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Nov.20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27章 幻夢(番外|上)

  絲竹管弦之音悅耳,觥籌交錯之聲嘈雜。傳聞中京城裡來的大人物,在郡守等人的恭維下,飲下一杯又一杯美酒。他華服金帶,留著美髯長須,煜煜的燭光下的雙眼炯炯有神,正目不轉睛地盯著自己。

  曹娥在眾舞姬的圍拱下揮起水袖,窈窕的身姿被輕薄的羽衣勾勒,曼妙的歌喉隨著奏起的七弦一展。迎上坐在上首的男人投來的微微詫異的目光在意料之中,她莞爾一笑,獻完歌舞后掩面緩緩離場。

  江望目光追隨著方才離場的歌姬,直至她離開視線,方低下頭,作若有所思狀。陪同而來的河東郡郡守會意,笑著轉過身,問一旁的正陽縣縣令道:「方才那位,是不是你這『正陽第一喉』?」

  那喝了酒,一時紅光滿面的縣令忙撂下酒杯,抬手一揖,有模有樣地答道:「回大人,正是下官治下的『正陽第一喉』——曹娥,曹姑娘是也。」

  「哦——」郡守聞言,捋了捋自己灰白的鬍鬚,又問,「可是良家子麼?」

  「回大人,是良家子。」那縣令忽然想起了上首的永安侯此行目的所在,忙補充道,「因她家徒四壁,下有未婚之弟,所以尚未許人。曹娥只在正陽樓里接待貴客,唱曲獻舞而已,賣藝不賣身。」

  郡守點點頭,轉身望向仍舊沉默的江望,笑道:「侯爺,您可是中意她?久聞侯爺深情,除尊夫人外只納有一妾。可尊夫人已去三載,後宅一婦人難免冷清。若是侯爺不嫌,下官……」

  江望這才回過神,搖搖頭道:「鄭大人說笑,本侯已是黃土堆埋到脖子的人了,怎麼會動這種心思?此次口銜天憲而來,是為了替陛下尋民間良家子以充後宮,斷然沒有此想。」

  「方才劉大人說,曹娥還是良家子,這倒是令本侯頗為意外。」

  聞言,劉縣令開口解釋:「侯爺明鑑,正陽樓是青|樓,不是妓|院,樓中姑娘皆是賣藝不賣身的。不過……不過……」

  「不過什麼?回上差的話,怎麼磨磨唧唧!」鄭郡守皺眉責道,「有什麼話,跟上差如實交代。」

  「是,是!」劉縣令連連點頭,對上首的江望坦誠道,「不過曹姑娘之前,並不在此討生活。明面上清白,暗中……下官也不敢保證……」

  說著,他向上虛拱一拱手道:「若是侯爺想將此女進獻給陛下,容下官回去派人再查探查探。」

  「這倒是……」鄭郡守點點頭,畢恭畢敬道,「侯爺,這等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女子,下官等萬不敢引薦。若侯爺有意,不如讓劉得恩這廝回去查探一番。」

  江望聽完,不由沉下臉:「你們這是什麼意思?陛下的母親,本侯的妹妹,亦是二嫁從先帝,難道你們在諷刺陛下與太后!」

  此言一出,滿堂俱寂。方才還推杯換盞的眾人忙爬起來,朝江望齊齊長揖請罪,異口同聲道:「下官不敢!」

  「於國,陛下擇才不問出處,用人不拘一格。於家,臨行前,陛下亦囑咐本侯『凡民間有心之婦女,品行端正,姿容尚可,皆不論前塵,准其參選入宮』。」江望淡淡道,「只要是自願且合本侯眼緣的,都可入宮一試。召、返由朝廷出資,官府接送,你們可聽明白了?」

  「是……」

  「起來吧……」江望學著晏珩的模樣,淡淡掃了他們一眼,拍下筷子,「今晚的飯本侯就吃到這裡,先回去了。勞煩劉大人,引本侯去驛站休息。」

  劉縣令忙直起身應:「唯。」

  剛從宴廳出來,那群婀娜多姿的舞女就將曹娥圍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討論道:「曹姐姐,你是不是被永安侯看上了?」

  「看那眼神好像啊!」

  一名瓜子臉柳葉眉的舞女目露艷羨道:「永安侯曾經跟咱們一樣,是不入流的太醫。可外甥做了天子,當即給他封了侯,如今他可是貨真價實的皇親國戚。雖然年紀大了點,可正妻已經亡故三年了,家中不過一妾。若是瞧上了姐姐,姐姐盡可以入府享清福咯!」

  「是啊是啊!憑姐姐的身段歌喉,保准做侯夫人!」

  「苟富貴,勿相忘。到時候,可千萬不要忘了我們這些姐妹!」

  她們你一言我一語,圍著曹娥好不熱鬧。曹娥聞言卻只是面露微笑,並不答話。眾人正喧譁間,正陽樓掌柜點頭哈腰,領著縣令推開了門。他身後的侍從捧著上幣金稞子,跟了進來。

  「參見大人……」眾人齊齊彎腰行禮。

  「永安侯的賞,你們一人一顆。」劉縣令打了個酒嗝,挺著肚子倨傲道,「曹娥,跟本官來,侯爺要見你……」

  意料之中,曹娥恭敬地應:「唯……」

  庭有梓樹,夙夜夢之。天降金凰,繞屋鳴啼。紫氣動來,朝光照土。天子遣使,奉我西進。

  夢中的吉兆,在永安侯到來後一一應驗。曹娥成功入了京,在命運的驅使下,於永安侯府見到了晏珩。那位年方過弱冠的陛下,這些年隱忍蟄伏,終於掌握了一國權柄。她聽過很多關於這位少年天子的稱讚,尤其是皇帝登基伊始就頒布的求賢令。

  「為王侯將相者,蓋有功於社稷。或祖追太|祖建業之艱,或歷侍君王治天下難。」

  「朕沖齡踐祚,才疏學淺,當以虛心納文武諫議,招四海才俊。是以英雄不問出處,自武寧元年起,命郡縣封國共推賢者赴京。衣食起居,皆由國負。」

章節目錄