往愛qíng了。不過,以前是希望有個人來豐富我的生活,行走之後,現在更多的是希望能有個人來一起分享和創造,正如李健唱的:“多想你在我身旁,看生命變化無常。”一起貪生,一起不怕死。
☆León'sDream——九夜茴
萊昂,西班牙西北部的一個小城鎮,距離首都馬德里三百多公里,距離北京四千多公里。
栩栩沒到西班牙留學之前,萊昂對她來說是畫冊上的二維圖,越清晰越覺得遙遠。而入學馬德里建築學院之後,萊昂便成了她手中西班牙地圖上塗鴉的一枚五角星,雖然潦糙但感覺觸手可及。
建築學院的補助很豐厚,作為jiāo流學生,每月一千歐元。同去的同學有的省吃儉用都攢下來,而栩栩則全部花了,她想來都來了,掙歐元的時候花歐元,總比掙人民幣花歐元要划算。
因而每到周末,栩栩就會背上她的相機四處遊歷。看到那些圖片上的建築一一展現在她眼前時,她總會有種夢想成真的奇妙快感,連呼吸都酣暢起來。當然,畢竟荷包不滿,像萊昂這樣遠距離的目的地,便被她安排在了旅途的最後。
行者或許無疆,但也註定,有些風景一生終只能見到一次。
學建築的人來到萊昂,一定會去看看鬼斧神工的萊昂劇院。這是曼西亞圖儂的作品,設計感極qiáng,充滿了靈氣。
栩栩抵達萊昂那天,天氣並不那麼晴朗,她依舊興致勃勃地直奔萊昂劇院,冬日中的它依然美麗,帶著一絲隱晦的妖嬈。栩栩對這所白色的房子很著迷,她舉著相機,儘可能地去記錄它,一次次地往返劇院旁的小巷,緊貼著另一側的牆壁,希望能多拍進來一些風景。就在這時,哈維闖進了她的鏡頭,隨即以最宿命的方式進入了她的世界。
栩栩對他的第一印象是,頭髮亂蓬蓬的西班牙男人。因為在她的取景框裡,她率先發現了他頭髮的不服帖。於是她放下了相機,想等著他走過自己身旁再繼續拍攝,就像她遇見的無數次過路人一樣,踏著與她無關的節奏從她身邊走過去。可是哈維停了下來,他摘下耳機,歪著頭看著栩栩,問她:“你想進去看看嗎?”
這對栩栩來說是意外的驚喜,他顯然是劇院內部的人,能走入這個建築一窺內核是不可多得的機會,她忙不迭地點頭,生怕他反悔似的。哈維笑了,用手抓了抓自己黑色的捲髮。之前並不柔順的頭髮一下子平整了,栩栩這才發現,他是個挺好看的男人,眼睛很迷人。
繞到劇場旁門的路上,他們相互介紹了自己,栩栩是來自神秘東方的建築朝聖者,哈維是正在追逐夢想的燈光師。“你愛它的身體,而我愛它的心。”哈維指著萊昂劇院這麼形容,栩栩笑著點頭,被視作冰冷水泥塊的現代建築,其實可以容納很多愛,遠比有血有ròu的人們大方很多。
哈維是個熱qíng的嚮導,他的確帶著栩栩走入了萊昂劇院的心,任她拍照,給她講關於這裡的一些有趣的事兒。他們最後去的地方就是萊昂劇院的後台控制室,那裡是哈維的工作間,他顯得格外興奮,轉開門把手的時候甚至擰錯了方向。
“從這裡看到的舞台很美妙,它讓我有了作為上帝的感覺,那裡是很多人的人生,而我站在這兒,靜靜注視著他們,給予這個舞台光明或是黑暗。他們熱鬧上場,或哭或笑,或訴或歌,然後安靜閉幕。他們都在流動,而我似時間的棄兒,凝固在這裡。”哈維指著那一方舞台說。他的描述深深吸引了栩栩,這間小房子仿佛充滿了不可知的魔力,令她躍躍yù試。所以當哈維邀請她試試由他cao縱燈光的舞台時,她毫不猶豫地、期待地、歡快地答應了。
栩栩站在舞台中央,有一點侷促,哈維通過控制室溫柔地安慰她。
“親愛的,抬起你的右手。”
栩栩眨巴著眼睛,戰戰兢兢地舉起右手。一束光打了過來,先包圍住她,魔幻地變換著顏色和形狀,如靈魂般隨xing而動,忽大忽小,最終收縮成一點星芒,凝聚在栩栩手心。那一刻,她真的覺得自己摸到了光,她驚喜地抬頭,哈維在控制室向她揮手,她篤定,他一定笑了。
我跟她說,之所以下定決心出發旅行,正是看到賈伯斯的一句話:“記住自己終將死去,是避免認為自己會失去什麼的最好方式。”她抽著煙,淡淡地說:“相信自己會死亡的人是幸福的。我是信輪迴的,有時候就想,要是可以,真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憑空消失了,不再在這輪迴里玩了。”說這話時,她帶著一種頑皮的平靜。我有點明白,為什麼活佛想找她了。
寫遊記的人那麼多,我只寫行走中的自己。
三毛說,“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làng。”於我而言,行走不過是給自己的心找一個更好的棲息地。
臨出發時我問媽媽:“你說我在西藏待三個月還是待一個月好?”媽媽說:“我希望你待一天就回來!”而此時她正在幫我收拾行李,當初正是她鼓勵我出去走走。如此不舍,媽媽卻依舊支持我遠遊。想起一句話:“幾乎所有的關係都是為了重逢,而親子關係卻是為了更好的分別。”
一夜的火車就到了重慶,山太多,路況太複雜,雖然公jiāo站牌上三個數字能有北京一個站牌那麼大,我卻經常找不到要坐的車。重慶人語速和開車速度像是兩輛馬車,並駕齊驅,見首不見尾。行人在沒有人行橫道的路上穿梭,速度同樣讓人嘆為觀止。這樣的重慶人細心起來也顯得格外動人。
在一家服裝店,我手機突然死機了,需要一個尖銳的東西按重啟鍵。問服務員有沒有牙籤,她們說只有棉簽。我說試一試,就坐在那兒等棉簽,等她們拿給我的時候,我發現棉簽已經被掰好了,露出了一個小尖兒,我被她們的貼心征服了。
動車兩個小時,就到了成都這座繁華都市,酒足飯飽之後在商場瞎逛,突然聽見一大叔指著一件衣服問服務員:“TMD這衣服多少錢?”我一愣,這怎麼回事。聽見服務員小姐特淡定地說:“TMD這衣服180。”我又是一愣,只聽見那大叔說:“TMD給我包起來。”長見識了。成都人都是這樣購物的麼?
女人逛街難免有購物的心,卻每每因帶不動太多行李而放棄。我發現一直行走的人,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去占有。每來到一個住宿的地方,我都很清楚,那些大件比如衣櫃,比如chuáng,我帶不走。那些小件比如梳子牙刷,我有自備,不用帶走。我帶著的那些小零碎,擱在這,明兒旅館阿姨也會收拾,留不下。能做的就是按我的需要好好利用這裡的一切,用這裡的壺燒水喝,用窗簾遮光,阿姨來打掃的時候向她問個好,給她帶來點好心qíng。我覺著這和人生是一樣的,我們一直在路上,根本不需要也不能有太多行李,卻只有在這樣的行走中才能真正懂得。
在網上訂傳說中的川藏火車票,神奇的是任何時間去看,剩餘票數都為零。無奈飛機前往拉薩。登機時,外面黑雲壓城,隨著飛機上升,天漸漸明朗。當看到剛剛那密布的烏雲已在飛機下,前方一片清朗,不免感慨,明明自己剛剛還在烏雲籠罩中,和即將到來的雷電風雨對抗,如今卻在它之上圍觀,雲朗天青。想起一句話:所有的煩惱都源於不夠抽離。
到了拉薩,天邊的雲總是低得讓你覺得自己伸手就能夠著,早上會被狗吠聲吵醒,下午的陽光能將人的影子拉到兩米多長。空氣如此清新,我的高原反應也不明顯。我瞎琢磨:是不是這裡的氧氣含量其實和北京差不多,只是拉薩是因為空氣稀薄,北京是因為雜物太多。
在拉薩,最讓我有感觸的不是布達拉宮虔誠的藏民,不是大昭寺布道的高僧,不是蹲下來耐心餵流làng狗的環衛工人,而是一個老農。有一天,我心愛的手鍊突然找不到了,正跟路上遇到的朋友抱怨這事,說自己有多喜歡這手鍊,同行的一個很不起眼的老農突然回頭說了句:“你又不是不會死!”是啊,人艱要拆啊。
出來還不到一個月,因為臨時有事所以加緊行程去尼泊爾。整理時發現,這一個月,也就一個旅行箱一個小背包;一間房,一張chuáng;一天幾杯水,幾碗米飯幾個菜。人真正需要的真的好少。
進入尼泊爾,我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不免心生害怕,但第一天我就打消了這個擔憂。在尼泊爾登記住旅館,不需要收護照,你甚至不用把護照給她們,只需要拿個單子自己寫上護照號,她們也不會進行核對,房卡就是你的了。第二天,因為當天沒能刷卡,前台直接讓我明天再刷。我很好奇她們就不怕我填假的護照號“私奔”麼。
第二天出去借自行車,我問要jiāo押金麼?姑娘說:“你告訴我你旅館名字吧!”我說:“你不怕我告訴你假的麼?”她驚訝地看著我,說應該不會吧。我記不住旅館名,找了旅館WIFI名給她看了眼,騎車走了。尼泊爾被稱為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也許就是這麼來的吧!
回來之後,總有人問有啥收穫,回頭看整個旅途,最大的變化是自己:更貪生,但是更不怕死了。在布達拉宮頂上發呆的時候,在拉薩去往樟木遇到山頂落大塊沙石的時候,在尼泊爾滑翔在空中,被曬得快口吐白沫的時候,我想,生活太美了,讓我多待會吧!一直以來我都用心生活,直到去年學了兒時一直想學的繪畫,沒畫出個所以然來,我卻突然不怕死了,我覺得我做了這階段想做的一切,而這趟旅行更像是多出來的禮物。
貪生但是不怕死。轉念一想,生和死,本來就不是對立的。每天的睡眠就是一次“小死”,只有死得夠徹底,第二天才能“置之死地而後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當我開始糾結某件事要不要做的時候,我都會問自己:如果一年以後我就會死去,這件事我還做不做?向死而生,往往能讓自己活得更好,而真正好好生活了,也就不怕死。
當然,不怕死,不能說了無牽掛,因為還有家人;不能說完全死而無憾,我會想如果能有個人和我分享這一切有多好!女人都嚮往愛qíng,只是我願意承認而已,如今看過這些,走過一路,一不小心,更加嚮往愛qíng了。不過,以前是希望有個人來豐富我的生活,行走之後,現在更多的是希望能有個人來一起分享和創造,正如李健唱的:“多想你在我身旁,看生命變化無常。”一起貪生,一起不怕死。
☆León'sDream——九夜茴
萊昂,西班牙西北部的一個小城鎮,距離首都馬德里三百多公里,距離北京四千多公里。
栩栩沒到西班牙留學之前,萊昂對她來說是畫冊上的二維圖,越清晰越覺得遙遠。而入學馬德里建築學院之後,萊昂便成了她手中西班牙地圖上塗鴉的一枚五角星,雖然潦糙但感覺觸手可及。
建築學院的補助很豐厚,作為jiāo流學生,每月一千歐元。同去的同學有的省吃儉用都攢下來,而栩栩則全部花了,她想來都來了,掙歐元的時候花歐元,總比掙人民幣花歐元要划算。
因而每到周末,栩栩就會背上她的相機四處遊歷。看到那些圖片上的建築一一展現在她眼前時,她總會有種夢想成真的奇妙快感,連呼吸都酣暢起來。當然,畢竟荷包不滿,像萊昂這樣遠距離的目的地,便被她安排在了旅途的最後。
行者或許無疆,但也註定,有些風景一生終只能見到一次。
學建築的人來到萊昂,一定會去看看鬼斧神工的萊昂劇院。這是曼西亞圖儂的作品,設計感極qiáng,充滿了靈氣。
栩栩抵達萊昂那天,天氣並不那麼晴朗,她依舊興致勃勃地直奔萊昂劇院,冬日中的它依然美麗,帶著一絲隱晦的妖嬈。栩栩對這所白色的房子很著迷,她舉著相機,儘可能地去記錄它,一次次地往返劇院旁的小巷,緊貼著另一側的牆壁,希望能多拍進來一些風景。就在這時,哈維闖進了她的鏡頭,隨即以最宿命的方式進入了她的世界。
栩栩對他的第一印象是,頭髮亂蓬蓬的西班牙男人。因為在她的取景框裡,她率先發現了他頭髮的不服帖。於是她放下了相機,想等著他走過自己身旁再繼續拍攝,就像她遇見的無數次過路人一樣,踏著與她無關的節奏從她身邊走過去。可是哈維停了下來,他摘下耳機,歪著頭看著栩栩,問她:“你想進去看看嗎?”
這對栩栩來說是意外的驚喜,他顯然是劇院內部的人,能走入這個建築一窺內核是不可多得的機會,她忙不迭地點頭,生怕他反悔似的。哈維笑了,用手抓了抓自己黑色的捲髮。之前並不柔順的頭髮一下子平整了,栩栩這才發現,他是個挺好看的男人,眼睛很迷人。
繞到劇場旁門的路上,他們相互介紹了自己,栩栩是來自神秘東方的建築朝聖者,哈維是正在追逐夢想的燈光師。“你愛它的身體,而我愛它的心。”哈維指著萊昂劇院這麼形容,栩栩笑著點頭,被視作冰冷水泥塊的現代建築,其實可以容納很多愛,遠比有血有ròu的人們大方很多。
哈維是個熱qíng的嚮導,他的確帶著栩栩走入了萊昂劇院的心,任她拍照,給她講關於這裡的一些有趣的事兒。他們最後去的地方就是萊昂劇院的後台控制室,那裡是哈維的工作間,他顯得格外興奮,轉開門把手的時候甚至擰錯了方向。
“從這裡看到的舞台很美妙,它讓我有了作為上帝的感覺,那裡是很多人的人生,而我站在這兒,靜靜注視著他們,給予這個舞台光明或是黑暗。他們熱鬧上場,或哭或笑,或訴或歌,然後安靜閉幕。他們都在流動,而我似時間的棄兒,凝固在這裡。”哈維指著那一方舞台說。他的描述深深吸引了栩栩,這間小房子仿佛充滿了不可知的魔力,令她躍躍yù試。所以當哈維邀請她試試由他cao縱燈光的舞台時,她毫不猶豫地、期待地、歡快地答應了。
栩栩站在舞台中央,有一點侷促,哈維通過控制室溫柔地安慰她。
“親愛的,抬起你的右手。”
栩栩眨巴著眼睛,戰戰兢兢地舉起右手。一束光打了過來,先包圍住她,魔幻地變換著顏色和形狀,如靈魂般隨xing而動,忽大忽小,最終收縮成一點星芒,凝聚在栩栩手心。那一刻,她真的覺得自己摸到了光,她驚喜地抬頭,哈維在控制室向她揮手,她篤定,他一定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